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夜》吴荪甫典型人物形象分析

来源 :青年文学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sqbt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子夜》是著名文学家茅盾的作品,是一部无产阶级斗争史,也是我国最早的无产阶级革命长篇小说。小说中的主要人物吴荪甫就生存在这样一个复杂的社会背景下,分析吴荪甫的人物经历对于更好的理解作品具有一定的帮助。本文介绍了《子夜》这部小说的基本情况,分析了典型人物吴荪甫的人物形象的悲剧性和两面性,以期更好地理解人物,理解小说。
  关键词:《子夜》;吴荪甫;人物形象
  作者简介:刘晨阳(2000-),男,吉林长春人,吉林省实验中学高三学生,研究方向:文学。
  [中图分类号]:I2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2139(2019)-08-0-02
  1.《子夜》简介
  《子夜》是在一部以民族资本家吴荪甫为主要人物的无产阶级革命小说,围绕民族资本家振兴民族工业的一系列过程,将民族资本家代表吴荪甫置身于这样一个复杂的社会环境中,通过描述他的一系列振兴民族工业的过程中遭遇的挫折和失败,呈现出当时无产阶级革命斗争的现实,描述了民族工业发展在当时社会背景中的艰难。小说中民族资本家吴荪甫最终振兴民族工业的梦想破灭表现了在当时的社会背景下民族工业发展所受到的牵制以及当时复杂的社会环境下无产阶级处境的艰难。
  这部小说以马克思唯物主义为主要创作形式,讲述了当时社会的现实情况,作品一经发表,就引起了强烈的轰动,为研究当时的社会背景以及无产阶级、民族资本主义发展等,都提供了有效的参考依据。
  2.吴荪甫人物形象分析
  2.1人物的悲剧性
  小说的主人公吴荪蒲作为民族资本家的代表,他开始时怀抱着振兴中国民族工业的伟大抱负,积极投身于 民族资本经济的发展中。但是最终的结局以破产告终,他的愿望破灭。人物的结局可以归结为悲剧性的,这也是当时社会背景下民族资产阶级的必然命运。当时的中国正经历着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时期,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主导着社会经济发展形态,而且清政府的无能,让帝国主义在中国横行无忌,封建主义也要屈居于帝国主义之下。列强们对中国肆意搜刮,进一步压榨工人和剩余劳动力,各行各业都遭受了巨大的打击,人们的生活也是十分艰难,社会经济发展濒临崩溃的边缘,尤其是底层的无产阶级和民族资产阶级。民族资产阶级代表人物吴荪甫经营的企业遇到了严重的产品滞销困境,资金也发生了严重的短缺,加上金融资本家赵伯韬的帝国主义资本压制和打击,吴荪甫最终没能胜过他们,其名下的资产和企业也逐渐被他们吞并,导致吴荪甫走向悲剧的结局。这种结果实际上也是难以避免的,这与当时的社会背景以及人物自身的性格特征也有一定的关系。
  在吴荪甫与赵伯韬的较量中,吴荪甫自身性格的缺陷就暴露出来了,在公债市场竞争中,为了保证公司的资金正常周转,吴在自身企业产品滞销的情况下仍要与赵开展竞争,在明确自己的竞争处于劣势时,仍然不服输,不及时收手,甚至将整个公司作为赌注继续与赵较量。吴荪甫忽视了赵背后有帝国主义的支持,他的一时不服输的性格最终让他损失重大。实际上,他的这种不服输也是代表了民族工业在垂死挣扎,因为在帝国列强的强大势力下,及时的退让也只会让对手实现垄断,完全挤压民族工业的市场,而拼死一搏也只能头破血流,最终的结局都难逃悲剧的命运。这种社会现实决定了民族资产阶级在与帝国主义争夺市场的过程中,是难以取胜的,缺乏基础以及支持最终会使民族资产消耗殆尽,走向失败和灭亡。
  此外,吴荪甫的性格中还有着传统民族资本家固有的性格弊端,那就是对于无产阶级的无限压制和打击,一方面想要振兴民族工业,带动家乡的经济发展,而另一方面,面对无产阶级运动,积极主张进行镇压,反对农民运动,可见在本质上他作为民族资本家的代表,其社会阶级地位还是比较明确的。无产阶级运动威胁到了民族工业发展,就要对其进行打压,表现了民族资本主义发展的本质是对无产阶级进行压榨。当时的社会背景下,有着层层压榨的现实,帝国主义压榨民族资产阶级,水平较高的民族资产阶级压榨水平较低的民族资产阶级,民资资产阶级压榨无产阶级,无产阶级不堪重负,只能奋起反抗,开展工人运动,进行消极罢工,以此来与资产阶级对抗。吴荪甫作为民族资产阶级的代表,在这一过程中扮演的角色是极其尴尬的,无产阶级反抗他,帝国主义蓄意要吞并他,最终走向失败也是必然的。
  2.2人物性格的两面性
  作为民族资本家的代表,吴荪甫的人物性格中也有积极性的一面,比如他的反抗精神,在与有着帝国主义支持的金融家赵伯韬的竞争中,他明知道自身的实力不如对方,但是依然积极与他们开展竞争,联合国内的资本家成立益中信托公司,虽然结局仍然是失败的,但是正如他料想的一样,他当时及时退出竞争,民资资本市场会被帝国主义支持的赵伯韬垄断,民族工业发展就没有了生存空间。积极地开展 斗争,结局也可能是失败的,既然都是失败,还不如拼死斗争一下,至少挽回资本家的颜面,这一点表现了他的反抗精神,是值得肯定的。
  在振兴民工工业上,吴荪甫是有一定贡献的。他坚信民族工业一定会迎来发展的春天,对于中国工业发展抱有十足的信心。他开办的相关民族企业是民族工业早期的发展成就,虽然民族工业最终发展失败,但是他对于民族工业的支持表现出了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也是值得肯定的。此外,他作为典型的民族资本家,对于民族工业具有一定的管理经验,在发展民族工业方面,也有一定的认识,他对于家乡民族工业的改造以及对于封建主义的改造都具有一定的先进性。他是积极的民族资本主义者,对于我国民族工业发展作出的贡献毋庸置疑。
  上述是吴荪甫这个人物的先进性,但是他的反动性特点也比较明显,在无产阶级运动中,他作为民族资本家代表对此是大力反对和镇压的。对于工人,他也是主张压榨的,尽可能减低工人工资,在开展一些民族工业的吞并中,他所表现出来的行动也是比较卑劣的,利用了一定的阴谋,其最终目标还是发展自己的民族工业,表现出当时的民族资本发展也是唯利是图的。
  总结:
  《子夜》中,吴荪甫具有半殖民半封建社会里民族资本家的典型性格:一是具有现代资本家的基本特征,发展民族工业有爱国之心,有与以美国财团为靠山的金融资本家赵伯韬相抗衡的胆识和行为。二是具有民族资产阶级的两面性,既有自私贪婪专断与残酷的一面也有悲壮的一面。三是性格复杂,似强实弱,外强中干,随着情节发展前者不断让位与后者。研究人物的性格特征,有助于更好的理解当时的社会状况,理解小说的主题思想。
  参考文献:
  [1]盛翠菊,董诗顶.从《子夜》到《农村三部曲》——论茅盾小说全面把握中国社会形态的努力[J].文艺理论与批评,2015(04):105-108.
  [2]平原.反宾为主 宾主相得益彰——论《子夜》第五章主奴勾结的结构艺术[J].名作欣赏,2010(24):103-104.
  [3]汪坚强.忠实于原著与原著基础上的创新——三十八集电视连续剧《子夜》评析[J].西南科技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27(02):54-58.
  [4]刘桂萍.“理性和形象,两种思维的交叉与融合”——论吴荪甫形象塑造中独特的艺术手法[J].佳木斯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12,30(06):83-85.
  [5]雷世文.马克思主义文学叙事中国化过程中的悲剧叙事探索——以《子夜》为个案[J].名作欣赏,2012(23):174-175.
  [6]李丹.近代经济史视野下的《子夜》文学创作——以南京国民政府早期公债为中心的考察[J].东岳論丛,2012,33(06):87-91.
其他文献
绿色的铁皮房是我们在山上休息睡觉的避风港.rn在一大片全是白色房子的建筑构局中它显得如此突兀,从外面望去,一扇门,一面窗,简简单单.屋内摆放着六张上下铺式的木板床,五个
期刊
从历史的规律来看,奥运会召开后的一段时间内,主办国股市上涨的几率高于下跌的几率。然而,在北京奥运会完美闭幕之后,大家翘首以盼的奥运行情却没有出现。此时,迷惑的不仅仅
温暖于我而言就是书籍,在我的世界它是永恒之烛,照亮内心和梦想.自六岁发蒙,古今中外名著颇多涉猎:与荷马携手凭吊特洛伊古战场,与但丁同游中世纪“昏暗的森林”,与歌德一块
期刊
早上的阳光很好,阿贝虽然醒了,但仍闭着眼睛泡在阳光里,对他来说能够这么舒服的泡泡阳光是非常难得的,睁开眼睛就要跌入现实.rn“老张,早啊!”外面响起了陌生的声音,阿贝仍不
期刊
楔子rn是夜,空旷微凉的屋子隐隐回荡着似有若无的啜泣,伴随着不知觉的喘息声,荡出浅浅回音,在8月沉闷的夜晚中显得过分突兀.rn猛然,一道尖利的嗓音划破了这一方异常稠密的夜
期刊
核心竞争力是个战略概念,需要一点一点的积累,其形成有一个从量变到质变的过程。对于处在市场竞争激烈时期及由于技术革新带来客户消费习惯转移时期固网运营商定而言,发展是缓慢
吉祥太太的丈夫又出海打鱼了,留下她孤零零的一个人在织渔网.“这要是有个人过来陪我说说话,该多好啊!”吉祥太太自言自语地说道.这时,她看见一只像蓝墨水一样颜色的猫咪拄着
期刊
《雷雨》通过刻画描写周朴园这一封建主义资产阶级家庭的悲剧命运,讲述了周鲁两家的人物矛盾关系和冲突,体现出当时的社会阶层及其关系,是对当时社会真实情况的再现.作者曹禺
玉米是我镇主要粮食作物之一,为摸索未来适宜我镇种植的高产优质玉米品种,迅速提高玉米单产而开展品比试验.通过试验表明:迪卡008亩产546.8kg,比对照种南校11号亩产371.7kg,
王安忆无疑是上海文化的名片,事实的陈述,真实的温暖,真实的残酷.对自然美和人世美抱有直接的兴趣,永远是心地善良的标志.王安忆笔下的上海使我病了一场,热势退尽,还我寂寞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