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策指派理论在中国现阶段的实际意义

来源 :经济学动态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pingpe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国现阶段经济持续、快速增长过程中取得的成效及出现的问题,为宏观经济政策的制定者和研究者提供了丰富的观察背景。美国经济学家蒙代尔因“对不同汇率制度下货币和财政政策分析以及最优货币区理论”(诺贝尔奖颁奖辞)而备受推崇和引介。他的政策指派理论自引入国内以来引起了相当的关注。尤其是近几年来我国政府在宏观经济政策调整上频频作为,探讨其实际应用性十分必要。
其他文献
期刊
我国城市的加速发展,一方面促进了社会经济效益的提升,另一方面也产生了生、态环境负效应。生态缺失是产生生态环境负效应的主要根源,也是传统城市不可持续发展的主要根源。因此,实现生态补偿是城市可持续发展的必然要求。实现城市生态补偿的最佳途是发展循环经济,构建循环经济体系则是实现城市生态补偿的必要基础。
中央银行货币政策的透明度和公信力一直是公众关注的热点,在金融动荡频繁发生的今天,全球的目光再次聚焦于央行货币政策的透明度和公信力,并由此引起关于中央银行与公众交流策略的讨论和争议。本文从国际金融学界以及中央银行家们关于货币政策透明度与公信力的关系、货币政策透明度在引导市场预期中的作用、强化货币政策透明度可能产生的利益和成本、中央银行与公众交流的策略等几个方面,对货币政策透明度和有效性研究的最新拓展做一述评。
20世纪80年代美国各州地域限制逐步放松管制,单一银行数量减少。这一现象引发了以美国为主的学者对银行地域多元化风险与收益的研究。学者们认为,银行地域多元化可获得规模经济、内部资金市场优势及经营分散化等好处,但也会导致银行过度竞争、代理问题及监管困难等。实证研究表明大银行地域多元化有利于提高交易型业务的规模经济与降低风险,而中小银行因关系型业务的异质性不易产生规模经济,对其特有的地域集中与产品单一风险的分散作用也有限,且不利于关系型业务的开展。这些研究为我国中小银行的改革和发展提供了有价值的借鉴与启示。
由湖南商学院举办的“大国经济国际学术论坛”,将于2009年11月在湖南省长沙市举行。会议将邀请中国社会科学院、清华大学和美国、俄罗斯、印度、巴西的专家学者发表主题演讲。
2009年上半年我国宏观经济形势的主要特点是,经济企稳回升,但复苏基础尚不稳固;物价仍处于下滑状态,但资产价格却大幅上扬。从政策角度来看,鉴于复苏基础不稳及外部环境不甚乐观,保持政策的延续性与稳定性实属必要。但考虑到近期凸显的资产价格攀升及通货膨胀预期等问题,须对宏观政策进行适度微调,并通过改革提高经济体的弹性,更大限度地发挥市场力量在经济复苏中的重要作用。
构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金融制度,需要认真反思这次国际金融危机的经验教训及其深层原因,必须以美国为戒,彰显自己的特色。本文揭示金融在市场经济运行结构中的地位及其机理,深化认识资本虚拟化、经济泡沫化的规律性及其防范的思路,阐释着力维护金融主权等相关问题,提出中国金融整体创新应当遵循的基本原则。
本文从理论上考察了国有资产的拍卖问题。我们认为在国有资产的拍卖中,西方传统的拍卖理论并不符合我国的实际情况,它的私有产权的理论前提并不成立。本文在传统拍卖理论的基础上,通过在拍卖的卖方侧引入委托代理关系,构建了一个双层委托代理的拍卖分析框架。仅就国有资产的拍卖而言,我们认为双层委托代理的拍卖分析框架比之传统的拍卖理论更具有洞察力。
物流金融作为一种高附加值的金融创新业务,实现了生产企业、物流企业、金融结构三方资源的有效整合,不仅对物流业的发展起着重要的推动作用,而且有利于金融业的持续健康发展,特别是面对当前的全球性金融危机,能开展有效规避风险的金融创新业务对金融业的发展尤为重要。因此,系统地梳理近期相关重要文献具有重要意义,既能够使我们尽快掌握这一问题研究的前沿动态,又能够为我们结合本国特点进行进一步的创新性研究奠定基础。
自美国金融危机爆发以来,世界各国经济皆受到不同程度的负面冲击,经济增长普遍放缓,一些国家甚至出现负增长。作为一个发展中的大国,中国经济在经历连续多年高位运行后,于2008年下半年亦步入下行轨道,尽管在政府4万亿投资计划和巨额信贷投放刺激下,出现企稳向好迹象,但仍处于一个基础不够稳固,态势尚不稳定的阶段。此次危机的广泛性、持久性和严重性对各国宏观调控理论与实践提出了新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