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本文通过对《中国期刊网》1979年至2006年9月发表的我省作者有关档案信息化与数字化的文章和近3年河南省档案科技项目立项情况的分析,指出我省档案高级人才对档案信息化建设的关注度尚有欠缺,建议提高我省对档案信息化建设研究的深度与水平。
关键词:档案 信息化 档案信息化 研究
本文从刊发有关信息化的论文与档案科技项目立项两个方面对我省档案信息化研究情况进行分析。
1 刊发有关信息化论文情况
1.1 总体数量分析。在中国期刊网上,从1979年至2006年9月,主题为档案,篇名中涉及到计算机、电子、信息、数字、数据5个关键词的文章共计9943篇,《档案管理》杂志发表此类文章约242篇(占同期《档案管理》杂志刊发文章总数(4281篇)的5.81%),其中我省作者撰写的有96篇。占39.7%(详见表—1)。由此可见我省作者有关信息化的论文、文章有接近1/3发表在《档案管理》杂志上,《档案管理》杂志已经成为我省档案工作者研究与交流档案信息化工作的重要平台。
1.2 论文数量的时间分布。从发表论文的时间分布(见表—1)上看,369篇的数量占到中国期刊网同期同类文章的3.71%。《档案管理》杂志同期发表的同类文章基本上也是呈逐年上升趋势,只是2002年达到峰值后,有所下滑。从1995年起我省作者关于档案信息化的研究文章基本上呈逐年上升趋势,1979年至1994年16年间只有10篇相关文章,1998年之后每年数量都有所增长,2003年后增长速度更快。这与国家信息化建设的推进速度有着密切的关系,同时与全国档案界研究信息化的趋势大体相一致。
1.3论文数量的行业分布。在我省作者撰写的369篇左右的文章中,高校作者所占比例比较高,其中又以高校中从事档案专业及与档案专业相关内容教学工作的教师为多,比高校中实际从事档案工作的同志撰写的多许多。其次是其他行业中的档案工作者。作为档案信息化工作主体的档案局(馆)的同志撰写的文章只占约1/4。这其中又有相当一部分是介绍性文章,研究性、实用性、经验性的文章数量不多。这与我省各级档案行政管理部门和综合档案馆的信息化工作实践相对滞后有一定的关系。
1.4 论文数量的地区分布。发表文章的地区分布不均衡。发表文章较多的相对集中在省会郑州(125篇),占了全部论文数的1/3,这与省会高校数量多有直接关系。其他超过10篇的依次是濮阳(37篇)、开封(35篇)、新乡(32篇)、洛阳(27篇)、南阳(26篇)、中原油田(24篇)、安阳(15篇)、焦作(12篇)、平顶山(11篇)(详见表—2)。
1.5 论文内容与研究主题。黄吕瑛同志在《近十年来我国档案信息化研究论文的统计与分析》(《档案管理》2006/2)一文中已经对有关论文内容与研究主题的情况做了比较详细的分析。虽然黄吕瑛同志使用的检索工具、检索数据库及检索主题词与本文作者有所不同,但分析的对象与方法基本相同。因此,这里不再做重复性的统计分析,只引用两个结论性的统计结果(表—3)与相关分析。
“笔者将检索到的985篇档案信息化研究论文,按内容类型及表现形式大体上分为3个部分,即理论研究部分、实践探索部分和中外比较部分。现将这3个部分所占的百分比列表如下:从表—3可以看出:我国档案信息化研究既有理论研究也有应用研究。985篇论文中,有969篇论文有关应用研究,高达98.38%,遥遥领先于其他两个部分,比它们的总和还多得多。”
论文主题分布的统计与分析。为分析我国档案信息化研究的主题发展的状况及趋势,笔者将上述3个部分按8个主题分类,即网络体系建设、档案工作、档案信息化建设、信息化对档案馆的影响、法律问题、档案管理、档案教育及档案事业,经过分析,我们可以发现10年来我国档案信息化研究具有以下特点:
第一,论文的覆盖面广。第二,档案信息化建设综述性(含总论性)论文在所有论文中所占比例最重,为299篇,占同期论文总数的30.36%。但是对这299篇综述性论文进行粗略的研究可以看出,相当多的论文缺乏研究深度,停留在低水平的重复上。第三,以档案工作为研究主题的论文所占的比例也很高,仅次于综述性论文,占论文总数的28.22%。第四,8个研究主题的论文比例失调,尤其是档案信息化中涉及到的法律问题所占比例太小,只14篇,仅占论文总数的1.42%。
1.6 高级研究人员的研究情况。表4是笔者对我省1998年至2002年部分获得档案高级专业技术职务同志在中国期刊网杂志中发表文章和在中国期刊网杂志中发表与信息化相关文章数的相关统计。
从表4的统计情况看,1998年至2005年我省获档案高级职称213人,1999年至2006年9月在中国期刊网杂志中发表文章108篇,8年间每人平均发表0.5篇,其中省馆8人平均发稿率为2.5%,市馆44人平均发稿率为1.2%,县馆18人平均发稿率为0.4%,学校馆(室)54人平均发稿率为0.3%,企业馆(室)53人平均发稿率为0.06%,事业馆(室)36人平均发稿率为0.25%。在这213人中有171人获得高级职称后没有发表文章,占同期获高级职称人数的80.3%。1999年至2006年9月在中国期刊网杂志中发表与信息化相关文章数为22篇,只占同期同类文章(369篇)的6%。由此可见,我省从事档案信息化相关研究的同志层次总体上还不够高,省内档案高级人才对档案信息化的关注与研究尚有欠缺。这是我省档案信息化工作存在的一个重要问题。
2 近三年省档案局科技项目立项情况
2.1 立项数量情况。2003至2005年3年省档案局科技项目共立87项,其中有高级职称的人员主持项目14项,占总立项数的16%:在87项中信息化项目33项,占总项目数的38%:有高级职称的人员主持信息化项目9项,占信息化项目的27%。详细情况见表—5。
从表—5可以看到,我省信息化研究项目的立项数逐年增加,在全部立项项目中的比例也在增加,这表明档案信息化研究已经成为我省档案工作者研究的重点。但我省档案高级人才无论是在主持项目的总数上,还是在主持信息化项目的数量上,所占比例都不是很高。这也从另一个侧面表明:我省从事档案信息化相关研究的同志层次总体上还不够高,省内档案高级人才对档案信息化的关注与研究尚有欠缺。
2.2 主持人所在单位类型。从表—6可以看出,县档案局(馆)获得的立项总数与信息化项目立项数都是最高的,分别占到了约50%和30%:企业对信息化的关注度最高,在立项总数只占全部立项数的10%的情况下,信息化的立项数却占到了全部信息化立项数的30%:但硬件条件相对较好的市级档案馆虽然在立项总数上比较靠前,但在信息化立项数上却较少:高级职称主持信息化项目的数量就更少。
2.3 研究内容情况。33个信息化项目从内容看属于软课题研究的11项,占33%,主要研究信息技术在档案管理中的应用及对档案工作的影响、电子档案的归档与管理、档案网站构建策略、光盘档案整理规范等内容。在技术研究方面属于应用系统开发的有6项,占18%;属于馆藏档案数字化的研究项目有3项,占9%;属于网站与网络建设的有5项,占15%:属于电子文件管理流程研究的有8项,占24%。总体上看我们的研究领域还比较窄,研究的深度还不够。高级人才研究的内容也存在同样的问题。
3 结论与建议
我省档案信息化研究存在的主要问题:研究工作与实际工作存在较大差距,软硬件技术条件与对信息化研究关注度无关,研究内容相对比较窄、比较浅、连续性不强,研究者相对较为分散,有组织性的研究不够,高级职称人员参与信息化项目研究的热情不如中、低级职称人员高。
建议加强对信息化研究工作的组织领导,依据国家与国家档案局的相关标准与规章,在充分调查研究的基础上,结合我省的实际有针对性地开展研究工作,提高研究工作的针对性、实用性,减少研究工作的随意性与低水平重复:对基础性或具有普遍性的问题应组织重点攻关,对有实际推广应用价值的项目应重点扶持,引导与鼓励档案高级人才关注和参与档案信息化研究,提高我省档案信息化研究工作的层次与水平。
关键词:档案 信息化 档案信息化 研究
本文从刊发有关信息化的论文与档案科技项目立项两个方面对我省档案信息化研究情况进行分析。
1 刊发有关信息化论文情况
1.1 总体数量分析。在中国期刊网上,从1979年至2006年9月,主题为档案,篇名中涉及到计算机、电子、信息、数字、数据5个关键词的文章共计9943篇,《档案管理》杂志发表此类文章约242篇(占同期《档案管理》杂志刊发文章总数(4281篇)的5.81%),其中我省作者撰写的有96篇。占39.7%(详见表—1)。由此可见我省作者有关信息化的论文、文章有接近1/3发表在《档案管理》杂志上,《档案管理》杂志已经成为我省档案工作者研究与交流档案信息化工作的重要平台。

1.2 论文数量的时间分布。从发表论文的时间分布(见表—1)上看,369篇的数量占到中国期刊网同期同类文章的3.71%。《档案管理》杂志同期发表的同类文章基本上也是呈逐年上升趋势,只是2002年达到峰值后,有所下滑。从1995年起我省作者关于档案信息化的研究文章基本上呈逐年上升趋势,1979年至1994年16年间只有10篇相关文章,1998年之后每年数量都有所增长,2003年后增长速度更快。这与国家信息化建设的推进速度有着密切的关系,同时与全国档案界研究信息化的趋势大体相一致。
1.3论文数量的行业分布。在我省作者撰写的369篇左右的文章中,高校作者所占比例比较高,其中又以高校中从事档案专业及与档案专业相关内容教学工作的教师为多,比高校中实际从事档案工作的同志撰写的多许多。其次是其他行业中的档案工作者。作为档案信息化工作主体的档案局(馆)的同志撰写的文章只占约1/4。这其中又有相当一部分是介绍性文章,研究性、实用性、经验性的文章数量不多。这与我省各级档案行政管理部门和综合档案馆的信息化工作实践相对滞后有一定的关系。
1.4 论文数量的地区分布。发表文章的地区分布不均衡。发表文章较多的相对集中在省会郑州(125篇),占了全部论文数的1/3,这与省会高校数量多有直接关系。其他超过10篇的依次是濮阳(37篇)、开封(35篇)、新乡(32篇)、洛阳(27篇)、南阳(26篇)、中原油田(24篇)、安阳(15篇)、焦作(12篇)、平顶山(11篇)(详见表—2)。
1.5 论文内容与研究主题。黄吕瑛同志在《近十年来我国档案信息化研究论文的统计与分析》(《档案管理》2006/2)一文中已经对有关论文内容与研究主题的情况做了比较详细的分析。虽然黄吕瑛同志使用的检索工具、检索数据库及检索主题词与本文作者有所不同,但分析的对象与方法基本相同。因此,这里不再做重复性的统计分析,只引用两个结论性的统计结果(表—3)与相关分析。

“笔者将检索到的985篇档案信息化研究论文,按内容类型及表现形式大体上分为3个部分,即理论研究部分、实践探索部分和中外比较部分。现将这3个部分所占的百分比列表如下:从表—3可以看出:我国档案信息化研究既有理论研究也有应用研究。985篇论文中,有969篇论文有关应用研究,高达98.38%,遥遥领先于其他两个部分,比它们的总和还多得多。”
论文主题分布的统计与分析。为分析我国档案信息化研究的主题发展的状况及趋势,笔者将上述3个部分按8个主题分类,即网络体系建设、档案工作、档案信息化建设、信息化对档案馆的影响、法律问题、档案管理、档案教育及档案事业,经过分析,我们可以发现10年来我国档案信息化研究具有以下特点:
第一,论文的覆盖面广。第二,档案信息化建设综述性(含总论性)论文在所有论文中所占比例最重,为299篇,占同期论文总数的30.36%。但是对这299篇综述性论文进行粗略的研究可以看出,相当多的论文缺乏研究深度,停留在低水平的重复上。第三,以档案工作为研究主题的论文所占的比例也很高,仅次于综述性论文,占论文总数的28.22%。第四,8个研究主题的论文比例失调,尤其是档案信息化中涉及到的法律问题所占比例太小,只14篇,仅占论文总数的1.42%。
1.6 高级研究人员的研究情况。表4是笔者对我省1998年至2002年部分获得档案高级专业技术职务同志在中国期刊网杂志中发表文章和在中国期刊网杂志中发表与信息化相关文章数的相关统计。

从表4的统计情况看,1998年至2005年我省获档案高级职称213人,1999年至2006年9月在中国期刊网杂志中发表文章108篇,8年间每人平均发表0.5篇,其中省馆8人平均发稿率为2.5%,市馆44人平均发稿率为1.2%,县馆18人平均发稿率为0.4%,学校馆(室)54人平均发稿率为0.3%,企业馆(室)53人平均发稿率为0.06%,事业馆(室)36人平均发稿率为0.25%。在这213人中有171人获得高级职称后没有发表文章,占同期获高级职称人数的80.3%。1999年至2006年9月在中国期刊网杂志中发表与信息化相关文章数为22篇,只占同期同类文章(369篇)的6%。由此可见,我省从事档案信息化相关研究的同志层次总体上还不够高,省内档案高级人才对档案信息化的关注与研究尚有欠缺。这是我省档案信息化工作存在的一个重要问题。
2 近三年省档案局科技项目立项情况
2.1 立项数量情况。2003至2005年3年省档案局科技项目共立87项,其中有高级职称的人员主持项目14项,占总立项数的16%:在87项中信息化项目33项,占总项目数的38%:有高级职称的人员主持信息化项目9项,占信息化项目的27%。详细情况见表—5。

从表—5可以看到,我省信息化研究项目的立项数逐年增加,在全部立项项目中的比例也在增加,这表明档案信息化研究已经成为我省档案工作者研究的重点。但我省档案高级人才无论是在主持项目的总数上,还是在主持信息化项目的数量上,所占比例都不是很高。这也从另一个侧面表明:我省从事档案信息化相关研究的同志层次总体上还不够高,省内档案高级人才对档案信息化的关注与研究尚有欠缺。
2.2 主持人所在单位类型。从表—6可以看出,县档案局(馆)获得的立项总数与信息化项目立项数都是最高的,分别占到了约50%和30%:企业对信息化的关注度最高,在立项总数只占全部立项数的10%的情况下,信息化的立项数却占到了全部信息化立项数的30%:但硬件条件相对较好的市级档案馆虽然在立项总数上比较靠前,但在信息化立项数上却较少:高级职称主持信息化项目的数量就更少。

2.3 研究内容情况。33个信息化项目从内容看属于软课题研究的11项,占33%,主要研究信息技术在档案管理中的应用及对档案工作的影响、电子档案的归档与管理、档案网站构建策略、光盘档案整理规范等内容。在技术研究方面属于应用系统开发的有6项,占18%;属于馆藏档案数字化的研究项目有3项,占9%;属于网站与网络建设的有5项,占15%:属于电子文件管理流程研究的有8项,占24%。总体上看我们的研究领域还比较窄,研究的深度还不够。高级人才研究的内容也存在同样的问题。
3 结论与建议
我省档案信息化研究存在的主要问题:研究工作与实际工作存在较大差距,软硬件技术条件与对信息化研究关注度无关,研究内容相对比较窄、比较浅、连续性不强,研究者相对较为分散,有组织性的研究不够,高级职称人员参与信息化项目研究的热情不如中、低级职称人员高。
建议加强对信息化研究工作的组织领导,依据国家与国家档案局的相关标准与规章,在充分调查研究的基础上,结合我省的实际有针对性地开展研究工作,提高研究工作的针对性、实用性,减少研究工作的随意性与低水平重复:对基础性或具有普遍性的问题应组织重点攻关,对有实际推广应用价值的项目应重点扶持,引导与鼓励档案高级人才关注和参与档案信息化研究,提高我省档案信息化研究工作的层次与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