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经系统疾病伴发抑郁障碍的诊疗特点

来源 :中华医学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uo_12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比较神经系统疾病伴发抑郁障碍患者和单纯的抑郁障碍患者的生活质量以及疗效的差异,探讨神经系统疾病伴发抑郁障碍患者的临床诊疗特点.方法 用美国精神障碍诊断和统计手册第Ⅳ版(DSM-Ⅳ)作为抑郁障碍诊断依据;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17项(HAMD-17)评价抑郁障碍严重程度;用简明健康状况调查表(SF-36)评价健康相关的生活质量,分别对2007年1月至2010年3月就诊于综合医院神经内科门诊和心理卫生科门诊的抑郁障碍患者在基线期和研究结束时(6周抗抑郁治疗)进行评估.结果 连续纳入神经系统疾病伴发抑郁障碍的患者共45例,平均年龄62岁,其中39例(86.7%)患者就诊于神经内科门诊;单纯抑郁障碍的患者49例,平均年龄35岁,其中42例(85.7%)就诊于心理卫生门诊.患者的抑郁严重程度和生活质量呈负相关即抑郁越严重生活质量越差,在基线期神经系统疾病伴发抑郁和单纯抑郁障碍的患者相比,生理机能评分(分别为61和83分,P=0.044)更低损害更突出,而精力受损不如单纯抑郁障碍的患者严重(分别为39和29分,P=0.007).经过6周抗抑郁治疗结束时两组患者缓解率和有效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在疗效的评价中神经系统疾病伴发抑郁患者的疼痛(治疗前60分,治疗后65分,P=0.048)的恢复明显好于单纯的抑郁患者.结论 神经系统疾病伴发抑郁障碍的患者更多地就诊于综合医院的神经内科,其健康相关的生活质量的损害有别于单纯的抑郁障碍患者,而在接受抗抑郁治疗后可以获得同样的缓解率和有效率,正确地认识患者的临床特点有助于提高综合医院医师对抑郁障碍的诊治,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其他文献
利用ISSR分子标记研究七里峪1200~2000m 8个海拔梯度茶条槭种群的遗传多样性和遗传结构.11条引物共得到78个重复性好的位点,在物种水平上,多态位点78个,多态百分率为100%.在8
目的 探讨放射线全脑照射对大鼠迟发性脑损伤后学习记忆能力和海马突触结构的影响.方法 分组采用直线加速器对SD大鼠进行全脑照射,剂量分别为20 Gy和30 Gy.在照射前和照射后1
目的:建立高效液相色谱蒸发光散射检测器测定复方石韦片中黄芪甲苷含量的方法。方法:采用Agilent C18色谱柱(4.6mm×150mm,5μm),以乙腈-水(35∶65)为流动相,流速1.0mL·min-
目的 探讨后腹腔镜下肾部分切除术治疗肾肿瘤的手术方式和临床效果. 方法 2002年6月至2009年12月对113例肾癌患者行后腹腔镜下肾部分切除术.患者平均年龄52(26~73)岁.肿瘤位于
目的 研究尼美舒利[选择性环氧合酶-2(cyclooxygenase-2,Cox-2)抑制剂]对下咽癌细胞系FaDu凋亡和转移能力的影响.方法 应用梯度浓度的尼美舒利(0、10、50、100、500和1000 μ
随着人们对弱视本质以及大脑神经可塑性研究的深入,视知觉学习的概念被逐渐引入到弱视研究领域.由于视知觉学习过程中可能涉及到注意力机制,而且先前的研究显示二者之间存在
目的 探讨Miles术后同步放化疗对改善Ⅲ期低位直肠癌患者预后的价值.方法 对2002-2003年行Miles术的132例Ⅲ期直肠癌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根据患者意愿分为术后同步
院前医疗救治体系是社会安全保障系统和应急机制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为人民群众日常医疗急救服务的同时,还担负了突发公共事件中医疗救治的重要职能.因此,加强和完善我国院前救
目的 探讨胃的胃肠间质瘤(GIST)复发的相关因素及其预后.方法 回顾性总结1987年1月至2008年12月浙江省中西医结合医院收治的107例胃GIST患者的临床、病理及随访资料,并分析各
目的 探讨足细胞与Alport综合征(AS)蛋白尿的关系.方法 AS患者21例,男13例,女8例,根据24 h尿蛋白量将患者分3组,10例<30 mg/kg为轻度蛋白尿组,4例30~50 mg/kg为中度蛋白尿组,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