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缝合方法预防妇科腹部手术脂肪液化的效果观察

来源 :中国医学创新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nola072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目的:观察不同缝合方法预防妇科腹部手术脂肪液化的疗效,以供临床参考。方法:以2009年5月-2012年4月在笔者所在医院妇科接受手术治疗的435例患者为研究对象,进行随机分组,手术切口均采用皮内缝合法。对照组缝合皮下脂肪层,观察组不缝合皮下脂肪层。观察两组患者术后脂肪液化发生率、住院时间的差异。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较,观察组脂肪液化发生率较低,住院时间较短,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不缝合皮下脂肪的皮内缝合法,可有效避免妇科腹部手术脂肪液化,对患者的康复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
  【关键词】 妇科腹部手术; 脂肪液化; 缝合方法
  妇科腹部手术后脂肪液化是临床常见的术后并发症之一,不仅给患者造成了生理上的痛苦,也增加了精神压力和经济负担。如何采取有效措施降低并发症,最大限度的减轻患者的痛苦是临床工作的重点。笔者比较了缝合和不缝合皮下脂肪层对脂肪液化的预防效果,现将治疗体会分析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以2009年5月-2012年4月在笔者所在医院妇科接受手术治疗的435例患者为研究对象,进行随机分组。对照组215例,年龄20~53岁,平均年龄为(35.27±8.31)岁;体重50~82 kg,平均体重为(64.33±5.57)kg;腹部手术包括子宫切除65例、宫外孕26例、盆腔包块47例、剖宫产77例。观察组220例,年龄19~55岁,平均年龄为(36.75±8.32)岁;体重51~80 kg,平均体重为(65.03±5.73)kg;腹部手术包括子宫切除66例、宫外孕27例、盆腔包块49例、剖宫产78例。两组年龄、体重、手术病因等方面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手术方法 所有患者手术切口均采用皮内缝合法。连续缝合腹膜、筋膜后,对照组先缝合皮下脂肪层,再缝合皮肤。观察组不缝合皮下脂肪层,直接进行皮内缝合皮肤。将术中预留的带薇荞线三角针从手术切口一端上方约0.5 cm处的皮肤进针,外露约2 cm线头,进入真皮层后连续褥式缝合,对合手术切口两侧的皮肤,最后一针在手术切口另一端皮肤刺出,外留2 cm线头。拉紧线头,整齐皮肤[1]。
  1.3 评定标准 目前临床对于脂肪液化尚无统一的判断标准,一般认为出现以下临床表现者可诊断为脂肪液化:患者主诉切口疼痛,体温、局部皮温不高;皮下组织游离空虚,有波动感,渗出液较多;切口边缘、皮下组织无坏死表现;渗出液涂片可见大量脂肪颗粒,连续3次细菌培养无细菌生长;白细胞计数正常[2]。
  1.4 统计学处理 将所有数据均录入到SPSS 17.0软件进行统计学处理,计数资料采用 字2检验。计量资料以(x±s)表示,采用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对照组脂肪液化18例(8.37%),观察组脂肪液化4例(1.82%),与对照组相比较,观察组脂肪液化发生率较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住院时间对照组(10.22±2.02)d,观察组(8.15±1.86)d,与对照组相比较,观察组住院时间较短,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论
  脂肪液化是脂肪细胞发生无菌变性坏死的过程,引起腹部切口脂肪液化的原因较为复杂,目前临床上对其发生机制尚未完全明确。大多数学者认为脂肪液化与肥胖、糖尿病、水肿、贫血、低蛋白血症等因素密切相关。皮下脂肪切开后,局部血液循环受到破坏,使肥厚的脂肪组织发生血运障碍而影响切口愈合。过度肥胖、水肿等原因引起手术操作困难、手术时间延长,切口暴露时间也相应延长,从而影响切口愈合,尤其对于合并贫血、低蛋白血症等患者,术后愈合更加困难。糖尿病患者由于自身免疫紊乱、再生机制和修复能力低下,手术切口易发生感染,愈合能力较差。
  术中使用高频电刀时应注意调节电刀频率,尽量减少电刀与脂肪组织接触的时间,不可反复烧灼,防止大块组织灼伤。缝合方法和技术是影响切口愈合的重要因素,缝合过密或缝扎过紧可使脂肪组织切割、破坏,使局部血运不良,而致脂肪液化,继发无菌性炎症而影响切口愈合[3]。因腹部脂肪的重力作用可使手术切口达到自然紧密对合的效果,加之术后采用腹部加压包扎,可达到消除死腔、空隙的效果,故对皮下脂肪组织可不进行缝合[4]。
  术后定时更换敷料,并注意观察手术切口。一旦发现脂肪液化,立即采取有效措施处理。如切口渗出液较少,可拆去1针线,以无菌生理盐水冲洗,留置盐水纱条引流。如渗出液较多,拆去1~2针线,充分挤压手术切口两侧,将皮下组织的液体挤出,再以无菌生理盐水冲洗伤口,彻底清除坏死的脂肪组织,直至局部组织鲜红。待局部血运改善后留置盐水纱条引流。待新生肉芽组织长出后进行Ⅱ期缝合。采用不缝合皮下脂肪的皮内缝合法,可有效避免妇科腹部手术脂肪液化,对患者的康复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
  参考文献
  [1] 周芸.妇产科腹部切口两种缝合方法的比较[J].中国现代医生,2010,48(21):127-128.
  [2] 孙丽红,张晶.不同缝合及护理方法预防脂肪液化切口裂开临床观察[J].临床合理用药,2011,4(9B):102-103.
  [3] 叶爱琼.妇科腹部手术切口脂肪液化41例临床分析[J].中外医学研究,2011,9(33):135-136.
  [4] 丁桂容.妇产科腹部手术切口脂肪液化的分析及预防[J].中国医学创新,2012,9(9):133-134.
  (收稿日期:2012-10-10) (本文编辑:李静)
其他文献
21世纪企业面临全新的生存与发展挑战,在经济全球化、技术变革和创新加剧、顾客需求差异化的新环境下,企业要拥有竞争优势,就必须加强人力资源的管理与开发.
在《史记》中,鬼谷子之名附于《苏秦列传》、《张仪列传》中.因其事隐而难考,故自唐以后,有学者或疑《鬼谷子》为伪书;或疑鬼谷子并无其人其事.然据史而论,因事而言,所疑之说
橡胶密封圈在减速机上的应用中密封效果良好、成本低,但存在缺点,就是更换不便、需要较长时间.我们把密封圈改成了两块半圆型,轴承透盖稍微改变一下,克服了这一不足.
【摘要】 目的:探讨宫颈环形电切术( LEEP) 对宫颈上皮内瘤变临床疗效。方法:对2010年5月-2012年5月本院收治的128例宫颈上皮内瘤变患者行宫颈LEEP术,跟踪随访患者的治疗后效果。结果:行宫颈LEEP术后的病理检查结果与术前相比,符合率平均为80.33%;并发症以创面出血最多见,占38.28%;术后随访治愈率为95.31%,残留率为1.56%,复发率为0.78%。结论:宫颈LEEP术
【摘要】 医德教育是医学教育的重要内容之一,是不可或缺的。本文将医德教育的时机分为入学初始阶段、理论学习阶段、临床实习阶段、就业招聘阶段、毕业离校阶段等,根据各阶段学生的特点及教育内容的不同进行有针对性的医德教育,以促进医德教育方法的有效实施。  【关键词】 医德教育; 医学生; 时机  医德修养是医学生在整个医学学习过程中应重视并自觉培养的职业道德素质。医德教育是医学教育的重要内容之一,应从医学
目的:探讨一种有效、可行、易被患者接受的糖尿病医院管理模式。方法:对80例2型糖尿病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40例)和对照组(40例),对照组接受传统的糖尿病知识讲座,实验组接受自行设计
【摘要】 目的:调查分析笔者所在医院2010-2012年肺炎克雷伯菌的临床分布及耐药情况,以指导临床合理使用抗菌药物。方法:采用回顾性方法收集笔者所在医院2010-2012年临床各类标本分离的肺炎克雷伯菌165株,对其药敏试验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肺炎克雷伯菌在病原菌中的检出率为2.14%,165株肺炎克雷伯菌对常用抗菌药物均产生不同的耐药性,这3年平均耐药率>50%的有氨苄西林(94.2%)
目的:本研究旨在观察成功溶栓患者中是否发生早期心血管事件,比较其血浆N氨基酸末端脑钠肽前体(NT-pro BNP)的差异,并研究其与血清肌钙蛋白T、肌酸激酶、肌酸激酶同工酶、左室射
企业以赊销或其他优惠方式招揽顾客, 产生应收账款.应收账款是企业向购买者提供的信用.制定最佳的信用政策,并建立有效的内部控制机制,是企业加强应收帐款管理,降低财务风险
根据油田热采现场的实际应用情况,对失效螺栓进行了预紧状态以及操作状态的强度校核,并进行了硬度测试.各强度满足要求,硬度超标.失效原因主要是螺纹根部的应力集中以及预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