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是造成地球周期性毁灭灾害的“背后黑手”?

来源 :飞碟探索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kaka345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现在我们知道,人类生活的这颗星球已经历经过多次生物大灭绝事件,这些事件的发生都是很遥远的事,与现今的人类社会文明演化无关。譬如,离我们最近的一次就是6500万年前的恐龙突然集体大灭绝,这次典型事件也造成了地球其他物种的大毁灭,而人类先祖的出现只是几百万年前的事。
  现在许多人猜测,我们居住的这颗星球,在其几十亿年的演化史上可能多次进化出过智慧文明,只不过都遭受了无情灾难的毁灭。我们把这些曾经被毁灭的文明称为史前文明,即不同时期地球上存在的不同文明。
  他们在这个问题上列举出的证据有:在距今6亿至2.5亿年前的三叶虫化石上发现的类似人类的脚印;非洲加蓬共和国发现的20亿年前的大型链式核反应堆;南非发现的2 8亿年前的金属球,还有秘鲁荒原上的“纳斯卡图案”、复活节岛上的石雕像、哥斯达黎加的石球遗址等等。这似乎都说明,在我们这一轮人类文明诞生之前,地球上就已经有了一轮或几轮较高的文明社会。
  对于现今的人类文明,也有人预言,它不会永久延续,也必然会在某一时间遭受一次大的不可抗拒的毁灭事件,从而导致人类文明与大多数生物走向灭绝。然后,地球上又开始新一轮的轮回。几年前,美国人拍摄的科幻电影《2012》就是对这种大毁灭预言的具体描绘。
  多年来一直困扰人类的是:是什么力量使地球周期性地遭受灭顶之灾,致使地球生命一次次地被毁灭?如果真如电影《2012》中描述的那样,是由于地球自身特大火山的爆发,那么是什么原因诱发了这种级别的火山爆发?假如像有人所言,恐龙的毁灭是由于小行星对地球的撞击,那么又是什么力量使小行星偏离了自身的轨道而撞击了地球?
  我们可以猜测,是宇宙中某种神秘的力量導演了地球上悲剧的发生,但这种力量肯定不是支配宇宙运行的大作用力。如果是大作用力发生突变,那么发生的灾难就不仅仅是地球生物毁灭这样的“小灾小难”,而是宇宙走向死亡或是银河系发生紊乱,至少是太阳系遇到麻烦,整个地球都会分崩离析,不复存在。而我们在这里探讨的,是这种给地球制造周期性“小麻烦”的作用力会是什么。
  笔者认为,天文学界2016年的一项研究发现,可以使我们对解开此谜产生新的联想。
  2016年1月20日,美国加州理工学院的迈克·布朗和康斯坦丁·巴特金在《天文物理期刊》上发表他们的研究成果,宣布太阳系边缘柯伊伯带中6颗天体的运行轨道异常。这6颗天体虽然以不同速率运转,但其运行轨道拥有相同的倾角,且朝向太阳的角度相近,而自然条件下碰巧出现这一情况的概率只有0.007%。在排除其他可能性后,两位天文学家推测,太阳系内柯伊伯带以外的区域里可能存在一颗未知的大行星。由于这些区域又冷又暗,未知行星反射的太阳光极为微
  弱,因而要观测确证非常困难。而造成柯伊伯带天体倾角相同的原因可能就是“这颗真正的行星”的引力作用。
  布朗和巴特金认为,这颗昵称为“行星九”的星体的质量约是冥王星的4500多倍,是地球的10倍。因此,其引力足以影响位于太阳系边缘的几颗矮行星的运行,对太阳系边缘柯伊伯带中的天体的运行产生根本性的干扰。他们还说,虽然目前未能直接观测到“行星九”,但他们通过数学模型和计算机模拟找到了它存在的“铁证”,并认为“行星九”属于气态巨行星。
  据推测,“ 行星九”沿奇特的椭圆轨道绕太阳运行,与太阳之间的平均距离约为320亿千米,远日点约为1600亿千米。而冥王星和太阳之间的平均距离约为59亿千米,远日点约为74亿千米。人们把地球与太阳之间的距离作为1天文单位,取其整数为1.5亿千米。木星与地球的最近距离大约6.3亿千米。相比之下,我们就知道1600亿千米是个什么概念了。有天文学家提出,这颗行星一旦被确证,将改变太阳系的疆界,行星的定义可能需要重新修改,太阳系形成模型也要重新认识。
  “行星九”环绕太阳一周需1万至2万年,而冥王星环绕太阳一周需要247.7年,海王星需要1 64.8年。
  由此,我们是否可以这样猜想:这颗硕大的以奇特的椭圆轨道绕太阳运行的“行星九”以万年以上的周期飞临太阳附近,也即近日点时,由于距地球也较近,它会以强大的引力干扰地球,使地球磁场紊乱、地心沸腾,扰乱地球周围的引力场,致使一些陨石或小行星撞向地球,给地球造成巨大的毁灭性灾害,从而导致地球生物的大灭绝。
  也许有人会说,地球上发生大灭绝事件的周期是不规则的,其间隔时间也是漫长的,绝非一两万年啊!
  我们是否可以这样解释,当这颗大行星飞向近日点时(只有这时它才距离地球较近),因为地球也在绕日运行,因此它不是每一次都能与地球近距离相会。往往它远道而来飞到太阳的右侧时,地球却转到了太阳的左侧,而当它飞到太阳左侧时,地球又已经运转到了太阳的右侧。因而它不是每一次都能与地球近距离相会,这样就对地球造不成大的干扰。但如果这样的情况重复多次,它就有可能在某一次到达近日点时与地球发生近距离的交会,这样,地球上的灾难也就降临了。
  这与地球和火星的最近距离约为5500万千米,最远距离则超过4亿千米,两者之间的近距离接触大约每15年出现一次是同样的道理。只是由于火星的质量比地球还小,对地球构不成明显的引力干扰。
  当然,地球和上述“行星九”近距离相遇的概率计算起来要复杂得多,今天我们对它的观测还不够明确。但是,如果上述猜想成立,那么我们依据这颗大行星的奇特的运行轨道,就有可能计算出地球下一次遭遇不幸的大致时间。
其他文献
采用环缝式电磁搅拌流变连续铸造技术制备A357铝合金铸坯,分析了搅拌电流、搅拌频率和搅拌缝隙宽度对坯料显微组织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环缝式电磁搅拌流变连续铸造技术制备
反观模仿论理念笼罩下传统艺术客观再现的相对直观外在的真实,而置于现代主义转向上下文中的乔治·巴塞利兹的艺术所诠释的真实无疑是隐秘的.德国新表现主义艺术家乔治·巴塞
每天清晨,天津理工大学“明理跑团”师生都会在校园中奔跑.每天一起跑跑步、聊聊运动已经成为跑团师生在校生活的一部分,而这个“跑团”的发起人就是天津理工大学体育教学部
期刊
社科期刊的发展与新型智库建设的关系越来越受学术界关注.一方面,社科期刊为新型智库的建设与发展提供了较好的外部资源与环境;另一方面,智库也成为社科期刊发展的策略性选择
课程改革的不断开展,小组合作学习已经走进小学课堂.本文笔者根据自己的教学实践,对小学数学小组合作学习进行了探讨.
在众多的影视作品中,王家卫的港式电影可谓独树一帜.王家卫善于运用西方的拍摄技法,演绎东方的诗情画意,给观者一种意犹未尽的感觉.本文主要探析王家卫电影在摄像艺术上的表
让学生获得良好的数值计算能力历来都是小学教育的主要目的之一,其对孩子将来的发展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但是,由于小学生计算水平的参差不齐,常常会出现这样那样的问题.在新
期刊
庄合金是来自天津市宁河区大北涧沽镇中学的一名普通的乡村体育教师,20多年来一直奋战在乡村学校的教学一线,现任该校教务主任、体育组长、班主任.凭借着强烈的事业心、扎实
期刊
素质教育视野下初中数学教学环节仍存在诸多问题,教学有效性与学生的数学素养都无法满足新课标的要求.因此初中数学教师要将优化教学环节、提升教学有效性作为新课标视野下的
电影《房间》改编自爱尔兰作家爱玛·多诺霍的小说《房间》,小说讲述被囚禁长达7年的少女乔伊与她所生的孩子杰克的故事,从孩子的视角出发探索受害者的精神世界.电影用分段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