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育在新时代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中的融合探索*

来源 :下一代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aohapp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新时代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是为我国高等教育学科发展及教育改革提供方向上的重要支持和导引,对于培养高校优质大学生素质教育具有重要意义。如今,高校重视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开发及培养,在学生选择创新创业项目时,出色的审美能力能够为学生提供选择性借鉴。基于此,就应该提高高校学生的美育能力,并将美育教学融入到创新的创业培养当中,这样才能够保证学生在校期间就能够提升自身的能力,同时也能够实现在高校时代的创新教育改革中,提升学生在今后发展中的竞争能力。
  关键词:创新创业;高校;美育
  进入新世纪以来,我国加强创新驱动力,为了开辟中华民族复兴的新局面,作为国家发展战略全局的重要一环,人才的培养成为了开展创新创业工程的支柱力量。而高等院校作为高素质青年人才的培养之地,更是以强大的时代性引领了创新创业的新风潮。一些全新的理念和潮流的思想在高校的教育下层出不穷,同时也使高校学生的创新能力成为了我国今后发展的重要支柱。
  高校学生的创新创造力可以通过美育课程的教授来进行开发和挖掘。“审美”是一种对事物的欣赏能力,能够让人心怡,使人愉悦,可以给欣赏事物的人带来精神享受。所以,通过审美的教育培养,不仅可以增加对学生的创新创造能力进行提升,还能够保证学生在进行审美的过程中,提升对“真我”的欣赏。这种“真我”的体现在美的作用下,能够帮助学生获得全面的自我认知,同时也可以引导学生积极进取,使学生获得精神上的愉悦感。对此,也可以这样讲,审美活动作为一种能够让学生进行自我审视的过程,它也可以通过理性的教学从而披上感性的外衣,以一种直观的表达形式进行展现。同时,在审美体验中,审美客体能够对审美主旨进行传达,通过形象、想象和直觉的方式进行自己对事物观念的总结和态度,整理归纳,将自身认知与理解加赋在客体形象中,从而挖掘其潜在因素和内涵,赋予客体新的生命力。在这一过程中,审美的主要表现形式是通过主观来进行活动的创造,而不是在客观上被接纳,因此也可以说,审美的主体需要通过主观上的表达,这样才能够在最大程度上对其进行美化,从而使这种情感得到抒发,然后才能够将审美的心态进行升华。因此,通过一系列的审美实践活动,就能够使人在参与活动的过程中发现美、认识美并感知美的存在,也能够激发出自身的潜能,在实践中创造美、表现美、进而对美有一种直观上的构建。毕竟,美所带来的一切内涵都包含这特殊的表达意义,只有对美进行品鉴的人才能够体验其中的内涵并获得解答,同时也能够对其进行转化,使这种具有个人色彩的内容更加的形象化。在思想政治的教育活动中,融入对审美的体验,就能够使学生在进行感悟时,更加了解到思想道德品质能够给学生带来的一些规范性作用,同时也能够强化学生对真理的运用能力,使学生在不断学习的过程中,创造这种本质的感受,进而就能够运用这种方式来解决生活当中的实际问题。
  因此,为适应建设创新型国家、增强我国竞争力、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缓解就业压力的需要,中国正在加大发展创新型创业教育的力度。为实现这一目标,加强美育和创新创业领域的深度融合势在必行,美育作为高校思政育人中的一部分,对高校大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培养有着重要的作用,如何将这二者结合起来改进高校大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是当前创新创业领域的热点问题。
  当前阶段,高校在进行创业教育课的开展后,能够有效降低社会的就业压力,因此国家给予了高度的重视。并且,由于高校自身所承担的社会责任就是培养高素质的人才,因此在教学的过程中,只有将美育融入到创新创业的实践教育理论中,才能够保证学生今后的全面发展,进而成为高素质的人才。
  在进行自主创业的過程中,不仅要将知识与实践能力进行全面结合,还要让学生将自身的发展理念与社会实际相结合,因此高校的创新创业教育不能够单单只是知识和实践能力的教育,还要培养出学生的长远目光,并提升学生的精神境界,这样才能够保证学生在进行自主创业时,能够有效实现自身的理想,并为自身未来的发展做好基础的工作。对此,在进行创业体系的建设时,教师就必须要将美育教育与其进行融合,这样才能够保证学生的知识技能与精神发展可以结合统一。
  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提升,社会的变化也十分迅速,但是总体发展的核心精神是始终不变的。因此,高校在进行创新创业教育的过程中,就必须保证对学生的未来发展进行全面设计,同时又不能够脱离美育教育的内容,这样才能够保证学生在进行创新创业的学习过程中,既能够获得自身能力的提升,又能够保证自身的创新活力得以发展。高校教师应该深化美育教育的教学内容,并保证学生的审美能力与审美素养可以提升,这样才能够实现学生对生活当中美元素的应用,并鼓励学生可以将这种对美的体验进行升华,进而才能够使学生成为符合社会发展所需要的新型人才。基于此,高校教师在提高教学质量的同时,也需要提高学生的艺术修养,这样才能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并保证以实现教学目的作为突破口,让学生能够在课堂上发挥出自身的主观能动性,从而切实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
  综上所述,将美育融入到创新创业的教育中,不仅能够实现带动学生的全面发展,还能够改变传统教育观念对高校教育教学的局限性。在当前阶段,将美育教育融入到创新创业教育体系当中仍处于初期阶段,只有通过全体教师的不懈努力,才能够在社会发展的潮流中,总结出适合我国发展的美育教育模式。
  参考文献
  [1]金昕,当代高校美育新探,商务印书馆,2013.
  [2]美育学刊杂志社,美育与文化传播协同创新中心.中国美育发展报告(2011—2015).上海三联书店,2016.
  [3]刘海春.谢秀兰.娄会东,中外创新创业教育理论与实践.广东高等教育出版社,2016.
  [4]孙博,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指导下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创新研究.现代交际.2018.
  [5]刘大虎,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指导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发展创新.传播力研究.2018.
  注:本研究为山东政法学院2019年度校级科研项目“创新创业”专项项目成果(成果编号:2019CQ07Z).
其他文献
摘 要:《金色的鱼钩》是一篇略读课文,人教版五年级下册,学生已经学过。同样是这一批的的学生又在统编版六年级语文下册第13课与之相遇。那如何让学生已经学过的课文,上出新意,并且有新的收获?本文将以统编版语文教材六年级下册的第四单元《金色的鱼钩》为例,探索如何精准定位略读课文教学目标的策略:准确理解文本,紧扣人文主题;定位能力基点,落实语文要素。  关键词:金色的鱼钩;课堂;阅读  一、追本溯源,引出
期刊
摘 要:篮球作为最受我国青少年喜爱的大球类运动,其因为双方攻守转换、争夺篮板等动作难以避免,整场运动都是在对抗拼抢中进行的,所以具有身体接触多,肢体对抗强度大,体能消耗量大等特殊性。篮球运动也因此成为运动损伤高发的体育运动项目。现阶段对于篮球运动员运动损伤的研究较多,但对于在校大学生在篮球锻炼,比赛过程中遭遇的不同程度的运动损伤的研究较少,属于研究的空缺部分,有较大的研究价值。  关键词:高校篮球
期刊
Abstract:With the entry of China’s WTO and the gradual formation of the global economy,the role of English,especially spoken English,in international communication has become increasingly important.Th
期刊
摘 要:文言文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的一个重要部分。小学阶段在统编教科书文言文教学中,通过“位为本”“趣为先”“法为重”等策略,实现优秀传统文化教育与语文教学的有机融合,丰富语文教学的内涵,发扬优秀传统文化的优势,提升学生对祖国传统文化的认同与热爱,塑造纯正品质,为小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基。  关键词:传统文化;语文教学;融合  中国传统文化反映了中国人的生活面貌,体现了中国人的思想智慧,凝聚了中国人的
期刊
摘要:新课程改革是一场当今教育发展中的改革大风,所到之处无不热火朝天。初中思想政治课也随之实施了创新教育,它涉及到教育教学观念的转变、教学模式的构建、教学方法的选择、评价方法和标准的改变等多方面的问题。在诸多问题中,如何优化教学过程,课内的创新教学和课外的延伸教学成了首当其冲的问题。本文就教师理念的转变,课堂教学的优化以及对学生合理的、科学的评价方面阐述了笔者在初中思想政治课创新教学中的几点体会。
期刊
摘要:音乐是生活中的一股清泉,音乐是陶冶性情的熔炉。几千年来,音乐用它那独特的魅力,陶冶着我们的情操,培养和提高了大众的音乐审美能力,由此音乐深受大众的喜爱。同时,音乐教育作为基础教育的重要环节,对培养学生的音乐审美意识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关键词:美育;音乐教育;审美教育;审美能力     音乐是人生的快乐,音乐是生活中的一股清泉,音乐是陶冶性情的熔炉。几千年来,音乐用它那独特的魅力,深受大众
期刊
随着教育教学改革浪潮的日益高涨,素质教育的不断深化,学校体育工作的地位越显重要。其中覆盖面最广的农村完小校体育工作这块处女地必将引起我们各级教育行政部门领导,体育同仁们的重视,其中如何抓实抓好体育活动这一课题,也被列入课题研究,但农村完小校由受经济条件的限制,体育器材、设备、经费等严重不足,学校体育工作相形见绌。为了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切实抓好学校体育工作,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提高学生身体素质,我
期刊
摘 要:农村教育出现的问题不仅影响农村幼儿园的发展和农村幼儿的教育质量,而且使村民对新知识的吸收及民主与法治的贯彻实行造成障碍,同时在目前素质教育的大环境下,我国农村教育仍然存在教师主导、教师流失、安全教育缺乏等问题。本文基于此,通过对农村教育管理方式现状进行调查,发现其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解决措施。  关键词:教学目标;教学实践;农村教学  一、引言  中国现阶段在所有的地方都实施着教师本位教育
期刊
摘 要:随着我国教育改革的深入,在体育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也越来越重要。体育作为全面素质教育中重要的一门科目,对于学生身心体质的教育尤为重要。不过目前在中学体育教育中渗透德育教育并不樂观,受到传统应试教育思想的影响,教育过度讲究形式化,并强调评价成绩,因此在体育教育中渗透德育教育也并不理解。更为关键的是,很多教师仅仅将体育教育作为一项体能训练科目,忽略了体育中的德育教育,从而无法满足学生的发展要求。
期刊
摘 要:文化的传承与发展必须要从娃娃抓起,这就要求幼儿教育要根据教材内容、结合地区民俗文化、尊重幼儿的身心发展规律开展对应的主题活动,既能彰显办园的特色,也能让幼儿从小就能接触民俗文化,让文化内容扎根于幼小的心灵中,使他们意识到文化的珍贵、感受文化独有的美感和魅力。这对于幼儿的健康发展、文化的继承和发扬都有着极大的推动作用。在此,文章就详细的论述了传承民俗文化的背景、意义以及采用怎样的举措来推动民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