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之骄子

来源 :收藏界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paleont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孟喜元先生是美术领域的北方重镇,是我国当代守望现实主义艺术思想和艺术实践的代表画家之一。
  孟喜元先生是目前我国为数不多的远离功利、心无旁骛、潜心创作、硕果甚丰的画坛骁将。
  两年前见到孟喜元,如同近期见到孟庆江,从未谋面,然一见如故,心里的亲近溢于言表。
  我与孟喜元同庚。他是九月羊,我是五月羊,虚长四个月,算是小兄,说起话来便无拘无束。我们能够亲近起来的原因很多,比如籍贯,他是河北,我是河南,看到他就马上想到一句歌词:“河南河北高粱熟了。”我们俩都长熟了,都抵达了古稀之年,进入了老年人的行列。回忆起青年时代,我们的共同点就更多。首先都是画连环画出身:我是1957年开始画《西游记》《三国演义》,也画《望日莲》《越河送棉》等抗日题材;孟喜元大抵也是同期进入这方面的创作,他画《西厢记》《成吉思汗》《新儿女英雄传》《农民的儿子》等等,历史的现代的兼而顾之。“文革”期间画毛主席像,不必多问,那是每一个画家不可避免的一次人生烙印。到后来,画年画,画中国画,研习人物、山水、翎毛、花卉,不一而足。如此多的相同之处碰撞在一起,焉有不亲近之理?我要写他也在情理之中了。
  然而为这篇小文的开头,我酝酿了很久很久,迟迟下不去笔,下了笔开了许多头,又都摒弃了!为孟喜元这样一位优秀画家定位,让我犯了踌躇!
  所谓的“画连环画出身”,很长一段时期,在绘画领域,尤其国画界都不大认可。不少朋友在心里鄙视连环画,认为那是雕虫小技。人常说的“小人书”,是画给小孩看的,不足挂齿!恰恰是这种心理影响,让我很长一段时间,不敢说自己曾经画过连环画,以免别人小瞧轻视了。不是吗?如果有人想贬低一幅国画作品,列一千个理由,一万个理由,不如说一句“嗨,那不就是一张大连环画吗?”什么意思?其实很简单,这不过是一张放大了的小人书而已!我就亲耳聆听到几个人说范曾的画是大连环画的蔑视之语!且不说范曾这个人和他的画好与坏,但这句批评仿佛是直指要害的沉重,让我困惑了好久好久!
  孟喜元是画连环画最多的画家之一,到目前为止已有四十余部。他的连环画在他的整个创作里程中,应该占有极大的比重,称他为连环画大家,实至名归。但我看到他的简历中写道:“其创作中国画、宣传画、年画、连环画作品……”把连环画排在最后。我不知他是否也受到类似理论的冲击,是无意还是有意这样排列?就不得而知了。
  我要说,论及美术创作,连环画是非同小可的浩大工程,一部连环画,少则几十幅,多则几百幅甚至上千幅,人物要统一,道具要统一,风格要统一,表现手段要统一,每一幅画面就是一张构图。人物的摆布,背景的取舍,既不能雷同,又要出新意,真可谓挖空心思,绞尽脑汁。一部作品少则数月,多则一两年甚至好几年,我画《西游记》先后就耗去了四年的时间,未画过连环画之人,不能体会到其中的艰辛和不易!表面上看那只是一幅幅十六开纸大小的画图,一旦铺展开来,那就是一部雄伟的煌煌巨著。记得几年前,有朋友劝我办个展,陈列一些连环画出来时。开始我不以为然,当朋友们把我的一部《西游记》一幅幅摆开,挂满一面墙时,那壮观宏大的阵式还真把我自己都吓到了!可以设想一下,孟喜元的四十多部连环画,一字排开,权当是一次“孟喜元连环画展”,不知会震惊得多少人目瞪口呆?
  其实中国的连环画由来已久,一千多年前的东晋顾恺之就画连环画,他流传至今闻名遐迩以九个版本分别存放在北京故宫、辽宁博物馆、台北博物馆、美国弗利尔美术馆、大英博物馆的《洛神图赋》就是分别复制于不同时代的大连环画。新中国建立以后,专门从事连环画创作的大家为数不少,如赵宏本、贺友直、戴敦邦、钱笑呆、顾炳鑫等等,他们从青少年时代就影响着我们,直至今日,他们仍然永远是我心中的偶像。
  孟喜元的连环画成就不可小觑。在评论他的美术创作之前,首先要肯定的就是他的连环画。他以其深厚的功底,多变的技巧,严谨的态度,绘制了形式各异、体裁多样、数量等身的连环画作品,打下了他所有创作最坚实的根基。三十多年前,孟喜元便已进入了连环画大家的行列,其次才是他的中国画和其他创作。
  谈起当代中国画名家里,不必说连环画出身,画过连环画的大牌画家还真不在少数,随便举出几个如程十发、刘继卣、张义潜、刘旦宅、刘文西、范曾、孟庆江,年轻一点的王西京、王明明等等,谁能说因为画连环画就影响了他们的形象?
  我认为孟喜元和上述名家一样,在绘制连环画的根基上,稳固发展了他绘画中线描的功力,在中国画创作上同样取得了引人注目的巨大成就!在他诸多中国画人物创作上,最为出色并具代表性的作品如《毛泽东》《心向延安》《孙中山》《曙光》《尹瘦石》《甘泉》等,突出的一点是造型准确,人物细腻,线条流畅,出神入化,这些都得益于连环画创作的长年积累;其次是他的一丝不苟,他的画作笔墨生动,浓淡干湿控制得恰如其分,最具典型的作品是《毛泽东》,这是一件以照片为蓝本的创作。画家抓住了毛泽东看报纸的一瞬间,运用娴熟的艺术语言,把这位大政治家复杂深邃的神情显现得淋漓尽致,是领袖人物创作中出类拔萃的上乘之作!《心向延安》则最能体现孟喜元的绘画技巧和艺术走向,是画家个人最为得意的一件作品,说它得意是画家把它选作《孟喜元画集》的第一幅,自然说明画家极为看重并非常喜欢,观众的心理与画家息息相通,作为观众之一,我也格外喜欢。特殊场景中人物的特殊关系,画家用一支轻巧画笔着意彰显,借用张彦远评价顾恺之用笔的话说:“紧劲连绵,循环超忽,调格逸易,风趋电疾,意存笔先,画尽意在,所以全神气也。”即使在全部画集作品中,这幅画以独到的绘画风格形式表现了画家的独特魅力,是不可多得的艺术珍品。
  孟喜元出身贫寒,与生俱来带有一股穷家孩子的勤奋、倔犟、执着与纯朴,他的才华似乎从自学中便流露出“小荷才露尖尖角”的冲动。他爱画是天性,孩提时代蜡笔画、剪纸画他都酷爱,终日动剪动刀,满纸涂鸦,乐此不疲。参加工作后做编辑,除去装帧设计,连环画、年画、油画、中国画,他都不断尝试,而编辑工作也成了他终生的事业。
  直到1983年,他被推荐到中国美术学院(原浙江美院)进修,得到了方增先、吴山明、刘国辉、冯远诸名师的教导点拨,在绘画理论和技巧上有了跨越性的提高与发展。他行万里路,读万卷书,尤其内蒙古大草原是他多年依恋的故土,是他创作的源泉。正是这一望无垠天苍苍野茫茫的大草原给了他无穷无尽、取之不竭、用之不完的滋养和力量,才使他源源不断地创作出数量惊人的各类作品,让他像参天大树一样屹立于中国浩瀚的艺术之林。他多次参加国家级展览并屡屡获奖,更使他年纪轻轻便声誉鹊起,名扬海内。
  内蒙古大草原曾是产生一代天骄成吉思汗的土地,孟喜元是当今这块土地上涌现出来的卓越画家,他为内蒙古所做的贡献有目共睹,可谓天之骄子。
  如今的时代,是一个从计划经济走向市场经济的全盛时期,从好的方面讲:政治清明、社会宽容、物资的极大丰富,人们的生活水平有了大幅度提升。从另一方面看,市场经济尤其反映在艺术领域,不少书家画家的心态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有些人过分看重市场炒作,经济利益高于一切,原本优秀的画家已不能平心静气、全身心投入到艺术创作上,越来越粗制滥造的书画充斥市场,金钱的积累,掩埋了不少优秀的画家,更掺有书画骗子混杂其中,制造垃圾成灾,填满了人们的视野,这是当今一大忧患!然而在杂草丛生之中,似有一股清风徐徐吹来,带来这清风的便是孟喜元!我看了近期他的不少新作,毫无火气,绝不应酬,仍像当年不二,一如既往地做着他应该做的事,画着他应该画的画,即使写意,也能笔不到意到,意气相连,张张精彩,幅幅珠玑,多好的一位画家。
  2012年11月27日
其他文献
一直觉得,一个专心搞艺术的人,一定是耐得住寂寞,守得住决心的人。而我所认识的陈文南,便是这样一个人。  宜兴这座古镇是紫玉金砂的艺术堆出来的,从事紫砂陶创作的人可谓是数不胜数,无论是先辈高人,还是后起之秀,都在紫砂这一泓流淌着文化的碧水中,翻涌出或大或小的波澜。而这些或大或小的波澜,没有一朵叫做陈文南,他的身影只是水面浅浅漾开的涟漪,从不跳出来,只愿在水的滋养中做沉默而永久的回荡。  才自精明志自
期刊
古往今来,有无数人吟咏过梅花。从陆游的“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到一代伟人毛泽东的“待到山花烂漫时,她在丛中笑”,梅花被人们赋予了高洁坚贞的品质,也寄托了人们太多的情感。同治、光绪两朝是中国历史上的一个特殊时期,国力衰微,外敌入侵,整个社会都处于剧烈嬗变之中,人们的心态也在发生着剧烈的变化。在这一时期,仍有很多人在艰难困苦的环境中以品行高洁的梅花自勉,晚清的浅绛彩瓷画师便是这些人中的一个特殊群
期刊
这对光绪浅绛彩瓷琮式瓶(图1),一只是京城老友的陈年庋藏,一只是广东旧识的新纳之物。2010年(农历庚寅年)初冬,这对久别的“原配夫妻”戏剧般重逢了。再看琮式瓶上的落款时间—“庚寅岁季夏月”,又是庚寅年。  又是庚寅年,斗转星移,两个甲子过去了,这对琮式瓶在颠沛流离中见证了一百二十年的世事沧桑。团聚之日,却依旧温润似玉,色艳如新。  琮式瓶的瓷画作者是雷洪章。在同光年间数以百计的浅绛画师里,雷洪章
期刊
明清两代单色釉瓷以其品种多、质量高而著称于中国陶瓷史,瓷都景德镇借力于官办御窑厂的特殊地位,成为生产、研发色釉瓷的主要阵地。以下就让我们细数一下这一时期究竟出现了多少色釉品种。  一、明代的单色釉瓷  明代景德镇的高温单色釉和低温单色釉都有很大的发展,其中以永乐、宣德时期的甜白釉、铜红釉,以及蓝釉、孔雀绿釉和弘治黄釉瓷最为著名。  甜白釉(图1):明代永乐时烧制的一种釉色如玉、胎体薄如卵壳的白瓷,
期刊
一、民国三年交通银行“五元”券上的“此票不买日货”戳记  “此票不买日货”票券,是民国三年交通银行发行的火车图案,加盖“天津”的五元券,后盖上三枚“此票不买日货”戳记的货币。分别是:正面中间右侧竖排“此票不买日货”,左侧六字分右左竖排,每排三字“此票不买日货”,背面中间位置戳记与正面左侧戳记同(见图1、图2)。  民国三年,即1914年,是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之时。8月23日,日本借口对德宣战,攻占
期刊
翻开我国的钱币史,在所有的古钱币中,专为纪念策府而铸造的钱币,除“天策府宝”钱币外,是绝无仅有的,所以,“天策府宝”钱币是有史以来唯一的一种纪府钱币。  据考,由于马殷才智过人,作战勇猛,在潭州(今长沙)、浏阳、朗口(今常德)等地的战役中,屡建战功,曾被唐任为潭州刺史、武安军节度史。不久,后梁灭唐,马殷又被后梁太祖册封为“天策上将军”,建都长沙,开天策府,辖湖南八州及广西东部地区,始建楚国。  按
期刊
前期介绍了古代花钱中的圆浮雕钱“辟兵莫当”背“去凶除央”边郭站虎钱,本期再介绍几枚古代花钱中的高浮雕钱,与圆雕花钱有异曲同工之妙。  一、周处斩蛟钱  据南北朝《虞初新志》记载,周处年少,凶强侠气,为乡里所患;又义兴水中有蛟,山中有白额虎,并皆暴犯百姓,义兴人谓为“三害”,而处尤剧。或说处杀虎斩蛟,实冀“三害”唯余其一。处即刺杀虎,又入水击蛟,蛟或浮或没,行数十里,处与之俱。经三日三夜,乡里皆谓已
期刊
在四川盆地中南部的重庆荣昌县,有一个小镇因制陶业发达而闻名于世,它就是安富镇,清代以前叫磁窑里。安富镇的陶瓷业自宋代以来就很发达,从安富镇往东3公里处的垭口村,就有重庆涂山窑系成员之一的刘家拱桥宋代瓷窑遗址,这里宋代制作的黑釉瓷盏修胎精细,釉面乌黑光亮,纹脉丝丝如蝉翅,足部多有深色护胎釉,盏腹较深,口沿内部有唇边,是社会上层用的斗茶佳器(图1)。2005年重庆文物考古部门对刘家拱桥宋代瓷窑遗址进行
期刊
楹联,也叫“楹帖”、“对联”、“对子”,春节贴在门上的对子叫“春联”。对联是中华民族独特的一种文字形式,有人称它是挂起来的诗,是人类文化中的奇珍,长期以来为广大人民群众所喜爱。中国人民所撰写的楹联像海洋一样,无边无际,用途十分广泛。它像号角,激励人们前进;它像欢快的乐曲,创造喜庆气氛;它像图画,吸引人们欣赏;它也像手术刀,切割毒瘤、揭露丑恶。当然,对联还是一种高雅的游戏,具有妙不可言的娱乐功能。下
期刊
前不久,有位藏友捧一蓝布盒,让我给掌掌眼。说是国民党撤离故宫时,没来得及带走的一盒彩墨。盒上贴有“民国三十五年故宫文物所封”封条,封条上还盖有文物所公章。我扫了一眼,便说:“不用打开了,假的。”藏友纳闷了,问:“为什么?”我说:“你看看那封条上的字体就知道了。那是电脑扫描出来的‘任政体’书法。”  任政(1916-1999年),字兰斋,曾是上海邮电局职工。1979年,上海字模厂为填补报刊杂志活字排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