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启文

来源 :滇池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ong20046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杨启文,1970年 10月生于缅甸,归侨,现居芒市。


  过梁河县南甸土司衙
  流水,生涯;浮云
  世事,最终都指向一个虚无的坐标
  空和尽……多么无奈的汉字
  墙根的老梅树,告诉我春天就要来临
  一座土司衙门的气数,总是与荒凉这个词分不开
  唯有门前石狮子,算是鞠躬尽瘁,守护了
  有月光和没有月光的日日夜夜。逃遁的
  不仅仅只是时光,总有一些证据让我们
  无法否认,甚至心存敬畏,比如
  那只传说中泣血的杜鹃,遗命如山,众鸟匍伏
  觅食,筑巢,抚养一只只飞扬跋扈的小鸟
  因为承诺,才有一生一世的疼,痛,以及
  空山明月夜的断肠之声。我的记性真的是不好
  当年那个风流的土司大少,在鼓楼,调戏
  良家少妇,醉心于夕阳下一箭之地
  的江山;他度过的一生
  比起一径荒草,谁照耀过的月光更多
  其实我更愿意相信,迷宫一样的房子
  如花的夷家女子,陪伴的不仅仅是
  孤独,还有倾听河水声远去的伤感;都只是
  挽留不住水声的人,毋须争辩
  白云,朝聚暮散,一場空喜欢。往往如此
  人走后,只有荒山明月
  只有秋草漫漫。有人告诉我
  土司离开的最后那一夜,黄金散尽
  九十九桌宴席,一夜狂欢,只有一地如水的月光
  有些凄惶。“我的河山与明月
  你可以拿去;祖先的坟茔,请不要
  动它头上的一根荒草。”这是感恩,还是
  救赎。而之后是亡命,亡命天涯
  从帝国的月光边遁去,那晚的月光也格外慷慨
  无论他用宽大的衣袖,怎么也装不满
  他只留下一丛菊花,嘱托月光:
  映照它们,生命才不至于如此荒凉……
  我真的想歇下来,替这个末代土司
  守护他的大院,哪怕只一个夜晚
  他肯定不会再回来,与我们相见,因为一个人的
  尊严,需要保持,直至永远。果与因,源于
  那个多雨的黄昏,元朝的马蹄带来了
  尘土,汉人的将军以及
  众多的小吏。一个月白风清的夜晚,我们
  握手言和:你这汉人
  驻我疆土;我这夷人,依旧为王。当然
  我的月光和女人,温暖了无数
  北方小吏的背影
  只是民国末年的那个秋天,来得似乎太突然
  并非我罪孽深重,而是与神立下的誓言
  不容改变:顶着蚀骨的风
  我把自己流放
  决定与你们不再相逢。多年以前
  中缅边界7号碑记旁边,那个左右彷徨的老人
  形迹可疑,请不要再追究他的
  不辞而别;向南,月冷风清的缅甸
  向北,暮色沉沉的故国。我不再与你们相逢
  无论当年的敌人,血脉相连的亲人
  我只是辽阔帝国的一片叶子,气数已尽
  天朝大国的流亡者啊,命定的劫数
  计算得很深。革命,意味着我迷恋过
  的山岗,梦境和水井,我的马厩和刑具
  正在列队向它的新主人致敬……诗人,你在诗歌中
  一再提及的冒险和亡命,对于一个
  漂泊缅甸60年的亡灵
  它已不再是回忆,也不再是伤痕
  如果一个人打马,匆匆
  路过他昔日的旧居,也只有一丝光线,温暖
  他孤单的背影;如果一个人,执意要回来看看
  也只是因为他在夜半,无数次,听到了大盈江
  河水流淌的声音
其他文献
孙成龙,1985年 10月生于云南富源。有诗集《兄兄兄弟,先干干干为敬》。  我只是想让爷爷继续合法地活着  爷爷去世后  爸爸和小叔  多次打来电话  让我抓紧时间  到派出所  销了户口  否则领不到  1000元的丧葬补助  一年多了  我还是拖着  没有去办理  父亲节这天  吃过晚饭  一家人坐在沙发上  看战争片  几次见男女主人公  接吻或亲热  父亲就埋下头  抱着烟筒拼命吸  没
期刊
乌蒙雪,原名缪祥涛,生于 1981年,云南宣威人,农民。诗作散见于《云南日报》《羊城晚报》等。  老妇  最明亮的时刻到了  瞳孔里的链条,缓缓地拉开肉质的卷帘门  一丝苍老的光,像一对乌鸦的爪子  爬进来,在小木屋的脸上,挠来挠去  从楼上挠到楼下,从里屋挠到堂屋  抓住锅碗瓢盆,抓住背衫,不放  最后,把楼杆上的尘土,挠进火塘  命运的火种,拐弯抹角地爬进烟囱  把最后的火苗,送进夕阳  暗处
期刊
甫跃成,1985年生于云南施甸。诗歌见于《诗刊》《人民文学》等刊,入选多种选本。  乌龟  那只乌龟,跟你有一样的年龄,  父母生下你的那年  就买回了它,从此它与你一块儿成长。  你咿呀学语,进幼儿园,  每天把它翻个面儿,看它怎么  用脑袋支着地板,翻过身去。  生气的时候,你就噘起六岁的小嘴,  一脚将它踹向客厅。  你逐年长大,可是它几乎没有变化。  你叛逆,早恋,偷偷把眉毛画得细长,  
期刊
周香均,生于 1981年,彝良县小学教师。曾在《散文诗》等发表过作品。  喜欢阳光仍然照在树梢上  这个冬天正好有雪,  掩埋了厚厚的尘土,  数以万计的生命躲在雪下,  而一生奔波的人群,  孤单的影子落在雪上,  很快就消失了。  无法孤独的鸟,叫声返回大地,  在南方的高原上形成敏感部位,  省去了落日,心里无比荒凉,  而我的时间在荒凉上,  一节节慢下来,  仿佛一切都还可以挽回,  山
期刊
张伟锋,笔名土木,中国作协会员。1986年生,有作品在《人民文学》《诗刊》《民族文学》《边疆文学》《飞天》等刊物发表;著有诗集《风吹过原野》《迁徙之辞》《时光漂流》。现供职临沧传媒集团。  白露花  满山的白露花一个劲儿地开呀开  仿佛没有忧愁  仿佛没有顾虑。我们沿着蜿蜒的蹒跚公路  绕来绕去,不停地向着高处的荒凉挺进  白露花,青山绿水,鸟语轻风,朝着后方跑去  越走越远,越走越小。在时光的尘
期刊
杨红旗,生于 1975年 1月,云南省临沧市人。在《诗刊》《青年文学》《诗选刊》《边疆文学》《滇池》等杂志上发表过作品,出版诗集《旗山帖》《玫瑰的马车》。  望秋风  这绝不会是第一次  也难说是最后一次到来。  看那乱石,倒像是有意排列  看那白桦树  比精心的组合更具美的震撼。  凝望这汤汤之水,我必然想起  “秋水时至,百川灌河”  每一个港汊,都是饱满的。  所谓的一江春愁  就是这种沉勇
期刊
尹祈晓,1990年末出生于云南腾冲。在《诗刊》《诗选刊》《飞天》《散文诗》《江南诗》《边疆文学》等刊发表诗作若干。出版诗集《高原序曲(合著)》、《走进自己便是走向空旷》。  寻人启事  还没来得及拍照,他就消失了  消失在了她自己的面孔里,毫无征兆  头发不长,鼻子不高  他不想让自己突然变大,一切都是小小的  常年穿一套藍白条纹服装  像非洲草原上的斑马时常在自己的思绪里奔跑  说一口流利的本地
期刊
杜向阳,1985年生,云南玉龙人,奔走昆明丽江两地,现居丽江。  夜之碎片  1  我们会失去今夜。  在将醉时。  在无力节制欲爱的时候。  我们找寻彼此一生,  但是失去,失去,  找不回它们。  在望向虚无的你的时候。  在我努力向你说着秋风,  那些声音爬向心头,  那些永恒的寂静  爬上山岗的时候。  我转而不再告诉你,  我内心的变化。婚姻破败,  在我需要你的时候。  2  這是在禄
期刊
伊蒙红木,佤族,生于1971年。著有《云月故乡》。报告文学《最后的秘境——佤族山寨的文化生存报告》获第十一届全国少数民族文学创作骏马奖。  月亮太阳  万物推举最漂亮的姑娘上天寻找光明  收拾打扮一番,攀上第一声鸡鸣  渡万水过千山,她抵达天神的门口。  万物推举最勇猛的小伙上天寻找光明  鸡鸣第二遍,来不及穿衣  他急急忙忙踩着姑娘的脚印追上天庭。  天神手中没有万物想要的光明  姑娘小伙用生命
期刊
许红军,彝族,1983年 9月生。有作品在知名刊物发表。现供职于云南省楚雄州双柏县文学艺术中心。  九月  虫鸣新增一些次第的坡度  老人固执地朝一个方向绝望  长在高处的花  试图突破她的娇艳  群山正逐渐放弃抵抗  我没有大声说话  我甚至忘记了说过什么  此时,秋风正大力打我的嘴巴  小妇人  无法得知  一只鸟确切的死亡方式  始终以为她的青年是孤独的  在深秋,所有的鸣叫  都带着伤别的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