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药蛋派:泥土里的花香

来源 :语文教学与研究(综合天地)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umt1279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山西作家群中,以赵树理、马烽、西戎、胡正、孙谦等为代表的一批作家们,将目光停泊在那片古老的黃土地上,用最质朴的语言描写着乡村最浓郁的生活,用最传统的方式建构着乡民最鲜活的故事,用最真挚的感情讴歌着最淳朴的山西农民。他们的笔下,有笑,有泪,有挣扎,有挫折,有变革,也有成功。他们独特的文学主张、个性的美学理想、朴素的艺术风格、杰出的代表作家和整齐的创作队伍,让他们的乡土小说熠熠生辉,散发着泥土的芬芳,凝聚着璀璨的光华,仿佛黄土地上长出的水灵灵的艺术花朵,鲜活而质朴——人们称之为“山药蛋派”。现在,我们就将“山药蛋派”乡土小说特色作以下分析。
  结构之枝——常得百姓带笑看
  山药蛋派作家将现代小说的艺术形式和传统文学的特点巧妙结合起来,使得这一流派的小说结构具有讲究故事性和连贯性、线索单纯、首尾照应、善用伏笔、情节曲折的典型特色,从而为广大人民群众所接受和热爱。
  第一,真水自无香——线索单纯,层次清楚。
  扎根农村写作,这是山药蛋派作家的写作的根本出发点。因此,这一流派的小说多线索单纯、层次清楚,很少使用倒叙、插叙的方式,多按照故事发展的时间顺序来写。比如,赵树理的《小二黑结婚》中,围绕小二黑和小芹的婚事,作者一点点按照事情的发展讲述故事;马烽的《一架弹花机》中,“弹花机”便是线索,它引起了主人公宋师傅的种种思想波动;西戎的《宋老大进城》围绕宋老大进城,无意中发现女儿恋爱的秘密逐次展开故事情节。这样单纯的故事线索,顺叙的记事结构,如真正的水,虽无香,却永恒,为广大农民群众所喜闻乐见,达到了作家的写作初衷。
  第二,曲径通幽处——情节曲折,善用伏笔。
  山药蛋派小说吸收了我国传统说唱文学的特点,往往运用伏笔,通过曲折的情节吸引读者。比如,赵树理在小说写作中就运用多种方法,一开始就抓住读者。如《杨老太爷》以介绍人物开始,《登记》从一枚罗汉钱写起,《“锻炼锻炼”》由一张大字报揭示矛盾,《卖烟叶》中先设下重重包袱,然后慢慢解开;马烽的小说《我的第一个上级》便以独特的构思,出奇制胜的故事情节,成功塑造了县农建局田副局长的英雄形象。曲折的情节,暗藏的伏笔,往往使小说如曲径通幽,不时给读者带来阅读体验上的惊喜。
  第三,天涯犹比邻——首尾照应,情节完整。
  首尾照应,情节完整,是山药蛋派小说结构上的另一大特色,在小说中,作家把故事的来龙去脉交代得一清二楚,深刻体现了作家创作的民族化、群众化道路的典型特色。比如,西戎的《宋老大进城》从发现女儿的恋爱秘密,到支持女儿女婿试验治蝼蛄的新方法,完整的故事情节中,刻划了新一代农民的形象;《赖大嫂》中,作者以完整的情节讲述了赖大嫂的养猪史,开头结尾互相呼应,具有这一流派小说在结构上的典型特点。完整的故事情节,首尾照应的小说结构,充分显示着典型的传统文化特色,如同从古代流到的现代的河流,跳跃着古典传统的浪花。
  内容之根——为有源头活水来
  农民、农村是山药蛋派作家创作的源头活水。作家敏锐地捕捉着农村的变革和这些变革所引起的农民思想行为的变化,然后,将其写进小说,使小说具有旺盛的生命力和强烈的时代特征。应该说,如果失去了村庄的背景、失去了农人的生活,山药蛋派小说也就失去了它的耀眼光芒。
  首先,从背景上看,作家以山西农村生活为背景进行写作。不管是赵树理,还是马烽、西戎,亦或是胡正、孙谦、张石山,他们笔下的小说都发生在那片黄土高原的村庄里。太行山、灵泉洞,大大小小的石头、粗粗细细的山泉,五颜六色的瓜菜、成群结队的牛羊,土色土香的村庄、黄沙弥漫的高岗……这些组成一幅幅美丽的画卷,使人感到乡土生活中一种非凡的韵味。
  其次,从选材上看,作家跟踪时代的脚步,描写农村变革中的农人农事。滚滚向前的时代洪流中,那古老的村庄里,人们的思想和行为不断追随时代的步伐而变化,有适应、有退缩,有前行、有守旧,有“二诸葛”与“三仙姑”那样的落后人物,也有王玉生与范灵芝这样的先进青年。不同的人物之间发生不同的矛盾与纠纷,这些矛盾与纠纷构成了一幅幅色彩缤纷的农村生活画卷,让人品之不尽,思索不已。
  第三,从人物塑造看,作家们塑造了各种类型的农民与农村干部形象。事有千样,人有百种,五彩缤纷的农村生活给作家带来了形形色色农村人物。赵树理笔下,王金生、王满喜是有觉悟、有热情、有知识的先进青年代表,范登高表面是党员干部、实际是落后群众的典型代表;马烽笔下,先公后私的青年田春生、埋头苦干的基层干部贺老栓、有投机取巧的农民赵满囤,西戎笔下的“中间人物”赖大嫂、新型农民张方奎……所有这些人物不论先进还是落后,高大还是渺小,在这一流派的小说中都散发着迷人艺术光芒。
  如果说荷花淀派的小说清新如荷,那么山药蛋派的小说该朴实如山花,扎根于古老的黄土高原上,根系发达,灿烂坦率,质朴沉默中,以自己独特的魅力站立于文学花园。
  
  魏瑞娟,教师,现居河北乐亭。
其他文献
对话中问题确立的好坏,将直接影响到对话的方向,影响到学生参与的积极性,进而影响课堂的质量。然而,在实际的课堂教学中,不少教师并没有真正吃透对话理论的内涵,只是将对话简单地理解为师生间的“你问——我答”,一堂教学课变成了“问答课”。这种课型中问答占据了绝大部分时间,而学生阅读文本的时间被挤压得所剩无几,由此导致了阅读教学中的“假对话”。那么,教师如何使问题具有引爆性并激发学生的对话欲,做课堂提问的智
尽管话题作文走进中学语文教学已有几个年头,然而,我们却发现,无论是对中考作文的抽样调查还是平时作文训练,都存在一些问题。主要表现有两个方面,一是情感实失真,一是文体不明,针对中学作文教学存在的问题,笔者建议语文教师应从以下两方面进行引导。    一、做诚信的人,写真实的文    俗话说,文如其人,作文与做人始终是紧密相关的。明白了这一点,我们语文教师在作文教学中就应重视培养学生诚实守信的品格,让他
二十一世纪国际教育改革的主题由“学会生存”转为“学会关心”、“学会创造”。这是人类教育史上具有划时代意义的变革。因此,优化教育结构,实行目标教学便成为被广大师生所接受、所喜爱,并自觉探索实践的新生事物。  吕淑湘先生说过:“第一个做教学工作的人,必须首先认清他教的是什么”。自我校全面推广目标教学以来,我边学习,边探索,针对语文学科“基础性、工具性”的特点,注重对学生基本能力的培养。我深知在教学过程
语文教学中的情感教育,不但能帮助学生读懂课文,提高教学质量。同时对培养学生健康纯洁的思想情操也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事实证明:老师在课堂教学中自觉地开展情感教育,就能培养学生具有健康乐观的情感态度,提高他们明辨是非的能力,从而让学生热爱生活,向往未来,拼搏进取,学有所成;反之,如果语文教学中忽视情感教育,就会使一些学生感情脆弱,思想偏激,甚至形成心理障碍,从而影响或制约他们的健康成长。  现代教学论
美国教育心理学家波斯纳指出,没有反思的经验是狭隘的经验,至多只能成为肤浅的知识。下面我只想将我在语文教学过程中的经历和感想如实的记录下来,不奢求成为“经验”,只求能得到广大语文教师的认同。  随感一:  在“自主——合作——探究”的新课程理念指导下,我们有相当一部分教师(也包括我)为妥善贯彻落实这一新理念,于是乎在课堂教学中片面地将它理解为单一的师生、生生合作,动辄合作讨论解决问题,更有甚者是形式
袁振国先生在《反思科学教育》中指出:“中国衡量教育成功的标准时,将有问题的学生教得没问题了,全都懂了,所以中国的学生年龄越大,年级越高,问题越少;而美国衡量教育成功的标准是将学生没有问题教成有问题。如果学生提的问题教师回答不了,那算是非常成功,所以,美国的学生年级越高,越富有创意,越会突发奇想。”我们的学校为什么只教“学答”,而不教“学问”,我们的考试内容为什么用“答”代替“问”?我们的考试标准为
鹅毛大雪落满了六角亭——  晚饭后,父亲和我们有一次对话  姐姐、我、嬉戲的孩子们围坐火炉旁  父亲微醺,母亲扔下手头要洗的碗筷  紧挨坐在父亲身边  “我和你妈去了老家一趟  请人把爷爷奶奶坟上的荒草清理干净了  看到大路通畅,面对高山田野  我们,要在此修一座六角亭。”  父亲停顿片刻——  “等我们百年之后,要安居那里。”  他微笑着看向母亲  母亲安静听着——  像一个腼腆而多情的少女  
“作文作文作得我头疼”可能是许多学生对作文态度的真实写照。究其根源,许多学生苦于没有生活经验,对事物缺少真实的情感体验,加之平时缺少留心观察的习惯,导致这种怕习作厌习作的心理产生。而且,在这样的心理状态下,学生写出的作文多半只是“交帐”,为作文而作文,没有新鲜的题材,缺少写作个性,往往是千篇一律,千人一面。新一轮的课程改革中,综合实践活动以崭新的面貌出现在孩子面前,它如一阵和煦的春风,让平静的校园
北京理工大学杨东平教授说:“中学语文教学的种种问题,一言以蔽之,是人文价值、人文底蕴的流失。”正因为如此,《语文课程标准》把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放在语文教育的首位,着重强调了语文课程的人文性一面。所谓语文课程的人文性,是指语文学习过程是人实现自我成长的过程,激发人的创造力与生命力的过程。语文教育活动是在特定的时空中,教师与学生双向的积极的生命运动过程。因此,在实际教学中,我们语文教师要从提高学生人文
《中学语文教学》2005年第一期刊载了李海林教授题为《“无中生有式创造性阅读”批判》一文,对当今阅读教学中“普遍存在的一种理论上的任意性”进行了深刻批判。那么,是什么原因导致了当今阅读教学批判的泛立场、任意、无中心呢?我认为主要还是理论的混杂和潮流的误趋所致。因此下文着重论述这两方面。  一、理论的混杂。人们往往用自己掌握的理论知识去批判别人的“无知”,这实际上也是一个人知识本身的缺陷所致。如“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