桂西某县一般人群艾滋病知识知晓率及安全套使用调查与分析

来源 :右江医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aoxiul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目的 了解桂西某县一般人群对艾滋病相关知识的知晓率及安全套使用情况,以便今后更有针对性地开展防治艾滋病知识宣传教育活动。方法 根据随机抽样的原则,对该县500个居民进行现场问卷调查。主要包括艾滋病的知识和安全套的使用等内容。结果 该县一般人群对艾滋病知晓率为45.21%,安全套使用率较低。年龄、文化程度和调查地点是艾滋病认知水平的主要影响因素(P<0.05),年龄和文化程度是安全套使用情况的主要影响因素(P<0.05)。结论 目前该地一般人群对艾滋病认识水平不高且安全套使用率较低,很有必要加强艾滋病知识及安全性行为意识的宣传教育,提高民众防艾抗艾意识,切实维护广大人群的身体健康。
  【关键词】 一般人群;艾滋病;知晓情况;安全套
  地处桂西的百色市是一个老、少、边、山、穷的经济后发达地区,由于信息相对闭塞,当地百姓对艾滋病的了解形式过于单一,导致艾滋病知识覆盖率低。我们前期调查发现百色市靖西县一般人群艾滋病知识知晓率仅为47.30%[1],那坡县的知晓率仅为4738%[2]。凌云县位于广西西北部,隶属百色市,是国家级贫困县。为了解该县一般人群对艾滋病知识的知晓情况及安全套使用情况,以便为下一步加强宣传教育提供对策,我们利用大学生暑期“三下乡”活动到该县进行现场调查,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对象和方法
  1.调查对象 本次调查的对象主要是百色市凌云县县城、伶站瑶族乡、加尤镇不同年龄、不同性别、不同职业、不同文化程度的群众。
  2.调查内容 问卷由百色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提供,主要内容包括:一般情况、艾滋病相关知识及获得途径、安全套使用情况、安全套获得途径等。
  3.调查方法 所有参与调查人员均为右江民族医学院预防艾滋病志愿者(VPA)活动中心的志愿者,并经过统一培训;调查员深入凌云县县城及伶站瑶族乡、加尤镇,由调查员发放问卷给群众,以自愿
  为原则,采用匿名形式进行一对一的问卷调查,当场回收问卷。
  4.数据处理与分析 用Excel 2003建立数据库,进行二次录入,用SPSS 13.0软件处理,计数资料数据采用百分率表示,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等级分组资料的组间比较采用秩和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结 果
  1.不同人群特征的艾滋病知识知晓情况 本次调查共发放问卷500份,回收495份,问卷回收率为9900%,有效问卷449份,有效应答率为90.71%。有效应答的449人平均年龄为(32.00±11.31)岁,最小 11岁,最大74岁。结果显示,该县一般人群艾滋病的总知晓率(以答对70%以上艾滋病相关知识题目为知晓[3])为45.21%(203/449),其中年龄、文化程度和调查地点成为该地普通群众艾滋病认知水平的主要影响因素。<20岁和≥50岁群众的艾滋病知识知晓率较低,20~50岁的知晓率相对较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高中及以上人群较初中及以下人群知识知晓率高(P<0.01)。不同调查地点(县城及乡镇)的人群知识知晓率存在差异(P<0.01)。
  2.一般人群的艾滋病知识知晓情况 调查人群对艾滋病知识的知晓情况不同,在对传播途径的认知上,了解血液传播及母婴传播艾滋病的比例较高(占71.27%~80.40%),而对蚊虫叮咬不会传播艾滋病的知晓率极低,仅为36.30%。
  4.安全套使用情况 对于平时安全套的使用情况,普及率极低。其中20~50岁人群经常使用率相对较高,20岁以下有过性行为的人群和50岁以上人群经常使用率及偶尔使用率极低;20~50岁人群偶尔使用率均较高,50岁以上群体在所调查人群中从未使用安全套的比例高达75.00%,偶尔使用率为1042%,而经常使用率仅为14.58%。初中或以下人群经常、偶尔使用率均相对较低,仅为13.03%和27.82%。
  讨 论
  随着艾滋病在中国流行时间的延长,流行地域的不断扩大,受艾滋病影响的人群在不断增加,艾滋病在中国呈现一种总体低流行,部分重点地区高流行态势[4]。2010年,广西报告HIV/AIDS 14644例,居全国第一[4]。凌云县位于广西西北部,云贵高原东南边缘,全县总面积2037.46平方公里,石山面积占40%,土山面积占60%,常住人口约18.59万,境内主要居住着壮、瑶、苗等少数民族。由于地处偏远山区,不利地势条件给一般人群获取艾滋病知识造成了一定的影响。调查结果显示,该县一般人群对艾滋病知识总知晓率为45.21%,与那坡县一般民众对艾滋病知识知晓情况(知晓率为47.38%)相近。 调查对象对艾滋病三个主要传播途径血液传播、母婴传播及性传播认知较高,但对非传播途径的认知水平尚缺乏,其中,仅有36.30%的人认为蚊虫叮咬不会传播艾滋病。 群众对艾滋病相关知识的匮乏,对艾滋病的传播途径不了解,势必阻碍了对艾滋病的预防工作。在加强艾滋病相关知识宣传教育的同时,还应重点加强对艾滋病的非传播途径的宣传[5],尤其是对偏远农村人群。凌云县民众获取艾滋病相关知识的主要途径是电视,占56.79%,其次是报刊和宣传资料,分别占26.73%和26.06%。这些媒体往往只注重正确传播途径的宣传,这可能是居民对非传播途径知晓率低的原因[6]。或许是由城乡一般人群的知识水平、现实条件和生活习惯决定的。群众获取艾滋病知识的途径缺乏多样性,不便于记忆,从而其知晓率相对较低。若常采用一些融乐于教、群众喜闻乐见的方式进行宣教活动,通过多种渠道尤其加强免费宣传材料、报刊、学校宣传教育、网络等途径传播知识,利用一切机会开展宣传教育,以达到最佳效果,能进一步提高一般人群对艾滋病的防患意识,呼吁全民,携手抗艾。
  调查数据显示,年龄、文化程度和调查地点成为凌云县普通民众对艾滋病知识认知水平的主要影响因素。年龄偏大或偏小、文化程度偏低者,其知晓率较低。由于不同地区宣传方式和力度不同,其知晓率不同。在往后的宣传活动中,若能有针对性地对这类人群进行知识宣教,有望提高艾滋病知识在一般人群中的普及率。此外,在调查过程中,我们还意识到大多数人对艾滋病相关基本知识认知度还不够深入,认知面尚存在局限性,而低认知水平和高危险行为之间有密切的联系,应进一步加大关于艾滋病信息的宣传力度,提高农村和城镇的覆盖率,从而消弱艾滋病在一般人群中的扩散。   艾滋病感染人群多样化,2000~2011年1~9月,50岁以上年龄组报告数增加明显,50~64岁年龄组人群报告数占总报告数的构成比在11年间增加7.5倍,从1.6%上升到13.6%[7]。本次关于使用安全套的普及情况调查,数据显示,安全套使用情况的主要影响因素是年龄(P<0.01)和文化程度(P<0.05),与性别、民族、调查地点相关性不大。近年来,性途径传播比例逐渐升高,不安全性行为已成为不容忽视的因素。提高安全套的使用率能降低性病的感染率[8]。50岁以上老年安全套使用率极低,可能由于其对艾滋病预防知识缺乏,或者性观念保守,意识上排斥安全套,对安全性行为意识不高。问卷提示中老年人群已经成为防治艾滋病健康教育的重点人群之一,应加大对其进行艾滋病宣传教育力度,同时重视留守老人的性需求并对他们加强性安全意识教育和安全套使用的普及,并采取有效干预措施。由于本次调查中20岁以下未曾发生性行为青少年占一定比例,本报告不作分析。20~50岁人群安全套使用率相对较高,可能与其获得防艾知识途径和自身接受水平有关。初中及以下人群安全套使用率较低,与其接受教育水平局限相关,其对艾滋病、性病知识认知不足;高中及以上人群安全套使用率相对较高,与其接受教育程度较高或者对艾滋病的传播途径有较明确的认识有关,因此对安全性行为意识较高,也表现了文化水平对安全套的普及有影响作用。坚持正确使用安全套是预防HIV的主要手段,能最大程度降低HIV各类人群经性途径感染和传播HIV的风险[9]。落后地区一般人群对安全性行为意识欠缺,特别对于正确使用安全套不仅可以避免意外怀孕,也可以预防性病、艾滋病等疾病的观念不足。这需要我们加大力度进行相关宣传教育工作,提高该类人群艾滋病防治知识水平和防治意识,纠正不正确的观念,倡导正确使用安全套,同时提醒人们不要刻意回避性问题,这对于控制和预防性病艾滋病在贫困地区居民中的传播具有重要的作用。建议相关部门加强安全套免费发放活动,继续普及安全套的使用,让居民意识到“禁欲、忠诚、安全套”ABC策略的重要性,同时提高安全套使用意识和安全套使用水平;继续加强行为干预工作,加大在性行为活跃人群中的干预力度,扩大干预措施的覆盖面,从而减少HIV感染者的危险性行为,为预防控制艾滋病和合理制定感染者干预管理措施提供依据。尤其加强对青少年进行艾滋病健康知识教育,并对其中的重点人群采取有效的针对性干预措施,以达到让其全家受益的目的,此为预防艾滋病的重要途径之一,这对不久将来减少AIDS在我国流行的可能性,降低AIDS对社会的危害有重要作用。
  参考文献
  [1]阳金桐,韦晓华,覃丽娜,等.广西靖西县一般人群艾滋病知晓率调查[J].右江民族医学院学报,2009,31(2):257259.
  [2]和 敏,覃春垦,廖庆品,等.广西那坡县一般人群艾滋病知晓率调查[J].右江医学,2010,38(4):448450.
  [3]刘勇鹰,林 鹏,许锐恒,等.乡镇中学生开展艾滋病性病知识同伴教育效果评估[J].中国艾滋病性病,2006,12(2):140142.
  [4]王 璐,秦倩倩,丁正伟,等.2010年中国艾滋病疫情网络直报现状与分析[J].中国艾滋病性病,2011,17(3):275278.
  [5]王新伦,李雨波,武俊龙,等.城乡居民艾滋病相关知识和态度的现状调查[J].中国健康教育,2006,22(4):260262.
  [6]段建华,姜文洁,惠立升,等.城市社区居民艾滋病知识与态度调查[J].齐鲁医学杂志,2006,21(3):235236,238.
  [7]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联合国艾滋病规划署,世界卫生组织.2011年中国艾滋病疫情估计[J].中国艾滋病性病,2012,18(1):15.
  [8]魏善波,陈仲丹,周 旺,等.安全套使用项目对降低我国艾滋病性病传播的作用及其可行性研究[J].中国预防医学杂志,2006,7(4):283287.
  [9]Yang H, Li X, Stanton B, et al. Heterosexual transmission of HIV in China: a systematic review of behavioral studies in the past two decades[J].Sex Transm Dis,2005,32(5):270280.
  (收稿日期:2012-09-14 修回日期:2012-11-28)
其他文献
阑尾炎是阑尾组织由于多种因素而形成的炎性改变,为外科常见急腹症之一。如果延误诊断和治疗可引起严重的并发症,如阑尾穿孔致腹膜炎,甚至造成死亡。约10%的老年性急性阑尾炎
【摘要】目的探讨家属健康教育对支气管哮喘患儿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选择2009年6月~2011年6月收治的58例支气管哮喘患儿为研究对象,运用随机数字表法将符合本研究纳入标准和排除标准的患儿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仅给予常规治疗和健康宣教,观察组则同步实施家属健康教育,观察并比较两组患儿生活质量。结果观察组患儿治疗后中国版的儿童哮喘生命质量调查问卷中,各维度指标得分均明显高于治疗前和对照组患儿,比
目的比较双腔导尿管与传统金属通液器在输卵管通液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对可疑输卵管不通畅的160例患者进行随机分组,每组80例,A组通液术中采用双腔导尿管,B组通液术中采用金
卵巢囊肿扭转为妇科急腹症之一,是指卵巢囊肿的供血血管发生扭曲。卵巢囊肿患者中约10%发生蒂扭转。目前,卵巢囊肿扭转的临床诊断主要依据超声影像学检查,现将我院经超声诊断
【摘要】目的观察阿托伐他汀治疗高脂血症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将70例经抽血化验明确诊断为高脂血症患者按就诊先后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5例。治疗组给予药物阿托伐他汀治疗,对照组采用复方降脂胶囊治疗,两组疗程均为8周。比较两组治疗前后血脂、肝功能等指标变化和药物不良反应情况。结果 治疗组总有效率为82.86%,明显高于对照组的57.14%(P<0.01)。治疗后两组绝大部分血脂指标均显著改善(P<0.
【摘要】目的探讨达因35治疗子宫黏膜下肌瘤患者宫腔镜术后子宫出血的临床效果。方法将52例入选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各26例,两组常规应用缩宫素对照组于宫腔镜下肌瘤剔除术后开始静滴氨甲环酸2~3天,实验组待病理回报提示良性病变后口服达因35.1片/日,共21天,对比两组阴道出血量及出血持续时间 。结果实验组术后阴道出血量少于对照组(P<0.05),出血持续时间显著短于对照组(P<0.05) 。结论子宫黏
目的探讨激素联合根除幽门螺杆菌治疗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我院2009年2月-2011年2月收治的100例ITP患者,按照就诊顺序分为对照组与治疗组,每组50例。
目的了解平果县农村儿童营养不良状况,为政府改善儿童营养状况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随机抽取平果县4个乡镇(每个乡镇2个村)共8个村为调查地,按不同年龄段以接近1:1的年龄比例随机抽
慢性泪囊炎是较常见的眼病,女性多发,以溢泪、流脓性分泌物为主要临床表现。治疗的基本原则是使阻塞的鼻泪管再通。我们从2012年2月至2013年2月对在我院就诊的慢性泪囊炎患者
目的探讨渐进性腰背肌功能锻炼对骨质疏松症腰背疼痛患者的作用。方法将82例原发性骨质疏松症患者按个人意愿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对照组给予服用骨肽片、塞来昔布,实验组给予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