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阅读的种子在孩子心里生根发芽

来源 :语文周报·教研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ason5109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阅读,是教育的灵魂。一个没有广泛阅读的孩子,将来不可能成为真正的佼佼者。基于这样的认识,我通过全面扎实地开展有效的阅读活动,让孩子在阅读中享受快乐,在阅读中启迪智慧,在阅读中茁壮成长。

一、明课标,知意义


  小学语文新课标总目标指出:小学低段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5万字,背诵优秀诗文50篇(段);?中段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40万字,背诵优秀诗文50篇(段);高段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100万字,背诵优秀诗文60篇(段),即高段每学期应达到25万字相当于高年级的语文课本5本书左右。现在的部编教材要求背诵的诗文更多了,很明确,新课标把指导学生的阅读实践和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紧密结合起来,为我们指明了语文教育的方向。

二、教学生,明程序


  老师要先教会学生课外阅读的程序,读书时,一般先看封面书名,再看内容提要、目录、扉页,然后逐页阅读。边看边想,不懂之处做上符号,阅读全书后再理清条理,思考不懂的问题,掌握中心,最后写出读书笔记。教育学生读报也有阅读顺序,即先要通看所有版面,略知全部内容后,再抓住重点细看,掌握文章内容。

三、降要求,减负担


  阅读兴趣要从低年级开始培养,低年级的孩子认识的字比较少,对阅读本来就有畏难情绪,如果我们提出太多的阅读要求,更会打击他们的阅读积极性。作为教师,如果布置课外阅读任务时,总是伴有诸如“阅读训练题”、“ 阅读小练笔”等一系列阅读作业,我认为这样做会让学生对课外阅读望而生畏。只要学生愿意读书,无论他们的收获是大是小,我们都要给予大力的表扬,让学生在没有过高要求、没有过重压力的环境下阅读,让他们尽情享受阅读的乐趣。。

四、教方法,促阅读


  在教学中我发现:有的学生光有课外阅读的兴趣,毫无目的,只是马马虎虎地读读喜欢的情节完事;有的则读了好文章,也不懂得积累知识,吸取技巧,用到写作上,显然这样的读书方法都是收效甚微的。因此,我们要进一步引导他们不仅爱读,而且会读。阅读的方法有很多种,常用而又十分有效的阅读方法有:选读法、精读法、速读法、摘录批注法等。如选读法,这种方法的运用一般是根据学生在课内学习或写作上的某种需要,有选择地阅读有关书报的有关篇章或有关部分,以便学以致用。如学了《只有一个地球》,我就向学生介绍资源破坏状况,并让学生课后去查找有关的数据,进而号召学生编写环保标语等;学习了《梅花魂》这篇课文,我让学生搜集整理其他有关梅花的诗歌做成手抄报,并让学生搜集了解中华民族历史上有气节的人物形象、人物故事……经过这样的引导,学生的课外阅读兴趣就会大大提高,课外阅读目标就会更加明确,并要做到“手脑并用”“不动笔墨不读书”,这样阅读才会更有实效。

五、抓习惯,重养成


  学生课外阅读要求背诵的古诗文,我每次都把难读的重点字词标注读音,领着学生通读一遍,读准每个字音,然后要求学生利用假期全部背过,这需要家长的密切配合。开学第一天小组检查背诵,当天反馈给家長全班孩子的背诵情况。我也利用零星时间督促检查,最后还让每个学生拿着麦克风录音听回放,这样下来,学生们对每个学期的必背古诗背得滚瓜烂熟。
  每学期的三本必读书,我要求学生在假期都通读一遍,开学后再利用阅读课的时间读二遍,三遍就是做对应的阅读题了。平日的时间要求孩子每天读书30分钟,星期天,节假日至少一小时,班里大部分孩子们已经养成了读书习惯,总是盼着两周一换书的图书借阅活动。

六、励先进,贵坚持


  课外阅读的习惯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养成的,如果不及时检查督促,容易放任自流。为了激发学生持久的兴趣,提高阅读质量,每学期我们应进行若干次定期和不定期的阅读检查、评比。开展“同读一本书”、“讲故事”、“读书汇报会”、“展评优秀读书笔记”、“手抄报”、“知识竞赛”、“精彩诗篇朗诵比赛”等生动活泼、形式多样的活动,能有效地检查阅读情况、巩固阅读成果,调动学生课外阅读的积极性,主动性,推动课外阅读步步深入。对课外阅读取得一定成绩的学生,我们要及时鼓励,让他们体验成功的喜悦。当学生在获得成功后,会更坚持大量的广泛阅读,良好的读书习惯也就随之形成。同时个人的进步往往又是同学们效仿的范例,这样班里就会形成浓厚的课外阅读氛围,其意义也就更加深远了。
  “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只要我们持之以恒、坚持不懈、方法得当、正确引导,就一定能让课外阅读成为学生内在的需求,成为学生不断更新知识的源泉,并伴随学生一生,受益一生。
其他文献
课堂上学生的活动在很大程度上依存于师生双边活动时的心理相容,高明的教师总是善于运用独特的开场白来活跃气氛以达到师生心理相容的目的。好的导入语可以明确目的,导入情境,沟通情感,激发兴趣,有不可忽视的教学功能。所以,“善导”的教师,在教学开始时,总是能千方百计地设计自己的教学语言,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让学生在自然与不自然间被“导入”到课文之中。在教学过程中,主要有以下几种导入策略教授新课。 一、情感激
期刊
秋天,是一个多彩的季节。苹果、橘子、柿子……全都被秋姑娘用画笔染上了美丽的色彩。  秋天,是一个忙碌的季节。大雁急急忙忙收拾好行李,准备飞向南方;小老鼠仔仔细细地检查储备的粮食,还时不时探出头来,心想:冬天快要来了!  秋天,是一个美丽的季节。山上,开满了数不清的五颜六色的小野花,其中,野菊花开得最鲜艳,微风吹来,野菊花就像一个害羞的小姑娘轻轻摇动着她的裙摆。  秋天,是一个温馨的季节。大树妈妈伸
期刊
暑假回到妈妈的故乡小住了几日,妈妈说,回到故乡的那种感觉就仿佛重生了一般。那些日子我们像妈妈小时候那样,晨依鸡鸣起,晩傍落日归,让久违的亲情与乡情将自己从头到脚满满地浸润。 父母篇  还没到村口,远远地就见到了姥爷那苍老且佝偻的身躯,如同一株古槐般等在那,迎接着他的女儿和外孙女。  一进家门,见堂屋过道地上放着不少蔬菜,妈妈开玩笑地对迎出来的姥姥说:“您要卖菜?”姥姥摇摇头说:“这是我从你三姑那里
期刊
语文作业批改是语文教学中的一个重点,更是一个难点,批改语文作业是检验教学成果、反馈教学问题、了解学生学习情况的重要途径。但作为中学生,自我意识很强,写作业凭心情,交作业靠压力,学生的语文作业大部分都是在被动的情况下完成的,学生的作业效果当然不尽如人意。  如何解决这个问题呢,把赏识艺术引入高中语文作业批改当中应是目前最好的选择之一。所谓的赏识,就是以尊重和鼓励为原则,用赏识的眼光看学生,用赏识的方
期刊
父亲昔日种玉米时总是“满天星”,认为这样玉米才搬得来,才能增产,勤除草,按时施肥,但都是“蜜蜂型”玉米,周而复始,年年如是,始终没有达到种时的丰收愿望。上世纪九十年代末,农推站介绍“夹二行”,选风向,因地制宜。父亲不完全相信他们的说法,就在一块土中做实验,一半仍按他往昔的种,另一半按“夹二行”,选风向种,最终他相信了“夹二行”种植法。“满天星”种植法强调的是苗多,望在丰收;“夹二行”种植法主张苗少
期刊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但在初中阶段,最让教师头疼的是学生学习兴趣的缺失,学生厌学,不能主动学习,这已成为制约义务教育初中学段教学质量的重要问题。  究其原因,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受社会环境影响,学生缺少学习的动力。学习是为了什么?普遍的回答是提高人的素质,改变人的命运。人的素质提高了,但命运改变了吗?学生耳濡目染的是自己的哥哥姐姐大学毕业后依然找不到理想的工作,和没有考上大学的其他人一样在超市
期刊
诗歌素描写作,是以诗歌为载体,通过准确理解诗歌内涵,把握诗歌感情基调,运用联想与想象,用自由活泼和富有表现力的语言,描写具体可感、极富感染力的形象,使诗歌具体化、形象化,从而再现原诗意境或创造出崭新的内涵。  诗歌素描不同于传统的诗歌翻译与诗歌鉴赏,如果说翻译是感性解读,鉴赏是理性解读,那么素描则是诗性解读。诗性解读是一种走向诗人心灵深处的解读,是一种创造性很强的解读。一方面可避免翻译的单一局限,
期刊
一个好的教师就是一面镜子,作为一名普通教师,我一手抓教育,一手抓教学,在教学工作中我更是严格要求自己,刻苦钻研,兢兢业业,乐于奉献,勇于探索。富有开拓意识和实干精神,大胆探索创新,进行课堂教学改革,探讨最优化的课堂教学模式。 一、明确班级文化建设目标  通过班级文化建设系列活动,树立健康、文明、积极进取的班风,从而形成良好的校风。 二、定位班级文化建设重点  1.抓好学生干部队伍建设。明确职责,指
期刊
一、导入  师:同学们,唐朝是诗的王国、诗人的天堂,它成就了一批批优秀的、有特色的诗人,如,大家熟知的诗圣是谁?生:杜甫。师:诗仙是谁?生:李白。师:这些都是大家耳熟能详的诗人,但今天老师想和大家一起学习的是被誉为诗界鬼才的李贺的经典代表作《雁门太守行》。  二、教学过程  师:古诗云,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投影1:一读诗文,感受音韵美。 要求:读准字音。师:请一位同学朗读《雁门太守行》
期刊
阅读和写作是中学语文中两个重要的组成部分,二者互相促进,相辅相成。著名教育家叶圣陶说:“语文教科书不是真正意义上的书,而是读写教学的“例子”。教书的时间越长,对叶老的这句话越是认可,践行的就越是认真。  《初中语文新课程标准》中写到这一学段的写作目标为:“写记叙文,做到内容具体”;“写作要感情真挚,力求表达自己的独特感受和真切体验”;“根据表达的中心,选择恰当的表达方式。合理安排内容的先后和详略,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