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拓者的风采

来源 :大地文艺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tanley4551850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黄冈电子信息学校教师、共产党员赵爱宝,以她天生的诗人气质,天真、活泼的个性特征,合体又不失时尚的装扮,微笑中流露出的羞涩,打动了记者。
  赵爱宝祖藉河南唐河,毕业于湖北黄冈电大文秘专业、北京舞蹈学院民族舞系,又获北京天琪艺术学校声乐证书。
  她担任该校艺术中心主任,文工团团长,负责音乐舞蹈的编导、教学和组织工作。兼任中国人民解放军75310部队70分队“军营文艺”的辅导员和黄冈市基督教歌舞团教练。
  她噪子如金,曾以一曲《青藏高原》夺得黄冈市“金桥杯”歌曲大奖赛一等奖;她的蒙古舞《天堂》令评委们啧啧称奇,荣获教案入选大赛一等奖;由她编导的黄冈舟桥四营部队大型舞蹈“桥板舞”,在旅团组委评比中获得黄冈广场文化大赛一等奖;她还编导了获奖的歌伴舞《号角》,成为中央授旗表彰的抗洪抢险模范旅,纪念受表彰十周年大型文艺汇演的主要节目。
  为提高教学、教研水平和自身的文化修养,赵爱宝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业余时间,写出大量的论文和诗作。荣获一等奖的论文佳作有《论音乐作品审美与企业主办演唱比赛方法》、《音乐怎样提高卡拉OK演唱技巧》、《论班主任工作管理及多功能艺术》、《论以就业导向的课程与教学教研体系研究》、《论职业院校音乐舞蹈合作办学》以及《课程设置计划》等;多篇优秀诗词获北京世纪文坛之星金星奖,获弘扬中华文化终生荣誉奖,获中华汉语研究会、国际诗词协会最高创作奖。被北京艺术研究院聘为特约研究员,名列《中国教育专家与教育人才》、《中国文学艺术界名人大典》等几十种辞书。但她却谦虚地说,对这不虞之誉,我在愧领之余,并不在乎,因为荣誉只说明过去。记者很看重她的才能,更看重她的优秀品质,她骨子里有一种令你感到佩服的东西,在困境中不甘心,不明哲保身。
  赵爱宝所在的学校原来是所寒酸的实验技工学校,从她当年兴致勃勃赶到自己将要立足的学校报到开始,到她在学校办学的困难时期,主动出资创建学校音乐舞蹈演讲培训中心(现更名为艺术中心)。继而又成立文工团为止。她知道学校是传播文化的场所,具有为人类提供精神需求的功能,增长智慧、涵美德行、陶冶情操、砥砺品格、提供正确导向、丰富社会生活。要想干好教育,老师必须“高才硕学”,而不能是“庸谨、“守常”或“空疏愚陋”之辈。作为艺术中心和文工团的当家人,她肩负着学校发展重任。
  刚开始工作,她走路总是低着头,看得出步子是那样沉重,也知肩上担子的分量。但她不怕困难,下定决心,与领导一起订措施,带头实干,她废寝忘食,日以继夜创编、备课,一年教出两年的课时(加班课时达1500多节),也不要加班费,从2000年起至今,已为学校的创收立下了汗马功劳。当了老师后,她除睡眠外几乎没有“休息”二字,工作基本上占据了她所有的时间。学生和同事看见的是她上班兢兢业业,看不到的是她没空照料病危的母亲,直到匆匆送走了慈祥的老母。20年来她爱岗敬业,为学校、部队和社会团体编导文艺节目。为演出化妆、摄影、制碟,也亲自参加歌舞演出。指导艺术中心学生,社会专业器乐组和专业独唱人员,以歌抒情,以舞抒怀,现已教练、编导各类型文化艺术节目1200多个,演出100多场次。成功培养了一大批文艺人才和各类型管理骨干,首创了技校艺术教育的典型。
  她一心扑在事业上,才有了艺术中心和文工团今天的辉煌。否则,学校可能还在大锅饭中磨蹭,甚至在困境中煎熬。但是赵老师却把取得的成绩归功于重视教育的领导、有关的老师和广大学生,以及市教育局和部队的支持,离开了这些,她说,都不可能有学校的今天。
  作为老师她首先热爱自己的学生,她对学生就像对待孩子,让他们常在家同吃、同住、同乐,学生可以穿走老师自己最喜爱的新衣裳,包括演出服,她还特意买几十件棉大衣送给贫困生,并适当给些生活费,学生的文艺汇演,她还常常自掏腰包添制演出服、购买道具(如脸谱、蒙古头饰等),还替学生放大演出剧照,免费赠予。她在学生中有问有答,谈笑风生。凡要求学生做到的,自己必先身体力行、为人师表,以老师的人格魅力把大家凝聚在一起。她一人教四个班级,长期超负荷运转,也毫无怨言。在她组建的文工团里,生源以学生自我申请,班主任批准为主,以选拔优秀学生干部的内部招生形式组成。坚持学生干部带队,由授课老师创编,以点菜单教学方法,提高艺术的创新意识,制定出以培养多才多艺人才切实可行的六种教学方法。
  教改纲要关键在于落实。面对当前教改难以突破的瓶颈,赵爱宝说,教育既要“授之以鱼”、也要“授之以渔”,不可放弃在教育上提升并向弱势生倾斜的社会公正。学校应维持公正、诚实的学风,没有官场市侩习气,老师敬业、认真,具有较好的个人品质。为学校创造一种能让学生接受知识和人文教育的良好环境。不允许学校在私利驱动下,成为一块任何人把玩的橡皮泥!好在《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已经出台,可以以此为契机,进一步明确教育问责主体、对象、内容、处罚、类型、申诉与处理等,从而遏止教育领域的不作为、乱作为现象。
  赵爱宝就学校行政化、教育功利化及监管,发表了很有见地的意见。她的话尽显忧国忧民的拳拳赤子之心,也类似“钱学森之问”的无比沉重,强烈反映出社会公众的一种期待和诉求。她在职业学校艺术教育成功后,紧接着又要走实践另一个更艰巨的奋斗目标。
其他文献
当笔者以非常期待的心情看完该剧后,兴奋、激动却又夹杂着某种不解,故连着看了第二场、第三场,在剧场经久不息的掌声中,终于意会到导演的匠心独具:超现实主义的中国表达,妙不可言。  关于主人公骡子,显然,他身上有着当年苏区人民朴实而憨厚的特质,但他却仿佛是将无数个苏区人集于一身的艺术典型:执拗、狡黠、倔强、诚信、孝顺、忠勇、认死理、想花姑、不服气。他的一笑一颦、一言一行、一唱一动,是那样抓人、感人。生活
期刊
顾名思义,“大学叙事”是指以大学校园为主要叙事空间,以大学人物为主要描写对象,并由此表征大学形象和大学精神的小说作品。李洪华教授近著《20世纪以来中国大学叙事研究》(上海三聯书店,2020年。以下未注者,皆出自李著)以此为论域,依循时代更替与文学史发展脉络,探访20世纪以来,中国大学叙事迭经启蒙、革命、政治一体化、改革开放等不同时期而生成的文学经验、思想价值与现实意义,以及由此可见的中国现代知识分
期刊
中国是个散文大国,古典散文所取得的高度举世公认。诗文并举的写作实践,也推动了古典诗学和散文理论的深化。从先秦一直延伸到晚清,古典散文理论逐渐走向繁茂和精微。五四新文学以来,白话散文虽然取得了较大的成就,却因小说作为主流文体的整体话语背景的制约,导致白话散文理论建设趋于零散化、片断化的局面。  散文理论在系统性、整体性上的欠缺贯穿了20世纪的文学史。新时期以来,相对于小说理论、诗歌理论的繁茂,散文理
期刊
“边缘人”是一个社会学概念,是“指和中心相对立,不完全地参与两个社会群体,处于群体之间的人。狭义上,边缘人脱离主流社会,是游离于多数群体的少数群体”[1]。  “边缘人”在文学范围内暂无特定内涵,但长期以来是文学作品中常见的书写对象。在世界文学史上,“边缘人”形象很早就出现了:俄国作家屠格涅夫在《罗亭》中塑造的“多余人”形象,法国作家加缪的《局外人》中刻画的“局外人”形象,以及美国作家塞林格的小说
期刊
在哈尔滨的靖宇街一处路口,有一座巴洛克风格的米黄色建筑,房间举架极高,虽然只是二层楼,看起来却好像四层,窗户细长,每扇窗户之间,用带着花叶装饰的柱子加以分隔,看起来典雅而不失庄重。  在这座建筑的墙下钉着一块黑牌子,上面写的是—  哈尔滨市不可移动文物  国际协报原社址  1919年《国际协报》社由长春迁此。该报是哈尔滨发刊时间较长、影响较大的一家报纸。  哈尔滨市人民政府  二零一六年九月八日立
期刊
苏区题材电影,一般认为是反映土地革命时期以苏区革命与建设为主要对象的电影题材。在时间上,它以1927年毛泽东开辟的第一块革命根据地—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始,到1937年中华苏维埃共和国改组为中华民国陕甘宁边区特区政府止,时间跨度为十年;在地理空间上,它以中央苏区瑞金为中心及其遍布全国各省其他12块苏区为主要叙述地点;在内容上,它以反映苏区革命建设、生产和斗争为叙述核心。与红色电影相比,苏区题材电影是红
期刊
导语:2020年9月九州出版社推出《桃花树下的鲁迅》一书,在学界内外引起反响。鲁迅研究专家、原鲁迅博物馆副馆长陈漱渝称作者黄坚是“鲁研界外的高手”。黄坚为江西萍乡人,定居南昌,曾著有《思想门:先秦诸子解读》。现特邀两位学者就《桃花树下的鲁迅》展开对话。  “人之子”鲁迅  黄海飞:看到书名有点意外,“桃花”这样一个指向“春天”“轻松烂漫”的意象在第一印象里似乎很难和鲁迅联系起来。如果让您用一种树来
期刊
IPO抑价是全球股市共有的现象,而在中国A股市场的抑价程度尤其之高。已有的研究多从新股发行制度、投资者结构、市场规模等角度解释我国A股的高抑价现象。但随着我国A股市场的发展及相关制度的不断完善,新股发行制度等不再是IPO抑价的主要原因。在行为金融理论不断发展完善的背景下,投资者情绪对新股发行的影响越来越受到学者们的关注,投资者情绪对IPO抑价影响的研究也得到快速发展。如何运用有效方法衡量投资者情绪,揭示投资者情绪与IPO抑价之间的关系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本文基于社交媒体大数据,在信息不对称理论
老舍不仅是顶尖的小说家、杰出的文学家和语言艺术大师,而且还是非常出色的演讲家。早在1999年,舒济就编有《老舍讲演集》,由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出版。据舒济统计,在整理、编辑《老舍全集》过程中已经“发现170多次有记载的讲演”。[1]事实上,随着老舍研究工作的推进和发展,这个数据已经并将继续被刷新。有意思的是,对读2013年人民文学出版社《老舍全集》(修订版)所附《老舍年谱》(舒济、郝长海、吴怀
期刊
近几年,“大学生村官”已成为社会热门话题。这一举措在各地已开始探索,有成功的经验可以总结,但更重要的是应及时解决这一举措中的实际问题,其主要问题是要解决好能留在农村的大学生村官的后顾之忧,激励他们能留在农村创业、就业,当好一名称职的大学生村官。  解决高素质“村官”是解决农村人才匮乏的首要问题。全国有60多万个行政村,平均每个村有1000多左右村民,大部分村的村民在1000人以上,每个村尤如社会的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