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心梗患者心理特征的护理干预

来源 :健康之路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hegeyonghukey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急性心肌梗死是老年人常见病,是严重的急性心肌缺血所引起的部分心肌坏死,此病往往来势凶险,是严重危害人体健康的疾病。其发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由于该病来势凶猛,变化快,死亡率高,所以对患者的心理造成了很大的压力。研究表明:性格情绪等心理因素与心肌梗死发病有关,且影响患者的康复和预后。因此,除了药物治疗外,心理干预是促进心肌梗死患者康复的一项有效手段。
  关键词:急性心肌梗死 心理特征 护理干预
  Doi:10.3969/j.issn.1671-8801.2014.02.342
  【中图分类号】R47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8801(2014)02-0238-02
  1 急性心梗患者的心理特征
  1.1 恐惧。由于心肌梗死常伴有心前区剧痛、窒息感,加上死亡率高对患者造成了一些恐惧、紧张不安的心理。急性心梗患者入院时病情危重,医护人员争分夺秒的抢救速度,患者会暗自产生心理压力,进而产生恐惧感。入院后由于病情需要给予吸氧、心电监护、多路静脉输液等,全身布满各种线路,加上仪器报警的声音,会加重患者恐惧感。
  1.2 焦虑。大量研究证实,心肌梗死后焦虑情绪可使交感神经系统功能亢进,还可使心率增快和血压升高,这些表现都可使梗死面积扩大,并发症增多,造成预后差。急性心肌梗死发病初期,患者因为经历压榨样的心前区疼痛、气促、出汗乃至强烈的濒死感,产生生死未卜的紧张和恐惧;紧急住院后又因为环境的改变、监护与治疗以及对经济问题、自我概念改变而焦虑不安,这一切可成为患者产生焦虑情绪的诱因;而对疾病知识的缺乏、疾病愈后的不确定感,更加重了焦虑的程度[1]。
  1.3 忧郁。病人往往曾经有过多年的心脏病史,在经济上、生活上给家庭已带来了一定负担,对治疗不抱希望,从而信心不足出现消极、忧郁。随着卧床时间的延长,病人会产生不同程度的忧郁心理反应[2]。
  2 急性心梗患者的心理护理干预
  心理护理是护理人员在与患者相互交往中进行的。通过护理人员的心理护理知识与技术,改善患者的心理状态与行为,使之有利于康复。
  2.1 稳定患者的情绪。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情绪不稳定可能导致病情急剧恶化,甚至死亡,因此稳定患者的情绪是不可忽视的工作。对于生命危在旦夕的患者,只能单独向家属交待病情,并提醒不要在患者面前流露,做好保护性医疗工作。在抢救过程中应有条不紊,沉着冷静、稳重,使患者产生对治疗的信心,以稳定患者的情绪。
  2.2 心理支持。护士通过积极的语言表达、动作表达、情绪感染直接影响患者的内心世界,使患者内心产生一种积极获取健康的内在驱动力。如:患者在胸痛时,护士以热情关怀的态度、真诚关注的表情、亲切和蔼的言语、主动体贴的护理措施去为患者解除痛苦,使患者能感受到来自护士方面的心理援助,就增加了安全感和归属感,这在一定意义上起到了心理支持的作用。
  2.3 提高患者对疾病的认知能力。有些患者由于过分自信,对危害性认识不足,急于想活动,容易导致不良后果。此时应帮助患者客观地看待自己的病情,以较为客观合理的认知信念来取代不合理的信念和态度。只有建立较为健康的看法与态度,才能产生健康的心理。
  2.4 消除依赖心理。对于要离开监护室的患者,护士要一方面做好说服解释工作,使患者明白自己的疾病已经缓解,要让其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另一方面,原护理方案不能突然中断,要制定强化护理和预防复发的护理措施,以解除患者的后顾之忧,消除患者依赖心理。
  3 讨论
  3.1 稳定患者的情绪越早越好。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患者在人院48h内焦虑水平较高,这种不稳定情绪可能导致病情急剧恶化、甚至死亡,因此稳定患者的情绪是不可忽视的工作。
  3.2 与患者建立良好的、互相信任的治疗性人际关系。在护理全过程中护士通过积极的语言表达、动作表达、情绪感染,直接影响患者的内心世界,使患者内心产生一种积极获取健康的内在驱动力,是有效防止并发症的积极因素。
  3.3 重视患者的主观心理因素。患者的主观心理因素对并发症发生有重要影响,主观的安静状态可以使患者产生安详和幸福的感觉,这样的状态可抗衡焦虑心理,有利于患者病情的恢复。
  參考文献
  [1] 曹慧.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焦虑情绪的心理干预[J].中华中西医杂志,2010,7(6)
  [2] 杜秀丽,姜亚芬.冠心病患者抑郁情绪及相关因素的调整分析[J].中国护理杂志,2003,38(10)
其他文献
摘要:目的:探究长托宁治疗急性重症有机磷农药中毒的临床效果及最佳护理措施。方法:对我院在2010年8月—2013年9月治疗的60例有机磷农药中毒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结果:通过有效的治疗及针对性护理措施,本文研究对象均痊愈出院。结论:长托宁的准确应用及有效护理措施是急性重症有机磷农药中毒的关键,能提高其抢救成功率。  关键词:盐酸戊乙奎醚注射液(长托宁) 急性重症有机磷农药中毒 临床观察 护理  
期刊
摘要:目的:颈椎损伤的病人通过头环背心(Halo-Vest)固定术治疗创伤引起的颈椎不稳、颈椎病。研究有关并发症发生,有效地预防并发症的护理。方法:用Halo-Vest固定可有效制动,维持复位。结果:通过有效预见性护理,使Halo-Vest术固定后并发症有效降低。结论:通过严密观察,加强防治意识,对并发症提出及时有效的护理,使该技术在颈椎疾病的治疗中起到积极作用。  关键词:头环背心(Halo-V
期刊
摘要:目的:探讨胆囊炎及胆结石患者的临床围手术期预见性护理特点。方法:随机选取我院2008年7月—2013年11月期间收治的确诊为胆囊炎或胆结石的患者60例,对患者的病历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对围手术期预见性护理措施进行分析。结果:本次研究中共32例患者进行保守治疗,10例进行腹腔镜,18例进行胆囊切除联合胆总管探查术+T管引流,通过对患者实施预见性护理措施,所有患者均顺利完成治疗。结论:对于胆道
期刊
摘要:目的:探讨儿科患儿采用个性化护理的临床效果。方法:对我院接收治疗的80例患儿入院资料进行分析,医护人员根据患儿入院时间顺序分为两组。对照组采用口头宣教式护理,实验组在对照组患儿护理基础上进行个性化护理,比较两组患儿护理效果等指标。结果:实验中,两组患儿均护理15天,实验组护理总有效率为95%高于对照组患儿(总有效率为85%)(P<0.05);实验组患儿住院天数(3.5±1.2)少于对照组患儿
期刊
摘要:目的:为创建二级甲等医院,开展省级临床护理重点专科建设项目,贯彻落实卫生部、云南省卫生厅开展和推广优质护理工作的相关文件精神,探讨如何在县级医院做好优质护理试点工作。方法:采取先试点,总结经验后再推广的方法,在工作中找出存在的问题及难点,使优质护理工作在二级医院得到有效推广。结果:优质护理在全院有效推广,所有病区顺利通过验收,并于2013年11月获得云南省临床护理重点专科建设项目。结论:在县
期刊
摘要:本文就35例外耳深度烧伤的护理改进治疗体会进行了如下分析探讨。  关键词:外耳深度烧伤 护理改进 治疗体会  Doi:10.3969/j.issn.1671-8801.2014.02.339  【中图分类号】R47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8801(2014)02-0237-01  外耳烧伤临床上多见。由于外耳皮肤薄,皮下组织少,烧伤时常累及软骨。耳软骨抵抗感染能力差,尤其深
期刊
摘要:在護理重症监护患者时,因患者自身的疼痛、各种留置管道、对病情认识不够、与家属交流障碍等因素影响下,很容易出现孤独、紧张、不安、恐惧等心理反应;而家属过于担心病人,对治疗和病情都缺乏了解,特别一提到重症监护病房,内心复杂紧张,还会担心高昂的治疗费用等。患者情绪复杂对其治疗及护理将十分不利,也会对患者生活质量的提高、疾病的转归以及对家属的沟通交流都有负面影响。因此很容易产生情绪不稳、焦虑担忧等心
期刊
摘要:目的:分析腦胶质瘤术后三维适形放疗的护理方法及效果。方法:选取88例接受脑胶质瘤术患者,对其进行三维适形放疗护理,护理过程中包括了饮食指导、固定指导、用药指导、病情观察、功能锻炼等等。结果:通过护理之后,所有患者知道了三维适形放疗的重要意义,患者心理负担明显减轻。结论:当患者经过脑胶质瘤术后,对其进行三维适形放疗,能够增加患者对放疗的知识,保证患者生命安全,从而顺利完成放疗,增加患者生存时间
期刊
摘要:目的:探索与讨论人工种植牙的有效护理配合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自2011年5月至2013年5月到我院牙科行人工种植牙手术患者48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归纳与总结人工种植的有效临床护理方法。结果:在对48例患者实施围手术期护理配合后,整体手术成功率为94.2%。结论:强化围手术期的配合护理同样也是提高手术成功率的关键因素,需要引起口腔科医疗工作者的重视。  关键词:人工种植牙 手术配合 护理  D
期刊
摘要:目的:探讨护理干预对高血压疗效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2013年1月-12月期间来我院就诊的60例高血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30例,观察组30例,对照组采取常规高血压疾病护理手段,观察组采用从饮食到用药、心理辅导、运动休息再到健康教育的综合性全面护理。观察两组的血压情况和服药依从性。结果:观察组的降压效果明显,观察组的总有效率为90.0%,对照组的总有效率为80.0%,观察组的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