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血病Flt3基因编码的近膜区点突变的检测和内含子14缺失的分析

来源 :白血病·淋巴瘤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gwll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对白血病Flt3基因编码的近膜区突变点进行检测,研究其与白血病发生、发展的关系.方法 应用聚合酶链反应(PCR)、聚合酶链反应单链构象多态性(PCR/SSCP)和DNA测序方法,对60例白血病患者外周血和部分骨髓标本Flt3基因外显子14、15进行检测.结果 在60例白血病患者中,3例白血病Flt3-L576P发生点突变,其中1例合并有Flt3基因内含子14缺失突变.结论 白血病Flt3-L567点突变是近膜区(JM)新发现的点突变,其发生与临床白血病的发生、发展具有相关性.
其他文献
目的 提高对初发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静脉血栓形成机制及其治疗的认识.方法 分析1例以下肢静脉血栓为主要表现的成年ALL病例资料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 该患者予VCDLP方案
原发性骨淋巴瘤(PLB)为非霍奇金淋巴瘤(NHL),是一类罕见的结外淋巴瘤,占所有NHL的1%、结外淋巴瘤的5%、原发于骨的恶性肿瘤的7%.目前公认的PLB诊断标准为:肿瘤局限于单骨,临床和影像学检查未发现有其他系统病灶;病理组织学上确诊骨病灶为淋巴瘤;就诊时只有局部浸润,或至少在原发灶出现6个月后才有远处骨骼和其他部位的转移.由于PLB表现的多样性和异质性,且发病率较低,导致诊断困难,现分析归纳
多发性骨髓瘤(MM)是血液系统恶件肿瘤,骨破坏是其最常见的并发症,骨相关事件严重影响MM患者的生活质量及预后.目前对于骨髓瘤骨病(MBD)的治疗原则仍以双膦酸盐类药物为主.近年来对MBD发病机制的认识及治疗均取得了新进展.现就目前已知参与MBD发病机制的重要细胞因子及靶向治疗相关进展进行综述。
目的 寻求HBVDNA和HBeAg、ALT的相关性及其临床意义。 方法 采用branchDNA法动态检测 5 9例慢性乙肝患者HBVDNA15 8例次 (下称bDNA) ,同时检测HBeAg、ALT。 结果  (1)bDNA
目的 选用人类单核细胞白血病细胞株THP-1,体外加入紫草素二甲醚衍生物5,8-二甲基-2-β-羟基异戊酰紫草素(SK36),研究其在THP-1细胞株增殖和凋亡中的作用,并对其作用机制进行初步探讨.方法 CCK法检测SK36对THP-1细胞的增殖抑制作用;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早期凋亡标记Annexin V/PI及细胞凋亡通路Caspase活性;激光共聚焦显微镜观察细胞凋亡和坏死.结果 流式细胞术检测
<正>入秋以后,空气干燥,中医把这种气候特点称为"燥"。燥是外感六淫的病因之一。宝宝身体极易受燥邪侵袭而伤肺,出现口干咽燥、咳嗽少痰等各种秋燥病症。秋季大量上市的许多
目的 探讨白藜芦醇诱导人类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Molt-4细胞凋亡的作用机制.方法 噻唑蓝比色法(MTF)测定细胞生长抑制率;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周期分布及凋亡率;半定量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法检测WAVE1基因的表达.结果 MTT结果显示:12.5、25.0、50.0、100.0、200.0 μmol/L的白藜芦醇作用于Moh-4细胞24、48、72 h后,细胞的最大抑制率分别达到29.
目的 了解成年人伴CD2表达B系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CD+2 B-ALL)的免疫表型特征,为临床诊断、治疗及预后判断提供依据.方法 应用流式细胞术及多种单克降抗体检测18例成年人CD+2B-ALL及68例CD-2 B-ALL患者的免疫表型,并对其结果进行分析比较.结果 CD+2 B-ALL的发病年龄明显小于CD-2 B-ALL,18例成年人CD+2 B-ALL的大部分表面标志物与CD-2 B-AL
目的 探讨白血病肿瘤疫苗(简称瘤苗)主动免疫治疗及联合吲哚2,3双加氧酶(IDO)的抑制剂1-甲基色氨酸(1-MT),在白血病荷瘤小鼠治疗中的作用.方法 采用FBL-3细胞皮下注射建立荷瘤白血病小鼠模型;实验分为5组:正常对照组、PBS对照组、环磷酰胺(CTX)化疗组、单用瘤苗治疗组和瘤苗联合1-MT治疗组;观察各组小鼠的一般状况、肿瘤缓解率、肿瘤大小、转移情况及生存期.结果 PBS对照组小鼠活动
目的 探讨ABO血型与白血病、淋巴瘤的相关性和地区性差异.方法 采用病例对照研究方法,调查不同类型白血病、淋巴瘤患者和健康对照组ABO血型分布特征,分析不同地区白血病、淋巴瘤患者的ABO血型分布情况.结果 急性非淋巴细胞白血病、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非霍奇金淋巴瘤患者的ABO血型分布与健康人群分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1.23、χ2=8.36、χ2=9.39,均P<0.05).国内不同地区的白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