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如何恰当的使用电教媒体

来源 :东方青年·教师(上半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est_fox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恰当地运用电教手段可使学生快速、高效地获取知识,发展思维、形成能力。但有 不少电教课效果欠佳,其中很重要的原因就是没有抓住电教媒体在教学过程中的作用点。下面结合教学实践谈 谈应从哪些方面来确定其最佳作用点:
  一、在新旧知识连接点上
  在领会新旧知识的连接点上凭借电教手段助一臂之力,能使学生的思维在“旧知识固定点——新旧知识连 接点——新知识生长点”上有序展开,促进良好认知结构的形成,从而轻松地获取新知识。
  如教学“分数的意义”时,我设计了两组画面。第一组认识一个数或一个计量单位的几分之一、几分之几 ,再通过学具配以折折、摆摆、画画等实际操作,感知单位"1",认识几分之一、几分之几以及何为“平均分” 。第二组认识由一些物体组成的整体的几分之一、几分之几。如六个苹果组成的整体、八面小旗组成的整体 ……通过幻灯在银幕上依次显示。于此同时教师边引导边板书,学生边观察边思考边回答教师在讲解“分数的 意义”过程中所提出的有关问题。
  通过直观演示,学生对单位"1"、平均分、几分之一、几分之几等分数概念诸多要素有了全面的感知,即而 抽象概括,一个东西(一个苹果、蛋糕)、一个计量单位、一个整体(如一堆苹果、一些小旗、一片森林、一 群羊、一队小朋友……)都可看作单位"1"(同时银幕不断显示这些画面,加深对单位"1"的具体理解——单位 "1"小可小到比细胞还小,大可大到整个宇宙)。由平均分成2份、3份……最后抽象为平均分成若干份……然后 将抽象出来的各个本质属性综合起来就很自然地概括出“分数的意义”。
  二、在教学重点处
  如教学“相遇应用题”时,其要点是:①掌握此类应用题的结构特征;②在能正确分析此类应用题数量关 系的基础上正确解答此类应用题。
  教学时,在两张胶纸上各画一汽车,通过抽拉直观演示,显现两车相遇的全过程。如这样分解就会给学生留下深刻印象:a时间:同时;b地点:两地;c方向:相对;d结果:相遇。待学生掌握了这些特征后,进一步通过投影片抽、拉的演示,弄清速度和、相遇时间、相距距离等概念的含义。 即速度和——单位时间里两车共行的路程;相遇时间——从两车同时出发到同时相遇所经过的时间;相距距离 ——相遇的这段时间里两车共行的路程。教者通过投影的直观演示,突出了相向而行的两车各从起点出发开始 直到两车相遇难点。突破了难点后,学生对相遇应用题特征既有感性认识又有理性认识,因而解答起来就会得心应手。
  三、在学生思维转折处
  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善于把握学生的思维导向,要有一定的预见性,在学生思维转折处采用恰当方法及时点拨提示,尽可能地使学生产生发散性思维,又少走弯路,提高学生解题的能力。
  又如当学生学习了圆周长的计算方法后,学生在计算半圆周长时,常把圆周长的一半误为半圆周长。产生这种错误的原因:一是受圆周长计算方法和“半”(1/2)字的影响。二是在思维转折处发生了障碍,没考虑圆周长的一半与半圆周长二者的区别。此刻,展示半圆图(弧长和直径可以分离的复合片)。通过抽拉演示并伴以 “半圆周长是由哪几部分组成的”这一提问,学生就会立刻明白错在哪里,并使之印象非常深刻。
  四、在学生思维困惑处
  教者如能在学生思维困惑处介入电教媒体,既有利于及时点拨和调控,也利于学生空间想象能力、解题能力的培养。
  如:教学长方体、正方体体积之后,出示这样一题:把一个棱长为3厘米的正方体表面全部涂上红色,然后 ;将此红色正方体切割成体积是1立方厘米的正方体小块,一共可切多少块?其中一面、两面、三面有红色的各为 几块?还有几块一面红色也没有的?
  由于学生缺乏一定的空间想象能力,解答起来还是比较困难的。这时,通过投影在银幕呈现“切割”、“ 旋转”、“提取”等动态过程,使学生一目了然,这其间既发展了学生的想象思维和抽象思维能力,也培养了 他们的空间想象能力。
  总之,电教媒体具有形象、直观、生动,声、光、色、形兼备,静动结合等诸多优点,确有利于优化教学 效果,提高教学效益。但在具体教学过程中,我们一定要根据学生的认识规律、心理特点、教学内容、教学任 务、学生学习实际等诸多因素去综合考虑,选取电教媒体的最佳作用点,绝不可认为电教媒体用得越多越好, 弄成了电教“满堂灌”。
其他文献
初中学生在生命活动过程中,首先接触到的是生活世界,而不是科学世界,学生生活在生活世界之中,而不是科学世界之中。因此,基于初中学生的生活实际,为在教学中贯穿科学课程的新理念,方式之一是在初中科学教学中注重从生活走向科学,从科学走向社会,也就是科学教学“生活化”。那么,如何在教学过程中实施科学教学“生活化”呢?  一、创设“生活化”情境,促进学生自主学习  创设“生活化”的教学情境,可以使抽象的科学问
期刊
在新课程背景下,学生主体思想已被大多数教师所接受,但在具体的思想政治课教学过程中,学生主体作用的发挥往往很不理想,主要原因在于教师习惯于“满堂灌”或“一言堂”, 习惯于让学生跟着自己的思维转,其实,这种陈旧的教学方法远不象现象上表现出来的那样简单,它实质上具有重教师主导作用、轻学生主体作用,重知识灌输、轻养成教育,重群体教育、轻个体教育,重课堂教育、轻社会实践,重学校教育、轻社会教育等诸多特征。这
期刊
After entering the 21st century, ter ̄rorist crimes have become more serious. Terrorism has become one of the worst problems of the mod ̄ern world and will continue
期刊
中国石化山东石油分公司在确保油品量足、决不克扣客户上做了大量的探索,受到了客户的广泛赞誉。2011年上半年,分公司客户服务中心接到客户关于油品数量的有效投诉率为零。
 
小学科学是以培养学生科学素养为宗旨的科学启蒙课程。又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综合学科。实验教学在小学科学课的学习中发挥着无可替代的作用,它常常以独特的魅力,吸引着学生步入奇妙的科学殿堂;常常能激起学生的探究欲望,激活学生的创新潜能。它对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都具有其他教学手段不可替代的作用。在小学科学学科中,实验教学占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在教学实践中,对如何做好实验教学,进行了一些探索与尝试。下面,本文就
期刊
多媒体在教学过程中为幼儿提供了一个良好的视觉、听觉和动态的交互式环境,能增强幼儿学习的主体性,拓展幼儿思维的空间,培养创新精神,实现教学的最优化。恰当地运用多媒体技术手段,多角度、多方位地组织活动,是一种极有效的教育方法,促进了老师教育活动过程中“教”的趣味性,提高幼儿“学”的积极性。多媒体教学对优化教育过程,提高教学质量,起到了其他手段不可替代的作用。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让语言教学多姿多
期刊
内容摘要: 对于初中生来说,学习兴趣就是他们学习的内在驱动力。树立威信,崇拜中产生兴趣,优化结构,教学中激发兴趣,关注时事,生活中点燃兴趣,学以致用,实践中提高兴趣。  关 键 字: 中学生 政治教学 培养 兴趣  兴趣对于一个学生来说是非常重要的。人们常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浓厚的兴趣是成功的一半”……这些话似乎都是“真理”。  著名物理学家爱因斯坦也说过:“对于一切,只有喜爱才是最好的老
Tourism is the pillar industry of Ganzi Prefecture, and it is of great practical signif-icance to the study of the competitiveness of county-level tourism indus
期刊
有效教学是新课改背景下倡导的一种教学理念,是教师通过教学过程的有效性,成功引起、维持和促进了学生的学习,相对有效地达到了预期教学效果的教学,是符合教学规律、有效果、有效益、有效率的教学。[1]英语有效教学是英语新课程实施所追求的一个重要目标,是新课程最终能够成功落实的重要保障之一。所谓英语有效教学是指以最少的教学投入,成功地促进学生的英语学习与进步、实现预期英语教学目标、满足英语教学需求的教学。在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