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遗文化:结缘东城 联动三亚

来源 :现代青年·精英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ailinya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闲聊时谈起三亚的夏天,北京的朋友顿时挤了挤眉,挠了挠发梢,像是要经历一场恶战那般,显得有些焦躁。六月的三亚,早就赤日炎炎。正午前后有很长的一段时间不太适合呆在室外,烈日当头,亮得人睁不开眼,空气中氤氲着湿度不小的热气。即便偶尔吹来几缕微凉的海风,身体穿过密林绿荫,也阻挡不了“热浪”来袭。和三亚相比,北京的夏,来的就缓慢了许多,但也十分得劲儿,闷热的时候像一个大蒸笼,无风,有霾,人们求雨心切。
  与友人几番寒暄过后,艺术馆里传出了主持人的声音,几分钟后,“北京市东城区与三亚市创建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区域文化联动——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项目交流展”的启动仪式开始了。不一会儿,一拨人笑语盈盈地从我们跟前经过,他们穿戴朴素整洁,每个人手里还拿着不同的物件。仔细一看,这些物件的来头可不小,件件都是具有历史意义和典藏价值的“宝贝”。
  “宝贝”的主人们来自北京市东城区,是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代表性传承人。东城区位于首都的功能核心区,是北京皇城文化与京味文化最具代表性的区域。区域内历史遗存众多,文化底蕴深厚,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也相当丰富。目前,东城区共有157个非遗项目,其中31个项目入选国家级非遗名录,61个项目入选北京市级非遗名录。代表性传承人共有407人。这一次的三亚之旅,他们共有12个代表性非遗项目参与。

现场掠影


  交流展在室内进行。十几个展台在大厅里依次排开,围成一个半弧形,代表性传承人们不慌不忙地拿出非遗作品,有形态可爱的泥人儿、惟妙惟肖的核雕、逼真灵动的葡萄常、造型各异的毛猴、典雅大气的雕漆、绚丽多彩的景泰蓝、精致传统的扎燕风筝……12项各具特色的非遗项目作品(其中国家级项目7个)在展台上铺开,夺人眼球,上前围观的市民一个接一个,即便是在冷气十足的大厅里,现场交流的氛围也如同室外的温度一样高涨。几个一路小跑进来的年轻姑娘,时不时踮起脚,伸长了脖子,想看看人墙那头到底藏着什么宝贝。她们轻喘着气,在人群中徘徊,四处张望,不知道该从哪个展台看起。
北京绢花(国家级项目)

“北京绢花”


  爱美之心人皆有之,女性对花总有不一样的情怀。国家级非遗项目“北京绢花”的展台前人头攒动,短短的时间里,传承人一边解答大家的疑问,一边完成了好几朵“玫瑰花”“小菊花”等头饰配饰,惹得姑娘们欣喜若狂,拿起绢花在头上左右比划。这不禁让人联想到《还珠格格》,格格们旗头中间那朵显眼的花正是绢花。
  绢花始于唐代,是以各种颜色的丝织品为原料制成的仿真花卉,距今有一千多年的历史。绢花与杨贵妃还有这样一段故事:相传,楊贵妃鬓角上有块疤,为遮盖疤痕,她命宫女每天采来鲜花戴在鬓角上。但鲜花戴不了几个时辰就蔫了,尤其是到了冬天,都凋零了。贵妃为此很是苦恼。一位宫女想到了一个办法,心灵手巧的她用棱、绸扎成假花,给贵妃戴上,贵妃一看,十分满意。随后这种方式传到民间,盛行一时。
  我国很多地区都生产“绢花”,但以北京所产最具特色,也称为“京花”。“北京绢花”在技艺上讲究追真仿鲜,造型美观,在《燕京岁时记》里是这样描述的,“崇文门外迤东,自正月起,凡初四、十四、二十四日有市。所谓花市者,乃妇女插戴之纸花,非时花也。花有通草、绫绢、绰枝、摔头之类,颇能混真。”其经过凿、选料、上浆、染色、握瓣、烘干、定型、粘花、攒等多道工序制作而成。“北京绢花”分为绢枝花和绢盆花两大类。代表性传承人徐汶静告诉大家,北京绢花种类繁多,有什么样的鲜花,他们就能做出什么样的“京花”,与真花相比,毫不逊色。在我国某些地区,“京花”卖得比鲜花还贵,不仅如此,还深受外国人的青睐。她说之前到法国做交流的时候,巴黎市长特别赞赏北京绢花技艺,把它当做很珍贵的艺术品,“这样细致的手工在他们外国人看来是不可思议的,巴黎市长觉得,他们的人高大魁梧,大都属于粗犷型的,精细活不一定做得来”,徐汶静笑着说。

“数来宝”


  只听见“哐当”一下,大厅里响起了明亮的快板声。国家级非遗项目“数来宝”的代表性传承人李世儒双手轻轻一挥,扬起眉眼面带笑意,微弯着身子,即兴表演了一段传统的“数来宝”。传统的韵律,配上京味儿十足的腔调,瞬间感染全场。人们闻声赶来,原本嘈杂熙攘的展厅一下子变得安静了许多。
  数来宝是来自民间的口头演唱艺术,是曲艺的一个门类。它原本是乞丐讨钱的手段,他们走街串百家,手拿两块牛胯骨敲打着,口中唱一些阿谀奉承的话讨好施主。除了遇到婚丧嫁娶有固定词外,一般都是现编现唱。
  数来宝也叫做顺口溜、溜口辙、练嘴子,最大的特点就是“三快”,即“眼快、心快、嘴快”,艺人们能触景生情,随机应变,自由换韵,灵活编唱。在用词上通俗易懂,押韵又诙谐,当地的劳动人民都非常喜欢听。这和三亚本地的国家级非遗项目“崖州民歌”有着极大的相似之处。
  数来宝的传统表演是在地上“单跪式”演唱,不能站起来。艺人的身体受到了限制,每次最多只能仰着头与观众交流一下。清末民初时期著名数来宝艺人曹德奎的弟子高凤山总觉得这样表演起来很别扭,他想,人家唱戏的又有眼神,又有身段,演得是自如又洒脱,把人物表现得活灵活现,我们为何不站起来试试呢?于是,他下定决心,改“单跪式”为站起来唱,并加上手势、眼神等动作。这一改非同小可,深受观众欢迎,成为早期数来宝艺术改革中的一大成就,被称为“高派”。解放以后,高凤山参加了北京曲艺团,对数来宝进行了改革,逐渐变为舞台演出的形式。数来宝使用的是击节乐器,几经演化,后来普遍使用七块板,即两扇大竹板(称为大舀)和五扇小竹板(称为节子)。可以敲出复杂多变的节奏。实际上到后期的发展中,数来宝派生出了“快板”,两个极其相近的曲种同中有异。但在多数时候,人们认为,从广义上来说,快板就是数来宝,但是从狭义上来说,两者在表演形式、韵律格式等艺术特点上还是略有不同。
葡萄常料器(国家级项目)

  韩其哈日布做出的葡萄确实可以乱真,以至于慈禧太后也曾误把这些玻璃制品当作了真葡萄。那天,光绪皇帝在颐和园给慈禧做六十大寿。慈禧到颐和园大戏楼准备看戏时,突然发现有一株晶莹剔透的葡萄。那时的北京早已进入冬季,见到这么鲜灵的葡萄,慈禧当然抵不住诱惑,便传旨采摘食用。太监急忙回禀:“那是假的”。慈禧非常惊讶,不信,仍命人摘下来看看。摘下一看甚是喜欢,问是何人所为。得知是韩其哈日布及其妻所做时,慈禧大喜,感于其工艺的精湛神妙,赐韩其哈日布之妻“常在”名号,并赐匾“天仪常”。为感恩,韩其哈日布改名常在,家人改常姓,“葡萄常”一时名噪京城。1915年,常家的玻璃葡萄在巴拿马国际博览会上获得一等奖,从此扬名海外。
  传承人常弘坐在一旁,拿着笔刷,从容地往“葡萄”上粉刷。她告诉我们,这叫“上霜”,是制作中的关键,也是“葡萄常”的绝技。这些“霜”的主要成份是青砖灰,先给葡萄珠蘸取白霜,然后用毛笔将白霜涂匀,这样葡萄就更加逼真了。上过霜的葡萄远处一看,好似刚从葡萄架上摘下来的一样,新鲜可口。其制作主要包括:吹玻璃珠、调色、上色、涂蜡、上霜、攒活等几大步骤。通常,制作一串“葡萄”需要葡萄珠一百个左右,做出这些珠子,大概要耗费一个月的时间。
  据了解,这项国家级非遗项目全国目前只有她和她的妹妹两位代表性传承人。常弘说,常家女人担起了传承“葡萄常”的重担。受到历史原因影响,“葡萄常”家的手艺传女不传男。常在的两个儿子相继去世后,由常在的三个女儿继续支撑门户,为了保住家传的绝活,三位姑娘均未出嫁。再加上常在的兩个孙女常玉龄、常玉清,也与三个姑姑同命相怜,立志终身不嫁,以能把葡萄常的手艺传下来。

“扎燕风筝”


  纤细的棉线扯着巴掌大小的彩色风筝,像只灵活的燕子,忽上又忽下,现场的小朋友看得入了迷。一位家长从人群中探出头问:“这种风筝得卖多少钱呢?”
  “市面价现在一两千左右”。话音刚落,大人们面面相觑,瞪大了眼睛,那表情像是有些意外,低估了这个小玩意。这是北京最具代表性的风筝类型,叫“扎燕”风筝,北京人喜欢叫“沙燕儿”,因为燕子每到春天要飞回北方,象征春回大地,有报喜之意,所以,以燕子为题材制作风筝体现出北京人追求美好生活的吉祥心愿。
  北京扎燕风筝属“曹氏风筝”一脉,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曹雪芹扎的风筝造型独特,飞得很高,乾隆年间曾被誉为京城“四大流派”风筝之一。凑近展台看,扎燕风筝的制作原材料很简单:有无纺布、细竹条、缝衣的棉线、绘画颜料等。可即便具备这些材料,也不见得能把风筝做好。
  “首先你得喜欢啊,别怕枯燥”,正在给风筝绘色的代表性传承人杨利平提高了嗓门。穿着一身宽松的棉麻中式衣裤,胸前挂着大串珠链的他彩绘风筝时十分专注。
  北京扎燕风筝分为“扎、糊、绘、放”四道工艺,每一道工艺又包括若干小工序,大大小小加在一起需要二十几道工艺流程。就拿“扎”来说,虽说是搭个框架,但这一步决定了风筝的好坏,“扎”之前还有很多琐碎的小做工。要先把竹子劈成竹条,然后刮(削)竹子。由于风筝不同的部位需要不同厚度的竹条,因此需要人工操作。刮(削)成合适的厚度后,有些要烤,使其弯曲。最后才将各个部分的竹条扎起来。杨利平说目前他们都是在家里制作风筝,他反复强调,做这个手艺活,除了自己非常喜欢之外,还需要家里人的支持,因为“纯手工制作,自己劈竹条,家里都是竹屑,难免又脏又乱啊,没得办法”。
  杨利平是无意中喜欢上“扎燕风筝”的。他原先是一名建筑工人,一次从单位回来,闲着没事陪孩子放风筝,当时觉得挺好玩,之后便带着好奇买了本书了解,结果“接触这一下,整个人就‘吃’进去了”,03年开始拜师学艺。”
扎燕风筝 (国家级项目)

  他喜欢风筝上的画。“曹氏风筝”在图案和色彩运用上颇具传统美感,以拟人化的手法,创造出一个和谐完美的燕子家族——“肥燕”喻男、“瘦燕”喻女、“比翼燕”似夫妻、“半瘦燕”象征青少年、“小燕”代表小童、“雏燕”模拟幼儿。为了使这个家族的所有成员都有鲜明的个性,曹雪芹在“扎法”和“画法”上赋予了他们不同的形体、不同的颜色搭配、不同的神情和不同的性格。
  扎燕风筝的艺术审美别具一格。仔细观察这些风筝,会发现有许多中国传统风格的装饰纹样。例如,几何纹中的回纹、云雷纹、水纹、莲瓣纹,植物纹中的莲花、牡丹、桃,动物纹中的蝴蝶、公鸡、鹿、仙鹤、蝙蝠等等。   黑、红、蓝、绿、紫这五种是扎燕风筝绘画中最常用的颜色,这五种颜色的色彩对比性强烈。通过不同面积的冷暖对比,能给人们产生不同程度的视觉效果。杨利平随即拿起手机,翻出一张刚制作完成的“肥燕”照片。这只燕子身上有牡丹花,还有一只雄鸡,代表“功名(公鸣)富贵”的意思。他说,风筝里的图案样式都有很好的寓意,民间做这些小玩意儿都是为了祝福、祝寿或寓意欣欣向荣。

“国礼”三宝


  雕漆、景泰蓝、玉雕三种传统工艺,属于京城工艺里的“四大名旦”,也属于老北京的“燕京八绝”。它们都属于宫廷技艺,有着上千年的历史。典雅优美的造型,精美华贵的视觉感受,所有工艺都为手工完成,凝結着制作者的聪明才智。三者经常作为“国礼”赠与各国友好来宾,如2014年北京APEC峰会,2017年“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等,传播着我国丰富的历史文化与地域特色文化。
  景泰蓝又称“铜胎掐丝珐琅”,因制作工艺成熟于明景泰年间且逐渐兴盛,故称为景泰蓝。景泰蓝的制作是以金、银、铜为主要原料,工艺精细复杂。大小工序工有设计、制胎、掐丝、烧蓝、磨光、镀金等几十道。综合运用了青铜、烧瓷、绘画等多种传统技艺。在明清两代,御用监和造办处均设有专为皇家服务的珐琅作,北京民间的珐琅作坊十分普遍,景泰蓝制作技艺团队因此得到较大的发展。而玉雕是中国最古老的雕刻品种之一。商周时期,制玉成为一种专业,玉器成了礼仪用具和装饰佩件。北京玉雕历史悠久,早在新石器时代的“山顶洞人”,就用玉器作为妇女的装饰品。北京玉雕技艺源远流长,制作的工艺过程为:议、绘、琢、光几个阶段,表现手法有:圆雕、浮雕、镂雕、线雕等。清朝衰亡后,大量宫廷玉器匠师转向民间,在北京花市、崇文门、前门外一带开设了许多大小不等的玉器作坊。
  和景泰蓝、玉雕相比,“老百姓对雕漆工艺还是了解得少啊”,雕漆代表性传承人李志刚如是说。
  漆,是我国的象形文字。《说文解字》中说,“漆”字本作“桼”,由漆树上割八字形流出生漆之意。生漆(大漆)是一种天然树脂涂料,取自于天然漆树。而雕漆是把天然漆料在胎上涂抹出一定厚度后,再用刀在堆起的平面漆胎上雕刻花纹的技法。雕漆横跨唐、宋、元、明、清五个朝代,宫廷有大量的雕漆作品,大如屏风、桌椅,小到瓶、罐、盘乃至日常摆设,具有防潮、抗热、耐酸碱、不变形、不变质的特点。
  “工笔精刀摹美人,环姿燕色幻如真。晶莹髹漆千层罩,月里嫦娥羡几分。”这里的“髹漆”和“精刀”说的就是雕漆艺术,其工艺过程十分复杂,要经过设计、制胎、涂漆,描样、雕刻、磨光等十几道工序。北京雕漆有金属胎和非金属胎两种。设计和雕刻是雕漆工艺最重要的两个环节,沉淀了大量的艺术和技术,而“髹漆”是最耗时的工序,“我们要拿漆在成型的胎、器皿上一层一层地涂抹”,李志刚介绍,髹一道漆要5-6个小时才能结膜,结膜后才能刷第二次,如果按照现在的一天8小时的工作时间,一天只能髹1道漆,最多2道。严格来说,平面的物件,只有把漆刷到一定的厚度,才能进行雕刻。髹20道漆能够达到1毫米厚度,若要有5毫米的厚度,就得髹100道漆,也就是耗时100多天,快的话也要两个月,而部分雕漆精品光涂漆就需要1到2年的时间。
北京玉雕作品 奥运奖牌

  漆刷好后就是雕刻。李志刚拿着展台上有着十年之久的“雕漆如意”,向我们解释所谓雕刻中的“上手”和“下手”。上手是浮雕的部分,下手是底纹的处理。雕漆在漆软的时候,底纹可以刻得很细,和“上手”结合之后,层次分明,产生一种锦上添花的感觉。雕漆的底纹非常丰富,其中锦纹是雕漆最具特色的一个工艺。近距离看锦纹,一个个小小的四方框里嵌着八片小花瓣的模样,他指着其中一个四方块,说:“这一个里面就有四十多刀”。在场的人们惊讶于这件艺术品的复杂之外,更是感概制作者巧夺天工的本领,是名副其实的“慢工细活”和“精雕细琢”。

经验拾零


  “呦,瞧您这儿忙的嘞?”,一位传承人收起作品,打了个哈欠,朝着对面展台的另一位传承人走去,帮着他一起收拾东西。活动即将结束,仍有部分市民驻足。两个小时的互动,像是跨越了历史长河,每个非遗项目的渊源、故事、造型、制作、使用,无不展现出非遗的魅力,让人意犹未尽。
  三亚市目前有13个入选了各级非物质文化名录的项目,其中国家级非遗名录包括崖州民歌、黎族打柴舞;海南省级非遗名录包括黎族传统纺染织绣技艺、黎族原始制陶技艺、苗族盘皇舞、回族传统婚礼、疍歌、黎族民间故事、海螺姑娘传说;三亚市级非遗名录包括黎族钻木取火技艺、以及今年5月刚通过的苗族召龙舞、黎族钱铃双刀棍棒舞、游公节。
  这是他们第一次以区域文化联动的形式来到三亚,欣喜之余,更多的是期待。而对于今年刚选入第四批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的三亚来说,更是一次开拓视野、汲取经验的好机会。
  架好“桥梁”,“抱团”取暖。我国非遗保护的历史只有十多年时间,当前失传的“技艺”不在少数,有的已无传承人,或仅存一两个代表性传承人。聊到非遗现状,大家也有所共鸣,表情中掺着一丝忧虑,但他们心态很好,“国家政策现在好起来了,我把我该做的能做的先做好喽,其他的再看吧。”
  雕漆代表性传承人李志刚认为,多数时候传承人都忙着做自己的活儿,处于被动的状态,对国家的政策、人们需求的变化、推广传播手段等并不了解。非遗项目的保护单位以及相关协会成为了搭建传承人与政府、传承人与群众之间沟通的关键“桥梁”。
  东城区非遗中心的郭漾漾介绍,早在06年之前,我国尚未通用“非物质文化遗产”这个概念时,人们把这样的工作叫“民间民族文化保护”,简称“民保”。从民保开始,他们就做了大量关于区里非遗项目的普查,经过层层评选,确立了本区的非遗名录,并评出了代表性传承人,给予保护支持的工作。   其中,一个最为常见的形式,是将各类非遗项目的传承人(代表性传承人)组成一个小团体,然后一同参与每年大大小小的非遗文化交流活动。他们带着自己的非遗作品,走过边疆寸土,走过秀水山河,也到过大洋彼岸的异国他乡。有时走进北京当地的校园,给学生培训、讲解,有时走进各社区街道,丰富男女老少的文娱生活;也常在周末或是传统佳节期间走进人们的生活圈,讲述非遗故事,展示技艺绝活,和大小朋友们近距离分享非遗的风采。每一次的文化交流之旅,使非遗文化成为展示与弘扬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一个重要窗口。
  “其实聚在一起也挺好的,今天来的一些大师级人物平时也不一定能聚到,而且非遗和非遗之间也可以“跨界”,做出一个新的东西。例如我们之前给“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做的“国礼”,就把雕漆与金属鉴刻工艺、花丝镶嵌工艺结合了”,李志刚说。
  对此,郭漾漾也坦言,“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国家给予资金支持是一个方面,但是光给资金并不是一个很好的解决(非遗保护)办法,好的办法就是要循环起来,传承人不断提升自己,互学、互看、互促。

  “体验”非遗,“回归”生活。非物质文化遗产是先人智慧的结晶,见证了我国千百年來的历史文化发展,也承载着民族文化和群体生活的记忆。它在过去的某个时期、某段时间里,是人们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但随着人们生活时代的变迁,审美、精神等需求上的变化,一些非遗项目不再适合现代人的生活需求。
  李志刚指了指眼前的雕漆如意和雕漆盒子,“就好比它们,现在看觉得是观赏性的物品,但在过去老祖宗他们的年代里,是非常有用的,只不过这个使用功能不适合咱现代的生活了。”在宫廷里,雕漆漆盒随处可见,它使用广泛,也是收纳的一种。但这些传统的雕漆物品放到现代生活中,与现代人之间难免会产生一种“距离感”。为了打破这种“距离感”,他们在创作以及教授学生的过程中一直坚持“为人所用,以人为本”的理念,一起创作出雕漆家具、文房四宝、茶壶、扇子等实用型产品,并且还结合现代材料,如亚克力,用纯手工的加工手段,打造“跨界”精品,满足现代人的审美与时尚的需求。在他看来,雕漆不只是传统工艺的载体,当代雕漆艺术的创作应该融合现代生活理念,让雕漆走出古代皇家御用,真正走进寻常百姓家。他希望人们在使用的过程中感受到传统技艺的精华。
  当前,非遗保护中一个很重要的理念就是:见人见物见生活。随着非遗实践的日渐活跃,人们意识到,非遗不只是一件件体现文化传统的观赏性的产品或者作品,它是可触摸体验的,可进入当代人的生活空间,参与到人们日常的生活当中。
  在多次组织活动的过程中,郭漾漾也注意到,“体验式”对于当前的非遗活动来说具有一定的影响力,“大家还挺喜欢的”,他打了个比方,“假如面前有一个花20元门票去看的非遗图文展览,还有一个花100元去参与的项目体验活动,选择后者的会比较多。他们会觉得花20元看一圈,还不如花100元亲手制作一个”,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人们更注重体验了。
  东城区开展的非遗活动覆盖全年。具体来讲,覆盖每个周末。组织者会有计划和针对性地选择一批非遗项目,在周末的时候开展“非遗体验课”。课程安排会提前一个月通过新媒体平台推广出去,广而告之。体验课基本上选择制作难度较小的非遗项目,例如“泥人张彩塑”、“北京绢花”等,互动时长控制在一到两节课的时间里,然后让参与者在课堂上完成一个作品,可以带回家留作纪念。若该非遗项目体验起来难度较大,但群众想体验的呼声又高,那么,他们会组织大家直接参观该项目在当地的生产基地或者加工车间,近距离感受非遗作品诞生的全过程。另外,也可以继续采用课堂的形式,选择该项目制作步骤中难度较小的一个环节进行互动教学。例如景泰蓝项目,他们会指导参与者一起体验“点蓝”步骤,了解创作者在“点蓝”时的难度和技艺。
  和单向的展示、展演相比,动手实践是一个双向传播的过程,通过体验,调动了人们身体各个感知器官,不仅有视觉听觉嗅觉,还有触觉上的感受,并且,在动手实践过程中,还增加了人们的思考创作能力,而这样丰富的感受会留下一段记忆,加深对非遗项目的认识,使得非遗项目更贴近生活,变得更为有趣和实用。
  从网络平台还获知,在福建等地区的非遗保护工作中还尝试了非遗数字化,即采用“互联网 科技 非遗”的手段。例如,对非遗项目进行声音采集。在展示图文的同时,通过扫二维码的形式和参与者互动,参与者可以发送想了解的项目名称,在手机上随时倾听某个非遗项目传承人的口述和表演,或观看相关内容的视频;以VR (虚拟现实技术)全景为基本形式,呈现沉浸式立体化互动。参与者带上VR眼镜,置身在传承人的工作室,参观、学习非遗技术。初学者可通过VR教学,通过操控手柄体验制作非遗作品的全过程。
  非遗就像水一样,历经千余年,一直以柔软不张扬的姿态存在,却展现了中华文化历史与传承的万钧之力。愿你我做个有心人,感受非遗魅力的同时,用心守护这片“瑰宝”的足迹,使其闪出更耀眼的光芒。
其他文献
灿烂的阳光、蔚蓝的大海、浪漫的暖冬、翡翠的绿城……  三亚湾,东起鹿岭半岛,由三亚河口向西延伸至天涯海角,共拥有二十五公里绵长海岸线,在东西岛链的优雅围合中,形成中国大陆最南端一个优美海湾。三亚湾,位居三亚中心,是三亚最大海湾,与城区相融,与城市共名;在这里,浪花在城市的灵魂中激涌,动物与大自然和谐相伴,人们在海湾中汲取灵感,生活获得了想象空间;而与之交融的土地上,已崛起了中国最具魅力的热带滨海旅
有些地方,去过一次,便不会再去,即便是必须去也是匆匆而归,不愿多呆。还有些地方,无论去了多少次,熟悉到每一条小巷,每一个转角都铭记于心,依然愿意再去。  约克,大概就是这样一座城。  早安,晨之美。  那日清早,天空湛蓝无痕,早晨七点,乌斯河两岸喧嚣还未开始,河水才刚刚从沉静已久的梦中苏醒,轻轻地流着,慵懒地淌着,苍茫水色从河里一直漾到天际,却未料东方的朝阳早就绽放出全部的热情,裹挟着微风吹起了一
他是一个80后的大男孩,有着对音乐执着的梦想,有着对音乐创作的无限灵感,有着创业的热情和信心,他就是海南本土音乐创作人——蒲成龙,同时也是三亚谱创音乐文化传媒公司的总经理。  再一次见到他时,已经不像几年前脑海里的印象,清秀的脸庞上增添了成熟的气息,深邃的瞳孔里对梦想的执着更坚定。他依旧这么随性、健谈、平易近人,但在谈话交流中,明显地感觉他思维空间更活跃、条理更清晰。  在学生时代,蒲成龙就是校园
孙冬,陕西人。现任三亚大小洞天发展有限公司董事长、三亚市旅游协会会长、三亚蓝丝带海洋保护协会会长、第六届三亚政协常委。2006年获“三亚杰出青年企业家”称号、2007年获“海南省最具社会价值杰出旅游人才”称号、2008年获“感动海洋十佳环保人物“称号、并被授予“海南省环境友好生态发展突出贡献奖”,2009年获“海南生态之星”称号、2010年“海南国际旅游岛建设与发展特色旅游十大领军人物”,2013
明星、艺术家、诗人使得2016年《现代青年》杂志群星璀璨,风采夺目,经读者和本刊编委评选,2016《现代青年》年度人物评选揭晓。  2016年度十佳明星(排名不分先后)  王凯  有文章总结他的魅力在于“鹿眼、美手、低音炮” ,王凯说:“身体发肤受之父母,所以一切对于我来说都是满意的。 ”  蒋欣  如果有人在跟我争,用尽心机来争,我一定就放弃了,我没有办法,因为我不是一个有心机的人,不会跟别人作
我这样做绝非有丝毫的客套和半点的虚伪,这样说也绝非泛泛的赞美之辞。确实文学从小就浸泡着我身心,至今还须臾不离伴随我,濡养着我。文学给了我丰富的灵魂,健康的心理,辩证的思维;文学给了我细腻的情感,博大的爱;文学还给了我锐利的目光,应变的机智和手法。总之,文学给了我一个什么都不缺的世界。总结我生活的历程,如果说我走得远一点,站得高一点,活得充实一点,那都是文学给我的,如果说我比别人多了点什么,那也只能
21岁的大连实德足球队球员权磊是我国腾空而起的足坛新星。他因夺得全国U-17冠军而名声大噪,因入选国奥队集训名单而引人注目。去年10月5日,权磊被砍的新闻轰动全国,此案迅速告破,幕后主使竟是他的前任女友!  足球明星与千万富姐究竟发生了怎样的爱恨情仇?女方为何要用“江湖”潜规则置权磊于死地?身中16刀、被医生宣布为“非死即残”的权磊为何能够奇迹般康复?2007年2月5日,随着3名犯罪嫌疑人被大连市
2018年,徐峥是影视圈十分有分量的一位人物。  在综艺节目《我就是演员》里,徐峥用一段“傻笑”即兴表演收获了满屏的关于演技的赞美,他振臂疾呼“好演员的春天到了”,为好演员摇旗呐喊,#徐峥力挺阚清子# #徐峥没选王媛可# 等与徐峥有关的话题屡次登上热搜。在骨朵艺人综艺嘉宾排行榜中,他以微博414的全网热度位居第五。  而在电影领域,徐峥上半年监制的三部电影《幕后玩家》《超时空同居》《我不是药神》,
当我被光击碎,大地漂浮着白色的盐末,这片蔚蓝,从未放弃对每一寸土地的浸泡与吞噬。理想的名词被定格在高处,风,凝固成屹立的岩崖、碎裂的遥远的时光。当蛮荒的一切彻底改变时,却永远无法改变。祖先的面孔与神一样。迤逦茂盛的森林筑就了生命皈依聚落的天空和大地——船形屋。  1  那些折断的脊梁,已被山脉接上;那些被挑断的筋脉,已被河流复原。众山之神,雷鸣的绿色风暴已悬挂头颅之上;众山之谷,黎明已揭晓这片断裂
標题释义  笔者不是“标题党”,题目虽响亮,却名副其实。先行释义。  黎峒:历史上黎人聚居之地,其特定含义约相当于“乡”,每“峒”管数个、十数个乃至数十个自然村。既有替官府间接管治乡野的社会功能,也包含自然氏族社会的因素,这个意义上的“黎峒”,是研究黎族历史的重心。此外,“黎峒”字面上还有两个派生含义:一是指自然聚居点,即单个黎村;二是指聚居区,即整个黎区,两者皆不指向社会功能。本文的“黎峒”,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