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医脐针治疗干眼症

来源 :中医学报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igital7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脐针疗法是通过针刺脐部调动人体先天经气,从而进行治疗的一种新的针刺方法。脐针治疗干眼症强调"因人治宜"。临证以震、离、坤3个方位为主穴,但具体到每一个患者时,应结合其脐部望诊、触诊及整体辨证,并可根据其兼见症状进行随症加减。脐针治疗较少运用手法补泻,注重定位治疗、方位补泻,且强调进针顺序。精准定位与方位的补泻配伍是脐针治疗的关键点,用针一般要求少而精,讲究"下针必有方向,进针需含补泻"。选定方位及进针顺序前可综合考虑主次症状、发病部位、脏腑辨证、五行生克制化、六十四
其他文献
药物分析实验教学是药物分析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的重要环节。目前的药物分析实验教学存在着教学内容老套、实验仪器缺乏
教育信息化十年发展规划(2011-2020)期间,各高校对虚拟仿真技术(VR)在教学中的应用进行了积极的探索。本研究采用文献检索法结合调查法,对近十年来国内VR技术在教育教学中的
带下,一般认为有广义与狭义之分。广义"带下"泛指妇产科疾病;狭义"带下"特指"沃与血相兼,带而下"为主证的妇科疾病。隋朝巢元方之前,"带下"常指广义的妇科疾病。战国初期扁鹊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的发生是气候异常变化,正气不足,邪气内干等共同作用的结果。病机特点为:早期湿毒伏于膜原,为半表半里,常可夹三阳经病变。病位在肺,尚未传变,此时是正邪交
新型冠状病毒可入侵脑内,通过影响神经系统血管紧张素转换酶2受体功能导致疾病发生或加重。中医疫戾之邪发病急骤,传变迅速,易伤脑神而发为脑病。脑与肺脾以经络相连,生理功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可归属于中医"湿沴疫",病因病机特点为"湿沴上受,首先犯肺"。"湿沴"之气复杂多变,传变急速,易生坏病,可随地域不同而发生寒化或热化,以寒化为主生寒湿,亦可
"分消走泄法"源于《黄帝内经》,方出仲景,法于北齐,详于清代,而明确提出者乃清代著名温病学家叶天士。"分消走泄法"对应疾病为暑温、湿温、湿病等,而其对应之证,乃湿热证。湿
《濒湖脉学》是明代医药学家李时珍所著的脉学专著,全书以歌诀体裁编写而成,语言简明、比喻贴切,论脉简要而不失生动。作为后世学习脉学之圭臬,《濒湖脉学》善用比象思维,还
竹叶石膏汤出自《伤寒论》第397条,主治伤寒解后,虚羸少气,气逆欲吐者。竹叶石膏汤证病机为余热仍炽、津气两伤、痰饮内停,其主证除虚羸少气、气逆欲吐外,尚有发热、心烦、便
内阳外阴本体结构是指在下在内之阳与在上在外之阴为正常的阴阳结构关系。阳虚盗汗或为阳虚日久、卫外不固、腠理疏松、汗液外泄所致;或为阴盛于下、格阳于外、阳不得潜所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