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课程改革回归儿童

来源 :动漫界·幼教365(管理)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pboss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课改,是学前教育工作者耳熟能详的一个词。作为宁波市宁海县首批课改样本园,我们不断反思园内的课改实践,追随儿童的兴趣、需要和经验,努力让课程回归儿童。
  一、从“共性实施”走向“个性绽放”
   每一次主题实施前,年级组教师都会通过课程审议的方式来选择和确定活动主题,然后讨论、修改、形成主题活动实施方案,各班教师根据方案予以实施。反思这样的课程实施方案,既有利也有弊。优点为:教师在实施过程中更有目的性,知道课程实施的路径,同一年级组教师能做到资源共享。弊端为:虽然教师在课程审议中考虑到了幼儿的兴趣需要和年龄特点,但教师本位大于儿童本位,教师仍旧主导着课程实施的走向。
   在课程改革过程中,我们要超越共性实施,走向个性绽放。例如,大班年级组将“大中国”课程实施方案拿到园方审核时,我们对该主题进行了深入剖析:幼儿的原有经验有哪些?还有哪些资源可以为更好地实施该主题而服务?教师在课程实施中要如何更好地洞悉幼儿的兴趣走向?……带着这些问题,教师的课程实施目标更加明确了,对幼儿的关注度也更为深入了。在该主题实施的第二周,年级组开展了集体讨论,各班教师都迫不及待地分享孩子们感兴趣的话题。教师在讨论中还发现:随着幼儿兴趣点的不同,同一主题下可以生成不同的小主题。于是,园领导与各班教师形成了“一对一”结对帮扶政策,围绕“大、老、齐、多、美”等关键字确定各班小主题,为制订活动方案出谋划策。由此,我们不难发现:随着幼儿兴趣点的不同,在同一主题下生成不同的小主题更符合我们的“萌爱意、健体魄、启智慧、美创意”核心理念。渐渐地,各个班级都绽放出了个性化的主题。因为这些都是孩子们迫切想要知道的内容,所以他们会更加主动地投入其中,活动更具创造力。一段时间以后,教师也感受到了主题实施所带来的福利,活动更加生动有趣了,孩子们对活动的关注度也提高了,经常围在一起讨论。
   此外,我园还根据幼儿的兴趣需要开展了“保持一米线,安全零距离”主题活动、“防疫小勇士”主题活动、“一根线的故事”主题活动,使疫情后开学的“病毒大作战”活动更加多姿多彩。这些活动都脱离了原有的预设课程文本,教师从一开始担心不能驾驭到现在欣然接收,并且积极和孩子一起研究相关知识与问题,共同成长。通过集体研讨,我们还惊喜地发现了教师的变化:教师以前经常挂在嘴边的“我觉得”变成了“孩子们认为”“孩子们想要”“孩子们喜欢”……教师的观念转变也让我们对课程改革有了更大的信心。在倾听同伴交流的过程中,教师也认识到了主题活动生长的多种可能性,激发了后续改革的动力。
  二、从“聚焦课堂”走向“关注生活”
   我们邀请了县教研室王丽君老师来园开展专题讲座《课程,从幼儿入園那刻开始》。听完讲座以后,我园教师都茅塞顿开,纷纷将视线从聚焦课堂转向关注幼儿的一日生活。
   因城市发展规划,我园老园区要拆迁,师幼下学期都要搬至新园区。一日餐后自由活动时间,小(4)班教师听到了两名幼儿的对话:“妈妈说,我们上中班以后要搬到新的幼儿园去,这里要拆迁了。”“新的幼儿园在哪里呀?我还是喜欢这里,我能不能不去呀?”听完幼儿的对话,教师开始反思:我们从来没有正视过“孩子愿不愿意去新园区”这一问题。教师引导幼儿对新环境产生憧憬,让幼儿从被动接受到主动接受,是解决该问题的突破口。于是,小班最后一周,教师开展了“小中衔接”主题活动,师幼一起和老园区里的角角落落、一花一树、一人一物拍照留念;邀请中班孩子来介绍新园区,让小班幼儿对升入中班和走进新园区产生迫切的期盼;让幼儿知道老园区要拆迁了,我们以后只能在照片上见到老园区了,但是未来会有一所更大更漂亮的幼儿园诞生。升入中班以后,师幼在“我当哥哥姐姐了”主题之下又生成了“我们搬家了”小主题。在主题实施过程中,孩子们给活动室取了一个响当当的名字——“七彩小火车”,因为这列小火车能载着大家从老园“开到”新园。孩子们还变身小小室内设计师,认真地规划着室内空间布局:同伴之间有了矛盾,那就一起商量制订班级里的“大拇指约定”吧,因为大拇指代表了点赞,是好的约定;语言区里,教师投放了师幼在老园区拍摄的照片,作为幼儿的讲述材料,孩子们拿着照片回忆和讲述小班时的美好瞬间……随着活动的推进,孩子们越来越喜欢新园区了,教师和家长也欣喜地看到了孩子的成长。这一做法促使其他班级教师更加乐意去审视幼儿的一日生活,从课程的视角看待日常生活中的一些真实问题。
   例如,“小管家公约”活动就是源自解决生活中的真实问题。“老师,我想帮你……”“阿姨,我可以和你一起做吗?”孩子们带着“我可以做什么”“如何遵守不同岗位的工作要求”等问题展开了相关调查,发现班级或幼儿园里有哪些时间段、哪些岗位需要小助手,还给这些小助手取名为“管家”,因为幼儿园就是他们的家。有制订“班级公约”经验的幼儿还提出了制订“小管家公约”,这样才能更好地开展工作。“小管家”们挂牌上岗,每个人的目标都是成为“月金牌管家”。
   一日生活皆课程。我园教师逐渐意识到课程创设的起点应来源于孩子,应该将解决问题的权利还给孩子。有了这样的认识,我园教师不再害怕生活中的一些突发事件了,而是将这些都视为课程资源。
  三、从“事事皆课程”走向“有选择的课程”
   自从教师将课程视野放宽到一日生活中,教师眼中的孩子越来越鲜活,教师对孩子的兴趣和需要也越来越敏感。可是,新一轮的烦恼也接踵而至:孩子们的兴趣点有很多,教师如何甄选和回应才能找到孩子真正感兴趣的课程?我们不约而同地想到了“观察”,只有观察孩子才能了解孩子,只有了解孩子才能回应孩子。
   随着县教研室王丽君老师和省特级教师俞春晓老师多次来园开展专题讲座及活动指导,我园教师捕捉、判断关键信息的能力越来越强,回应与支持孩子兴趣的及时性与适宜性也有所增强。
   例如,大多数幼儿都去过银行,对银行并不陌生。在一次家长进课堂活动中,大(4)班王博妈妈带来了“银行小故事”,激发了幼儿对钱币和自动取款机浓厚的兴趣。活动中,孩子们认识了钱币,发现了不同面值钱币的共同点和不同点。可是,孩子们并不满足于此,互相讨论着设计一款属于我们幼儿园的钱币。通过观察和倾听,教师意识到孩子们对银行的探究欲望不是一次集体教学活动所能解决的,他们需要直接感知、实际操作和亲身体验来架构和丰富自己的认知。于是,教师支持幼儿进一步探索,给予他们充分的探索时间与空间。活动中,孩子们先通过投票选用了四种代表不同面值钱币的图案,并模仿真实钱币上的数字代码设计了我们的钱币代码YL202052D48,即“跃龙爱你爱你我爱大四班”,将对幼儿园和班级的爱都设计进钱币里,每张钱币背面还画有万里长城的图案。(见上图)    活动中,孩子们尝试运用不同的策略进行10以内钱币的兑换,运用已有经验感知各种不同面值的钱币。因为孩子们想要赚很多很多的钱,所以给银行取名为“钱多多银行”,银行里配有大堂经理、保安、柜台工作人员、ATM工作人员、顾客等,大家都有条不紊地开展着存取款游戏。现在,“钱多多银行”还承担起了每周四“东东体验城”资金运转的任务。通过自主设计幼儿园专属钱币,自发开展银行角色游戏,主动发展银行业务工作,孩子们乐在其中。
   孩子们在游戏中的表现不断刷新着教师的认知,原来孩子们竟然有这么多有趣的想法。渐渐地,教师对孩子的观察和记录成了习惯。正是在不断观察、记录和反思的过程中,教师找到了孩子们真正喜欢的课程。教师口中常说的“怕孩子不会”慢慢变成了“我相信孩子可以”。为了让教师有充足的时间和精力去应对这些偶发事件,我们赋予教师和年级组组长一些小权利,即可以根据幼儿的兴趣跳出原来预设的主题内容,将周计划留白,根据幼儿的兴趣走向手写周计划,教师只需向年级组组长报备就可以了。并且,每个班级可以申请园务班子中的任何一个人协助开展生成主题。
  四、从“园内资源运用”走向“园外资源拓展”
   随着课程改革的逐步推进,教师越来越清晰地认识到孩子是有能力的、积极主动的学习者,应为孩子提供更加自由开放的探究环境。正如俞春晓老师所说:“孩子们会通过尝试、体验、交流、争论,在矛盾中寻求答案。”为此,我们不断改造室内外环境,不断丰富课程资源和材料,保证孩子的活动时间,从“园内资源运用”走向“园外资源拓展”。
   离园一路之隔的跃龙山公园是许多家庭双休日出游的首选之地。家长带着孩子玩转各类游戏项目,坐一坐电动小火车,玩一玩机械碰碰车,练习射击气球、套圈、钓鱼……最让人难忘的是,家长和孩子一起爬由鹅卵石铺成的台阶式的陡山坡,爬到山顶后,亲子一起在文峰塔边鸟瞰宁海县的美丽风景。
   教师积极寻找、筛选适合孩子年龄特点的跃龙山资源,开展“行走跃龙山”主题活动,让孩子在真实的场景中,以“健行”“妙趣”为核心,通过寻找、发现、考察、记录、体验、分享等一系列过程,共同感知和体验,挑战各种困难,锤炼强健的体魄和意志品质,感受自然、社会、生活中的真善美,学会思考,获得新知,体验惊奇,最终开启快乐而有意义的童年。“行走跃龙山”主题活动旨在让孩子的游戏和学习不拘泥于某一静态空间,而是通过在大自然中探寻,在社会生活中历练,从而获得经验积累,发展各方面能力。在活动后的梳理环节,教研组坚定了跃龙山资源的有效度,可以满足不同年龄段孩子开展不同维度的行走活动,并继续挖掘跃龙山优质资源,开展有价值的教育活动,让孩子爱上跃龙山,爱上家乡,在孩子的心中埋下一颗乡愁的种子。
   游戏会因为幼儿的作用而变得丰富多彩,幼儿也会因为游戏而显得灵活与聪慧。可是,孩子们并不满足于此,他们渴望把跃龙山“搬进”幼儿园,随时享受与自然共舞的快乐。经过一系列选址、共商游戏项目、共创游戏内容,孩子们终于将跃龙山“搬进”了幼儿园,大家自主分工,扮演各自喜欢的角色。有的孩子扮演公园管理员,专门负责接待游客,处理游客意见,巡逻园内状况。扮演游客的孩子需要游戏币,于是幼儿园又发行了属于孩子们的“小龙币”。真正的游戏是孩子参与组织与策划,自由选择加入的。在“六一童玩节”上,孩子们一起玩坐飞机游戏,音乐响起时,孩子们需要张开双手,然后跑起来,边跑边用身体转圈,音乐停止后,孩子们需要立刻回到原地;玩小火车游戏,音乐响起时,孩子们坐在自制小火车上,火车开动起来后,孩子们需要配合着身体左右摇动,口中不时地发出“嘟嘟——”“到站啦”等声音;打枪游戏,将一根长绳子绑在两根棍子上,将球放在绳子上,对准前面的箩筐,用力拉住绳子后射出球,射落一样物品加一分;等等。“六一童玩节”结束后,孩子们还津津乐道,期待着迎新年时能再次与跃龙山相遇。
   除了跃龙山,老缑城的街道、社区等也是幼儿园宝贵的教育资源,孩子们移景入园,将缑城老街搬入幼儿园,打造了“东东体验城”,满足了社会交往的需要。
  五、从“浅尝即止”走向“深度学习”
   课改当下,教师如何在教学活动中以“儿童的视角”发现学习、解决问题、建构认知,是我们需要思考的问题。孩子的深度学习与高质量的师幼互动有关。师幼互动能够在很大程度上引发孩子的思考,推动孩子的探究不断深入,这就要求教师有较高的专业能力,能准确解读孩子的言行,判断孩子的发展现状,适时适宜地提供支持策略。
   一天早上,孩子们一来到幼儿园就开心地喊道:“哇!终于不下雨了,我们可以到操场上锻炼啦!”由于昨天刚下过雨,天气还有一些阴沉,地面也有一些潮湿,可孩子们到户外锻炼的兴致依然高昂。户外活动时间一到,大家就迫不及待地跑向操场。突然,欣欣指着地上说:“咦!这不是蜗牛吗?”周昊说:“真的吗?让我看看!”说着直接伸手去抓蜗牛。这时,孩子们都围了过来。阳阳说:“你轻一点,蜗牛会害怕的。”一航说:“我们找一找,哪里还有蜗牛呢?”突然闯入的小蜗牛打开了孩子们的好奇心,打破了教师预设的内容,教师毅然选择追随孩子的兴趣,开启“偶遇蜗牛,感悟美好”的课程之旅。孩子们像一个小小科学家,从蜗牛的外部特征到生活习性再到蜗牛的价值进行了全方位研究,不断猜测、验证、得出结论。例如,孩子们围绕“蜗牛喜欢吃什么”这一问题进行了探讨。“蜗牛应该喜欢吃树叶。”“我觉得蜗牛喜欢吃蔬菜的叶子。”“我觉得它喜欢吃黄瓜。”“我觉得它会吃花瓣。”“我觉得它会吃我的零食。”“我觉得它会吃水果。”……面对孩子们五花八门的猜测,教师鼓励孩子们自主进行验证。第二天,孩子们纷纷带来了面包、黄瓜、玉米、青菜、鲜芦荟、花菜、香蕉、树叶等物品,每种食物取一点放进容器里,静待两天,看看蜗牛会吃哪些食物。两天后,孩子们得出结论,原来蜗牛喜欢吃水果、黄瓜、花菜、青菜、软软的树叶等,不喜欢吃面包、玉米、鲜芦荟和硬硬的树叶。
   孩子们发现,一只蜗牛的壳碎了。“蜗牛的壳为什么会碎呢?”“它是要蜕壳了吧!”“它肯定是被其他小朋友踩到了。”“它应该是从高处摔下来摔碎的吧!”……孩子们七嘴八舌地猜测道。那么,蜗牛壳碎了怎么办呢?蜗牛会死吗?带着新的问题,师幼共同搜集资料发现:原来,蜗牛身上有黏液,所以不会轻易摔下来。另外,蜗牛壳破了之后是可以自愈的,但是最好將破壳的蜗牛单独饲养。在愈合过程中,要多给蜗牛喂一些蔬菜、水果等食物,保证其营养充足,这样才能加快其愈合速度。
   除了上述问题,孩子们还关心蜗牛的便便要怎么处理?蜗牛还有哪些本领?蜗牛是怎么爬行的?有什么办法能让蜗牛爬得更快一点?……
   在课程改革过程中,我们努力追随儿童的兴趣,砥砺前行,不仅收获了快乐,还收获了成长。虽然课改路漫漫,但欣慰的是我园教师都达成了共识,让孩子有教养地生活、智慧游戏、多途径学习,是我们共同的愿景。
其他文献
期刊
期刊
目的评估无关供者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allo-HSCT)治疗儿童和青少年重型再生障碍性贫血(SAA)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河南省肿瘤医院2001年10月—2015年10月接受allo-HSCT治疗的34例儿童和青少年SAA患者临床资料,根据供者来源不同,将患者分为无关供者组(URD组,15例)和同胞相合供者组(MSD组,19例),通过与同期MSD组疗效的比较,评估无关供者allo-HSCT在儿童
期刊
期刊
从我国当前教育发展状况来看,农村教育与城市教育仍然存在较大差距。切实缩小农村与城市之间的教育差距,已经成为社会发展重点关注的话题之一。为了进一步提高农村幼儿园的教育发展水平,促进农村教育可持续发展,相关部门必须结合农村幼儿园的发展现状,不断优化教师管理问题,有效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本文以吉林省长春市某农村地区为例,阐述农村幼儿园教师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并以此为基础探寻行之有效的优化措施,从而为农村幼儿
期刊
期刊
目的分析我国重症支气管哮喘(以下简称哮喘)的患病情况。方法对2009年9月—2010年9月我国8个省市哮喘流行病学调查,按照分层整群不等比随机抽样方法对164 215位受访者进行问卷调查,其中确诊的2 034例哮喘患者进行重症哮喘的相关分析。结果2 034例哮喘患者中,1 474例既往确诊为哮喘,占哮喘人群的72.47%(1 474/2 034);通过本次问卷调查首次确诊为哮喘者560例,占哮喘人
期刊
探讨肺部超声评分在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疗效评价中的作用。选2013年6月至2015年6月北京清华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重症医学科VAP患者99例,记录所有患者诊断VAP第1天、第5天的肺部超声评分(LUS)、临床肺部感染评分(CPIS)、胸片评分。根据CPIS,分为CPIS<6分组和CPIS≥6分组。在诊断VAP第1天,两组CPIS、LUS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诊断第5天,CP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