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作

来源 :中学生天地·高中学习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angyingbbs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60分)
   《咬文嚼字》杂志编辑部每年都会评选年度十大流行语。在2017年度十大流行语中,“尬”“怼”“打call”等网络流行语上榜。而“洪荒之力”“吃瓜群众”“工匠精神”“蓝瘦,香菇”等网络流行语也曾入选2016年度十大流行语。
   有人认为,网络流行语的盛行是语言文字顺应时代发展的表现,值得肯定和鼓励;也有人认为,网络流行语的盛行带来的负面影响日益严重,应当警惕和反思;当然还有人认为这两者并不矛盾……
   对此,你的观点是什么?写一篇论述类的文章加以阐述。
   [注意] ①题目自拟;②不少于800字;③不得抄袭、套作。

审题指导


   海德格尔说:“语言是存在的家园。”语言的表达方式不同,世界的展现方式乃至存在的方式也有所不同。这个作文题聚焦“网络流行语盛行”这一现象,意在引导考生感受时代脉搏,透视文化心理,同时具有很强的开放性,既可以论述网络流行语盛行的积极面,也可以评论它带来的负面影响,当然还可以兼顾两面展开探讨。值得注意的是,同学们应围绕着“网络流行语盛行的利弊”这个核心话题展开议论,而不是丢掉“盛行”,单单评说“网络流行语的利弊”。
   命题者虽然直接提供了论点,但是同学们直接证明论点却是费力不讨好的,往往以一个浮泛的“取其精华,去其糟粕”交差,难以出彩。其实,要想让这些观点立得住,还需结合社会生活实践,剖析出令人信服的、新颖的、深刻的分论点。
   若要论述网络流行语盛行值得肯定和鼓励,可以从以下角度展开:
   (1) 网络流行语的盛行顺应了人们对于轻松、娛乐的需求,给百姓带来了欢愉,疏解了压力。
  (2) 不少网络流行语具有正能量,其盛行能够以诙谐的方式提振士气。
  (3) 网络流行语的盛行丰富和发展了语言,有可能留下精品。
   若要论述网络流行语盛行应当警惕和反思,可以从以下角度展开:
  (1) 网络流行语的盛行污染了原本规范的语言,尤其不利于幼童学习语言。
  (2) 大量网络流行语恶俗浅薄,其泛滥导致社会情趣的庸俗化。
   若认为二者并不矛盾,则可将以上两种情况结合起来论述。

宽容看待,正确引导


  温州一考生
   网络流行语的盛行是信息时代的一大语言奇观,对此人们褒贬不一。我认为,我们既要宽容看待,也要正确引导。
   网络流行语的诞生有它的特殊语境。一是依靠网络传播快速发展而流行,“吐槽”“丧文化”即是代表;二是对于图片与视觉的依赖,诸如“洪荒之力”凭借傅园慧的表情包登上热搜榜,“蓝瘦、香菇”起源于某男子绝望但有趣的表情。渐渐地,“风行”和“有趣”便成为网络流行语的特色标签。
   也正因为它风靡一时,正因为它诙谐风趣,越来越多的人开始担心网络流行语的盛行会带来严重的负面影响,甚至侵蚀传统的规范用语。这种担心大可不必。时间是检验“网络流行语”能否成为“时代流行语”的最佳方式。“神马都是浮云”这一出自春晚的金句已然过时,“你妈喊你回家吃饭”再也不会引起哄笑,而诸如“春运难”“局座英明”等网络热词,则因其强烈的时代性而始终保持着活力。可见,网络热词是网民对当下生活体验的浓缩,劣质网络流行语会自生自灭,不必杞人忧天。
   其实,对网络流行语的质疑正如质疑打字机对手写能力的危害一般,脆弱且不堪一击。许多网络流行语其实是可以带来正能量的。“工匠精神”就是这样一个例子。这个词来源于对日本手工艺人工作态度的概括,即追求卓越、超越自我的精神。经“罗辑思维”和“锤子科技”等平台传播和引导后,“工匠精神”已成为许多互联网初创公司的“企业精神”。工业时代大规模制造的流水线生产模式,逐渐被追求人文、讲求特色的新型生产模式所替代。可见,加以正确的引导,网络热词也能成为正面、积极的力量。
   正因如此,《南方周末》《人民日报》等传统纸媒也开始放下自己的“身段”,使用一些网络流行语来吸引年轻读者。这种做法不但不会降低其报道的严谨和准确性,还因为亲民俘获了众多新生代读者。纸媒叙述方式的转变显示了官方平台对部分网络流行语的认可。网络流行语紧贴时代,以其幽默生动的表达为处境日益艰难的纸媒注入了新的活力。
   同时我们发现,许多现在看起来“严肃”“庄重”的词语,此前也曾是某个领域的流行语。以古代文学为例,“花间词”曾被人称为靡靡之音,宋词曾只准许在坊间吟诵,戏曲、小说曾被视为难登大雅之堂。而如今,它们都成了中华民族的瑰宝,被学者奉为圭臬,因为这些文学作品承载了古代人民生活的苦辣酸甜,是触及了时代脉搏发出的铿锵回响。谁又能说,高度浓缩了时代热点的网络流行语,承载着网民的奇思妙想和嬉笑怒骂的热词,不会成为下一个孕育无穷宝藏的时代之窗呢?
   网络流行语有其独特的生存土壤和神奇的生长方式,我们应当以宽容的心态看待,并给予正面的引导,使之成长为参天大树。
  点评
  得分: 52分
   文章观点明确,条理清晰。针对人们对网络流行语盛行的忧虑,文章提出“这种担心大可不必”的观点,认为“劣质网络流行语会自生自灭”,再由网络流行语带来的正能量谈到传统纸媒放低“身段”,来论证网络流行语可以为传统纸媒注入活力。最后,文章用“历史之烛”照现实,以“花间词”、戏曲、小说的脱胎换骨昭示网络流行语可由俚俗走向雅正的乐观前景,类比论证用得出色,是全文中最出彩的部分。
   但文章在开篇时归纳网络流行语特点并以此引入人们的忧虑的逻辑并不能成立,“风行”和“有趣”并不会导致人们对网络流行语盛行的担忧。同时,文章的一些用语还需加以推敲,比如一些流行语会随着时间的推移不再流行,但却不能全用“劣质”来评价。

拥抱并坚守


  温州一考生
   有人说,网络流行语作为中华传统语言的“变异体”,它的盛行表现了对汉语的不尊重,应该予以抵制。我想说,且慢,容我提出几个问题。
   首先,汉语是一成不变的吗?要知道,创新是一个民族的文化永葆生命力的重要保证,无论什么样的文化,如果抱残守缺都会被时代的滚滚洪流淘汰。在网络流行语出现之前,汉语言也经历过巨大的变迁:从书写形式来说,就从甲骨文变换到大篆小篆,再从隶书变换到楷体、草体;而词汇,也从“之乎者也”转变到现代的轻松表达。网络流行语作为信息网络时代汉语的新生事物,是符合发展规律的,只不过人们对它的认识还需要一个过程。
   其次,有人认为网络流行语的盛行使得人们亵渎母语,敬畏感尽失。网络流行语影响我们对汉语的敬畏了吗?我认为恰恰相反。正是因为热爱与敬畏,我们才结合生活,创造出如此生动活潑、令人忍俊不禁的流行语。比如“洪荒之力”,它本是传统汉语中一个使用频率较低的成语,但是游泳运动员傅园慧在里约奥运会采访中使它“一炮走红”,这不仅让华人有了一个表达努力拼搏的新词语,更饱含了国人对傅园慧这样豁达乐观的运动健儿的喜爱与敬佩。短短四个字,使汉语又一次承载了正能量,难道不应该为这样的“创造”拍手叫好吗?让老树绽放新花,这样的网络流行语的盛行不仅说明国人并非以戏谑的态度对待母语,还使得我们对神奇的母语多了一分迷恋与自豪。
   更何况,在网络流行语盛行的同时,有人阻止你继续学习和使用古典汉语了吗?《百家讲坛》中康震、郦波老师都在古典文学方面造诣很深,他们将“之乎者也”与现代流行语完美融合,使得原本枯燥的古代文学讲座活力四射。所以我认为,我们完全可以在创造、使用流行语的同时敬畏、传播传统文化,而不是在哀叹世人文学修养低的时候粗暴地责骂网络流行语。
   这种指责的逻辑让我想起孟子在劝谏君王时讽刺的“非我也,兵也”的说辞,让我想起拉着一个人不放却喝令他放开自己,让我想起在亲人聚会时死盯屏幕的“低头族”反而抱怨手机淡漠了亲情。同理,自己抛弃传统文化而迷失在网络流行语的巨网中,却反咬一口,横说网络流行语阻断了文化继承,荒谬至极!
   主动权在你我的手中。拥抱网络流行语这一新生事物,又坚守文化传统,保持一分热爱与虔敬。语言如此,一切皆如此。
  点评
  得分: 52分
   文章层次分明,逻辑性强,从“汉语本身是变革的产物”“网络流行语的使用并非亵渎母语”“网络流行语可以与传统文化融合”三个角度,逐条驳斥对于网络流行语的荒谬指责。作者对素材的分析也颇有新意,比如谈到“洪荒之力”时,作者从网络流行语的盛行激活了一个沉睡的古老成语的角度做出了精彩的解读。同时,文章能灵活使用各种论证方法,除了典型的例证之外,类比论证的使用也十分出色,连用孟子的妙喻、自相矛盾的喝令者、自打耳光的“低头族”来类比抛弃传统文化者“反咬一口”的荒谬行为,颇有气势。
   文章在语言上还需加以润色,各段承上启下的句子稍显生硬,“有人阻止你继续学习和使用古典汉语了吗”等表述过于口语化,削弱了文章的严谨性。
其他文献
宗教是人类文化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  “无事不登三宝殿”这个成语相信大家都不陌生,都知道意思是“没事不上门”,但不是所有人都知道这个成语最初源自佛教,用来形容佛教寺庙中有礼拜、供养等法事才能进入佛殿,无事不得随便在此走动吵嚷,后来才引申为“有事而来”。  佛教与基督教、伊斯兰教并称为世界三大宗教。高中政治课本中浅显地讲解了有关宗教的一些知识,我们也从中了解到,宗教的本质是一种社会意识形态,是一
1  我是鼓起了有生以来累积的全部勇气和疯狂去做这件事的。我的所有理智、所有器官——就连眼皮也跳个不停——通通要我别做这件傻事。我的左脑分析出“一定会失败”的结果,右脑也警告我:“你一定会非常后悔非常痛苦,比鸡鸡被砂石车碾过要难过一百倍、一千倍!”  但我觉得,如果我不做这件事,一定会后悔。不对,是抱憾终生……就像六岁搬家时我没跟隔壁小美约好,六年级转学前在淑丽面前支支吾吾……那是此生最痛苦难熬的
作为近年来最受瞩目的科幻剧集,《西部世界》在2016年10月上映伊始,就引发了科幻爱好者的热烈讨论。在剧中,演员们以精湛的演技展示了拟人机器人的可能形态,剧情则融合了二元心智理论和随之而来的伦理探讨,使得这部写于20世纪70年代、以美国西部为背景的科幻作品,凸显出一种特别的气质。比起浩渺无垠的幽暗宇宙和难以想象的异星生物,无论是那片被时间遗忘的红土峡谷,还是以人类自己为模板打造的智能个体,似乎都离
未来学诸定律    阿西莫夫提出的“机器人三定律”被科幻迷广为传诵,但他在1974年创造的“未来学三定律”却鲜为人知,这个三定律规定了科幻预言的方法,具体如下:  1.正在发生的事情仍将继续发生;  2.对显而易见的事物需慎重对待,因为没有几个人会注意到它;  3.考虑后果。  科幻作家在考虑新科技造成的后果时,不仅要看到第一层影响,还要看到第二层乃至第三层影响。比如说,谁都有可能预言汽车的发明,
编者按:  《三体》英文版广受好评,大家的目光也因此日渐国际化,中国科幻与世界科幻的差异也引起了更多关注。本栏目顺应这种趋势,策划在本期和下期分别采访国外和国内的两位科幻作家,对他们提出相同的问题,以期从创作者的角度呈现这种差异。本期我们先刊出对美国科幻作家迈克尔·斯万维克( Michael Swanwick)的访谈。  斯万维克生于1950年,曾获得雨果奖、星云奖、西奥多·斯特金奖、世界奇幻奖等
会画画的幻迷向科幻作家表达喜爱的方式有哪些呢?除了为他们的小说及小说中的场景、人物画插画,还包括为作者本人画肖像!这不,百度“科幻世界”贴吧里的“我叫Y小H”同学就为自己心仪的大大们画了肖像画:比冉爷本人眼睛要大得多的卡通冉爷(有幻迷说去掉胡子就是阿缺!)、呆萌的大刘,以及不怎么像阿缺的阿缺(阿缺居然还想拿去当头像,太蛊惑视听了!)……右边三张图没有加注释,大家能猜出他们是谁吗?(这个问题好像太简
婚礼,是女人一生中最重要的时刻。  此刻,除了化妆间特有的脂粉香气,还有一种紧张的情绪浸染着房间的每一寸空气。慧子看着镜子里的自己,芙蓉色的唇釉点缀着樱唇,衬得她面若桃花。优雅洁白的曳地蓬裙式婚纱,纯洁得像天空中的云。再过半个小时,也就是十二点整,她就要在神父的见证下,嫁给她最心爱的男人,想到这里,慧子情不自禁地露出羞涩而甜美的微笑。  慧子小心翼翼地提着婚纱长长的裙摆,望向窗外。天气似乎格外眷顾
最佳原创图书奖  四川科学技术出版社《刘慈欣科幻短篇小说集》  最佳引进图书奖  四川科学技术出版社《基里尼亚加》  译林出版社《火星救援》  最佳相关图书奖  四川科学技术出版社《中的物理学》  最佳科幻游戏  腾讯《雷霆战机》(网址:http://lt.qq.com)  最佳翻译奖  孙加  最佳新人奖  犬儒小姐  最佳美术奖  鲨鱼丹  最佳编辑奖  科幻世界杂志社 李克勤  四川科学技术
我叫吉尔。我身处一个你意想不到的地方,要去的目的地更是让你难以想象。如果你认为我是因为喜欢才会到这般境地,那你一定是个疯子。  其实疯的是我。你——或者你们——是永不可能读到这些文字的,可我手边有纸、有铅笔,还有时间,用不完的时间。因此我会把所发生的一切都记下来,并尽量做到如实而详尽。  一句话——为什么不呢?  一天早上,我早早出去觅食。单身女性凌晨时外出才最安全。这个时段,拉帮结派的毛头小子已
这枚太空鱼雷是我的归宿。  距离目标舰队群还有二十光秒的距离。短暂的一瞥之间,我已然能看到前方正在闪光的点阵。它们齐齐发出五彩斑斓的光束——尽数从我的身旁掠过。能看到这些,意味着我还活着。毕竟,以光速发射的拦截粒子,被观测即是到达。  我和我的鱼雷并非孤独一隅。就在四十秒前,有上百个像我这样的“人”,来到巡洋舰的鱼雷发射仓。我们看到的是一个个圆形凹槽——我们最终葬身的地方——鱼雷狭小的驾驶舱。这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