剑阁城的姑娘

来源 :西部散文选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InsideCpp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想起了一首歌:《大阪城的姑娘》,于是写下了这个题目。
  大阪城我没有去过,不知道那里的姑娘是不是有那么美,剑阁城的姑娘倒的确很漂亮!一位曾在剑阁城工作过十多年的成都籍大学生前些年调出剑阁的时候曾说过一句话:我在剑阁工作生活了那么多年,剑阁的姑娘给我留下的印象最深,那里的姑娘真是太美了!个个身材高挑,肤色白嫩,五官几乎都是照着画片上的美人们的标准长出来的。如果仅仅是这样,那也不足为奇,最令人感慨的是这里姑娘的美全属天然生成,绝无半点雕琢,那是一种特别清纯的美。前些年小城里竟然连一家卖化妆品的商家都没有,如今虽有浙江老板在这里开了一家较大的化妆品商店,但剑阁土著姑娘买化妆品的仍然不多,因为,化妆对她们来说,反而破坏了那种天然的清纯。
  数年前发生的一件事,使我对剑阁城的姑娘又有了更新的认识。
  那天我从小城南门外走过,偶一抬头,忽然看见古城墙的箭楼上站着一位少女,她红衣青裤,亭亭玉立,瀑布一样的披肩发随风微微飘动,那一刻,我的心被深深地震动了!城墙是明代的城墙,箭楼是明代的箭楼,在那里站着的应该是身穿铠甲的武士呀!在那个时候,历史与现实的反差真是太大了!然而,那又是多么完美的画面啊!我不知道那天仙般的少女为何站在城墙之上,也许她是到这里来发思古之幽情,也许她是特意到这里来为城墙下的路人展示自己的美!从她身上散发出来的那股清纯,我断定她是剑阁土著姑娘。


  那是一个刻骨铭心的日子:农历一九九四年正月二十七日,那天我正在小城的一所中学上课,忽然,我的表弟急匆匆地来找我,他说我的母亲突然得了重病,正在他做临时工的某单位,听到这可怕的消息,我的心差点从胸口里蹦了出来!当我跑步赶到某单位的时候,我看见我的母亲正平躺在一辆木板车上,我们赶紧将她送到县人民医院抢救,经诊断,我的母亲得的是脑溢血。事后,表弟告诉我,那天我母亲去十里以外的乡下看完我的舅舅,刚拢小城的时候,突然呕吐不止,晕倒在路边,是一位过路的年轻女子发现了她,那女子赶紧扶起她,问她是哪里人,这小城里有什麽亲人。我不知道我的母亲为什麽没有提到我,却记起了我的那位表弟。那女子赶紧喊了一辆木板车将我的母亲送到表弟做零工的那家单位(那时候小城里还没有出租车)。后来我才明白,我的母亲之所以没有告诉那年轻女子我的单位,是怕耽误我给学生上课。我为母亲的伟大和博爱感动得热泪盈眶。在县人民医院里,四五个年轻漂亮的护士一天二十四小时轮流守候在母亲身旁,为她打针输液,甚至为她擦洗身上的呕吐物,我的心灵又一次深深地震动了。我的母亲和那些年轻漂亮的护士小姐,她们都是土生土长的剑阁女性啊!
  我日日夜夜守护在我的母亲身旁,我每天都在為我的母亲默默祈祷,然而,在医院全力抢救了十天之后,我的母亲还是离我们而去了!
  料理完了母亲的后事之后,我就和表弟一起在茫茫的人海里寻找那位把我母亲送到表弟那里的年轻姑娘,几经周折,终于将她找到了,我真是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了,原来她竟是那天我看到的站在古城墙上的红衣少女!在我们还没有说完感谢的话时,她却飘然离去了,至今,我们都不知道她的姓名和单位。
  我仍然在寻找那位红衣少女。可是,在我的脑海里,剑阁城的姑娘都成了红衣少女。
  就是无数个像红衣少女和护士小姐那样的剑阁城的姑娘,构成了剑阁城的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选自中国西部散文网
其他文献
退休后,闲赋在家,有了收拾家务的时间,也有了收拾散乱记忆的心绪。天渐黑,柔和的台灯点亮书桌,闲书、茶杯、笔记本和我一起舔着那一点灯光,收拾着岁月中的滴滴留痕,就像一位拾荒的老人,遇见啥拾起来,瞧一瞧,有用的,装进行囊。今晚,我无意间拾起了一件东西,爱不释手。我决定包裹好,小心翼翼地装进行囊,它太珍贵了。  回家的路,走了千千回,装进我行囊的却只有两回:一回,第一次回家,想母亲了;一回,退休了,想回
期刊
冬天了,天气一天天地寒冷起来。每年的这个时候,总会生出一份惆怅:天寒地冻的,做什么好?想来想去,惟有读书。  春光撩人,夏日炎炎,秋高气爽,时当良辰美景,即使读书痴书狂,也难敌造物的引诱,要掩上书卷,行万里路去了。惟独寒冬腊月,呵气成霜,举步维艰,最好收心敛性,埋头于读书。  读书乃读书人的乐事,冬天尤甚。叶灵凤在《书斋趣味》中,措绘了颇令人神往的一幕:在这冬季的深夜,放下了窗帘,封了炉火,在沉静
期刊
冷雨敲打着窗户,寒风恣意地呼啸,冬天的世界是它们的,我只好倦缩在它们入侵不了的房间里。空调坏了,取暖器也坏了,我牙疼得紧!身上披裹着厚厚的睡袍,嘴里哼唱着《笑傲江湖》:  “沧海一声笑,滔滔两岸潮,浮沉随浪只记今朝,苍天笑,纷纷世上潮,谁负谁胜出天知晓……”  唱得热血沸腾起来,索性开了电脑,上网搜来听。金庸真是一位博学多才的人。在我想象中他就是一个穿越古今的大侠级人物,他壮怀激烈,爱憎分明,疾恶
期刊
这个冬天分外的冷,至少我感觉到分外的冷。  也许是终日的奔波忙碌加剧了我身心的疲乏吧,近日总是反复感冒。每当下班后,踏着暮色徘徊于湖岸的寒风冷雨中,就忍不住想念母亲,想念母亲的怜爱和温暖。  春节一别,与母亲又快一年没有见面了。住在城里的我们总感叹时光如梭,可如梭的时光于终日靠思念远离的儿女取暖的母亲,却不知是何等的漫长。感谢上天,老大不小的我还有福份不时听到母亲精神十足的声音。前些日,我身体不好
期刊
清晨,碰见一缕阳光,她脚步匆匆,有些气喘。我刚要问话,阳光说,走了好远的路,刚从黄土地里回来。  “那你一定碰见了一个十三、四岁的女子了?”我惊喜。  “正好与一位少女擦肩而过!看见她红扑扑的脸,背着大书包,走在山路上,一路都是鸟儿在给她歌唱。还看见那些嫩绿的叶子,红的桃花,白的李花,它们把温暖溢满那少女的眼睛。”  “还看见一位中年的妇女,赤脚走在田埂吗?”我有些得寸进尺了。  “看见了。她从水
期刊
穿越历史的长河,站在时间的节点上回望:我们生之为人,所拥有的健全人格和品行,不仅是那无比灿烂的泱泱华夏五千年文明所带给我们的———熔铸在每个中华儿女心中的“仁义礼智信和温良恭俭让。”还有在这文明的浸染与熏陶之下形成的优良家风所带给我们的影响。  回忆起自己的成长经历:家风作为很重要的一个因素,在我的成长过程中起到了不可磨灭的作用。作为一个生长在书香门第的孩子,我时常觉得,这是何等的幸运。  我记忆
期刊
我正在读你  因为我也有个长夜  讀你如坐春风  去赴酒神的节日  连狂欢的虎豹都拉着载酒的车子  你可以想象得到我的陶醉  这是诗人郑玲写的《正在读你》的第一段落,对于这首诗,诗人树才以《“这热血,这泪水”——读郑玲诗篇〈正在读你〉》为标题,给予了详细的解读(详见《文艺报》2009年10月17日第3版),我在这里没有必要“孔子门前卖孝经”。因为解读一首诗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的事。但我特喜欢“读你
期刊
一  相信我们每个人都会有不羁的青春,尤其是像我们这样的死不改悔的老文青。  我们从年轻时就没好好生活,甚至可以说不屑于好好生活。那时也不知哪来的底气,我想多半是仗着自己一知半解地多读了几箱破书,便开始腾云驾雾,舍我其谁。我们推崇“高尚的艺术”,鄙视“小市民生活”。写一些惺惺作态的文字,听一些没头没脑的歌。我们把日常生活中林林总总的鸡毛蒜皮和无辜的七大姑八大姨捆绑在一起,统称为“庸俗的市井生活”。
期刊
·一月·  日历又翻过新的一页,去的已远离,来的在路上。  万物还在昏昏欲睡,不肯醒来。浪漫不敢乱跑,怕被冻死在街上。  过眼处,枯草死去的身躯依然在风中颤栗。增添年轮的老树,褪尽最后一片青春还在喋喋不休,呓语于风中经久不息。没有人关心那些蕴藏在土地深层的脉动,那是生命的蛰伏。  阳光是好的,一丝丝落下来,温婉和悦,比任何一季的景色都能直入心径。  墙壁上斑驳的伤口,等待时间来刷新。什么温度的手,
期刊
立冬时节,我幸会“回眸历史,记忆向阳”纪念改革开放40周年广汉采风活动。这使我想起了古人对立冬的理解和崇拜:“冬,终也,万物收藏也”,意思是说秋季作物全部收晒完毕,收藏入库。汉魏时期,立冬为大节,天子亲率群臣迎冬气,对为国捐躯的烈士及其家人进行表彰和抚恤,请求死者保护生灵。民间则以时令佳品向祖灵祭祀,以尽为人子孙的义务和责任,祈求上天赐给来岁的丰年。以古鉴今,采风意义非凡。改革开放40年正当秋收好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