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域创新与知识集群协同发展的世界经验与中国对策

来源 :长沙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ejingyang080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知识已然成为现代社会中最重要的生产要素之一,知识集群的构成与发展,有效地促进了区域系统的整体创新.卡拉雅尼斯等人在吉本斯研究的基础上提出了“知识生产模式三”理论,指出其背后的知识生产动力机制是源于“政府-大学-产业-社会公众”的“四螺旋”结构.文章以“四螺旋”理论为基础,选取日本的筑波科学城与筑波大学、韩国的大德创新特区与台湾地区新竹科学园区为典型案例,通过分析这四个同为政府主导模式下的创新主体的实践经验与独特方案,总结提取出其中的关键创新要素,为我国雄安新区的建设和发展提供具有可行性的建议.
其他文献
是否履行注意义务是判断电子商务平台经营者在专利纠纷中是否构成帮助侵权的重要因素.《民法典》和《电子商务法》中均设定了“通知—删除—转通知—反通知—转反通知—恢复(终止)”规则,确立了电子商务平台经营者的事前预防义务和事后补救义务两大类注意义务.在典型案例中,法官判定电子商务平台经营者在专利侵权中是否履行注意义务存在分歧.司法实践中应当重新构建判定规则:首先,对照注意义务的法定类型确定电子商务平台经营者是否需要承担某种注意义务;其次,根据立法和司法解释的规定,结合专利权的特性,合理确定通知和反通知的效力,通
马克思主义人权观以坚定的无产阶级立场、人民群众立场区别于资产阶级人权观,它要求普遍的人权、真正的平等,资产阶级人权主要强调政治选举权平等而不是经济平等.资产阶级人权在争取人权、反封建特权与教会神权方面具有进步意义,但随着资本主义制度的确立,资产阶级人权观逐渐走向抽象、空洞、虚伪.马克思主义人权要求消灭人剥削人、人压迫人的社会制度,实现所有人全面真正的平等.马克思主义人权观之所以站位更高,是因为它是对资产阶级人权观的超越.
初冬时节,散发着阵阵清香的第六期《城市管理与科技》杂志与您见面啦!复刊元年,恰逢建党百年,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胜利召开.我们城市管理人将更加坚定信心、勇毅前行,凝心聚力、创新发展,把六中全会精神贯彻落实到城市管理工作的各方面和全过程,自觉践行“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的初心使命,精细管理、创新治理、赋能智理,努力为人民群众提供更美好的生活服务保障.
期刊
毛泽东作为中国共产党第一代领导集体的杰出代表和核心人物,他的一生是为中华民族争取人权、捍卫人权而不息奋斗的一生,毛泽东的人权观具有丰富的理论内涵.毛泽东在带领全党全国人民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革命实践过程中,强调人民大众是人权的主体,国家独立和民族自决权是实现人权的基础条件,经济发展权是实现人权的物质保障,政治发展权是实现人权的民主保障.毛泽东人权观具有人民性、广泛性等特征,对我国当前人权事业的发展仍具有重大的理论价值和实践价值.
以2008—2018年我国沪深A股上市公司的数据为研究样本,探讨控股股东股权质押、货币政策与企业创新投入之间的关系,通过构建计量模型对研究假设进行实证检验.研究结果显示:(1)控股股东股权质押对企业创新投入具有挤出效应,且股权质押率越高,企业创新投入越低;(2)宽松的货币政策加剧了控股股东股权质押对企业创新投入的挤出效应.研究结论有助于理解不同货币政策背景下控股股东股权质押与企业创新投入二者之间的关系,对强化股权质押监管、加强货币政策制度建设以及促进企业创新具有一定启示作用.
非传统外貌增强技术旨在通过新兴技术手段克服人类身体容貌的局限,满足人们在健康基础上对容貌和体型的更高需求.非传统外貌增强技术不仅是对技术使用主体外貌和体态等方面的改善,还可以给其带来心理层面的正向反馈和比较优势,有利于提高其自主尊严与社会归属感.但此类技术也引发了人的生存压力加剧、自我认同感混乱、自主性缺失、主体地位丧失以及社会公平公正失衡等诸多人文问题.我们需要在框架、技术、个体、社会等层面构建非传统外貌增强技术人文矫正的具体途径.
绿色生活方式是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当代人生活方式发展的必然趋势,是培养生态人的基本途径.绿色生活方式的主体精神是以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为理念而追求美好生活的自由意志,是生活主体的自我意识向着自然生态的辩证复归.它要扬弃主客二分,形成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生活思维,弥合传统农业社会生活的无主体的自然性和现代工业社会生活的反自然的主体性.培育绿色生活方式的主体精神,应当以生态环境责任为培育核心,以人的需要为内生动力,以环境公正为落实尺度.
科学自身能否生成一种对人性负责的价值维度,是当代科学文化研究面临的根本疑难.尼采曾深入剖析科学蕴含的内在价值,批判其中进步主义观念所预设的功利维度.为了重新使科学服务于有意义的人类生活,尼采试图将科学价值奠基于独特个体的创造意志,但这种诗化科学的做法只将世界诠释为混沌的生成性.进步主义观念因而重构为对人性本身的塑造,并演化为道德进步主义与内在德性回归两种取向,但二者都只试图在历史情境中建构人对价值的判断能力,最终难以避免地沦为历史主义的表现形式.
中国特色企业家精神是中国企业家群体所共有的精神气质和价值观体系.中国古代的企业家精神重视“义”在从业中的作用,近代的企业家精神发展为“实业救国”和“实业报国”的爱国情怀.新中国成立后,企业家精神被赋予了爱国主义、社会主义和集体主义的新内涵.改革开放以来,企业家精神进一步发展为勇闯禁区的开拓精神.进入新时代,中国特色企业家精神不断被赋予新的内涵,爱国精神和创新精神被提到前所未有的高度,形成了具有民族特色和时代特征的新时代中国特色企业家精神.新时代中国特色企业家精神既是企业家精神中国化和时代化的优秀成果,也是
从区域创新体系视角出发,以英国东北区域实践为例,文章试图建构大学引导区域创新发展的概念模型.研究表明,英国东北区域大学引导的区域创新发展呈现出以下特征:鼓励性和开放性的政策环境、区域发展政策将大学视为重要创新主体、建立异质性中介组织以增强区域供需机制间的联系、区域内各高等教育机构之间深厚的合作传统.由此,为推进我国大学引导区域创新发展,可以从完善制度保障、强化区域创新体系的沟通网络和激活大学枢纽功能等维度发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