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自动运行系统试车线共享车辆段室内信号设备方案

来源 :铁路通信信号工程技术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eyukcl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全自动运行系统中,车辆段设置与正线信号设备集中站相同的设备,以实现列车在车辆段自动控制区域具备CBTC级别下的ATP/ATO功能及ATS监控功能;试车线设置与正线相同的室内外信号设备,实现车载信号设备的全自动运行相关功能测试.在全自动运行系统车辆段、试车线信号构成及功能需求的基础上,提出将车辆段室内信号设备控制范围扩大到试车线,由车辆段室内信号设备实现试车调试测试功能和监控试车线室外信号设备的方案,并对该方案的架构、设计原理进行重点阐述.
其他文献
新一代高铁列车列控系统智能化要求,使车地通信数据较之前更为丰富多样,数据传输的安全可靠性要求更高,延时要求更低.原有的基于GSM的列控通信系统已经不能满足新需求,需要研发新的基于5G技术的新一代列控通信系统.对5G-R通信系统进行研究,设计新的基于嵌入式系统的车载电台,提出地面网络系统的结构、组成和接口.详细分析业务数据在整个车地传输过程所经历的协议封装/解封和接口传递过程,阐述新一代列控通信系统在满足未来车地通信要求的适应性,为高铁列控智能化奠定通信基础.
无线消息超时是引发CTCS-3的降级现象因素之一,也是考核运营单位GSM-R系统运营维护能力的重要指标.介绍分析TA值定位解决下行通道质量差引发无线消息超时的典型案例,通过典型案例介绍了故障定位、故障处理的分析步骤和方法,对于运营维护技术人员能力提高具有一定的参考意义.
对站段、车间及班组的联网方案进行研究与探讨,针对不同类型的业务提出不同的联网方案和业务管理模式.同时,对联网后的设备管理、网络管理、业务割接、业务保护方式进行深度分析,对不同部门分工管理界面进行详细划分.基于GPON技术和PTN技术分别提出不同的业务互通方案,并对各项业务能够实现实时流量监测.
对5G-R网络中的EIR功能进行简要研究,说明EIR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介绍EIR的主要标准、基本消息格式;探讨EIR的后台有关功能需求;简要提出和分析EIR的网络规划与设置方案;最后对EIR整体进行总结.
从铁路轨道车各种监测信息着手,对轨道车监测信息的集中化管理,数据的合理化统计,多系统多数据的联动,应用数据分析挖掘技术,在多种新型信息技术为基础的技术支撑前提条件下,构建一个集成化、系统化、平台化、透明化的轨道车监控信息综合管理平台,能使维护管理更精准化、有序化、有效化、科学化、合理化,完善轨道车调配、运用、监测、维护、管理的良性循环周期环;提升企业的运用维护效率,增加运营效益、节约管理成本;增强预警机制,降低轨道车车辆人员风险,保障铁路运营安全.
利用在核心技术及产品均已实现突破的5G技术,实现货运站场自动驾驶的应用可能.详细介绍基于5G技术的货运站场自动驾驶应用网络体系的组建方案及具体技术标准以及应用.通过对基于5G通信技术的货运站场自动驾驶应用网络体系组建方案的解析介绍,可以看出,该系统是一套行之有效的值得在全国铁路系统范围内推广的货运安全自动驾驶系统.
物联下的城市轨道交通系统,通过增加各种传感器、通信模块使得各专业终端设备可控、可管、可互通,从而实现各种应用场景.对物联网行业的技术和发展进行分析,主要探讨物联网技术在城市轨道交通自动售检票系统的应用,针对感知层、网络层和应用层进行研究,并给出系统架构,最后对基于物联网技术的城市轨道交通行业发展进行展望.
结合客票系统监控现状和标准化、规范化、自动化运维的迫切需求,提出一种基于Zabbix的分布式客票监控系统,对服务器、网络设备、数据库、应用服务程序等的运行进行监督和预警,整合并关联所有事件,实现基于业务拓扑的一体化全方位监控.
AFC系统直接服务广大乘客,其运行状态直接关系到城市轨道交通运营安全及服务水平,智能运维对该系统有着重要意义.首先,明确AFC系统智能运维的内涵,分析当前AFC系统运维存在的问题,指出AFC系统智能化运维的必要性和紧迫性.然后,分析智能化运维业务功能,从系统架构和业务架构设计两方面给出AFC智能运维系统的设计方案.最后,从线网标准及运维思路两方面,对智能运维系统的应用实施提出建议.AFC智能运维系统能够有效提高运营管理水平,降低运维成本,是管理智能化的必然结果.
有轨电车运行控制系统中,正线岔区列车占用检测是关键难点.目前轨旁控制器检查岔区车辆占用情况主要有计轴、信标、环线等设备,实际使用中常有漏轴、信标读取不到、环线被干扰等非正常情况,影响行车效率.为解决这一难题,有轨电车专用I T C M-100型智能轨道电路设备采用谐振式轨道电路方式,更加直接地反映占用实时状态,提高岔区联锁安全性.该设备在有轨电车工程上线,其安全性、可靠性和可维护性方面得到充分验证,可广泛应用于有轨电车工程项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