素描写生绘画中整体关系的处理

来源 :学周刊·学术研究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hijunjie8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素描写生绘画作为视觉艺术,是通过一定的色彩、线条、形状,构成异常精确具体而又个性化的图景,以传达审美经验并供人感受的艺术。
  一张好的写生作业或作品应该做到造型严谨,明暗整体、黑白灰层次丰富,画面响亮,有主次和虚实变化,能表现出质感。要做到这几点对于中学生来说是不容易的,要求写生者必须有正确的观察方法和较强的表现能力。
  做为一名中学美术教师,笔者主要进行美术特长生的教学工作。在十几年教学过程中,笔者观察学生进行写生时,经常出现画面不够整体、空间感不够强烈、画面不够响亮等问题。这些问题大多数都是没有正确的观察方法、缺少整体构图意识而造成的,尤其是素描写生,往往因为观察方法错误而影响整个画面效果。要处理好素描写生中的整体关系,应做到以下几点:
  
  一、起稿
  
  在起稿阶段,学生往往因为只注意观察一个物体而造成几个物体之间缺乏联系,从而使物体之间的比例失调,画出物体过大或过小;有的学生甚至只观察一个物体的局部形状而忽视整体关系,使得物体的形状扭曲;或者画头像时抓不住写生对象的脸部特点,千篇一律。
  如果有了正确的观察方法,从整体角度切入,用比较的眼光去观察,看这个物体的同时也和另一个进行比较,看看两个物体的位置关系是什么样的,哪个高一些,哪个低一些,哪个粗一点,哪个细一点,这条曲线是什么样的,那条弧线是什么样的,这样就比较容易准确地刻画形体了。而有些学生因为没有整体观察的习惯,经常造成透视关系的错误,甚至混淆静物之间的远近、大小。教师应引导学生起稿时注意观察,养成良好、全面的观察习惯,真正体会各物体之间或者物体局部和整体之间的关系,达到胸有成竹、有的放矢的效果。
  
  二、明暗关系的观察方法
  
  素描是用线与面的表现方式来表达的。物体在光照下都有亮、灰、暗(黑、白、灰)三部分。这是一种对整体的主观把握和有序组织,无论多么复杂的物体都必须在“黑”、“白”、“灰”的绝对统治之下。
  观察对象的明暗关系时要有整体意识,整体的观察方法有三种:
  (一)扫描
  缩短对单个静物的观察时间,加快对整个静物组合的观看频率。
  (二)对比
  将两个类似的静物频繁对照着观察。多用于“测量”和确定比例、明暗、形状等物体形式。如:在画某一点、某一局部时,不要只盯着一点看,而要将所画的这一点、这一局部与其他部位相互比较,对所画局部与其他部位的位置关系及它们之间的内在结构关系做到心中有数,从整体关系下笔。
  (三)眯眼
  眯起双眼,破坏视线的焦点,使整个物体“虚”化,通过强制的手段得到整体观察效果。从整体角度去观察整个描绘对象中的三部分,看哪个部分是亮面,哪个部分是灰面,哪个部分是暗面,从中找出明暗交界线、暗部、反光、灰部、亮部。
  有些学生在涂调子的时候,不注意从整体角度观察,总是盯着一个物体或者物体的某一部分,画哪里就看哪里,不和其他物体进行比较,往往导致整个画面没有空间感,看起来“花”、“乱”的现象,只看一个物体时感觉体积、空间还不错,可是看整个画面效果就不行了。也有学生在深入阶段忽视细节变化的问题,如:画面当中某个物体的反光与物体的灰面分不清楚;这个物体和另外一个物体的颜色分不清楚等,这些都会造成画面不够深入、不够响亮等问题。所以,一幅好画不单单要把握好一个物体的明暗关系,而是要把静物组合之间明暗关系、颜色的协调联系起来,从整体把握,以整体观察做铺垫,千万不能只看局部不看整体,要全局兼顾,统筹安排。
  
  三、虚实关系的处理
  
  “色调表现法”是素描常用的一种造型方法,它强调客观性,主要用明暗对比、色调变化的手段表现对象,画面具有较强的立体感、空间感和深度感。色调法的观点是:所有形体都是由“平面”组成的,否定“线”的存在,要求再现对象在特定光线下的形体透视和光影效果。
  绘画中的虚实是相对而言的,既然是相对而言,互相之间有比较才能看得出来,这就要求学生必须用比较的眼光去观察、分析。既要比较一个物体边缘的虚实,又要比较几个物体的边缘关系,通过比较表现出物体之间的虚实效果;
  亮部:线条肯定,效果尽量轻松到位;
  暗部:线条渐逝,注意比较与亮部的关系;
  明暗交界部分:线条要表达对象表面的结构,还要做好亮部与暗部的过渡;
  投影部分:线条渐逝,表现力不要超过以上部分,投影不需过分清晰,概括就可以了;
  反光部分:反光也是环境光,要注意自己的观察与体会,以使画面层次感、体积感更强烈。
  虚实关系的处理需要学生养成良好的观察方法,让画面达到虚实结合、惟妙惟肖的效果。
  总之,只要学生在绘画过程中掌握正确的观察方法,能够从整体角度出发,顾全大局,善于用比较的方法观察、处理画面,久而久之,就会把作品画得形体准确、体积感好、空间感强烈、质感清楚、画面生动感人。“磨刀不误砍柴功”,养成良好的观察习惯,会使学生在绘画方面有质的飞跃和提高,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其他文献
作文教学作为语文教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大力推进素质教育和中学语文教学改革的前提下越来越受到学校、家庭、社会的普遍关注。近年来,不少省市中考语文试卷都大幅提高作文分值在试卷中的比例。几年前,上海市闵行区中考内容只考一篇作文,作文已受到整个语文界的特别关注。  确实,作文在培养学生健康向上的思想道德情操、观察分析问题的能力、逻辑思维能力、恰当地表达情感世界的能力等许多方面显示了它具有其它学科不可替
期刊
摘要:爱,是沟通师生情感的桥梁。师爱,是开启学生心扉的钥匙,尤其是班主任的一颗爱心,更是每一个学生健康成长道路上最重要的润滑剂和催生剂;是师生间达到心理相容的接触点,也是教育学生的根本前提。只有付出爱,尊重、宽容学生,多给予学生赞美和鼓励,才能让学生“亲其师而信其道”。正如任小艾老师在报告会上所指出的:“爱孩子是一个老师合格的底线”。如果说智慧要靠智慧来铸就,那么爱心要靠爱心来成就。  关键词:教
期刊
摘要:教育要适应地方和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立足知识、能力和素质的协调发展,不断优化人才培养模式,对各专业人才培养规格、培养方案与培养途径等进行调整、改革和创新,使之更好地适应面向生产一线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  关键字:人才培养 教育 就业    教育要适应地方和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立足知识、能力和素质的协调发展,不断优化人才培養模式,对各专业人才培养规格、培养方案与培养途径等
期刊
摘要:在封建文人心目中。灯烛是一种富于审美意蕴的艺术形象,更是照亮诗人独特情感活动的经典意象之一。它既可洋溢起快乐壮丽的气氛:又可温暖着诗人的心灵,还可构成的优美意境,给予人安全而温馨之感;有时也可以觊觎穷奢极欲、醉生梦死的统治阶级生活。灯是光明,是希望,是智慧,更是窥视封建知识分子内心独白和昭示封建社会秩序的一盏明灯。无灯的世界或暗淡的灯光则暗示着、象征着失望与痛苦的心态。  关键词:灯烛 意象
期刊
摘要:英语教学中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就是会话教学,它的成败直接影响到整个英语教学的成败,提高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是目前英语教学中的一大难题。在会话教学中,教师应注意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从学生的听、说、练、用四个环节组织课堂教学。  关键字:小学英语 会话 聽说 练用    注:“本文中所涉及到的图表、注解、公式等内容请以PDF格式阅读原文”
期刊
摘要:随着教育手段的日趋现代化,多媒体技术越来越多地运用到课堂当中,给教学模式、教学手段的改革带来了巨大的生机和活力,现代化多媒体教学模式则更好地体现在音乐课堂上,为学生创设了良好的艺术氛围,发挥着强大的作用,使学生在“音”的进行中得到了情绪的抒发和美的享受,提高了教学效率和质量,感受了音乐艺术的美。  关键词:多媒体 音乐教学 音乐艺术    音乐是声音的艺术,它通过声音来打动人的心灵,从而提高
期刊
很多生物教师都反映一堂课下来,教师累得半死,学生却什么也没听明白。如何改变这种状况成了摆在广大生物教师面前的一道难题。笔者认为首先必须分析我们上课当中的刻板之处,然后分析学生的心理情况,通过老师的努力改变原来的说教模式,让学生的内在潜能发挥出来,让他们在课堂上“活”起來,让学生主动参与生物课堂教学。具体的方法可以概括为:    一、减少负担,让学生从内心喜欢    减轻学生负担不等于降低教学要求,
期刊
师生关系是学校教育教学活动中的重要关系。学校的一切活动都离不开教师和学生,教师和学生的有机结合、融洽相处,决定着学校的面貌、教学效果和学生人格的发展。不仅如此,师生关系也是教学过程中的纽带,它连接着师生间的交往、互动与发展。学生的发展离不开教师,这是人人皆知的道理;然而教师的发展、职业的完善同样也离不开学生,却是传统教育中常常忽略的问题。现今实施的教学改革特别重视学生的主体性、自主性和探究性,重视
期刊
随着科技的发展、社会的进步,现今的学生所认知、接触的事物越来越广泛了。在这个急遽发展的时代,学校也不可避免地会沾染上狂热浮躁风气,学生心里埋满了“地雷”,一不小心就会被触动。如果教师批评学生方法不当,只会使学生发怒且不听教诲、心怀怨恨,甚至产生报复的念头,无心学习。在常规管理的实践中,当学生出现问题时,教师需要冷静分析学生身上的不良言行,根据学生的心理特点进行恰当的批评,把自尊、自爱、自信、自我约
期刊
学校思想政治工作是学校工作的重中之重,离不开学校党组织的向心力、领导班子的号召力、广大教师的活力与影响力和学生的创造力等诸多因素的推动。若将此“五力”协调统一,形成合力,定会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加快学校前进的步伐。    一、加大学校党组织的向心力    首先,要加强学校党组织的自身建设,增强党员的辐射力。通过党员大会、党课学习、党小组生活会等方式,提高  全体党员的思想觉悟;通过民主监督机制、评价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