埃默·托尔斯专辑

来源 :书城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eimeilail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持有斯坦福英文硕士学位的埃默·托尔斯正职为曼哈顿的投资人。二○一一年,他以一部具有浓郁怀旧气息的长篇小说《社交礼仪守则》震动了美国书界。此书被《出版人周刊》惊呼为“一部了不起的处女作”,对其依稀有着菲茨杰拉德与卡波特之风却又个性斐然不同凡响的文字赞叹不已。
  小说的中心主题之一是一个人二十来岁时的偶遇和轻率的决定会影响之后几十年的生活。故事背景设置于一九三八年的纽约,托尔斯截取了战前曼哈顿的这一创造力勃发的时段,以锐不可当的笔力引领读者在机智的对白与快速的情节推进中探讨爱情与机缘、友谊与背叛、阶级与金钱……书里的人物几乎都与他们的外表大相径庭,而正是他们如何误读彼此,以及我们又如何误读他们,构成了魅惑的舞步。《克利夫兰正直人报》评曰:《社交礼仪守则》无疑发出了多萝西·帕克一般的尖啸,但赋予它灵魂的却是菲茨杰拉德般的成熟、深沉与锐利。
  此书刚刚完稿即已引来九家出版社争夺,最后胜出的是企鹅旗下的维京出版社。当年获选《华尔街日报》年度最佳小说。其法译本赢得二○一二年菲茨杰拉德奖。

埃默·托尔斯作品:


  长篇小说
  《社交礼仪守则》Rules of Civility
  短篇小说
  《愉悦之诱惑》The Temptations of Pleasure
  (发表于《巴黎评论》第112期)
其他文献
举凡战争小说,大抵不脱敌我之争、罪与非罪、正义与邪恶的窠臼。描写上世纪九十年代南斯拉夫内战的小说《老虎的妻子》虽然为这场战争定了性:“当你为国家解体而战—纠缠于你的姓氏、血脉的根源在哪里—你只会看到憎恨,互憎的进程漫长而缓慢,人们饮恨为生”,但作者蒂亚·奥布莱特对这场她童年侥幸脱身的战争显然有着更为内省的思考。在她笔下,战争固然可怕,但更可怕的是人们关于战争的成见是如此之深,以致如果不加以澄清,就
期刊
含糊的主题:还有表达的空间吗?  他看见的每一样的东西都模糊不清和难以辨认。  ——《花样年华》结束语  在我与前面提及的昔日情人之间,我最喜欢的记忆,是那些如今已被印刷成文字的部分。这是因为我们俩都非常擅长书写我们的想法,并且当这些想法被信笺以及被收信人阅读前流逝的时间变得温和时,它们似乎总是非常甜蜜。阿曼达(一位当我仍然处于与其他情人失恋的阴影中时,我不应该走得如此接近的女人),直到我们分手之
期刊
一、茨威格与罗曼·罗兰  读茨威格的自传《昨日的世界》。作者写到与欧洲名流的交往,这方面的记述占据相当篇幅。作者好像是什么人都见过,贵妇名媛,俊杰贤士,都纳入记忆的珍藏。有些轶事也只有他才能讲述。例如,弗洛伊德晚年流亡伦敦,茨威格带了萨尔瓦多.达利去看他;在他和弗洛伊德谈话时,达利在一旁画速写;茨威格说,达利那张画“已经把弗洛伊德身上的死神画出来了”。  作者精通法语、英语、意大利语、西班牙语等多
期刊
看过由大卫·芬奇导演的影片《龙文身的女孩》,再看瑞典作家斯蒂格·拉森的长篇小说“千禧年”三部曲,使网络时代、“读图时代”的读者骤然有一种久违的阅读热情。虽然影片中饰演男主人公布隆维斯特的“○○七”扮演者丹尼尔·克雷格,已经改变他过去谍海英雄的神勇形象,成功地扮演了《千禧年》杂志社记者这样的普通人,但神秘的电脑黑客,扑朔迷离的杀人案,具有强烈感官刺激的性侵犯与杀戮场景,以及善恶有报、令人酣畅淋漓的故
期刊
上海与北京: 经验的差异  詹明信: 以前我在北京教书,来过上海,但不太熟悉,这次来非常喜欢,以后再来中国就来上海,不去北京了。  王安忆: 比起北京的话,很多外国人都更喜欢上海。尤其是那些普通的外国人,他可能不是做学术研究的。现在上海到处都是这样的人。我们楼里边都有很多。  詹明信: 一九八五年因为在北大教课,我在北京大学校园里住过一个学期。那时北大属于郊区,离市区很远。有一次杨周翰带我去看布莱
期刊
| 36. 起点的焦虑 |∣很显然,从开端开始写作,与从中间开始写作,召唤起了两个完全不同的主体:前者同时要同作为指涉对象的客体和其他历史地参与过对同一客体指涉活动的主体相对抗,而这些主体在这历史的进程中也演化成了当下共时性的充满同等可能性的对象,这些被客体化了的主体无时无刻不在对当下的主体进行着监控和调节,而这所带来的焦虑是不言而喻的,焦虑究竟是内在地生成于主体之中,还是用指涉客体位移式地带来的
期刊
那年奈杰尔常到亚非学院图书馆看书。五十上下,满头银发,衣着素朴,背个军用布包,总是坐在角落靠窗的书桌,笔记簿大大小小好几本,铅笔圆珠笔也多,还有水壶。  碰头先是点头打招呼,碰多了寒暄两句。偶然拿着线装绣像小说过来问我画意。萝轩变古笺谱、北平笺谱他也喜欢,木刻版印成的中国字他说字字像图画。快放暑假了,楼下酒馆人不多,我们喝啤酒吃炸马铃薯片聊天。奈杰尔说他从小孤独,父母离婚,他跟爷爷奶奶住祖传老宅,
期刊
虽然在大陆已经刊行过十来本书,这却是我在台湾出版的第一本著作。承蒙吕正惠教授抬爱,主动邀稿;也感谢吕文翠副教授一力承担,除了撰写长序,还揽下了从选编到校对的所有繁琐工作,我于是得以坐享其成。唯一需要亲力亲为的“劳作”,只是写一篇短短的后记。  不过,这样表述仍不够准确,我的任务其实还包括想出一个可以涵括选文内容的书名。文翠是一个很执著的学者,她不但说服了原先希望出版一本专著的吕正惠先生,而且也努力
期刊
这部著作是佩瑶六年前的博士论文,经过五年的推敲和磨砺,终于成书问世,我为她高兴,也为鲁迅研究加入年轻的学者庆幸。六年前我有幸参与这篇论文的匿名评审,随后又忝为评委,不仅得以先睹为快,尤其得以听到诸位评委的评论和她的导师王富仁教授的总结。我认为,这是一篇堪称优秀的博士论文。  当正式出版之际,佩瑶希望我写一篇“序言”,我欣欣然之外,很是踌躇。考虑再三,先和富仁兄商量,再和作者沟通,决定请她的导师写一
期刊
| 1 |∣睡着前,偶尔会出现这样的片刻:晕乎乎的,你整个人,仿佛在一片浓密的棉花地里漫步,因为睡眠的疲软几乎触手可及—那么柔嫩,那么温暖,那么怡人—然而,你还是攒起了仅剩的精力,重新捧起你的书,试着读完一整个章节,至少再多几页。  就在你为告别这一天作最后的努力,强迫自己穿越一片密密麻麻的文字田野时,在你沉重的眼皮前,突然跳出了一只你从未见过的野兽,样貌之诡谲,让你顿时忘却疲乏。你挣脱睡眠的拥抱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