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音乐教学与情感教育融合探究

来源 :学习周报·教与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imafool200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音乐教学在情感教育方面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在初中音乐课堂教学中,丰富的音乐作品中,无一不是以情感为基础创作并演唱的,在情感的指引下,能够在音乐的带动下为学生搭建情感教学的平台,以实现提高学生音乐素养的目的。为此本文主要就初中音乐教学与情感教育的融合策略展开分析。
  关键词:初中英语;情感教育;融合
  一、营造良好的歌唱环境,让学生感受歌曲中的美感
  音乐课有其自身的特点,它需要学生积极参与、配合教师所开展的各项教学活动,只有这样才能够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实际歌唱教学中,教师要为学生营造出良好的歌唱环境,按照“情境教学法”的思路组织歌唱教学。对初中生来说,因为他们正处在对外界充满好奇心的年龄,所以其实不需要特殊的准备,从点滴细节出发也可以将他们带入歌曲的情境之中,营造出适宜开展歌唱教学的教学情境。例如,可以在音乐教室内布置一些音乐家的画像或是乐器的图片,在上课之前可以先把所要学习的歌曲简谱抄在黑板上,或打开事先准备的教学课件。总之,要让学生一走进音乐教室便感受到音乐的魅力,之后他们才会积极配合教师所组织的各项教学活动,从而提高教学质量。笔者认为,如果音乐课只是让学生听听歌、唱唱歌,那么和KTV根本没有区别。虽然这种教学模式一开始会让学生感到新奇,但久而久之学生也会产生厌烦情绪。由此出发,教师需要从情感指导着手根据不同歌曲的特点为其营造出不同的情感学习体验,这既丰富了他们的内心世界,又可以引导他们发现音乐教学的魅力,最终端正其学习态度。因为初中生正处在变声期,所以可能会有个别学生无法达到老师的要求,这时教师不应该过分苛责,学会歌曲的演唱技巧是次要的,重要的是要让其明白歌曲背后的内涵。
  二、引导学生自主品味音乐中蕴含的情感,深化学生的音乐学习认知
  纵观当前音乐教学实践我们不难发现,很多音乐教师习惯于将教辅资料上总结好的知识及其内容一股脑儿地直接讲给学生,却很少给学生自主探索、分析、品味与鉴赏音乐作品的机会,这就使得学生对音乐作品的认知很多时候都局限在教师所传递来的浅显层面,自身很难具备真正的水平与能力去品味音乐作品中的情感与内涵,这样的音乐学习必然是肤浅的,不是我们音乐学科所追求的。针对这一情况,我认为初中音乐教师在发挥自身音乐教学主导作用的同时,有必要且必须尊重学生在音乐学习活动中的主体地位,给予学生更多自主品味音乐、感悟音乐、体会音乐的空间。对此,我在自身的音乐教学活动中进行了积极的尝试与实践。例如,在教学《沂蒙山小调》这一音乐曲目的时候,我便引导学生尝试着先自主去品味与感受《沂蒙山小调》歌词与情感的美感。学生先自行查找资料,随后便以小组为单位进行了积极的探讨。有的学生说:“我发现《沂蒙山小调》这一音乐曲目中有很多‘那个’‘哎’,这些语气词是我们日常交谈的过程中很少使用的,我想这是不是山东当地的一种方言呢?”;有的学生说:“我听了《沂蒙山小调》这一传统民歌之后,发现其歌词是非常简单、质朴的,但是却能让我们看到沂蒙山的好风光,有青山、绿水、高粱,还有草地、牛羊和充足的谷子粮食,让我感觉这便是民歌的一种魅力,用朴实无华的语言生动地描绘出丰富的情景。”;还有的学生说:“我听了《沂蒙山小调》这一民歌之后,感觉当地的人们是非常热爱沂蒙山的,他们将自己对沂蒙山的热爱之情融入到歌曲之中传递出来”……学生在小组中积极地发言、讨论,抒发着自己的聆听感受与体会。有了学生这一自主探索性质的音乐学习活动在前,我只需要将学生未能突破的音乐知识点进行集中讲解即可,而学生也有了更充足的时间与精力放在自己未能理解的音乐内容上,大大确保了音乐学习的效率。
  三、结合实践引导,强化学生情感体验
  初中生正处于叛逆时期,如果不恰当地引导,很难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引导不当,甚至会导致学生产生严重的抵触情绪。可见,初中音乐课堂教学的氛围和内容对学生的影响是非常大的。因此,在音乐教学中,教师有必要将音乐与实践结合,联系生活引导,在课堂中开拓丰富的實践活动,融入多样化的生活内容,以激发学生的兴趣,帮助学生挣脱精神上的束缚,丰富学生的学习体验。当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积极主动地融入课堂,在丰富的实践活动中体会音乐的内涵时,原本沉闷的课堂氛围得以转变,学生的个性得到凸显。通过理论结合实践的方式,更利于促进学生的成长,帮助学生获得良好的情感体验。
  以《孟姜女哭长城》一课的讲解为例,为了丰富学生的学习体验,加强学生对这一音乐的感悟,我先借助多媒体设备为学生呈现出孟姜女哭长城的故事。学生在故事的引导下,更容易体会歌曲中蕴含的丰富情绪。然后,我要求学生以小组为单位,结合自己的喜好扮演不同的角色,伴着孟姜女哭长城的音乐,感悟这一动人的故事。与此同时,我还结合学生扮演人物的性格特点,引导学生把握好不同人物的内心,继而加深学生对歌曲中内涵的理解。在这一过程中,学生参与的积极性都非常高,并且每一名学生的表现都存在值得表扬的地方。
  四、结束语
  综上所述,初中音乐教学中要注意情感的指导,以帮助学生把握准确歌曲的情感内涵、提高演唱效果。以上笔者依托实际教学经验对此类问题进行分析探究,希望对推进这部分工作的优化改革有所帮助。
  参考文献:
  [1]李雅南.运用情感教学实施初中音乐审美教育思考[J].黄河之声,2020(12):130.
  [2]田艳龙,杨佩锋.如何利用信息技术来激发初中生的音乐情感[J].读写算,2020(21):9.
其他文献
摘要:为了更好地适应新课程改革,切实提高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提升学生词语运用能力就成为了语文学科教学中的重要组成部分。词语运用关系到学生能否具备清晰明确的口语表达能力,也关系到能否以丰富多样的词语应用于写作中。本文将从提升小学生词语运用能力的意义入手,对如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提升学生词语运用能力提出相应的策略分析。  关键词:小学语文;词语运用;提升策略  文字和词语是构成语文学科的基础元素,因此词
期刊
摘要:在教学理论体系与教学策略发展趋于完善的今天,无数的实例已经证明,导学互动这一教学模式在小学数学课堂的教学上有着极为重要的作用。这是由于数学这门学科的特性所决定的。数学是一门偏向理想和交流的学科,教师的导学和与学生之间的有效交流互动是教学的重点手段,也是达成教学目的的有效教学模式。利用“导学互动”在实施教学时增加学生对知识的熟悉度,也能增进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交流,能取到理想的教学效果。然而任何手
期刊
摘要:生活自理能力是我们人类参与社会生活,从事工作和学习的必备技能,进而在3~6岁这一幼儿成长和发育的关键时期,对幼儿开展生活自理能力养成教育,不仅能够促成其自理能力的提升,还有助于幼儿的全面成长。就此,本文主要从反复重复、情境创设、家园共育三方面入手,简要阐述幼儿园教育中对幼儿生活自理能力的培养。  关键词:幼儿教育;幼儿;生活自理能力  现阶段幼儿园中大部分幼儿都是独生子女,都是被家长们“捧”
期刊
摘要:提问之于课堂,是一种联系教师、学生和教材的有效教学组织形式之一,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启发学生深入思考、引导学生解决问题和检验学生学习效果的有效手段,教学中应予以充分运用。居于此,本文以此切入,从对“课堂教学中有效提问的定义溯源”、“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提问存在的问题扫描”和“实施小学数学课堂有效提问的策略”三方面予以阐释,对具体而微的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有一定的启迪和借鉴作用。  关键词:小学数学
期刊
摘要:众所周知,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小学英语起始阶段对学生兴趣的培养尤为重要。本文结合笔者自身的教学经历体会,从歌谣快乐唱、单词巧记忆、对话轻松演三方面,谈如何培养学生在英语学习起始阶段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的潜在动力,从而使学生积极愉快地投入到英语学习中,提高教学质量。  关键词:起始阶段;兴趣;歌谣;单词;对话  英语作为一门重要的科目,就学生未来的发展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所以尽早培养学生学习英
期刊
摘要:新时代的到来,国家对于教育行业的关注程度逐渐提升。在幼儿的教学过程之中,教师应该关注幼儿园的教学特点,对教学方法进行创新。由于素质教育的快速发展,幼儿教育受到人们的重视,开展有效的幼儿教学可以促进幼儿的身心健康发展。与此同时,为了能够进一步地突出幼儿园的教育功能,必须要把握幼儿的教学特点,推动教学工作的有效开展。  关键词:幼儿园;教学特点;教学方法;创新策略  在以往的幼儿园教学过程之中,
期刊
摘要:近年来,我国在世界中越来越有地位,世界中渐渐有了中国声音。我们可以看到莫言获得了诺贝尔文学奖,屠呦呦获得了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这两位人物都在世界舞台上展示了我国的进步与发展,让国人倍感骄傲。这样的榜样,值得学生崇拜、学习的对象。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就需要结合德育教育,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思想道德观。  关键词:初中语文;德育教育;民族自豪感;爱国精神;客观心态  绝大部分的初中生,从小被
期刊
摘要:在小学阶段的语文教学中,阅读教学是基础中的基础,其教学质量是学生能否拥有较高语文能力的决定性影响因素。本文对小学语文教师如何在阅读教学过程中强化对学生的指导,提高教学有效性提出了一些策略,希望能供广大小学语文教师参考,提高语文阅读教学的效果,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  关键词: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有效性  阅读教学一直以来都是语文教学的关键,而在小学阶段,由于学生年龄特点的影响,教学具有一定的特
期刊
摘要:“少成若天性,习惯成自然”良好的行为习惯需要从小培养,进而和良好的心理素质和个性品质相呼应,为终身成长和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幼儿园儿童的身心发展得到进一步提升,正是思维意识和习惯引导的关键时期。幼儿教师要对幼儿良好行为习惯和具体的培养内容做到心中有数,并积极探索有效的培养途径,促进幼儿健康全面的成长。  关键词:幼儿;良好行为习惯;培养策略  良好的行为习惯包括众多的内容,可以简要概括为品德
期刊
摘要:《指南》中提出了语言领域的教育目标,并给出具体的教育建议,引领和指导我们进行语言教育实践。在《指南》背景下,我们开展幼儿园语言教育,应该为孩子们营造全语言教育环境,除了语言活动外,还要通过渗透的方式进行语言教育,以培养幼儿语言表达的习惯,提高他们的语言运用能力。本文将结合具体的语言教育实践展开探讨,以期为《指南》背景下的幼儿语言教育提供新的思路。  关键词:《指南》;幼儿园;语言教育;策略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