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小学生习作的三重能力培养

来源 :安徽教育科研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njxgfd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习作过程是学生语言表达、观察感悟、创新思维等能力训练和强化的过程。语言组织表达能力的培养,需要语言、概念、规则的学习积累和变式练习;观察、感悟和发现能力的培养,需要体验感悟、同伴启迪、有意训练;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需要引导想象、多角度训练。学生在学习中丰富语言、掌握技巧,在生活中体会感悟,在实践中分析思考,在习作训练中提升——能力培养贯穿着习作教学的全过程。
  关键词:小学生习作多重能力  训练  培养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明确指出:“写作是运用语言文字进行表达和交流的重要方式,是认识世界、认识自我、进行创造性表述的过程。”习作涉及感知、想象、记忆、思维等多种心理活动,是对学生遣词造句、布局谋篇、润饰成文、口语交际、书面表达等综合能力的训练和培养。课程标准中将写作定义为“认识世界、认识自我、进行创造性表达的过程”,确立了写作和生活的密切关系。学生写作的素材源于对生活的体验,写作的灵感源于对生活的感悟,写作的主题源于对生活的思考,反过来,写作又能帮助学生更好地观察生活、分析生活、理解生活。写作水平的提高,不但能加强学生对自然的认知、对生活的感悟、对社会的理解,还可以让学生养成健康的审美情趣、优良的个性品质,以及敢于担当的责任意识,并为学生未来的学习、生活和工作奠定良好的写作基础。学生的言语表达能力、文字表述能力、方法与技巧应用能力、创新思维能力是学生进行写作的重要能力,其外在表现为用眼看、动口说、动手写的能力,其实质则是建立在学生对世界、对生活、对自我观察的发现、感受基础上的创造思维能力。三重能力,由感性到理性,相互影响,相辅相成,贯穿于小学生写作教学的全过程。
  一、观察感悟、言语碰撞,由会看到会说
  小学生习作能力的培养,要从口头语言表达能力的培养开始。叶圣陶先生曾说:“我口说我心,我手写我口。”将口头语言表达与书面语言表达有机联系了起来,为小学生习作提供了方便法门。
  写作文之前,先“说作文”,即我们常讲的“口头作文”,“口头作文”比起“书面作文”,快捷方便,易于修改。教学中我们可以遵循以下几个步骤。
  (一)观察、感悟、发现,积累生活素材
  观察是记叙的基础,是作文入门的关键。所以,在写作文之前,需要给学生布置观察体验了解生活的任务。如写《我的妈妈》,先布置学生观察了解自己的妈妈,引导学生有目的、有重点地进行观察,了解妈妈的经历与故事,感受妈妈的不平凡,并做好翔实的记录。
  (二)阅读思考,掌握学习章法
  阅读是写作的前提和基础,写作是阅读的升华和创造。学生通过大量阅读有益书籍,并进行分类摘记,比如,摘下文中“优美词句、精彩片段”,记下自己“深刻的感悟”,学会借鉴文章中的字词句,这为学习写作备好了材料。比如,在写《我的妈妈》之前,教师引导学生阅读课文、名著等有关对妈妈(母亲)的描写,拓展学生的写作思路。
  (三)口头作文,训练初步成文
  口语交际是语言表达的基础,口头作文是书面写作的筹备。开始口头作文之前,我们可以结合阅读教学,对学生进行词、句、段、篇的练说训练,为其流畅表达奠定基础。接下来的训练则是练说训练的重头戏。还以《我的妈妈》为例,当学生对“妈妈”有充分的观察之后,引导学生表述出最能代表妈妈外貌特征、语言神态等性格特点的词、句、段,引导学生抓住重点事例进行表述,再布局谋篇。在此基础上口头作文初步成文。
  二、运用方法,掌握技巧——从“言之有物”到“言之有序”
  学生习作的最后阶段是动笔成文,即用语言文字把所见所闻所想写出来。如果“口头作文”解决的是学生写作“言之有物”,那动笔操练,解决的则是学生“言之有序”。从口头到动笔,需要学生掌握运用一定的写作方法及写作技巧。
  (一)围绕中心,精准选材
  “弱水三千,只取一瓢饮。”选材有选材的技巧。以《我的妈妈》为例,日常生活中的妈妈,是一个丰富多彩的个体,因此要根据主题思想对“妈妈素材”加以裁剪。比如想表现妈妈的“尊老爱幼”,那就在“尊敬老人、呵护幼小”上做文章。妈妈与时俱进,我就围绕“妈妈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微信、抖音,创新工作思路”的典型事例来写。“先确定中心,再围绕中心提取素材”,让学生的写作做到精准选材。
  (二)抓住典型,精心刻画
  动笔能力的培养,需要相关程序性知识的学习,更需要不断地变式练习,而“微型作文”和“活动作文”是练就这种能力最好凭借。教学实践中,教师要在阅读教学中渗透写作技巧知识,通过微型作文练习掌握写作方法,通过小练笔形成能力。如学习《一夜的工作》,通过总理的夜宵只有几粒花生米来突出總理的“简朴”,由此可以提炼概括出“通过具体事例(细节)来表现人物性格特点”这个写作技巧,然后可布置微型作文《老师的一天》,要求学生用典型事例(细节)来刻画人物的性格特点。
  (三)实践体验,丰富感悟
  “活动”是学生了解自然、认识世界、感悟生活的重要途径。活动作文,则借助活动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思考、记录、表达来练习写作。比如,组织学生踏青,预先可以指导学生做好踏青前的准备,如什么是踏青,为什么要踏青,中国人踏青的习俗起源与发展,踏青时观察什么、怎么观察,什么是“定点观察”,怎么“移步换景”。通过这些准备,学生既对“踏青”这个传统的民俗活动有了深刻的领悟又掌握了“定点观察”与“移步换景”写作技巧。具体在“踏青赏景”时,教师可指导学生运用学到的欣赏方法从不同角度观察景物,这样,学生就可以写出有层次、有特点的美文了。
  三、发展认知、训练思维——“我”与作文齐成长
  写作是“为积极地思考和学习而设计的任务”,应该将“指导学生成为学习者、思考者和写作者”作为写作课程的目标。认识世界,认识自我,“融认知训练、思维优化、审美陶冶,进而与生活历练、为人修养融为一体的,以素质发展为终极使命的‘大写作’教育,应该成为未来写作教学的发展中坚。”在这个理念下的写作教学与训练,应该是培养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主要途径,反过来,创新思维能力的发展又能促进写作水平的提升。
  还以《我的妈妈》为例,可以选择妈妈勤劳的一面也可以选择妈妈智慧的一面,指导学生根据不同的立意选择贴切的素材;构思时,可以创设场景,激发想象:我们生病时,妈妈的神态、语言等如何,从而激发学生与妈妈的共鸣;动笔时,可以引导学生用准确的语言对妈妈的形象进行重点的刻画。在《我的妈妈》整个写作过程中,感受“妈妈”这个角色的不平凡与伟大。让学生再次创作时,比如《老师的一天》等,学生很自觉地从“平凡与伟大”这个角度来体会“老师”。
  写作要求学生切己体察,生活的一情一节在感动着学生,潜移默化地陶冶着学生,学生的“三观”得以刷新和提升,学生的认知创新思维能力得以训练培养,而认知创新思维能力的发展提高,又促进学生更好的认识世界、把握自我,使写作如虎添翼,锦上添花。
  总之,小学作文教学是培养小学生综合素质的一项重要内容,是新课程改革中必须探究的一个重要课题,写作教学也是一个系统的能力培养训练工程,“言语表达能力”“写作方法与技巧运用能力”和“创新思维能力”是众多能力培养中三根不可或缺的支柱,有意识地在写作教学中加强能力的训练与培养,必将事半功倍,收获满园。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
  [2]约翰·宾.研究性学习[M].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2004:8.
  [3]潘新和.中国现代教育史[M].福州:福建人民出版社,1997:17.
  [4]李金云,李胜利.对写作教学的再理解[J].太原:语文教学通讯,2016(9B):6467.
其他文献
《客厅里的绅士》是毛姆在1922年东南亚之行后写就的游记作品。在旅行之前,毛姆经历了自己人生的“重大时刻”,旅行为毛姆创造了摆脱婚姻与性向矛盾的契机,为其自我认同提供了基本前提。旅行者身份的建构和转化离不开对差异的觉知和对他者的吸收,毛姆主体意识中对文化多样性的接受为其展开对西方文明的反思性认同提供了可能。毛姆在继承“丛林中的废墟”这一话语传统的基础上,受佛教文化的启发,坚持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才是西方文明乃至人类文明的根本出路。
摘要:几何画板是一种具有形象、直观以及动态特点的几何教学软件,可将抽象的数学知识转化为可视化的图像语言,增进学生对知识的理解。由于数学是一门富有逻辑性且较为枯燥的科目,加上部分教师教学手法单一,所以多数初中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不高。针对此种现象,教师在数学教学过程中,可利用几何画板动态演示、创设情境、分析案例以及进行实验操作,将数学概念具体化、可视化、简单化以及动态化,以丰富教学方法,并激发出学生
国际疼痛学会(IASP)设立特别工作组与世界卫生组织(WHO)的代表密切合作,制定了更具系统性的慢性疼痛分类,并收录于ICD-11编码。本文从疼痛分类的角度,将超过3个月的持续性或反复性疼痛有关的神经系统疾病或损伤进行了重新分类。新分类列出了慢性周围神经病理性疼痛中最常见的疾患:三叉神经痛、周围神经损伤、痛性多发神经病变、带状疱疹后神经痛和痛性神经根病变。同时也列出了慢性中枢神经病理性疼痛中最常见的疾患:脊髓或脑损伤后疼痛、卒中后疼痛、多发性硬化相关性疼痛。该分类中未明确提及的疾病类型将在ICD-11的其
摘要:教育作为促进社会发展的根本,应该重视“立德树人”的教育理念。在语文教学的过程中,教师需要科学、合理地运用德育素材对学生进行政治教育、思想教育和道德教育,以促进学生的成长和全面发展。本文将从德育的基本规律入手,分析语文课堂的勤俭教育路径。  关键词:德育 语文课堂 勤俭教育 研学旅行  语文不仅是思维的工具,还是一门基础学科,在语文课堂中融入德育教育可以更好地培养学生素质的全面发展。德育中的勤
摘要:乡村小学英语教学教育信息更新较慢,师资提升模式单一。本文基于教育部发布的关于《实施卓越教师培养计划2.0的意见》,强调提升教师的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应用信息技术优化教学,促进自身学习和发展。因此基于网络环境,依托钉钉直播、希沃等网络平台,在名师结对混合式教研引导下,乡村教师不再闭门造车,多元化需求得以满足;乡村学生通过“双师课堂”可以享有像城市孩子那样的优质英语教育教学资源,实现乡村小学英语教
摘要:在教材改革之前,我国各地使用着不同版本的教材,比如鲁教版、人教版、苏教版等。但是随着一轮又一轮的课程改革的推进,教育部对小学教材进行了统一组织编写,推行了统编版教材,新教材无论是在内容的设计上还是在文章的选择上都充分贯彻了新课程改革的理念和要求。语文作为培养学生文化素养、语言能力的一门重要的学科,是小学阶段必不可少的,新教材的运用对学生语言文化基础知识的培养以及文化素养的培养都有很大的帮助,
校训:习文励志 友爱明理 校风:习真 习善 习美 教风:春风化雨 润智润德 学风:敬于行 乐于思 存远志 蕴厚德 合肥市习友路小学成立于2014年6月,占地面积23000平方米,总建筑面积15500平方米。习友路小学位于合肥市政务中心习友路1988号(习友路与科学大道交口),东邻秀丽的匡河风景区,西近美丽的蜀山风景区。校园环境优美,布局合理,亍季有花、四季常青,有各种花木100余种。
随着医疗改革的深化,医院进入以成本为中心的时代。医院为了发展,必须加强自身内部的成本管理,不断加大制度创新与机制创新力度,使成本管理从经验型和粗放型向科学型和效益型转变。办公用品在医院成本支出中的份额不是很大,但属于消耗品,长期来看也是一笔很大的支出。既要满足员工工作需要又要杜绝铺张浪费,必须规范加强办公用品的管理。本文对某三甲医院办公用品管理及使用现状进行了探讨,并从宏观与微观两个角度提出部分有效的管理控制措施。
摘要:培养学生的化学核心素养是高中化学课堂教学的重要任务。基于核心素养的化学复习课,可以以大情境为载体,以任务为驱动,借助于学习过的化学知识探究陌生情境下的化学问题,培养学生应用所学知识解决未知问题的能力以及创新思维能力,并且在教学过程中体现绿色化学思想,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关键词:化学核心素养 元素化合物 复习课  根据高中化学学科核心素养的基本内容要求,教师要将培养学生终身学习能力和完美
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创新意识及实践能力是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重要主题,全面、多样、个性、发展等成为其重要特征。上海PISA测试在推进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但也反映出课程改革中存在“学生的反思与阐释能力有待提高”“学生学业负担与压力过大”“资源优质但不均衡”等问题。文章基于PISA测试理论,从价值理念、文化传统、政府重视等方面分析了上海PISA测试取得优异成绩的原因,提出了未来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发展理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