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当今的社会是开放的社会,社会开放扩大了人们交际的范围,人与人之间的口语交际明显增加,语言的交流价值也日趋体现,口语交际能力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近年来,中小学的《语文课程标准》或《语文教学大纲》,把过去的“听说能力”教学目标改为“口语交际能力”。这一修改不是简单的词句改变,而是有其丰富的内涵和深广的意义。对此,中职语文教师都非常关注。对这个问题作过一些思考和探索,现谈一点粗浅的认识,意在抛砖引玉,以求同仁赐教。
关键词:语文;口语交际能力;教学;训练
1加强“口语交际能力”训练的必要性和迫切性
(1)从语文教学目标看,口语交际能力训练不容忽视。中职语文教学的主要目标任务是培养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然而长期以来,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往往重读、写,轻听、说。教师们并非不知道口语交际能力对于学生将来踏上社会后的再发展有着重要的作用,但迫于考试圧力,不得不违心地引导学生抠字背句,耐心讲解,而把许多能力训练挤出了语文教学的课堂。现在中小学的《语文教学大纲》或《语文课程标准》都把口语交际能力训练列入了课程教学主要目标之一,明确指出必须提高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这是顺应时代所需,口语交际能力训练再也不容忽视了!
(2)从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现状看,迫切需要加强口语交际能力的训练。在职业高中,生源相对较差,许多学生从小学到初中都很少有机会登台亮相当众发言,由于自卑和缺少锻炼形成的怕在公众场合发言等原因,使得这些学生进入职中后更怕发言。由此可见,不论在普高或职高,在语文教学中加强口语交际能力训练都很有必要,也非常迫切。既是21世纪社会对人才的要求,也是学生自身发展的需要,更是实施素质教育必不可少的一环。
2 “口语交际能力”的特征
(1)互动性:口语交际是一种能动的、涉及听说双方的言语行为过程,是一个始终互动、充满变数和应对技巧的过程。它不仅包括单向表述,还包括双向或多向的交流,交际各方彼此互动,彼此都要注意对方的反应调整话题,话题是在交互式的交流中,在彼此配合下逐步推进的。
(2)复合性:这体现在两个方面,首先,对于言语行为个体来说,在交际过程中他的角色具有双重性,既是发言者,也可能是受话者;其次,对于言语行为来说,完成口语交际必须在多种系统(如思维、语言、情感、态势、语境等)互相配合、协调一致才能较好地完成口语交际任务。
(3)临场性:所有口语交际活动都是面对特定的对象,在特定的语言环境中进行。因此,交际时必须注意两个问题。第一,要根据具体语境进行言语交流,说话要看对象、地点、时间,合乎分寸:第二,交流过程中根据不同的反馈信息,要善于灵活采用各种交际策略,如:解释、重复、停顿、迂回、猜测、转换话题等。
(4)情感态度的导向性:口语交际是人与人之间的交流和沟通的活动,是听方与说方双向互动、情感交流的过程。交际双方的文明态度和语言修养,如:自信心、勇气、诚恳、尊重对方、有主见、谈吐文雅等方面的情感态度,不仅对口语交际的成效有导向作用,有时甚至影响到交际的成败。
(5)表达方式的多样性:口语交际的表达方式既可用言语或言语加表情和手势,也可以依赖体态、表情、语境等因素会意,无须多费口舌即可达到不言而喻。
3 口语交际教学的特点
(1)真实、和谐、平等。即真实的情景、和谐的氛围、平等的对话:所谓真实的情景,是指教学中要创设真实的交际情景。这是口语交际教学的关键。所谓和谐的氛围,是指教学中要营造和谐的人际交往氛围。和谐的人际交往氛围,可以促使学生除去胆怯,想说、敢说并勇于交往,否则就会压抑学生的表达欲望。
(2)口语交际教学強调交际性。它是多向的、互动的:这样的课堂有四个特点:①师生时空共有。②内容共创。③意义共生。④成功共享。
(3)教学内容要体现切实性、基础性和发展性:所谓切实性,就是要选择学生学习、生活交际中共同熟悉、急需又有趣的内容教学;所谓基础性,就是教学内容能体现学生的基本生活,所需交际语言符合学生口语基础;所谓发展性,就是要兼顾学生今后社会交际需要,适当选择一些社会生活交际必要的内容。其次,还要具有可交流性,利于学生从不同角度多方面思考与表达,体现出交流的价值,激发起交流的兴趣,保证训练实效。
4 站在育人的高度,审视口语交际
众所周知,教育以育人为上。因此,口语交际教学也应注意口语训练的教育性,要注意培养学生高尚的审美情趣,自觉地追求高雅的谈吐修养。因为口语交际的过程是情感交流的过程,是心灵与心灵感应的过程。因此,教学中必须要求学生学会文明和谐地与人交流,引导学生重视交际的态度和说话语气,及时纠正明显的语病、用词不当等错误,不把脏话、恶行带进课堂。“上梁不正下梁歪”。教师自身要做表率,不能说一套做一套,并注意提高自身涵养,形成健康向上的语言交际观念,不把社会上一些低级庸俗的灰色东西带进课堂。教师要设法营造宽松、民主、和谐的口语交际氛围,既要学会欣赏学生的“奇谈怪论”,使学生敢说,爱说,又要对学生的心理状态、认知水平、判断能力等做好宏观调控,避免偏离正轨,破坏口语交际训练目标的达成。
5 口语交际能力训练中的关键环节
口语训练系统中的另一个举足轻重的环节是思维环节,思维训练也是口语训练中的重要一步。从心理学原理看,思维与语言是紧密联系着的,语言所表达的是思维活动的结果。思维不敏捷、不清晰、不严密,语言的表达也就不可能流畅清楚。很难想象,一个思维迟钝而混乱的人,能够口若悬河,滔滔不绝又条理清晰地表达自己的思想。“口才表述水平的高低与一个人的思维能力的强弱密切相关,口才表述水平的提高,其实取决于表述者思维素质和能力的提高”。我们对学生进行口语训练,很大程度上应是思维的训练。我们知道,相对于书面表述来说,口语表达对思维的要求更高,特别是即兴说话,对思维的要求尤其高。书面表述可以思前想后,想好了再写,写了后面的还可以再修改前面的;而口语表达则是边想边说,说前面时就得想着后面的,这就要求表述者有极敏捷、极清晰的思维。对学生进行口语训练的过程,实际上也就是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的有效途径。特别值得一提的是,在条件许可的情况下,思维训练中要尽可能强化脱稿说话的训练。拿稿子念不利于训练思维,所以在思维训练中要尽量采取“强行断奶”,进行脱稿说话训练,只有这样经过一段时间训练,才能使学生克服对稿子的依赖性,促进思维的发展。即兴说话,是口语训练中的高难度训练项目,它要求表述者有极其敏捷、极其清晰的思维,因此,即兴说话训练也是培养思维能力、促进思维发展的最有效的方法之一。当然,要因人而异,不能搞“一刀切”,不能一下子要求过高,应从易到难,从简单到复杂形成一个训练的台阶。
6 “口语交际能力”的教学评价
口语交际教学的过程是一个无纸化的过程。 因此,更不适用“量化和客观化”作为评价的主要手段。笔者提倡口语交际课堂上多用激励性的语言进行评价,并与定性评价和过程评价相结合。应以鼓励、表扬等积极的评价为主,采用激励性的评语,尽量从正面加以引导。“实施评价,应注意教师的评价、学生的自我评价与学生间互相评价相结合。加强学生的自我评价和相互评价,还应该让学生家长积极参与评价活动。在评价时要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促进每个学生的健康发展”。因为人的内心深处都渴望别人的赏识,中小学生更是如此。建立一套切合实际、易于操作的“口语交际能力”教学评价体系,目前还是一个崭新课题,有待我们继续研究、探索。
参考文献
[1]李海冰.作文教学是语文教学的起点和目标[J].教育科学研究,2001,(4):68.
[2]傅惠敏.语文教学交往简论[D].江西师范大学,2005.
[3]史成明.中国现代语文教育的早期路向[D].华东师范大学,2006.
关键词:语文;口语交际能力;教学;训练
1加强“口语交际能力”训练的必要性和迫切性
(1)从语文教学目标看,口语交际能力训练不容忽视。中职语文教学的主要目标任务是培养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然而长期以来,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往往重读、写,轻听、说。教师们并非不知道口语交际能力对于学生将来踏上社会后的再发展有着重要的作用,但迫于考试圧力,不得不违心地引导学生抠字背句,耐心讲解,而把许多能力训练挤出了语文教学的课堂。现在中小学的《语文教学大纲》或《语文课程标准》都把口语交际能力训练列入了课程教学主要目标之一,明确指出必须提高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这是顺应时代所需,口语交际能力训练再也不容忽视了!
(2)从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现状看,迫切需要加强口语交际能力的训练。在职业高中,生源相对较差,许多学生从小学到初中都很少有机会登台亮相当众发言,由于自卑和缺少锻炼形成的怕在公众场合发言等原因,使得这些学生进入职中后更怕发言。由此可见,不论在普高或职高,在语文教学中加强口语交际能力训练都很有必要,也非常迫切。既是21世纪社会对人才的要求,也是学生自身发展的需要,更是实施素质教育必不可少的一环。
2 “口语交际能力”的特征
(1)互动性:口语交际是一种能动的、涉及听说双方的言语行为过程,是一个始终互动、充满变数和应对技巧的过程。它不仅包括单向表述,还包括双向或多向的交流,交际各方彼此互动,彼此都要注意对方的反应调整话题,话题是在交互式的交流中,在彼此配合下逐步推进的。
(2)复合性:这体现在两个方面,首先,对于言语行为个体来说,在交际过程中他的角色具有双重性,既是发言者,也可能是受话者;其次,对于言语行为来说,完成口语交际必须在多种系统(如思维、语言、情感、态势、语境等)互相配合、协调一致才能较好地完成口语交际任务。
(3)临场性:所有口语交际活动都是面对特定的对象,在特定的语言环境中进行。因此,交际时必须注意两个问题。第一,要根据具体语境进行言语交流,说话要看对象、地点、时间,合乎分寸:第二,交流过程中根据不同的反馈信息,要善于灵活采用各种交际策略,如:解释、重复、停顿、迂回、猜测、转换话题等。
(4)情感态度的导向性:口语交际是人与人之间的交流和沟通的活动,是听方与说方双向互动、情感交流的过程。交际双方的文明态度和语言修养,如:自信心、勇气、诚恳、尊重对方、有主见、谈吐文雅等方面的情感态度,不仅对口语交际的成效有导向作用,有时甚至影响到交际的成败。
(5)表达方式的多样性:口语交际的表达方式既可用言语或言语加表情和手势,也可以依赖体态、表情、语境等因素会意,无须多费口舌即可达到不言而喻。
3 口语交际教学的特点
(1)真实、和谐、平等。即真实的情景、和谐的氛围、平等的对话:所谓真实的情景,是指教学中要创设真实的交际情景。这是口语交际教学的关键。所谓和谐的氛围,是指教学中要营造和谐的人际交往氛围。和谐的人际交往氛围,可以促使学生除去胆怯,想说、敢说并勇于交往,否则就会压抑学生的表达欲望。
(2)口语交际教学強调交际性。它是多向的、互动的:这样的课堂有四个特点:①师生时空共有。②内容共创。③意义共生。④成功共享。
(3)教学内容要体现切实性、基础性和发展性:所谓切实性,就是要选择学生学习、生活交际中共同熟悉、急需又有趣的内容教学;所谓基础性,就是教学内容能体现学生的基本生活,所需交际语言符合学生口语基础;所谓发展性,就是要兼顾学生今后社会交际需要,适当选择一些社会生活交际必要的内容。其次,还要具有可交流性,利于学生从不同角度多方面思考与表达,体现出交流的价值,激发起交流的兴趣,保证训练实效。
4 站在育人的高度,审视口语交际
众所周知,教育以育人为上。因此,口语交际教学也应注意口语训练的教育性,要注意培养学生高尚的审美情趣,自觉地追求高雅的谈吐修养。因为口语交际的过程是情感交流的过程,是心灵与心灵感应的过程。因此,教学中必须要求学生学会文明和谐地与人交流,引导学生重视交际的态度和说话语气,及时纠正明显的语病、用词不当等错误,不把脏话、恶行带进课堂。“上梁不正下梁歪”。教师自身要做表率,不能说一套做一套,并注意提高自身涵养,形成健康向上的语言交际观念,不把社会上一些低级庸俗的灰色东西带进课堂。教师要设法营造宽松、民主、和谐的口语交际氛围,既要学会欣赏学生的“奇谈怪论”,使学生敢说,爱说,又要对学生的心理状态、认知水平、判断能力等做好宏观调控,避免偏离正轨,破坏口语交际训练目标的达成。
5 口语交际能力训练中的关键环节
口语训练系统中的另一个举足轻重的环节是思维环节,思维训练也是口语训练中的重要一步。从心理学原理看,思维与语言是紧密联系着的,语言所表达的是思维活动的结果。思维不敏捷、不清晰、不严密,语言的表达也就不可能流畅清楚。很难想象,一个思维迟钝而混乱的人,能够口若悬河,滔滔不绝又条理清晰地表达自己的思想。“口才表述水平的高低与一个人的思维能力的强弱密切相关,口才表述水平的提高,其实取决于表述者思维素质和能力的提高”。我们对学生进行口语训练,很大程度上应是思维的训练。我们知道,相对于书面表述来说,口语表达对思维的要求更高,特别是即兴说话,对思维的要求尤其高。书面表述可以思前想后,想好了再写,写了后面的还可以再修改前面的;而口语表达则是边想边说,说前面时就得想着后面的,这就要求表述者有极敏捷、极清晰的思维。对学生进行口语训练的过程,实际上也就是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的有效途径。特别值得一提的是,在条件许可的情况下,思维训练中要尽可能强化脱稿说话的训练。拿稿子念不利于训练思维,所以在思维训练中要尽量采取“强行断奶”,进行脱稿说话训练,只有这样经过一段时间训练,才能使学生克服对稿子的依赖性,促进思维的发展。即兴说话,是口语训练中的高难度训练项目,它要求表述者有极其敏捷、极其清晰的思维,因此,即兴说话训练也是培养思维能力、促进思维发展的最有效的方法之一。当然,要因人而异,不能搞“一刀切”,不能一下子要求过高,应从易到难,从简单到复杂形成一个训练的台阶。
6 “口语交际能力”的教学评价
口语交际教学的过程是一个无纸化的过程。 因此,更不适用“量化和客观化”作为评价的主要手段。笔者提倡口语交际课堂上多用激励性的语言进行评价,并与定性评价和过程评价相结合。应以鼓励、表扬等积极的评价为主,采用激励性的评语,尽量从正面加以引导。“实施评价,应注意教师的评价、学生的自我评价与学生间互相评价相结合。加强学生的自我评价和相互评价,还应该让学生家长积极参与评价活动。在评价时要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促进每个学生的健康发展”。因为人的内心深处都渴望别人的赏识,中小学生更是如此。建立一套切合实际、易于操作的“口语交际能力”教学评价体系,目前还是一个崭新课题,有待我们继续研究、探索。
参考文献
[1]李海冰.作文教学是语文教学的起点和目标[J].教育科学研究,2001,(4):68.
[2]傅惠敏.语文教学交往简论[D].江西师范大学,2005.
[3]史成明.中国现代语文教育的早期路向[D].华东师范大学,2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