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小学语文学习应注重培养的良好学习习惯

来源 :教育研究导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76s33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小学阶段是培养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重要时期,小学语文学习一定要着重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以使学生终生受益,文中笔者对要培养的学习习惯进行了粗浅的探讨。
  【关键词】语文学习; 学习习惯; 预习; 细心观察; 勤于动笔; 质疑发问; 工具书; 复习; 广泛阅读
  小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的形成有利于学习有条不紊的进行,有利于知识的习得,有利于学生学习独立性的养成。那么,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应该注重培养学生哪些良好的学习习惯呢?本人结合教学实践提出几点粗浅的看法。
  1.提前预习的习惯。中国有句古话:“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这句话强调不管做什么事,要事先有充分的准备。学生学习课程知识,课前的预习,既是心理准备,也是具体内容的准备,对即将学习的课程进行预习:认真阅读教材,了解教材内容,思考内容重点,发现学习难点,做好听讲的准备。教师讲课时自己能有的放矢地突破重点、难点,有利于新知识地接受。
  预习可以有学期预习、周预习、日预习。学期预习,是在发下新书后,学生们对新书感到特别新鲜,特别好奇的情况下进行,可对课本目录做一个大体的浏览。周预习,学生独立进行,需要特别细致。让学生往后看书,哪些地方看不懂,就用彩笔特别标记出来。如果周预习特别细致,那么一般不需要进行日预习。如果周预习比较粗。或者没有进行周预习,则需要进行日预习,一般20分钟即可。
  2.细心观察的习惯。罗丹曾经说过“美是到处都有的。对于我们的眼睛,不是缺少美,而缺少发现。”只有善于留心观察身边的事物,到大自然中去陶冶美的性情,到社会生活中去发现美的事物,他的思想才会活跃,感情才会丰富,才可能写出感人的文章。
  观察习惯的培养,首先生活中处处留心,“处处留心皆学问”。遇到新奇的事物,比如去郊游野炊看风景等,老师在学生欢呼兴奋、情绪盎然的时候,恰到好处提醒、引导他,仔细地观察细部,审视细节,不要只笼统地看大概。引导学生与相邻的或者相似的事物进行对比,比如看到鸭,就让他同鹅进行对比。吃杏时,让学生说说杏与桃子有何异同。其次,课堂中的学习中同样需要细心观察。观察可以从形状、声音、颜色、味道、数量等方面入手。
  3.勤于动笔的习惯。“不动笔墨不读书”、“好记性不如烂笔头”就是告诉我们无论课内课外,无论看书听课都要勤于动笔。平时读自己的课外书时,让学生拿一支笔,摆开一个本子,让学生边读边动笔。动笔,可以用标注,用线段或者符号把他特别感兴趣的词句标注出来。开始时可以先摘抄,不要大段大段摘抄,而是要有选择,选择学生特别感兴趣的片断。之后,可以是批注,在自己的课外书的空白处,简单批一个词,如“精彩”、“太妙了”、“不对”之类,以后可以批注完整的一句话,再往后可以用几句话完整地表达自己的意思。总之,一定要做到“不动笔墨不读书”。
  外出时,及时把所见所闻和感想记录下来,哪怕非常粗略非常简单,都要记录,坚持数日,就养成习惯了。养成写日记、记随笔的习惯。开头时可以非常简单,之后可以逐渐复杂,写成片断,甚至写成完整文章。关键是培养习惯。日记、随笔,仍然是以片断为主。
  4.质疑发问的习惯。古人云:“学贵知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说的就是质疑问难的重要性。向老师质疑、发问。没有弄懂问题时,不要得过且过、羞于开口,要善于发问、大胆地问。如果学生平时有不敢问、不善问的缺点,就鼓励他去问,一旦有些问题是通过问询教师、同学得来的答案,我们要给予鼓励。爱因斯坦说过:“问题的提出往往比解答问题更重要。”由于文章题目就是文章的文眼,所以上课伊始,我就引导学生从题目入手质疑,提问:读了课题,你有什么问题要问?这时学生会提出:谁和时间赛跑?为什么要和时间赛跑?时间又不是人,“我”为什么偏偏要和它赛跑?“我”是怎样和时间赛跑的?结果怎样等问题,我针对学生提出的问题进行归纳总结,概括为以下三个问题:时间又不是人,“我”为什么要和它赛跑?
  “我”是怎样和时间赛跑的?时间又不是人,“我”为什么偏偏要和它赛跑?问题确定后我让学生选择最想探究的问题,自由结合组成探究小组并迅速确定每个人的角色。这样就为下边的理解和探究做好了铺垫,使探究确定了方向。
  5.勤查工具书的习惯。工具书是不说话的老师,能帮助学生扫除学习中的障碍,有效地完成学习任务。在课堂教学中,学生如果遇到生疏疑难的字词,教师不要马上说出答案,要让学生自己动手查工具书,以逐步形成习惯。这是素质教育要求“授之以渔”的体现,为学生在读课外书时,遇到不懂的字词,能自觉地查一查工具书,让工具书成为学生的良师益友。让学生经常带好《新华字典》、《成语词典》等一类常用的工具书。给学生做榜样,遇到生字、生词,请教不会说话的老师,还可以跟学生进行查字典、词典比赛。设法调动学生对工具书的兴趣,比如,讨论一些让学生特别感兴趣的问题,得不出答案时,不必去请教老师,到相关的工具书里查找出来,学生就会对工具书的巨大威力感兴趣。许多工具书查阅方法都有所不同,应该教给学生基本的查阅方法。
  6.背诵的习惯。南宋杰出的教育家朱熹说的:“大抵观书,先须熟读,使其言皆若出于吾之口,继以精思,使其意首著出于吾之心,然后可以有得尔。”又说:“读得熟,则不解说自晓其义也。”笔者不赞成死记硬背,但是记诵确实是青少年在记忆的黄金时期的一个良好的不可忽略的良好的学习习惯。对于语文课本所选的中国古典诗文,让学生尽量都记诵过。学生如果能够记诵大量的古典诗文,将会受益终身。这也是中国传统语文教育的一个良好教学方法。对于一些常见常闻的历史典故、艺术故事,不必死死板板地去记,而是要熟悉即可。
  7.定期复习整理的习惯。定期整理复习有许多好处:第一,可以温故知新,旧的知识中包涵着新知识的许多线索。第二,可以避免遗忘。第三,可以把种种表面不相关的知识形成一个相互关联的网络系统,使众多知识相互贯通,甚至可以做到触类旁通。每天晚上在做家庭作业前,将当天学过的知识及时浏览一遍。学会运用表格来复习整理。每周末,及时将所有知识进行一次系统整理。运用表格的过程,实际就是重新消化知识,疏理成体系的过程。学会对着教材的目录、章节题目,进行回忆整理。目录、章节就是知识的提纲。
  8.认真书写文字的习惯。现在许多部门在招聘人才时,特别申明,应聘者的简历和应聘书必须手写,不能用电脑打,就是想通过应聘者亲手写的字,来审视一个人的一些内在品质。所以从小要让学生养成认真书写的习惯。养成这一习惯可以从最基本处着手,让学生从刚开始学着写字时,就把每个字的笔划、笔顺写准确。让学生学习一点书法,不是为了让他去参加书法比赛,而是让他懂得什么样的字,是漂亮、美观、大方的。批改学生作业、试卷时,不要只注意内容的对否,还要检查他们的字写得是否工整、漂亮。学生读书、看报时,指导学生不要只注意欣赏书报文字的内容,还要注意审视字体、书法的是否美观,上街时,注意欣赏街市牌匾上漂亮的字。带学生去参观书法展览。
  9.广泛阅读的习惯。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让学生变聪明的办法不是补课,不是增加作业,而是阅读,再阅读。”因此,我们要不断挑选、推荐各种适合学生阅读的书籍。引导学生认真阅读,养成他广泛阅读的习惯,这将使学生终生受益。以语文学科开展的“大阅读”活动为契机,我们定期给学生推荐阅读书目;教给学生阅读的方法;经常性的开展形式各样的读书活动,对引领学生的阅读大有裨益。
  总之,学生良好的习惯一旦形成,就会变成人生道路上前进的巨大力量,终生受益。现在有些学生往往因为学习习惯没有养成,影响了成绩的提高,因此我们应致力于学生学习习惯的养成,从而挖掘出学生的智力潜能,激活学生学习内驱力,提高学生学习效果。
其他文献
【摘 要】课堂效率是课堂教学质量的体现,提高语文课堂效率是一个老话题了,每个教师都有不同的答案,本文笔者教学实践,谈几点粗浅的认识。  【关键词】课堂效率; 教学情境; 能力训练; 备课  实施素质教育就要提高课堂效率,只有提高语文课堂效率才可以在保证成绩的同时不加重学生的课外学业负担,而如何提高语文课堂效率,是一个很复杂的问题。它值得我们不断地去探索。这里我根据本人的教学实践,谈几点粗浅的认识。
期刊
随着课堂教学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变的深入,初中物理总复习已不再是持久战和题海战术,要在较短的复习时间内大面积提高物理教学质量,这就要求作为教师的我们要认真研究复习课应采取的方法。在这里我就如何复习初中物理谈一点个人的看法以供参考。在复习中我按四个步骤来进行:
期刊
分数应用题是小学六年级学生数学学习中的一个重点,又是一个难点,不少学生因过不了这一关而影响了他们的后继学习,从而挫伤了他们学习数学的自信心。为了解决这一问题,我和很多老师都在找原因,想办法。几年来的教学实践证明,采用“应用题不分类型”的教学策略,不仅可以大大缩短教学时间,提高分数应用题的教学效率,而且能够很好地体现各类分数应用题之间的内在联系,学生学起来轻松愉快,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期刊
【摘 要】课堂导入是一门教学艺术,是课堂教学的起始环节,可以把学生的注意力集中到课堂教学活动上来,可以为全节课顺利进行奠定良好基础,本文根据自身教学经验进行了粗浅探索。  【关键词】导入艺术;作用;原则;方法  教学是是一门艺术。生动的教学语言、巧妙的教学设计、有序的教学结构、精湛的教学技巧,无不闪烁着教学的艺术光辉。教师可以通过教学的艺术感染力来唤起学生的求知欲望,鼓舞学生的学习信心。而成功的课
期刊
【摘 要】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是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思想政治课特别是活动课也应成为培养和锻炼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阵地,这是历史赋予我们当代政治教师的神圣职责,让我们积极实践,深刻思考,为培养新世纪的创新人才而共同奋斗。  【关键词】思想政治“活动课”; 创新能力; 创新意识; 创新思维  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青少年是国家未来的建设者和接班人,是振兴中华民族的希望,及
期刊
创造民主、轻松、和谐、浓郁的课堂氛围,是激发学习兴趣、焕发课堂活力的前提条件。新课标强调教师由传授者转为促进者,由管理者转化为引导者,教师要摒弃“师道尊严”的旧观念,设身处地为学生创造轻松良好的学习氛围,建立一个接纳性宽容性的课堂气氛,形成一个互教互学的“学习共同体”,尊重学生的学习体验,使学生无拘无束地大胆质疑、发表见解、与教师争论。只有这样民主宽松的教学环境,学生才会以愉快的心情钻研问题、启动
期刊
【摘 要】作业是课堂教学的拓展和延续,既是学生实现知识内化和迁移的必经过程之一,又是教师检验学生学习效果的有效手段,也是英语课程改革的重要领域之一。因此,教师要重视作业设计,在教学实践中不断反思改进,设计"精当"的作业以利于提高学生的英语综合能力,发展思维、培养良好的习惯和自主学习的能力,为他们的终身学习奠定基础。  【关键词】初中英语; 作业设计; 有效性; 改进  作业是学习过程中运用所学知识
期刊
从哲学的观点看,任何事情都是发展变化的,事物的发展是通过外因和内因相互作用的,外因是变化的条件、基础,内因是变化的关键。在数学课堂教学中,我们应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一、发展学生的动手能力  从小学生数学能力的发展特点看,可分为三个阶段,直观形象水平→形象、抽象水平→初步本质水平。学习数学知识,必须建立在感性认识的基础上,让学生动手实践,在实际操作中自己去发现,以便掌握事物的本质和规律。 
期刊
【摘 要】在数学教学中适当地创设问题情境,设置思维障碍,能够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使其自主参与到学习的全过程中来,了解知识的发生、发展和形成过程,通过学生自主学习和合作探究,让学生从中学会思考,也使他们潜在的创造能力得到开发,使课堂教学真正成为素质教育的主阵地。  【关键词】问题情境; 思维; 探索; 合作; 创新  问题是思维的动力,决定着思维的方向。课堂上教师设计符合学生认知水平的具有启发性的问
期刊
摘 要:在祖国高速发展的今天,各种文化闪耀着自己的光芒,为提高国民素质,国家大力发展教育教学事业。而校企合作课程开发是目前高职教育教学改革的必然趋势。在高职校企合作课程开发中,则是需要各个学校、行业企业、管理部门的大力合作。本文对高职校企合作能否培养出真正的技能人才,能否真正实现人才供需的零距离,能否对社会提供真正的帮助进行研究,希望能提出有效的建议。  关键词:高等职业院校; 校企合作; 课程开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