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年毛泽东两次北京之行考述

来源 :党的文献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lxp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当历史几经挣扎。终于走出了辛亥革命失败后的低谷,新的革命高潮的准备阶段——新文化运动勃然兴起时,青年毛泽东从中国南方的湖南省走进了这一运动的中心—一北京。古都北京以她恢宏的气度、凝承的文化和不可替代的政治地位成为二十世纪一个新的革命潮流的发源地。青年毛泽东的两次北京之行也成了他转变为一个马克思主义者过程中的一段重要经历。
其他文献
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的十二年,是我们党在实现工作重心战略转变之后,领导人民全面开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局面,并取得巨大成功的十二年,是党在新的实践中艰苦卓绝地探索前进、日臻成熟的十二年,也是党自身建设的理论和实践在新形势下得到发展的十二年。
为迎接中国共产党七十周年诞辰纪念日,中央文献出版社即将推出《情谊与事业——在周恩来心中》一书。这部书立意新颖,内蓉生动感人,它通过一个侧面不仅反映了周恩来为党的事业建立的丰功伟绩,同时展示了他丰富而美好的感情世界。
中国共产党一开始就是按照马列主义的建党原则建立起来的。遵义会议以后,在毛泽东同志领导下,我们党科学地总结正反两方面经验,逐步形成了一整套有中国特色的建党原则。如:把马克思列宁主义普遍真理同中国革命的具体实践相结合;密切联系党的政治任务和政治路线来建设党;把党的思想建设放在首位;
编写这套《无产阶级革命家风范丛书》,是件很重要的事情,也是件不容易的事情,需要花费很多心血,不应该搞急就章,不可能得来全不费功夫。这一点,请参椰这一工作盼同志,作好充分思想准备,全办以赴,打一场硬仗。
期刊
一九五六年,国际共产主义运动中发生了一连串事件,用毛泽东的话说是“闹了几次大风潮”①。首先是苏共二十大批判,否定斯大林,在国际社会刮起了一阵“台风”。接着便是波匈事件,使国际反共反社会主义浪潮达到高潮。
为了纪念中国共产党建党70周年,推动室内科研工作,中央文献研究室于今年6月25日至26日举行了纪念建党70周年学术讨论会。室副主任逄先知、金冲及、吴建国以及全室业务和业务辅助人员参加了讨论会。
《周恩来的足迹》一书,由中央文献研究室周恩来研究组李海文等撰稿,全书约12万字,分55篇,以描写、记叙历史故事的笔法,向读者展示一代伟人周恩来自少年起直至1976年病逝的70余年的奋斗生涯。在建国前的篇目中,包括少年周恩来料理家务、青年周恩来恋爱婚姻,以及战争年代周恩来几度遇险等情节。
坚持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是我军建设的根本原则,是我军克敌制牲的法宝。它是中国共产党把马克思主义的普遍原理同中国革命具体实际相结合,在长期的革命斗争和建设事业中,逐步提出、确立、发展和完善起来的。这一原则,是毛泽东思想的核心内容之一。在纪念建党70周年之际,回顾我军在党的绝对领导下不断发展壮大,从胜利、走向胜利的历程,总结党对军队绝对领导的历史经验,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
统一战线是中国共产党的主要法宝和中国革命胜利的基本经验之一。但是,正如毛泽东在党的七大的政治报告中指出的,这个正确的思想是从哪里来的呢?是从天上掉下来的?不是,是外国送来的?不是。它是从中国的土地上生长出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