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经·邶风·终风》考释

来源 :作家·下半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uyu960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诗经》作为古代典籍作品,是中国文学的主要源头之一,一直受到历代读书人的尊崇,经历两千多年积淀成为一种文化基因,融入华夏文明的血液,更是学者、文人们研究的焦点。对于《诗经》历来都有一些不同的观点和见解,更是通过做序、做注形成各种不同的派别。《邶风·终风》是《诗经》中比较有争议的一首,本文通过对《诗经》各种版本释义的研究、考证得出结论:《终风》成功运用比、兴手法,将天气阴晴变化与女主人主公的喜怒情绪水乳交融般地结合在一起,是描写恋爱中少女矛盾心理的诗篇,并为此诗重做译文。
  关键词:《诗经》 《终风》 天气意象 情诗
  中图分类号:I206.2 文献标识码:A
  《诗经》是中国第一部诗歌总集,收集了中国西周到春秋时期的三百余首诗歌作品。据考证《诗经》成书的年代约在春秋后期,据说孔子曾经删定过《诗经》并作为范本流传下来。到了汉代,传授的《诗经》版本主要有四家:齐国辕固、鲁国申培、燕国韩婴、鲁国毛亨。东汉时期,鲁国毛亨的《毛诗》由于迎合统制阶级利益,得到了官方和学者们的认同而逐渐盛行,其他三家齐、鲁、韩《诗》便逐渐衰落以至亡佚。古今研究《诗经》的文人学者更是大有人在,并且都提出了自己的不同观点和见解,这些见解和观点则各有异同。如果说《周南·关雎》是《诗经》研究中各派意见比较统一的一首,那么《邶风·终风》则是《诗经》研究中众说纷纭的一首了。本文通过对各派释义进行探讨,重点阐释天气意象在诗中的意义,并为《终风》重做译文。
  一 《终风》的各派释义,争议之处
  《邶风·终风》是《诗经》国风中的一首,历来对这首诗的释义各派都有所争议。《毛诗》说此诗为“庄姜自伤”之词;《齐诗》认为此诗乃“夫妇之词”;到了明代朱熹则在《诗集传》把此诗发挥成写“庄公暴虐”的诗歌;袁梅则理解为女子对丈夫又气又爱的矛盾心理;叶舒宪在《诗经的文化阐释》中则提出了《邶风·终风》是女子对男女之间细微情感的描写,写女子对恋人既爱又恼的思念之情。《终风》之解可谓众说纷纭。
  《毛诗》序认为“终风,卫庄公姜伤己也,遭州吁之暴,见侮慢而不能正也”,认为诗中所写是庄姜失宠于庄公,为自己的境遇而伤心,是庄姜遭庄公宠妾之子州吁的欺侮而作。这本身就有杂糅史实的不通之处。前面说庄姜国失宠于庄公而伤己,而后面却是庄公死后之事,“遭州吁之暴”指的是桓公为州吁所杀,而这时庄公已死,此时庄姜怎能还在为失宠而感伤?这只是《毛诗》序对《诗经》的刻意曲解。把经书与阴阳五行结合起来,使学说充满迷信的宗教气味。也正是因为这种曲解维护了统治阶级的利益,以便利用《诗经》控制士人的头脑,愚弄人民、奴化人民、迷信百姓。使《毛诗》得到了官方的认同。所以,《邶风·终风》非庄姜自伤之词。
  朱熹曾经在《诗集传》之中发挥说:庄公“狂荡暴疾,庄姜盖不忍斥言之。”认为庄公性格暴躁,与庄姜夫妇之间起了冲突。“故但以终风且暴为比”用终风来比喻庄公暴躁的性格“言虽其狂暴如此、然亦有顾我则笑之时”。因为是夫妇也总有相见欢笑的时候,“但皆出于戏慢之意,而无爱敬之诚”,庄公对庄姜却缺乏尊重,没有夫妇间的敬爱之情。“盖庄公暴慢无常,而庄姜正静自守,所以忤其意而不见答也。”所以庄姜对庄公仅以“暴”字便断言男子之暴虐,用“一天到晚刮风,而且是很急暴,好比庄公的性情”做为首句的释意。可是“暴”不是只能为“暴虐”,也可以解为“曝晒”或“疾雷”。太阳和疾雷,这些都是阳刚之气的体现,女子以此为意象起兴,说的是对追求和诱惑自己的那种难以抗拒的吸引力,是那种使她神魂颠倒、日夜相思而不寐的魅力。所以,朱熹的庄公暴虐说也不能言之成理。
  除了毛诗与朱熹的庄公之说之外,《终风》还有一个“妇女受强暴男子的调戏欺侮,而无法抗拒或避开,因作此诗”之说。这种曲解从诗义上就能够推翻。“妇女受暴”说以太阳、刮风、下雨或打雷来比喻男子的欺侮行为,看似恰当,暴力男子如烈日、疾雷般行为暴虐。但前后语境来看并不合乎逻辑。试想若是受暴的女子,必然对施暴的男子恨之入骨,便不会对他有一点点的留恋和思念,而诗歌后半部分,第二到第四节皆有描写思念之词。如果只有恨意又怎么能写出“莫往莫来,悠悠我思”和“寤言不寐,愿言则怀”的句子。所以妇女受暴说也不能成立。
  “夫妇词”最早由齐诗提出,到了袁梅时有所发展。袁梅在《诗经译注》中认为这首诗写的是一个女子对狂放不羁的丈夫又气又爱的心情,相聚时,他的戏谑无礼使她烦恼;分离时,又想他想得是愁绪千万。笔者认为,这种释义可以很深刻地认识这首诗的内涵,看到诗中所述的相恋之情。但是不足之处在于仍未跳出“夫妇之词”的旧套。从生活常识来看,夫妇之间应不存在“莫来莫往”,这里更应是描写情人相会的语言。虽然仍有不足,但袁梅的释义比古代曲解都合理得多。
  综上所述,对于以上这些观点的否定,笔者更赞同叶先生的观点。《邶风·终风》不应局限于夫妇之词,更非庄姜自伤之作,而是一位情窦初开的少女内心情感的独白。前两章写的是少女与情人相见的美好时光,后两章是少女对远方情人的思念之情。
  二 《终风》的天气意象,比兴手法
  要正确理解《终风》的内在涵意就要正确理解其中的天气意象。其中有两个关键性的词语:“暴”和“悼”。笔者认为更好的解释是“暴”是烈日、疾雷一样的天气意象,以此来比喻男子的那种阳刚之美,男性的魅力。太阳和雷电都可以看做是天父的阳刚表现,以此比喻阳刚的男子既形象又贴切。“悼”既非“心中恼怒”亦非“悲伤”,而是少女心动、心荡的描绘,对于情人的调笑,少女自然既害羞又气恼,而这种思想的表现之下就是纯情少女的心思。这样解释“暴”和“悼”更能契合文意。所以笔者同意“《终风》采自民间歌谣,是关于打情骂俏一类的调戏之言。实与庄姜无关,所谓庄姜自伤,非采诗者之言,而序诗者之言”之说。
  《终风》一诗体现了《诗经》赋、比、兴的写作手法,每章开始陈述,同时比与赋相结合,以“风”喻男子的狂放不羁的气质和少女无法抗拒的魅力。全诗大量用兴,并以天象隐喻男子阳刚之气,风与日、霾、云、雷四种意象结合起来,都是用来形容女性爱情幻想中的配偶形象。表面上写着天气,实则表现了小女儿细微的情绪变化。整首诗把情窦初开的少女对狂放不羁的情人“见则怨,不见则思”的那种情人间独有的矛盾心理展现在读者面前,可以说写景入画,写情入微。《邶风·终风》是描写男女之间纯真爱情的诗篇,非《毛诗》所谓“庄姜伤己”,亦非朱熹的写“庄公暴虐之词”,更不是写“妇人受暴之词”。   三 考释《终风》
  《诗经·邶风·终风》这首诗在一般《诗经》的选本并没有载入。对这首诗内容的解释在不同的注译本中,也不尽一致。本文试着就朱熹《诗经集注》和高亨的《诗经今注》以及其他注译本,结合上面的论证,再加上自己的理解再译《终风》:
  终风且暴,顾我则笑,谑浪笑敖,中心是悼。(第一章)
  终风且霾,惠然肯来,莫往莫来,悠悠我思。(第二章)
  终风且曀,不日有曀,寤言不寐,愿言则嚏。(第三章)
  曀曀其阴,虺虺其雷,寤言不寐,愿言则怀。(第四章)
  首先考释第一章,“终风且暴”。朱熹解为“终日风也”,为望文生义,这里“风”作动词,“且”是递进,“暴”,朱熹说是“疾也”;高亨按照《说文》中的释义:“瀑,疾雨也。”叶舒宪先生刚认为“暴”是太阳。再从后三章的“终”和“且”的对称结构和后面的情节来看,应解为“太阳”,后文“终风且霾”和“终风且噎”都是有关联的天气意象间的递进关系,而不是修饰关系。所以,这一句应解为“天刮着风,烈日炎炎”,这样意思才能顺利合理。“顾我则笑”,见文知义,字义浅显,但是谁顾谁笑呢?台湾的马持盈先生说是男子顾、笑。由前文可见全诗为女子自述,所以此处应该是少女在回忆男子每次见到自己时,都是满面笑容。“谑浪笑敖,中心中悼”把见了情人的欢喜却又恼情人无礼讥笑的少女微妙心情表现得淋漓尽致,其中“悼”字用得最妙,传神地表现了少女心动、心荡的感觉。
  第一章表现了女子对男主人公又爱又恼的情感,既无法抗拒男主人公的魅力,又恼他狂放不羁调笑自己,是女子回忆过去与男子相处时的情景。美好的回忆对应着晴朗的天气。
  接下来看第二章,“终风且霾”。霾指尘土,天刮着大风,尘土飞扬。“惠然肯来”,“惠然”一词,朱熹的释为“顺也”,高亨则说:“顺也。装成柔顺的样子。”陈介白先生解释为:“惠是爱。”笔者个人以为“惠然”既是深爱又是顺意。全句的意思是指少女期冀男子能怀着深沉真挚的爱情,顺着她的意来看望她。“往”、“来”这里是偏正词组,偏重来,“莫往莫来”是指不来,美好的希望落了空。“悠悠我思”,朱熹:“悠悠,思之长也。”高亨释为“忧也”。笔者认为“悠悠我思”是倒文,“思我”之解,此处与上句相连是一假设,假设男子不来相会,对女子的思念之情的传神描写。
  第二章写的是女子对男主人公如愿赴约的欣喜和满意。既写出了相会的美好,又写出少女所思:假如男子没来,但也会和自己一样,思念着对方。
  再看第三章,开篇即“终风且噎”,天刮着大风,又阴着天。“不日有噎”,指看不见太阳,一片昏暗。“寤言不寐”,女子醒着躺在床上,辗转反侧无法入睡。“愿言则嚏”,“愿”释义为“思也。”“嚏”,朱熹认为“鼽嚏”即因鼻塞而打喷嚏。高亨则认为“嚏借为彘,怒也。”笔者认同朱本的意见。女子由打喷嚏而猜想到是因心爱的男子在远方思念自己所致。“寤言不寐,愿言则嚏”这句诗把女子的情思体现得最为透彻,她半夜醒来,思念情人不能入睡。“嚏”字只一笔,就把恋爱中少女对心上人的思慕写得出神入化。
  第三章是写少女因对男子思念之情,产生出一种美好的愿望:虽远隔两地,但情思绵绵,自己是因情人的热切思念而喷嚏连声。可以说此处把一个怀春的少女思念爱人的画面栩栩如生地展现在了读者的面前,使读者为少女的觉悟所感动。
  最后考释第四章,“噎噎其阴”,天阴沉沉的。朱熹认为“虺虺”是“雷将发而未震之声”。高亨仅说是“雷声”。所以 “虺虺”是模状远方不太响的雷声。此处意义应是女子因听到雷声响在远处,不禁又思念起身在他乡异地的情人。“寤言不寐”,热烈的思念使女子辗转反侧不能入睡。“愿言则怀”,朱熹释义:“怀,思也。”高亨解释:“悲伤。”笔者较为认同朱本“怀”就是思念,全句的意思应是心中希望情人正在怀恋思念着自己。
  终章把全诗的思念之情推向高潮,少女对情人思念之情深切,入夜无法入睡,通过对之前一幕幕情景的回忆,愿情人也如同自己一般思念之情满怀。
  综上所述,《终风》前两章是女子回忆过去与男子相处时的情景。无论天气如何都不能阻隔二人相会。而后两章,对应着阴霾的天气,着重写女子思念男子的情形。由全诗可知,《终风》是通过自叙的方式,含蓄的手法,委婉曲折地表现出一个痴情少女对自己爱人的炽热情思,刻画了一个既对男子有少许怨尤,又充满美好愿望,同时还具有复杂细腻情感的纯朴少女形象。
  重做译文如下:
  那天天刮着大风,烈日炎炎,他见了我就满脸欢笑,他对我戏言调笑,玩笑胡闹,我心中气恼他的态度轻佻、无礼。
  那天天刮着大风,尘土飞扬,他又欣然顺我意来与我相会,若是他真的不往不来,愿他同我一样思念悠悠之情不断。
  那天天刮着大风,天色阴暗,天空中不见晴日,阴云密布,我辗转反侧无法入眠,喷嚏连连,定然是他对我的思念不断。
  那天天阴沉沉地,天色昏暗,突然听闻阵阵雷鸣,不禁想起远方的他来,夜不能寐,思念之情涌上心头,愿他一般思我之心满怀。
  参考文献:
  [1] 蓝菊荪:《诗经国风今译》,四川人民出版社,1982年版。
  [2] 朱熹:《诗集传》(卷二),上海古籍出版社,1980年版。
  [3] 高亨:《诗经今注》,上海古籍出版社,1980年版。
  [4] 江荫香:《诗经译注》(卷二),北京市中国书店,1983年版。
  [5] 叶舒宪:《诗经的文化阐释》,湖北人民出版社,1994年版。
  [6] 陈子展:《诗经直解》,复旦大学出版社,1982年版。
  [7] 任自斌、和近健:《诗经鉴赏辞典》,河海大学出版社,1989年版。
  [8] 周满江:《诗经》,上海古籍出版社,1980年版。
  作者简介:李冬春,女,1980—,本科,讲师,工作单位:辽源职业技术学院。
其他文献
编辑同志:陈某系一公司老板。因有几名员工在搞工程时不慎受了点外伤,为保佑员工们以后不会出现重大生命财产损失,陈某便将自己的名字写上一面五星红旗,并上书“红光高照照万
音乐教育是以感受音乐、表现音乐和创造音乐为主线的审美活动。音乐欣赏教学的目的就是让学生体验到蕴涵于音乐之中的韵律美和意境美,从而达到净化心 Music education is an
唐僧师徒情感变化总体呈现不和谐到和谐,和谐程度由浅到深的趋势,中间穿插了两个突出的矛盾点,也是唐僧师徒情感变化的两个关键事件。平和的经历不能促使师徒间情感发生变化,
据中新网消息,9月26日,莫言获得诺奖后的首部电视剧《红高粱》将在高密实景拍摄。由于电影《红高粱》珠玉在前,电视剧《红高粱》又是由金牌导演郑晓龙执导、周迅主演,该剧还
(一)电路与电路连接电路由电源、用电器、开关和导线等元件组成.用规定符号表示电路连接情况的图,叫做电路图.电路连接有“串联”和“并联”两种.连接电路时,一般可以按照电
现在的南京大学,其前身是1915年创办的南京高师(1915—1921),1920年成立的东南大学(1920—1927),1928年改名的中央大学(1928—1949),这里曾经是现代思想史上文化保守主义大本
尽管文言文的文字深奥生涩,内容与现代生活相距很远,但不论是教师还是学生,很多人都认为文言文教学最容易,说来说去不过是一个“译”字,全文翻译完了教学也基本完成,学习文言
9月15日清晨,安徽省长丰县法院20余名执行人员乘4辆警车在该县公安机关的配合下,来到该县三合乡某村,对一起侵占土地使用权案进行了强制执行。 据了解,案件起因于该村村民牛
请下载后查看,本文暂不支持在线获取查看简介。 Please download and view, this article does not support online access to view profile.
同学们,你们想成为英文书法家吗?那么从一开始就要学写规范的英文字母,掌握基本的书写知识。看看以下有关英文书写的“八项注意”:1.英语共有26个字母,根据它们的读音,可分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