重塑世界茶港的构想

来源 :海峡茶道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upperprecom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晚唐诗人徐夤的“轻帆数点干峰碧,水接云山四望遥”,清晰地将福州城的地理特征刻画了出来。作为中国沿海20个主枢纽港之一,福州自古就是重要的交通和贸易口岸。根据史料记载,东汉建初八年(公元83年)“旧交趾(今越南)七郡贡献转运,皆从东冶,泛海而至”。这里说的东冶,就是今天的福州。近两千年的时光洪流中,福州港几经沉浮。至近代,茶这片神奇的叶子为福州港又增添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公元1853年~1889年是武夷茶贸易的鼎盛阶段,福州港“茶业日盛,洋商采买,聚集福州”。1880年福州输出茶叶高达80万担,万商云集福州,再从这里通向世界各地,福州成为名副其实的“世界茶港”。然而1889年之后,随着国内与国际市场上红茶的竞争日益激烈,武夷红茶衰落之际也正是福州港衰败之时。
  2013年9月和10月,国家主席习近平分别提出建设“新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战略构想,“一带一路”开始深入人心。作为海上丝绸之路的重要发祥地,面对新丝路、新梦想,福州市提出了要“积极融入‘一带一路’战略,服务国家发展大局,着力打造海上丝绸之路战略枢纽城市”的战略构想。
  在今年的福州市政协会议期间,魏文生委员提出了“打造21世纪中国茶港,重塑福州海上丝绸之路”的提案。挖掘和重塑福州“世界茶港”的地位,以“世界茶港”为抓手推进福州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战略枢纽城市的建设,一定能为千年古港谱写新的篇章。
  福建建设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核心区,茶必然是重要的文化基因和产业元素,为此本刊特别策划推出“海丝茶路”系列报道,本期开篇《福州,重塑世界茶港的构想》。
其他文献
茶道艺术家从泡茶过程到茶汤的产生,创造了一种临场感和一期一会的空间,这是茶道艺术重要的特质。临场感是茶道生命的实际体验,一期一会是主、客对茶道艺术创作的全力以赴与珍惜。  茶道艺术家从事茶道艺术作品的创作,他们的作品包括泡茶前的准备,然后泡茶、奉茶、喝茶,以及最后的收拾三个阶段。准备了茶具,安置妥了茶席,取来泡茶用水、拿出平时选定又处理妥当的茶叶、煮好水、取得准确的温度、衡量应使用的茶叶, “分秒
期刊
几天前,小佛在翻地种菜时不小心伤了手。手掌内侧,浮起了几个肿块。  他觉得其中有一个看起来特别像小写的英文字母“d”。于是,他就用红、蓝色的颜料“拯救”患处。一勾一描,淤血肿块便幽默地变成了纹身“Bad”。  如果他没有给自己贴上“木匠”的标签,他和城市街头的嘻哈青年别无二致:帽子反戴、纹身、板鞋、牛仔裤、T恤、滑板……“标配”一样都没少。然而,这并不代表他推崇城市的生活,充其量只是他的一种生活态
期刊
粤商茶路  为满足西方各国到中国经商需要,清朝设立广州十三行。广州十三行并不是十三个洋行,而是一批洋行的总称,只因最初有十三个商行参与,故此得名。广州十三行是官商一体的贸易机构,商行要参与贸易,必须购买官凭(类似营业执照),开始一本官凭价值二三百两白银。当时从事十三行贸易的主要是福建人,所以武夷岩茶大规模销往广东很是自然的。广州十三行设立后,广州帮开始经营武夷岩茶贸易,逐渐形成了一条南下广州的茶路
期刊
有人说,茶也是被“玩坏”的,所以老茶成了一处江湖,有各类门派,各式功夫,各种玩法,有风声鹤唳有繁花似景,可谓乱花迷人眼,斑斓浑世相。时间是“古墓派”,茶是“小龙女”,似乎只有经过这样的修炼,功力才会迥于常人。  香港的老茶人都说,玩老茶要“有钱有闲有文化”。玩老茶,是畸高的价格,是放弃香气而沉淀的滋味,它可能是与时间的对话,也可能是与沧桑的“触电”。喝老茶,最适合听蒋捷的“少年听雨歌楼上,红烛昏罗
期刊
古代,福州参与创造了海上丝绸之路的历史辉煌,引领城市走向了海洋、融入了世界;今天,福州正加快建设海上丝绸之路战略枢纽城市,努力为再造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作出积极贡献……福州承载着厚重历史,涌动着勃勃生机,面临着难得机遇。  ——2014年5月18日福建省委常委、福州市委书记杨岳在“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市长(高峰)论坛”的讲话  福州是一座伴海而生、因海而兴、扩海而荣的港口城市,是海上丝绸之路的重要
期刊
茶叶历来为闽江上游山区的传统产品,其中武夷茶又是茶中精品,“茶出武夷,其品最佳”。《崇安县新志》记载:“武夷茶始于唐,盛于宋、元,衰于明而复兴于清”。武夷茶叶的对外运输就必须提到福州港,揭开一部曲折壮阔的贸易史……  一  福州港的历史,最早可以追溯到2000多年前汉代的“东冶港”,大致位于今鼓楼区东直巷至澳桥一带。然而,在相当长的时期里,它一直都承担着中转港、军运港的功能,真正得到开发,要到唐以
期刊
在近代工业革命大举进入中国前,有相当漫长的时间里,与中国人衣食住行息息相关的器物,无一不是由双手创造的。茶,从一片树叶,变成一盏香茶,种植、培育、采摘、制作,都离不开茶农茶师的手作。  同样,与茶如影随形的茶器,倚靠的也是匠人的手艺:  一杯泥土,经过无数次洗练、塑形,成为一件温润的瓷器。  一块木头,经过无数次刨削、锉凿,成为一件光洁的木器。  一片白铁,经过无数次锤打、打磨,成为一件精美的铁器
期刊
3月15日,海丝春伦·扬帆起航“2015年春伦集团开春第一采”活动在福州春伦休闲农业观光园举行。海峡两岸茶业交流协会创会会长张家坤、福州市海峡茶业交流协会会长吴依殿、福建春伦集团董事长傅天龙和总裁傅天甫等共同出席此次活动。在大家的共同见证下,春伦集团开启“2015年春伦茉莉花茶清新之旅”。  今年不仅继承以往的“祈福祭茶”仪式,还增设了许多有趣的项目。采取游园观光的形式,在园区内设立了传统工艺展示
期刊
翻开中国茶史,武夷岩茶在清代就很高名声,1984年经资深茶叶专家评为“中国十大名茶”。如今它已从少数有钱人专享的“侨销茶”,扩展为海内外饮君们青睐的佳茗。行家们誉其“品之有物,挥之不去”,故成了茶客、玩主们追逐极品,并津津以乐道。有的人几乎到了“不可一日无此君”之地步。  “吃水不忘掘井人”,武夷山茶人深深怀念、敬重那些为岩茶创制、传记、举荐的功臣。  释超全,首次确立“岩茶”名目。清康熙三十年(
期刊
记者:您的办公室里挂着一幅南台岛的老照片,仿佛可让人想起旧时万商来榕、人声鼎沸的繁华。具有“世界茶港”地位的老福州,对茶文化艺术的内外交流有何历史意义?  李:鸦片战争后,福州茶港空前繁荣,外因是五口通商,洋人来榕开设洋行,经营茶叶、丝绸、漆器、家具等。内因是本地人也做起自己的生意,茶行遍地开花。当然,岩茶和花茶的风靡,茶具等工艺品的对外输出,也促进了茶文化的远播。当年不少洋画作品都以福州茶港盛兴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