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外黑色旅游的开发研究

来源 :旅游世界·文旅发展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lyinginSk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内容摘要】 黑色旅游是近年来国内外旅游学界的新型热点研究领域,也是一个很有争议的领域。通过近年来的研究,我们认为黑色旅游不仅指黑色旅游资源,也是一种旅游项目开发模式。本文首先介绍黑色旅游的概念,然后简述其在国外的发展,最后以波兰奥斯维辛集中营、美国"9·11"国家纪念博物馆两个世界黑色旅游典型地点为例,对其旅游开发进行探究。
  【关键词】 黑色旅游;旅游开发;奥斯维辛集中营;"9·11"国家纪念博物馆
  1  引言
  黑色旅游研究越来越受到国内外学者的重视,黑色旅游地点也逐渐受到更多旅游者的青睐。早在2007年,奥斯维辛—比克瑙旅游景点就接纳了大约120万游客,纽约的零地带也吸引了350万游客。这些旅游现象得到公认,并被冠以一系列的名称来研究,包括黑色旅游、死亡旅游、黑色景点旅游、不和谐遗产旅游、病态旅游等。然而由于黑色旅游本身的特殊性和敏感性,这一概念在国内很长一段时间以来都未被提出。
  2  黑色旅游的概念界定
  在国外,黑色旅游可以追溯到中世纪,许多欧洲朝圣者去往耶稣的死亡圣地。但是Foley和Lennon直到1996年才正式提出了黑色旅游的概念,他们将其定义为包括真实和复杂的死亡和灾难地点的展示和消费现象。后面陆续出现许多有关黑色旅游的定义,但由于其内涵的复杂性,直到现在学者们对黑色旅游概念的界定仍未取得一致意见。
  3  黑色旅游在国外的发展状况
  相较于我国来说,国外对黑色旅游的有关研究更为重视。黑色旅游的研究最早出现在十九世纪六七十年代的北美地区,其中以美国的研究最具代表性。随后,黑色旅游日渐成为西方学者关注的重点领域。1996年列侬首次提出黑色旅游概念,之后的学者结合实例对黑色旅游作了进一步研究。2003年,Philip.R.Stone指出,黑色旅游是人们到以死亡为主题的正式或非正式的旅游地、遗址、展览馆等进行的旅游活动。国外的darktourism和grieftourism等网站都对黑色旅游进行了分类研究。在研究的数量与质量方面,国外的研究也是更胜一筹。
  4  奥斯维辛集中营的开发分析
  奥斯维辛集中营是纳粹德国建立的劳动营和灭绝营之一,有“死亡工厂”之称,其遗址位于波兰南方的小城奥斯威辛。二战时期大约有110万人在这一集中营被杀害,其中绝大部分是犹太人。
  奥斯维辛集中营很早以前就成为黑色旅游地点。1947年,波兰国会立法把奥斯维辛集中营改为纪念纳粹大屠殺的国家博物馆。1979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将奥斯维辛集中营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以警示人类战争的罪恶和世界和平的可贵。2007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把集中营命名为“奥斯维辛-比克瑙德国纳粹集中和灭绝营(1940-1945年)”。
  4.1地理位置
  波兰奥斯维辛集中营位于波兰南方的小城奥斯维辛,距波兰首都华沙300多公里,距波兰第二大城市克拉科夫60公里。原址为小城奥斯威辛周边的前波兰军营,此地荒芜偏僻,远离主要的居民点,邻近一条重要铁路。大多游客都是先飞往华沙再由华沙去往目的地。由于华沙景点有限,许多游客会选择在华沙旅游几天后去往克拉科夫,因此部分游客也会选择先到达克拉科夫,再去往奥斯维辛集中营。整条路线乘坐长途汽车仅需1.5小时,票价为14波兰兹罗提(约合人民币25.43元)。时间较短且票价较低,游客可以选择当天回程。
  4.2历史原因
  奥斯维辛集中营作为二战时期最典型的残酷杀人地,很早以前就为世人所知。1939年纳粹德国发动“闪电战”袭击波兰,奥斯维辛便由其控制。1941年,奥斯维辛集中营扩建为一个同时具有关押、劳役和灭绝三种功能的超级集中营。虽然目前世界相对而言比较和平,但人们也希望了解过去、铭记历史,因此奥斯维辛集中营便成为不少游客旅游目的地之一。
  4.3旅游地比较优势
  4.3.1社会关注度高
  2001年,奥斯威辛集中营博物馆的参观人数还不到50万。在随后的几年中,参观人数逐年上涨,2008年参观人数首次突破百万人次。在2015年集中营被解放70周年纪念之际,奥斯威辛集中营的参观游客更是超过150万人次,逐年增加的参观量足以说明人们关注度的提升。
  4.3.2门票价格优势
  奥斯维辛集中营由3个主要营区,分别是奥斯威辛营区、比克瑙营区、莫诺维茨营区和39个小型的营地和工厂组成。参观门票免费,但大多需要提前预约,若需讲解人员则需要另外付费。
  4.3.3尊重历史氛围
  奥斯维辛集中营博物馆几年前正式易名,奥斯维辛前面加上了“前纳粹德国”,明确指明了加害者,更为准确和贴切。旅游地仅在出入口处有基本情况的介绍,营区内部没有其他口号、政治概念和意识形态宣传,以真实质朴的手法呈现了集中营的布局、场所、建筑、和周边环境。
  4.3.4尊重遇难者
  博物馆在展示时对于和遇难者自身关联密切的部分展品(遇难者被纳粹剪下的头发及相应的织物等)单独设立了一个不允许拍照的展室,充分体现了对遇难者的尊重和对人性的关怀。
  4.3.5历史原真性保护
  奥斯维辛集中营每年有近千万元的运营费用,但绝不破坏历史原貌一直是其长期秉持的建馆理念——路面、房屋、铁丝网、岗楼等均竭尽全力保持原貌。奥斯维辛集中营博物馆在战后70多年建馆史上从未建一处新馆,其展厅就设在集中营的囚室内。
  4.4保护计划
  奥斯维辛集中营保护工作的长期有效实施依赖于多学科的研究支持和细致有序的实施计划。目前,博物馆拥有自己的保护实验室。针对比克瑙营区的45幢砖制建筑就提出近期优先任务应当是加固地基、墙结构与屋顶框架,改善周边的排水条件等,并计算每幢建筑的保护修缮费用和时间,预期15年完成。   4.5资金支持
  奥斯维辛集中营强大的资金支持主要来源于奥斯维辛-比克瑙基金会。奥斯维辛-比克瑙基金会于2009年成立,希望能为文化遗产的保护提供长期稳定的资金来源。其资金来源于波兰、德国、奥地利、美国等各国政府的财政支持,以及国际组织、非政府组织等各方的捐助。基金总额每年可达1.2亿欧元,不直接用于遗产保护,而是用于投资,以保障每年能够产生400-500万欧元的收入,将年度投资收益稳定地投入到文化遗产的保护中。
  5 “9·11”国家纪念博物馆的开发分析
  "9·11"国家纪念博物馆是为了纪念在9·11事件中失去生命的美国人民,它分为国家纪念馆和国家博物馆两个部分。2011年9月11日"9·11"恐怖袭击十周年之际纪念馆正式对外开放,而博物馆也于2012年9月11日正式开放。
  5.1地理位置
  "9·11"国家纪念博物馆位于纽约"9·11"恐怖袭击的发生地——世贸中心遗址,在博物馆旁也有一归零地。在被炸毁的世贸中心原址——寸土寸金的曼哈顿市中心区域,美国政府并没有修建任何新的建筑,建在原地也更让人有身临其境之感。此景点所在地与纽约证券交易所相距500米、与华尔街相距700米、与唐人街(曼哈顿)相距1.4千米,因此交通也是非常方便。
  5.2门票价格
  博物馆门票价格对于世界平均消费水平来讲偏高,但是相对于纽约市的消费水平则属正常。美国人十分看重公民的生命,加之其本身消费水平较高,所以价格的影响因素较小,大多美国人会选择前去参观。而对于其他国家的人,尤其是消费水平较低的国家公民来说,票价偏高则是一个较大的问题,由于资金受限部分人不会选择前去参观。
  5.3旅游地比较优势
  5.3.1建筑设计
  "9·11"国家纪念博物馆设计方案经过层层筛选,最终选定“倒映虚空”的设计。其占地面积3万余平米,由世贸双子大樓留下的6米深大坑、占地4000平方米的方形水池及四周的人工瀑布等组成。建筑整体设计很吸引人,这也是其成为美国热门旅游地点的原因之一。
  5.3.2历史原真性
  政府最大限度保留双子大厦遇袭后的原貌,耗时数年清理了废墟,又耗时数年加固了结构,最终还原成一个纪念馆,将灾难记录下来,用于怀念和醒世。在纪念馆中游客能看到由直升机航拍记录下来的原世贸中心照片、事件发生的始末;也能听到事发时的部分电话录音。这些都记录了事件发生的真实情况,给游客以身临其境、庄严肃穆之感。
  5.3.3尊重生命
  此次袭击死亡近三千人,其中除了美国公民外还有部分第一时间赶赴现场的救援人员。博物馆和纪念馆的建馆意义也充分体现了对他们的尊重与敬仰:纪念在2001年9月11日恐怖袭击中丧生的数以千计的无辜人民。愿生活铭记这些事迹,愿这精神从沉睡中苏醒过来,并成为永恒的灯塔,重申对生命的尊重,加强我们的决心,以维护自由,结束仇恨,让我们更加宽容和智慧。
  5.3.4资金支持
  "9·11"国家纪念博物馆在世界贸易中心基金会的运作下开始筹建。该基金会于2005年春季正式运营,并与曼哈顿下城发展公司有设计和施工方面的合作计划。现如今主要依赖于各种机构、组织、行业和个人的捐赠。
  【参考文献】
  [1]申健健,喻学才.国外黑色旅游研究综述[J].旅游学刊,2009.4:92-96.
  [2]谢彦君,孙佼佼,卫银栋.论黑色旅游的愉悦性:一种体验视角下的死亡观照[J].旅游学刊,2015.3:86-94.
  [3]笪玲,张述林.青木川"黑色旅游"项目开发模式研究[J].经济地理,2009.7:1218-1221.
  [4]朱成山.奥斯维辛集中营遗址:原样原貌的保护[N].中国文化报,2014.4:1-2.
  [5]汤芳菲.奥斯维辛集中营世界文化遗产保护的启示[J].北京规划建设,2016:73-75.
  [6]沈黎明."911纪念馆":以国家的名义悼念逝者警醒生者[J].新青年(珍情),2018.2.
  [7]Heidi Johns-Fiedler,Miriam van Mersbergen.The Prevalence of Voice Disorders in 911 Emergency Telecommunicators[J].Journal of Voice,2015.
其他文献
【内容摘要】 文化旅游作为一种新的休闲体验形式,正在发展成为现代旅游的新亮点。 作为直接提供旅游业第一线从业人员,在旅游专业人才培养上应与时俱进,结合新背景下旅游业的发展关于文化和旅游一体化,考虑将文化纳入旅游管理专业的基础教学。对于现在的高职院校当中,在目前这个阶段正是培养学生人文素质教育的黄金时期。所以高校教育改革是必不可免的,在旅游管理教学过程中,旅游管理教师应该将旅游管理教育与人文素质教育
期刊
【内容摘要】 旅游与健康是健康服务和旅游融合发展的新业态,健康旅游不仅包括健康旅游文化、健康旅游生态区、健康旅游产品,还包括健康旅游服务、健康旅游特色等知识。本文根据老年人不同健康水平以及需求进行健康服务设计,从而促进旅游健康服务的发展。  【关键词】 旅游健康; 旅游服务; 旅游发展  1 引言  随着国民水平的不断提高,旅游产业得到快速的发展,旅游者积极主动的参与其中[1]。但是旅游产业飞速发
期刊
【内容摘要】 为了提高乡村旅游的综合效益,我们需要对乡村旅游的可持续发展道路进行一个结构体系的设计,以此来调整发展设计中的每一个环节的科学协调性,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特别是在旅游景观这一块儿,对我国的旅游业发展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互联网+”时代的背景下以多个层面与角度来分析当前影响乡村旅游的众多因素,并根据这些问题给予合理的解决方法,从而为我国未来旅游业的发展打下一定的基础。本文就是
期刊
【内容摘要】 制造业的发展需要技术力量的支持,而技术力量的培养需要一定精神力量的支撑。我国在坚持不懈地发展经济建设,增强国力,从以前的“制造大国”变为了“制造强国”,这不仅仅是在依靠原有资源的基础上,进行创新的结果,也是一种强大精神力量—工匠精神支撑的作用。高职院校是培养我国建设型人才的重要基地,其需要注重培养人才的特点,以及要为谁去培养人,所以对于高职院校里,把工匠精神的内涵和外延结合到高职院校
期刊
莫斯卡村在金龙大雪山旁,海拔4300米,整个村子被三座神山环抱。这里有宽广的高山、原始森林、潺潺的冰河、高山海子,特有的地理位置,让光和影的折射更动感,更立体。莫斯卡的藏族人自称是草原英雄格萨尔王的后代,全村107户人家、500多藏民与金龙寺相依为命,幸福自由地生活在这片佛教净土上。  莫斯卡村就像坛城,金龙寺位于坛城正中央,寺庙主持日穹活佛是莫斯卡的精神领袖,莫斯卡石板画遍地皆是,约2000多件
期刊
【内容摘要】 湛江因港而生,作为海上丝绸之路的始发地,也一直承担着国际贸易与经济往来的重要责任,因此留下了源远流长的港口文化。港口文化是岭南红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加强雷州半岛港口文化的建设与传播,对于提升湛江整体城市形象以及经济发展具有明显的作用。为此,本文通过对雷州半岛港口文化传播现状及必要性做出分析和论述,基于战略传播理论提出雷州半岛港口文化的传播路径,以促进湛江港口城市经济文化的和谐发展。
期刊
人们常说,旅游有六要素——吃、住、行、游、购、娱,“吃”被放到了举足轻重的同等位置,无论到哪里看风景,都别忽略了这  “吃”。对一个单纯的吃货而言,品尝旅途中的美食,大快朵颐,着实是人生一大乐趣。而对那些用心旅行者来讲,吃吃喝喝往往是一个了解当地民俗民风的好时机,自然也是一个从五光十色中,重新认识世界与扩展心灵空间的好契机。  开心地吃着喝着,愉快地谈天说地,从唠家常到逸闻趣事,再到美食美酒本身。
期刊
坐落于金沙江畔,书楼山下的屏山古镇楼东,蕴藏着深厚的客家文化。古镇有一条300余米的青石板街,两边是精美的客家古建筑。老房厅堂布局合理,层次分明,错落有致,两楼一底的大小天井,宽大的门庭过道,后书院宁静幽深。全木框架的堂屋10多米的空间气势宏伟,正堂柱上紧贴十多块3米高的刨对,字体依然金光闪闪,檐口、窗棂、厢房门壁等精雕细刻。  散步于古镇的青石板街,深入客家院中,浓浓的客家人文晃若时光倒流。因支
期刊
穿梭在都江堰灌县古城的街道上,阳光柔和的落在肩上,斑驳的墙上稀稀疏疏长了些叫不上名的绿叶植物,被晒得焉焉的、懒懒的,像是在午睡。杨柳河街上挂满了大红灯笼,亮眼的红和古墙的灰形成鲜明的反差,异常夺目。街上不时有人迎面而来,挑担子的老头“锵锵锵”吆喝掏耳朵的特色服务,骑车的学生飞驰而过,招揽游人吃饭住宿的老板娘……  古城的一切都是慢悠悠的,杨柳河街上黄包车车夫踩车的节奏是缓慢而有力,南桥上挑着豆花和
期刊
一段几乎保持了历史原貌的史迪威公路从村前盘旋而过,朝大山深处迤逦而去;一条奔涌不息的大江把横断山脉边缘的一座陡峭山峰横切成一段险峻的金沙江大峡谷,湍急的江流翻卷起巨大的旋涡,拍打出一种磅礴大气;一座村子里的人96%以上是彝族,但彝族人里有毛、张等汉族人姓氏;彝族男人不穿查尔瓦,彝族妇女不披羊皮褂,彝族人家,堂屋里只摆神龛,不设锅庄;在这个汉族和彝族生活习俗高度融合的“中国彝族第一自然村”,找得到在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