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和谐搭班团队,学校应有所作为

来源 :教书育人·校长参考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heatsnow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如何让班主任和搭班教师共同管理,让班级管理更有效,这是我一直探索的一个重要课题。白居易有一句诗:花非花,雾非雾。这让我想到一句:官非官。现在班主任不就是这种尴尬的官非官的地位吗?德育、教学两条线管理。班主任和搭班教师之间往往是平行关系。管理两条线往往分离成两层皮。教师只管教学,班主任成了单兵作战。班主任千斤重担一身挑,班里出了问题,教师找班主任,学生找班主任,家长找班主任,学校还是找班主任。很多老师感叹:“班主任,想让我爱你不容易”。
  我在学校里曾做过一次关于班主任和搭班教师关系的问卷调查。
  1 团队目标调查显示,班主任搭班团队目标一半多人回答是模糊。不到三分之一的人认为班级团队目标是学生整体发展。
  2 团队之间的关系调查显示,百分之五十的人认为,班主任搭班教师团队之间能相互协调解决矛盾。三分之一的人认为成员之间各司其职,关系平淡。百分之五的人认为是相互竞争的关系。
  3 团队的组织管理。一半多的人认为班主任搭班教师团队是松散的组织。强势学科抢占时间,弱势学科时间被挤占。班主任起不到组织协调管理的作用。
  问卷反馈:目前很多的班主任搭班团队状况,是一个团队目标模糊、各司其职、组织松散的团队。
  教育家马卡连科曾这样建议:“应该有这样的教师集体:有共同的见解,有共同的信念,彼此间互相帮助,彼此间没有猜忌,不追求学生对个人的爱戴,只有这样的集体,才能够教育儿童。”
  作为学校管理者,如何促使班主任组建有着共同理想、能共同奋斗的搭班教师团队呢?
  
  用共同的愿景来打造有特色的和谐的搭班团队
  
  一个团队的共同愿景会激动发团队成员产生向心力、凝聚力、战斗力。
  学校管理者应该为教师提供这样一个平台,打破单一的传统观念束缚,给班主任一个定位,允许班主任根据自己的思想性格素质等特点,为自己量身打造,创建富有特色的班级。打造出自己鲜明的班级特色旗帜。
  有人说,校长最有可能成为教育家,应该说很多教育家是从班主任起步的。魏书生老师是班主任起步,李镇西老师是班主任起步,杨瑞清老师是班主任起步。尤其杨瑞清老师是个典范,他在读书期间就拥有了学习陶行知、成为教育家的梦想,他在毕业后,和他的志同道合的同学扎根乡村小学,共同创建行知实验班。在不懈的努力下,现在他的同学成为江苏小学教材的编辑,杨瑞清成为年轻的教育家。他们都是从班主任起步走向成功。
  学校管理者应以宽阔的胸怀,为班主任的成长搭桥铺路,为班主任的成长服务。
  学校鼓励班主任勇于创新,进行建设班级的构想,旗帜鲜明地亮出自己的建班理念、思想、特色。像班级自主管理模式、陶行知的生活教育模式、国学特色,双语特色等。只要模式有助于学生的成长,有助于学校的发展就可以实验。
  给班主任一个权力自己组阁。班主任联系自己意向中的老师,进行建班思想的沟通。组建起自己的志同道合的搭班团队。搭班团队参加学校新聘教师团队的竞聘。学校评委经过审议合格后,才能成为新学期搭班教师团队。
  班主任和搭班任课教师经过沟通、团队集体竞聘、班主任竞聘演讲等过程,班主任和任课教师形成了共有的愿景。一个团队拥有了共同的目标,也就有了和谐搭班团队的奋斗的开始。
  
  用制度管理来规范搭班团队
  
  一个搭班团队,需要大家共同经营、建设既属于自己,又属于团队的班级。搭班成员之间要彼此关爱和相互依存。由此产生对团队的归属感和依恋感及团队的向心力,将会提高搭班教师团队整体战斗力。
  学校在班主任和搭班团队的凝聚力上应提供一个助推器。在制度上、管理上进一步促进班主任和搭班团队的协调、配合和凝聚力。
  1 学校的评价制度应从多角度、多层次、多方位、多元化的角度对班级的管理进行评价。给予的是团体的而不是个人的、是综合的学科而不是单一学科、是综合的多元的而不是学习一方面的评价。它会防止班主任的单兵作战,也会防止强势学科挤兑弱势学科,也会防止任课教师的只管教学而不顾德育等方面的发展。
  2 学校应为班主任搭班团队进行宏观的一定分工配合,也就是所谓的一岗双责,从源头避免团队内的互相推诿。
  根据学科特点给予基本的分工,语文老师可以负责班级文化、教室文化以及学校文化的建设。数学、外语老师可以就分层教学培尖补差、不让一个学生掉队多下工夫。小学科可就纪律卫生寝室管理等方面下工夫。音美体老师可就学生艺体活动方面下工夫。班主任综合管理。团队内部的分工与协作极大地调动任课教师蕴藏的潜能,提高了班级管理的整体水平。
  班主任可以从一些具体的事务中解脱出来,更多地站在更高的层次上,从思想上、理念上、特色上来思考,进一步提高班级管理的内涵,让班主任学会做班级真正的领导。
  3 学校应为班主任搭班团队制定班级教导会制度。从制度上为搭班团队提供交流、解决问题的机会。
  搭班教师团队来自不同学科,相互在一起交流的机会少,靠团队自发,班主任组织团队交流很不容易,也很难形成习惯。学校从管理制度上提出要求,每一班主任搭班团队每周组织一次班教导会,每周固定时间、地点召开。内容可以是上周班务情况交流和下一周班务工作的计划。大家可以就某方面的现象出谋划策,也可以就某些学生的表现进行合理诊断给出药方大家给予治疗。某个活动可以进行策划。教导会讨论内容以及会议情况进行记录记入学校管理档案。
  通过班教导会的群策群力,班级管理水平将会大大提高。
  4 师师总动员,生生送温暖。
  班级管理需要搭班教师团队集体的努力。一个班主任的管理往往关注的是两极的学生,也就是优秀生和顽皮生,忽略了占多数的一般学生。因此我们会发现很多本来表现不错的一般生慢慢变“坏”了,这与我们对一般学生的忽略有很大关系。
  怎么让更多学生受到老师的关心,怎么让老师更多参与到学生管理中来?这是我经常思考的一个问题。
  所以,我们从2008年开始,开展了“生生都是课代表,师师都是班主任”活动。每位老师必须负责5~8位学生,每周交流一次。具体载体是《课代表成长报告册》。学生每周向老师汇报上周计划、下一周打算、说说自己的心里话。相应的老师给予指导。
  我们进行了一次“今年双休不送礼,送礼只送表扬卡”的活动。(1)学校给每位老师印制一定数量的表扬卡。每位老师每周必须送出自己亲自撰写的表扬卡。(2)给每位老师每月五元的电话费,每月给学生家长打一定的表扬学生的电话或手机表扬学生的短信。
  这些活动让那些平常受不到班主任的关注的学生得到关注。学生心理上得到了温暖,自信心得到了提高。一些不健康的情绪、心理上的困惑、学生中的矛盾,在和老师的交流中得到及时化解、解决。师生关系融洽了,班级的稳定性加强了。
  当我们的老师都动员起来,学生在欣赏的气氛中,自信心、自尊心、上进心都会激发起来。班级管理也会变得容易起来。
  今年,我校在全县教育工作会上获得管理先进单位、教学先进单位、教研先进单位、五科竞赛先进单位、艺体先进单位等七项奖牌。“生生都是课代表,师师都是班主任”这一活动功不可没。
  
  用文化引领班主任搭班团队的崇高的精神追求
  
  学校管理者应从文化的高度,来引领教师团队意识的精神的共生,使团队成员对组织有着高度的责任心,怀着崇高的理想经营生活,去真诚地付出与奉献。
  学校创造重视学习的环境气氛,促进教师的读书进修学习,提高教师文化修养,如同读一本书活动,可以增进团队的同一话题增加,达到思想的统一,为提高搭班团队的和谐服务。
  学校重视校本教研,提高教师专业素养。通过校本教研,如,同研一个课题,促进搭班老师养成研究的习惯。
  学校通过文化管理促进教师持续发展,让教师们沉浸在为理想而奋斗的气氛中。
  学校可以显示名班主任搭班团队的作用。学校对优秀团队进行欣赏、鼓励、宣传,给予其他班级空间时间的学习观摩交流。
  学校规划团队的成长途径,把教师成长和团队成长联系起来考虑。根据搭班团队的需要来考虑教师队伍的建设。为教师成长提供源源不断的保护与培养,为教师搭班团队提供有效的支持。无论是教师个人,还是团队,都会激发出无限的精神潜能,学校的发展也会走上快车道。
  和谐的班主任搭班团队是一棵树,是一个生命的共同体。当我们的学校管理者给予他们一个宽松的成长的环境,给予充足的水分、空气、养料的时候,他们会长成一棵棵多壮成长的大树。我们的学校管理水平会更加提高,我们的教育就会更急丰富多彩。未来的教育家也许就从和谐的搭班团队开始起步了。
其他文献
新水法经九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二十九次会议审议通过,并自2002年10月1日起施行.这是人们企盼已久的一件大事.水是人类生存的生命线,是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生命线,是实现可持续发
1 引言福建省水利厅从1986年起根据省委、省政府的要求,在全省大规模开发式扶贫中将水利扶贫列为重点工作之一.15年来,福建省水利扶贫工作在省委、省政府的领导下,紧紧依靠当
建立激励机制,让教师在关爱中成长    我校把“以教师为本”落到实际行动中,充分尊重教师、关心教师、服务教师、发展教师,尽一切努力调动教师发展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通过建立激励机制,让教师在关爱中成长。  物质激励为青年教师成长解除后顾之忧。学校不断加大对青年教师成长的经费投入,保证物质需求。为了提高青年教师的学历层次,立足当前、着眼未来,实现师资队伍的可持续发展,学校出台一系列优惠政策鼓励教
要循序渐进,忌茫然激进    学校要发展就要不断推行改革,这是学校管理的共识。新上任的校长出于使学校尽快发展的热情,一上任就对学校的各项工作进行“大刀阔斧”的改革,最终因犯茫然激进的错误,把自己推上绝境。新提拔的校长必须明确学校管理方面的改革是一项较为艰巨的工作,因为学校管理是一项系统性、科学性、持续性较强的工程,需要不断完善和逐步地发展。在推行学校改革时必须要正确处理继承与改革的关系,既要推陈出
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成败的关键在校长。只有校长重视,心理健康教育才能被学生和教师重视;只有校长重视,心理健康教育才能真正落到实处。因此,在新形势下,为更好地实施心理健康教育,需要更多的校长当好推进心理健康教育的“关键先生”。为此,校长需具有更为开阔的心理学视野。    心理健康教育助力学校主要工作    心理健康教育并不仅仅是一种方法和技术,更重要的是体现了一种科学的教育理念。实践汪明,实施心理健康教
给校长的建议    1 校长必须有先进的思想引领  我们会发现,一个只关心“分数”的校长会带出一批只会教死书的教书匠;一个关心“教研”的校长会带出一批“教研型”的教师。所以,要想促进教师成长为“研教双带型教师”,必须要有先进思想的引领。校长应该做教学理念的实践者、促进者,而不是旁观者。有了校长先进思想的引领,教师的兴趣会更浓,积极性会更大。校长不仅仅要积极引领和投身于教研和教学,将先进理念不断转化
校长由于日常事务的繁忙,加上自己的特殊地位,平时很难与教师“零距离”接触,这是不利于教育事业发展的。那么校长怎样在繁忙的工作中走近教师,聆听教师的智慧,为学校事业做出更大的贡献呢?    1.平等相待,民主管理    校长与教师因考虑问题的角度、出发点、思维方式的不同;很容易产生认识上的差异。因此,校长应多站在教师的角度看问题,以教师的眼光去看世界,以教师的心态去推理一切,然后有效地将这些感受传递
为建立和完善学校绩效管理体系,科学评价学校行政干部德、能、勤、绩情况,提高学校行政干部工作效率和管理水平,体现行政干部岗位工资和绩效工资与其岗位职责、工作业绩相联系,把考核工作落到实处,特制定本办法如下。    考核范围    本办法适用于学校行政干部、各部门负责人、学部行政干部的考核。    考核目的和原则    (一)充分调动教职员工的积极性。  (二)作为确定绩效工资、晋升、解聘和调整岗位的
之所以出现教研分家的这种怪现象,根本原因在于我们的学校在管理中把教与研分家了,有的学校的教研工作和教学工作分成了两个部门,各自为政,这样,必然导致两个极端,学校管理分家,教师
成才先成人,育人先育德。我校秉承二十多年来积累的德育经验,立足现实,注重学生思想道德素质的提升和创新,逐步开拓道德实践教育活动的新途径。形成了以校本课程为契机,“做一个好人”的德育工程。此项教育工程落实以人为本的德育理念,全方位塑造优质的人文环境,使师生在良好的人文思想下接受熏陶和成长。    校本资源是道德教育实践的“水源”    选编优秀的道德故事供学生阅读,是创新德育方式,提高德育实效的一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