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零开始打造西部世界:VR主题公园初体验

来源 :科幻世界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dudi546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作为近年来最受瞩目的科幻剧集,《西部世界》在2016年10月上映伊始,就引发了科幻爱好者的热烈讨论。在剧中,演员们以精湛的演技展示了拟人机器人的可能形态,剧情则融合了二元心智理论和随之而来的伦理探讨,使得这部写于20世纪70年代、以美国西部为背景的科幻作品,凸显出一种特别的气质。比起浩渺无垠的幽暗宇宙和难以想象的异星生物,无论是那片被时间遗忘的红土峡谷,还是以人类自己为模板打造的智能个体,似乎都离我们更近一些。
  慕明,曾经的人工智能学生,当下的互联网从业者,尚在入门的科幻作者,利用动态规划写作。相信自己在作品中对世界的认识,有一个过于宏大的愿望,希望用科幻作品连接分离已久的两个世界。
  在剧中,最为动人的无疑是机器人一步步觉醒的过程。观众们跟随着女主角,探索广大世界的每一个角落,深入她支离破碎的记忆,一步步发现了被刻意掩盖的残酷真相。可以说,沉浸感是西部世界成功的关键。不管是对于剧集中“西部世界”的人类游客或是机器人,还是屏幕外观看《西部世界》的我们,这都是一个没有破绽的谎言,一个无比真实的幻境。可以在一个与现实完全不同但又绝无漏洞的广阔世界中畅游无阻,对于人们而言,是一种巨大的诱惑。
  而这一切距现实并不遥远。2016年,是业界公认的虚拟现实(Virtual Reality, 简称VR)元年。AR(Augmented Reality, 增强现实) /VR产品已不再是实验室中的婴儿,而是悄悄走进了市场的各个角落。从引发热潮的AR游戏《精灵宝可梦》,到全面应用VR技术的《生化危机7》,再到各大厂商纷纷推出的VR硬件,沉浸式(Immersive)体验已经被越来越多的普通人接触、认可,并将最终重新定义人们获取信息的方式。
  在这其中,一家超虚拟现实(Hyper Reality)公司走得更远。与“西部世界”的总部相似,这家名为The Void的公司成立于2014年,也坐落于美国犹他州的荒原小镇上。2016年10月,他们在这里建成了世界上第一座VR主题公园。在中国,The Void公司已经与盛大进行了接洽。这座来自于广袤美国西部的超虚拟现实公园,即将来到我们身边。
  那么究竟什么是超虚拟现实,与现有的其他沉浸式体验项目相比,VR主题公园的体验又是怎样的呢?在下文中,笔者将根据个人经历,分别介绍三种沉浸式体验项目,并在最后,探讨沉浸感产生的关键点,以及随之带来的思考。

The Void 超虚拟现实主题公园


  所谓超虚拟现实,就是在虚拟现实头盔的基础上,为用户提供更多的可穿戴设备,并且设置真实的游戏空间供用户探索,辅助以多感官刺激,使得沉浸感更加强烈。目前,The Void公司分别在犹他州总部、纽约和迪拜开设了项目。 笔者所体验的,是纽约的《捉鬼敢死队》(Ghost Buster)项目。
  《捉鬼敢死队》是一部老电影,讲述的是发生在纽约的闹鬼事件,设置在时报广场附近的杜莎夫人蜡像馆(Madame Tussauds New York)中。乘坐电梯,首先到达蜡像馆的顶楼,沿着布满蜡像的回廊往下,人流逐渐变少,不知不觉中,已经进入了经典恐怖影片的场景。空无一人却不断摇晃的摇椅,貌似安详却转动着眼珠的肖像,配以幽暗的灯光、若有若无的音乐,气氛渐渐变得诡异。靠近项目入口,一架无人的钢琴忽然弹奏起冷峻的曲调,工作人员将我们带入一间小屋,进行项目准备。
  除了家用VR游戏常用的VR头盔,The Void还准备了附有触感装置和计算终端的救生衣式背心,以及一把沉重的激光枪。我们在工作人员的协助下穿戴好所有装具后,眼前所见的,便已是虚拟场景,不过,与纯粹的VR不同,场景中的门窗、桌椅,甚至同伴,都是真实的,只不过加上了游戏场景的渲染。
  以四人为一小队,慢慢拧开一扇沾满污渍的电梯门,我们立刻进入了鬼怪横行的纽约之夜。除了全景视觉渲染,还有阴嗖嗖的妖风拂过,黑暗中忽然升起的绿色黏液生物,被干掉后濺射出冰凉黏稠的液体。虽然由于分辨率的原因,影像本身的渲染效果并不如在IMAX观看大银幕电影那样无懈可击,但是多种感官刺激的丰富细节,以及高自由度的活动模式,仍旧使得沉浸感达到了前所未有的强烈。特别值得一提的是,由于加入了玩家的身体移动信号反馈,而不是像家用VR游戏一样,只依赖头部的运动,超虚拟现实游戏的防抖体验非常好,在整个过程中,玩家几乎不会感受到眩晕。
  整个项目在最后一个场景达到高潮,我们必须爬上高楼外墙上正在燃烧的木脚手架,轰击空中袭来的食尸鬼和幽灵。从“室内”走到“室外”,高楼上的风使人冷不丁打了个寒战。再往下俯视,渺小的纽约街景,以及噼啪作响、隐隐发热的木梯,让人的神经一下子紧绷起来。鬼怪呼啸着俯冲,我们连忙举起激光枪一阵扫射。最后的大Boss则以泰山压顶之势,从纽约天际线上当头坍塌下来,让人不禁低头躲避。360度全景VR的魅力,在此时得到了充分的体现。
  整个体验项目历时15分钟,探索了3个真实的房间。回到准备间,卸下装具的时候,每个人都感觉到了意犹未尽。尽管情节线十分简单,装具的舒适程度和视觉影像的渲染质量都还有提升的空间,但这无疑是世界上最接近《星际迷航》中的“全息甲板”(Holodeck)的体验。对于已经拥有家用VR游戏的骨灰级玩家来说,现今的VR主题公园可能更像一个产品原型, 但是对更多普通用户而言,VR主题公园简明地展现出沉浸式的VR体验如今已经达到了怎样的高度。而这只是The Void的第一步。从发布的资料来看,The Void将在今后致力于硬件和软件革新,将把诸如手势跟踪等技术逐步整合到VR体验中来。在这个技术与应用都日新月异的领域,游戏才刚刚开始。

4D过山车与浸入式戏剧


  其实,早在VR技术成熟之前,传统娱乐业早已经把沉浸感的营造当作了重中之重。人们对具有沉浸感的娱乐项目趋之若鹜,业界也从中获取了巨额利润。在美国奥兰多市的环球影城(Universal Studios Orlando),最受欢迎的项目大概就是哈利·波特主题乐园的4D过山车,《禁忌之旅》(Harry Potter and The Forbidden Journey) 和《逃离古灵阁》(Harry Potter and the Escape From Gringotts)了。与传统过山车的单纯刺激不同,4D过山车将视觉欺骗、重力刺激等完美地布置在以电影为蓝本的真实场景中,带来前所未有的体验革命。   与VR主题公园类似,4D过山车也十分注重序幕阶段的气氛营造。前往《逃离古灵阁》的起点,需要穿过1:1大小复原的古灵阁大厅,进入“深入地下”的金库电梯。绞盘吱吱嘎嘎地启动,整个房间沉重地震颤起来,使得人几乎分不清,是否真的在一层层往下。
  待到大门打开,坐上矿车造型的过山车,整个旅程也正式开始。与VR主题公园不同,4D过山车的玩家位置固定,自由度很低,但是正因为整个过程受到精确控制,体验的速度和激烈程度也大大增强了。一段缓慢的滑行过后,熟悉的主题音乐响起,电影中的人物纷纷以全息影像的形式登场,矿车时而从熔岩的边缘擦过,时而被地底的巨灵猛烈摇晃,自由坠落至洞底,又跟着挣脱锁链束缚的巨龙冲破重重险阻,直抵云霄。经历了紧张、恐惧之后,是难以遏制的心潮澎湃。
  栩栩如生的全息投影和精致的场景模型相结合,再加上以重力感和水、风、热等触觉为主的多感官刺激,5分钟的体验虽然短暂,沉浸感却极其强烈。另外,由于电影本身有丰富的文本内涵,玩家可以轻易地代入,也在另一个层面深化了项目体验。不过,自由度较低的后果是,重复体验时,许多视觉欺骗的设置就比较容易被识破了。例如,视野里感觉屏幕很大,如果仔细观察,会发现其实只有一个增强了3D效果圆形投影区域,而且座位的运动幅度也没有初次体验时那么剧烈。玩家所体会到的强烈的感官刺激,实际是投影效果与座位运动的共同结果。
  随着上海迪士尼的火爆,全国范围内的主题公园建设正在如火如荼地展开,环球影城目前已经在北京开工兴建新馆,预计于2020年完工。可以预计,到时侧重于沉浸感体验的4D过山车项目也一定会成为瞩目的焦点。
  甚至在表演艺术界,沉浸感也成了艺术家们不断追求的目标。来自纽约,改编自经典莎剧《麦克白》的浸入式戏剧(Immersive Theater)经典《不眠之夜》(Sleep No More) 于2016年12月在上海首次上演,引发了演艺界的广泛关注。
  在传统的观剧过程中,观众能够看到舞台上发生的一切,却无法对之施加任何影响。而所谓的浸入式戏剧,就是要打破这种传统剧场的规则。它重新定义了观众与表演者的关系,观众不再是被动的旁观者。在为他们打造的庞大而真实的戏剧世界中,演员在其中移动表演,观众可以戴上面具,随着自己的步调自由地穿梭在剧情中,选择自己的所到之处和所见之景,获得独一无二的观剧体验。
  可以看出,在某种程度上,浸入式戏剧想要达到的效果,和VR主题公园是相通的。不过,与VR相比,真人演员所带来的情感冲击力是无与伦比的。尽管《不眠之夜》全剧没有一句台词,但是看到真人在眼前不足一米的地方打斗、缠绵,以高超的身体控制技巧来表现情感,具有极大的张力。由于场地宏大、演员众多,观众要在由一整幢酒店大楼改造的六层剧场中上下穿梭,跟随不同的演员,观看不同的剧情,再将剧情的片段重新拼凑,获得一个完整的故事。这打破了VR主题公园和4D过山车的线性叙事方式,也是其独特之处。
  不过,也正是由于叙事的非线性,以及“追赶”演员的设置,首次体验的观众,往往无法准确跟进主线剧情。虽然剧场中的每一个房间都经过精心设计,为自由探索提供了极大的空间,甚至是从序幕开始就着意于气氛的营造,使得观众在刚刚步入剧场时,就踏入了这个20世纪30年代的黑暗世界,但是由于摒弃了传统的故事结构,观众的情绪起伏无处依托,毫无经验的观众,可能会在初始的感官刺激过后,感到不知所措。

路在何方


  讨论了以上三种沉浸式项目,我们可以看到,它们各有优势和局限,但其目标是一致的,即利用各种可能的手段,在有限的时间与空间内,营造出具有沉浸感的逼真体验。那么哪一种方案,最有实现《西部世界》的可能呢?
  在回答这个问题之前,让我们再次回到《西部世界》。在剧中,究竟是什么占据了迷宫的中心,使得机器人回忆起了被无限回滚的过往,从而真正地觉醒?
  答案是情感。迷宫的中心,是人类的情感。机器人只有经历了巨大的精神创伤后才能到达;同时悲痛将导致机器人突破程序对其思维的限制,做出剧本以外的决定,从而找回过往的回忆。机器人拥有了人类的全部情感,也就和人类别无二致,因此标志着机器人的最终觉醒。情感是人类区别于机器的奇妙特质,它像一面透镜,让我们对这个世界的认知带有了难以描摹的扭曲,但是没有它,我们甚至无法确定自己是否是人类。
  情感的力量在浸入感的营造中也是决定性的。强烈的情绪可以欺骗其他的感官信号,也可以弥补虚拟环境中缺失的细节。在摇摇欲坠的木梯上,在不断坠落的矿车中,我们的大部分身心被恐惧感和紧张感占据,无暇顾及其他。甚至在传统文艺作品中,情感的充分调动也是作者成功的诀窍。正如洛夫克拉夫特所言,人类最古老而强烈的情绪,便是恐惧。刻在我们基因中的强烈情感曾经让先祖避开亘古时期的黑夜,保存熊熊燃烧的火焰,一步一步,怀着不可言说的紧张与激动,不断扩大已知世界的疆域。而现在,同样是强烈的情绪,将把我们带入那个由自己从头营造的崭新世界。
  无论是各式各样的感官刺激,跌宕起伏的叙事结构,都是为我们的情緒曲线提供一个依附的骨架。当沉浸感足够强烈,情感体验足够强大的时候,真正的西部世界也就来临了。我们所需要的,可能并非机器人,而是一个足以欺骗我们感官与情绪的、可以完全浸入的世界。这个世界的细节也许并不完美,但是拥有足以让我们深陷其中的人或事,就像真实世界一样。
  在距离The Void公司总部一小时车程的盐湖城,每年都会召开计算神经科学领域的顶级会议COSYNE。在今年三月结束的会议上,人类情感的神经编码理论已经成为最热的议题。这里,或许才是西部世界的真正总部。在不远的将来,VR主题公园及其他的沉浸式体验项目,可能将不再满足于利用多感官技术和古老的叙事技巧所达成的粗糙的情绪营造。它们将以理论为指导,精细地调控我们在沉浸式项目中的心跳、血压,甚至是神经递质分泌。在那时,谁又能确信自己所处的是一个虚拟世界呢?
  我们也许并不能确定,但是我们也无须担心。毕竟,我们所处的现实世界,也不过是感官信号在脑中的一次次整合重现,这个世界的“真实”模样,我们永远无法知晓。而在沉浸式项目中,至少还可以控制世界生成的方式。西部世界并不遥远,它与现实世界一样,都深深地埋藏在我们的双耳之间。
  《不存在日报》是一个关注未来与科技的媒体,为你提供来自不同宇宙和时间线的新闻或故事。有的可能来自你所处的时空,有的不是。小心分辨,跟紧我们。因为,我们的指导单位是:未来事务管理局。
其他文献
突然之间他已置身旅途之中。喷气发动机发出柔和的嗡嗡声。他正身处一艘小型的私人火箭式快艇里,于午后的城市上空,悠闲地飞行。  “噢!”他从座位上坐起来,挠了挠头。旁边的伊尔·莱斯瑞克正紧紧盯着他,眼睛发亮。  “感觉好些了?”  “我们在哪儿?”詹宁斯晃了晃脑袋,努力让脑子清醒过来。“或者应该换个问法。”他已经看出现在不再是晚秋时节,而是春天。快艇下面是绿油油的原野。他记得的最后一件事,是自己正和莱
铃声响起。  该去上课了,我慢悠悠地站起来,从办公桌上拿起课本、讲义和塑料大三角尺。下意识地,我把手伸向桌角的几何计算器。  什么时候我也开始依赖这东西了?我的心里咯噔一下。  几何计算器本质上是一台小型量子计算机。由于它极高的运算速度,只要正确地将图形的各项数据输入,它就可以绘制出一幅完整精准的图形,从而直接得出各种结论,比如说角的相等,或者线的垂直。  大概五年前,几何计算器普及了,于是我的任
一  保罗站在一片银色的沙滩上,阳光炫目而迷幻。在他面前潮湿的沙滩上,有一行清晰而欢快的脚印。他顺着脚印向海里看去,茉莉赤脚站在海水里,开心得像个小孩子,踏着海浪在岸边奔跑。  茉莉有着小麦色的皮肤和深棕色的头发,在阳光下闪烁着香槟酒一样的耀眼金色,她还有紧实的臀部和柔软的腰肢。恍然间,保罗觉得自己可以将其搂在怀里……可一眨眼,这美好的躯体又跑了开去。她在海水里旋转着、跳跃着,漂亮的脸孔朝着保罗开
1  橙色倒数出现的时候,我在五号州际高速公路边上不远处的一个露营地。那天风很大,我用一只手抽烟,另一只手压着湖蓝色的长裙。  我冲着天空吐了一口烟圈,然后抬头看着烟圈在风里很快被吹散。透过快要消散的烟痕,我突然发现黝黑的夜空多出了一道鲜艳悦目的橙色。仔细看去,那是一串长长的数字,我数了数,有九位,每隔一秒左右,最后一位就会减去一。  我揉了揉眼睛,倒数还在那里。不过,我以为是自己的抑郁症加重导致
1  我第一次见到奥斯是在博尔赫斯酒吧,他同酒吧的老板弗罗一起。  当时是夜里七点到八点之间——我的晚餐时间。晚餐通常是“博尔赫斯烤牛排”再搭一杯精酿啤酒;他们走过来,看到我正享用牛排,弗罗便乐于推荐这酒吧的招牌餐饮。  但奥斯摆摆手,告诉我们,他是个素食主义者。  他们坐了下来,服务员端来了三杯啤酒,我喝下一口,又拿起刀叉,一边吃一边和他们聊。  奥斯在寻找一个靠得住的星际镖客,弗罗推荐了我。这
在时间长河里逆流而上可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儿,就算你成了传奇大法师梅林也一样。你可能会觉得这能有什么难的,毕竟记得所有未来世界的奇迹嘛,但是那些记忆会迅速模糊,丢失的速度快得远超乎你的想象,直到被完全忘记。我知道加拉哈德①将会在明天的决斗中胜出,但是他儿子叫什么已经被我给忘了。说实话,他有没有儿子?他是否足够长命来生个儿子继承他的高贵血统?我觉得也许他有吧,因为我记得我好像曾把他的孙儿抱在自己膝头,但
课 文: 《祝福》[高中语文苏教版教材(必修二)]  作 者: 鲁 迅  ● 原文摘录  我回到四叔的书房里时,瓦楞上已经雪白,房里也映得较光明,极分明的显出壁上挂着的朱拓①的大“壽”②字,陈抟老祖③写的;一边的对联已经脱落,松松的卷了放在长桌上,一边的还在,道是“事理通达心气和平”④。我又无聊赖⑤的到窗下的案头去一翻,只见一堆似乎未必完全的《康熙字典》⑥,一部《近思录集注》⑦和一部《四书衬》⑧。
科幻小说能够引发读者对科学的兴趣,进而投身于科学研究事业,这样的例子有许多。但科幻小说本身却并不是以科学家为读者对象的,造就了硬科幻类型的坎贝尔曾经声称,他的杂志上发表的科幻小说是给工程师看的,但也没说是给科学家看。显然,科幻小说中的科学对于专业科学家而言过于幼稚简陋了,其中的硬伤也常常让他们难以容忍。在二十世纪八十年代,我曾经读过大量的包括科幻小说在内的西方类型文学,深知写出好小说不容易,但在小
宗教是人类文化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  “无事不登三宝殿”这个成语相信大家都不陌生,都知道意思是“没事不上门”,但不是所有人都知道这个成语最初源自佛教,用来形容佛教寺庙中有礼拜、供养等法事才能进入佛殿,无事不得随便在此走动吵嚷,后来才引申为“有事而来”。  佛教与基督教、伊斯兰教并称为世界三大宗教。高中政治课本中浅显地讲解了有关宗教的一些知识,我们也从中了解到,宗教的本质是一种社会意识形态,是一
1  我是鼓起了有生以来累积的全部勇气和疯狂去做这件事的。我的所有理智、所有器官——就连眼皮也跳个不停——通通要我别做这件傻事。我的左脑分析出“一定会失败”的结果,右脑也警告我:“你一定会非常后悔非常痛苦,比鸡鸡被砂石车碾过要难过一百倍、一千倍!”  但我觉得,如果我不做这件事,一定会后悔。不对,是抱憾终生……就像六岁搬家时我没跟隔壁小美约好,六年级转学前在淑丽面前支支吾吾……那是此生最痛苦难熬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