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动高职数学信息化教学改革的分析①

来源 :现代职业教育·高职高专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il251585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高职数学信息化教学,即信息技术与数学教学相融合而成的教学,其信息技术对数学教学起着革命性的影响。概述了高职数学信息化教学的内涵,并分析了在实施中所遇到的问题,提出了教学原则上的相关措施。
   [关    键   词]  高职数学;信息化教学;教学改革
   [中图分类号]  G712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15)07-0063-02
   一、高职数学信息化教学的概述
   信息化教学是一种现代化的教学,它是在现代教学理念的指导之下,将信息技术与现代教学方法相结合的一种教学。这种教学的改革可以顺利解决数学教学的重难点,高效完成教学目标。高职数学信息化教学有以下一些特征:
   (一)教学理念的现代化
   数学信息化教学最先要解决的问题就是在教学理念上的转变,转变那只有粉笔和黑板的时代,转变传统的教学观念。因此,要不断提高教师的信息技术素养,从而实现教学观的现代化。
   (二)教学环境的智能化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智能手机、笔记本电脑已普遍进入学生的生活,这些设备突破娱乐功能也可实现教学过程,教师利用这些设备可以创设教学环境,学生利用这些设备可以跳出时空界限,从而实现数学学习。
   (三)教学内容的数字化
   在信息化的社会环境下,高职数学的教学早已突破了传统的纸质教学,其电子书、网络课程、题库网站等都已渐渐成为高职数学学习的渠道,这种数字化的教学内容不仅扩大了知识的信息量,还提高了传递的速度。因此,这样的教学方式已被越来越多的教师和学生认可和接受。
   (四)教学过程中的合作化和交互化
   合作化,顾名思义即合作学习,不仅体现在教师与学生之间,也体现在学生与学生之间。交互化,它是教师与学生通过交流所实现的一种互动形式。高职数学教学的信息化在合作和交互中更有利于学生对问题的探讨,对难题的便利解疑。
   (五)学习方式的个性化
   它是指学生在信息化的教学下自由学习。高职学生在数学基础上已表现出明显差异,那么在信息化的教学下,学生可依据自己的实际情况进行相关的数学学习,从而促进每个学生进步。
   二、高职数学信息化教学改革中的问题
   信息化教学的改革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高职数学的教学和发展,但也存在着以下问题:
   (一)数学教师自身信息化意识的不足
   高职数学教师信息化意识上的不足是制约其改革的关键性因素。这一点不仅仅是教师的问题,更是政府教育部门没有做好管理和监督,没有对此引起重视,没有搭建好平台来激励教师对信息化教学的改革。当然,高职教学信息化教学改革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师既要掌握信息技术,还要对高职数学研究出适合其教学的方法,从而真正将高职的数学知识与信息化技术相结合。
   (二)信息化硬件自身的问题
   很多的高职院校虽然设立了信息化教室,但这些信息技术的运用还在初级阶段,倘若教师在给学生演示一个课件时,其互动式的过程不见成效,那么信息化教学就会失去了独有的特色,而成了一个普通的课件教学。
   (三)高职学生对数学信息化学习意识的淡薄
   很多高职学生没有一个数学信息化学习的习惯,这与信息化教学的改革也有着密切的关系。但从学生自身角度来讲,他们的信息技术素养还不够高,因此,这也是高职数学信息化改革的重要任务,要对高职学生加强数学信息化的学习意识,使他们在学习态度上有所改变,找回信心,体验成功的喜悦感,并因此对数学产生一定兴趣。
   (四)信息化教学方案的缺少
   数学这门课程,既偏向理论,又偏向抽象,因此利用信息化教学,可以使原本抽象的理论知识变得形象生动又具体,运用信息技术设计的教学方案,既要符合数学知识的特点,又要符合学生的学习特点。
   三、高职数学信息化教学改革在原则上的探索
   (一)有效性原则
   信息化教学是对传统教学的一种突破。它对传统教学中那些不易解决的问题都有一定改善。所以,在信息化的教学手段下,有利于对教学重难点的突破,也会提高学生的理解能力。高职学校的学生在具体形象思维上占有一定优势,但是数学却是一门理论性抽象性的学科,因此他们在学习过程中,自然对知识的理解会有模糊不清的地方,且学习效率也比较低。但在信息技术的运用下,可以将复杂的知识简易直观地展现出来,以此便于学生的理解。在这样的教学下,学生的学习效率和教师的教学效率都会有所提高。因此,该教学模式更适合对教学重难点的解读,有利于学生对难点的理解,对重点的掌握。
   (二)适度性原则
   因高职学校学生的数学学习水平各不相同,且已有一定差距,所以,在信息化教学实施的过程中也要注意做到因材施教,将学生进行分层教学。在分层教学中,对数学较好的学生,教师可利用信息技术设计一些更高层次的问题,来开发他们的想象空间,活跃他们的思维;对数学较差的学生,教师可利用信息技术将复杂的理论知识简易到实际问题中去解决,从而激发他们学习数学的兴趣。
   (三)学生主体性的原则
   高职数学信息化教学要实现有效性,不仅离不开教师自身的信息化,学生自身的信息化也是重要的因素之一,教师要充分尊重学生在课堂上主体性的发挥,既引导学生主动参与数学的课堂教学,又在数学课堂教学中充分发挥自己的个性化,做到敢于提问,敢于质疑,再通过教师的引导,实现师生之间或生生之间的互动来学好数学知识。以学生为主体的信息化教学,既能让学生对所学知识产生兴趣,又能激发学生的主动性,自愿去运用信息技术进行数学知识的学习,从而真正解决数学学习中的问题。
   (四)教学程序的优化原则
   教学程序的优化原则,是指在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下,采取恰当的教学方针,再运用信息化教学获得最佳教学效果的原则。通过优化教学程序,信息化教学可以推动数学教学的发展。所以,在设计高职数学教学中,要做到教学程序的优化。教学程序在设计过程中通常都是采用开放性的系统,这样不仅便于学生的参与,其资源也能得到整合,从而提高了教学效率。以“洛必达法则”的讲授为例,在上课之前,教师可让学生通过自己的智能手机观看一段相关的视频,接着在课堂上组织学生对此进行讨论,讨论中出现的问题则可以由教师指导解决,讨论后再让学生完成习题,最后可以用信息技术软件来验证完成习题的结果。
   (五)问题中心原则
   高职数学信息化教学可以以问题为中心来展开相关教学设计。在教学设计中,将数学上的理论性知识通过问题的形式一步步呈现,从问题的提出,到问题的分析,再到大家对问题的讨论,最后对问题的归纳总结,从而解决问题,理解知识。在这样的教学下,知识不再抽象,教学不再传统,而是将学和问得到了有机的结合,这不仅在信息技术的运用下掌握了数学理论知识,也有利于学生对数学知识内涵上更深刻的理解,强化了学生对数学思想上的揣摩,教学的实践水平也有所提高,还实现了对学生的个性教学。
   信息化教学改革在高职数学中的运用,不仅突破了传统的教学模式,便于教学重难点知识讲解上的具体形象化,也有利于学生对数学知识的掌握,提高了教学效率。
   参考文献:
   [1]程聪.高职院校信息化建设的研究与实践[M].高等教育出版社,2012.
   [2]王瑞祥.浅谈新课改背景下数学教师的信息化教学能力[J].科教导刊,2012.
   [3]战丽红.高职教育的信息化探索[J].教书育人,2004.
   [4]陶毅国.职业学校信息化教学系统建设方案分析[J].镇江高专学报,2013.
   [5]董亚文.浅谈数学信息化教学[J].教师,2013.
其他文献
所谓情境教学法是指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有目的地将学生引入一定的场景之中,使学生在形象、直观的课堂中理解教材内容的一种方式。所以,为了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充分展现学科的
期刊
摘要:循环经济的发展理念自1993年被引入我国,经过十几年的探索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果,而德、日循环经济起步早,发展速度快,各项政策体系相对完善,与中国循环经济的发展在产生背景及发展模式等方面各有不同,对中国循环经济的发展也有很多启发。本文以此为出发点,来对比中国与德日循环经济的不同。  关键词:循环经济;政策制度;发展模式;  一、中国循环经济的产生和发展  自1993年循环经济理念引入我国后,国
成人高等教育作为我国高等教育体系的重要一环,对劳动力的职业收入变化有着深远影响.以中国综合社会调查(CGSS)2015年数据为研究对象,利用STATA统计软件分析发现:成人高等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