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育类高职院校1+X证书制度试点实施策略研究

来源 :现代职业教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hwenh_042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1+X证书制度是职业教育改革的一项重要举措。体育高职院校作为推行的主体,应清醒地认识到该制度带来的机遇与挑战,以行业人才需求为导向,鼓励多元力量办学,实施积极参与职业技能等级证书的开发、加强师资队伍的建设、深化与社会组织合作以及完善配套制度体系等策略,实现体育行业职业技能证书的品牌树立。
  [关    键   词]  1+X证书制度;体育高职院校;策略
  [中图分类号]  G717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20)50-0074-02
   2019年1月国务院印发了《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方案明确提出“深化复合型技术技能人才培养培训模式改革,借鉴国际职业教育培训普遍做法,制定工作方案和具体管理办法,启动1+X证书制度试点工作。”1+X证书制度体现了职业教育作为一种类型教育的重要特征,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完善职业教育和培训体系、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的一项重要制度,是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举措,是探索构建国家资历框架的基础性工程,也是深化人才培养培训模式和评价模式改革的重要途径。[1]1+X证书制度透露出的价值理念是复合型知识技术技能的职业人才规格观、学历证书与职业技能等级证书融合的多元融合观以及职业教育系统与职业培训育训一体的教育观。[2]
   一、体育行业1+X证书制度实施背景与逻辑
   (一)1+X证书制度实施背景
   随着产业发展和科技进步,在新时代深化复合型技术技能型人才培养模式及评价模式改革的重要制度下,探索产教融合下的“学历证书+职业技能等级证书”模式成为推动职业教育综合改革的重要目标和核心任务。[3]当前,在深化“放管服”改革背景下,国家对职业资格证书的数量做了较大幅度减少,目前仅保留了140种。就体育行业而言,由原先4大工种(社会体育指导员、游泳救生员、体育经纪人、体育场地管理员)缩减为2大工种(社会体育指导员、游泳救生员)。
   自2019年开始在职业院校、应用型本科高校启动1+X证书制度试点工作以来,体育行业X证书目前仅由北京康比特体育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实施的运动营养咨询与指导职业技能等级证书1项。鉴于以上现状,体育高职院校在1+X证书制度推行实施过程中将面临“欣欣向荣的市场”与“独一无二的现状”,必将给体育高职院校的人才输出带来种种挑战。
   (二)1+X证书制度实施逻辑
   1+X证书制度的实施关键在于学历证书“1”和职业技能证书“X”之间的多元主体、融会贯通、多维衔接,其本质在于国家职业技能终身教育观的体现,需要面向学习型社会建设,搭建中国特色的终身教育资历框架体系,在学历水平和职业技能等级水平之间实现等值互认,在学历教育和职业培训的内容之间实现融合,为学习者终身职业生涯发展提供制度保障。
   1+X证书制度的实施,要求体育高职院校充分贴合体育行业和产业发展对高技能复合型人才的实际需求,成为学历教育和体育职业技能提升的综合协同体。因此,体育高职院校需要在办学定位、办学面向、办学模式上进行重构,通过体育行业、产业主体与体育职业教育主体的融通,学历证书和职业技能等级证书的融通,教学内容与就业岗位所需的职业技能的融通,协同教师、教材、教法的改革,把体育职业技能培训作为体育产业转型升级和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支撑,从而实现知识型、技能型、创新型行业(产业)合格从业者的培养与输送。
   二、体育类高职院校实施1+X证书制度的机会与挑战
   (一)体育类高职院校实施1+X证书制度的优势与机遇
   1.体育行业国家职业资格的推行为1+X证书制度提供经验借鉴与指导
   自2005年全国第一家体育行业职业技能鉴定站在广东体育职业技术学院挂牌成立,全国体育行业职业技能鉴定工作已推行15年,在此期间体育行业开展职业技能鉴定项目达16项,全国职业资格总鉴定量近100万人次。全国各类体育院校在参与推广体育行业国家职业资格证书的过程中发挥了主力作用,在国家职业资格证书的技能培训、考核鉴定、标准修订、专家培养、质量管控等方面都亲身参与甚至发挥行业引领作用,这些经验对现在推行的1+X证书制度具有直接的借鉴指导意义。
   2.1+X证书制度的实施将有利于学科专业升级与协同育人
   1+X制度的推进必然要求体育高职院校及时将行业发展的新技术、新规范、新标准及时融入人才培养全过程,健全需求导向的人才培养结构调整,倒逼院校主动适应市场发展趋势,不断深化“三教”改革,建立紧密对接产业链、创新链的学科专业体系。
   国务院办公厅2017年发布《关于深化产教融合的若干意见》,要求“逐步提高行业企业参与办学程度,健全多元化办学体制,全面推行校企协同育人,用10年左右时间,总体形成教育和产业统筹融合、良性互动的发展格局。1+X证书制度作为实施载体,将有力激发利益相关方,特别是行业企业、社会组织等社会力量参与举办职业教育公共服务的内生動力,从而建立起职业教育的多元办学格局。
   (二)体育类高职院校实施1+X证书制度的劣势与挑战
   1.学科专业建设:脱节与滞后
   2019年,教育部办公厅等联合下发了《关于推进1+X证书制度试点工作的指导意见》(以下简称《意见》)。1+X证书制度试点是职业教育教学模式改革和评价模式改革的重要举措,需要与推进教师、教材、教法改革结合起来,统筹用好有关资源和项目,结合教学组织实施。《意见》要求进一步加大实践(实习、实训)课的课时比例,使实训学时占到总课时量的50%以上,构建特色鲜明的专业实践教学体系。因此,体育类高职院校将面临专业设置、课程设置与职业技能等级标准间的不对应,课程内容脱节,人才培养方案的改革滞后等方面的问题。以2020年运动营养咨询与指导职业技能等级标准为例,试点专业课程内容与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结合存在一定程度的滞后性。    2.“双师型”教师:数量匮乏与能力拘囿
   兼具教学能力和职业技能的“双师型”师资是1+X证书制度推行的核心所在。体育高职院校教师不同程度上存在“重学历、轻能力”“重理论、轻实践”的人才培养观。如何将现有师资队伍培养成对接区域行业企业的专业技术能手,如何制定有效的激励措施与人才引进政策是所有1+X试点高职院校面临的共同挑战。以广东体育职业技术学院运动营养咨询与指导证书试点为例,目前取得培训资格证的教师(含兼职)仅4人,其中专任教师仅2人,且不具备行业从业经验,仅勉强满足试点院内授课需求,难以承担X证书其他推广任务。
   三、体育类高职院校1+X证书制度实施策略分析
   (一)积极参与体育行业职业技能等级证书的开发
   广东体育职业技术学院可凭借职业技能鉴定站的优势,组织专业教学和科研团队积极参与到体育行业X职业技能等级证书标准研制中。对于行业市场需求旺盛、证书框架体系完善(如运动防护师、青少年户外导师领队等),以及已经退出国家职业资格目录的项目证书(如体育经纪人、体育场地管理员等),推进其社会化认定,助力行业内职业资格培训基地申报成为职业技能证书培训评价组织。
   (二)强化“X”职业技能等级培训师资队伍建设
   一是要将X证书师资培训作为必修模块,纳入周期性强师工程实施内容,组织教师积极参加各级1+X证书师资专项培训;二是丰富教师培训载体,推动多方联合培训,探索适应体育行业职业技能培训等级要求的教师分级培训模式,充分发挥教师团队在实施1+X证书试点中的示范引领作用;三是提升专业教学团队的实操实践教学能力,通过教师进企业挂职锻炼,从培训评价组织、行业标杆企业聘请兼职教师、鼓励专业教师申请考评资格等方式,提升职业技能等级培训师资队伍素质。
   (三)开展与“X”证书培训评价组织的深度合作
   以运动营养咨询与指导证书为例,广东体育职业技术学院与北京康比特体育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建立了深度校企合作关系,一是积极参与证书标准的研制和修订工作,实现对证书标准的全面把握与主动建言,树立行业领域标杆,打造院校专业品牌;二是与企业探索建起完备的证书培训体系,借企业之手培养一批具有扎实理论与实践功底的院校内职业技能等级证书培训师资,面向社会人员推广职业技能等级证书,提高证书的含金量与社会影响力;三是与企业共同举/承办不同层面(级别)职业技能大赛,以大赛的人才汇集与辐射能力实现职业技能等级证书的社会化推广。
   (四)完善1+X证书制度推行配套制度体系
   一是对现行的学籍学制管理及学习评价体系进行构建完善,满足学生考取X证书的实际需求;二是建立教师参与试点工作的激励机制,如X职业技能培训工作量的折合计算、X证书培训资格的“双师”认定等;三是完善鼓励社会多元主体深度参与1+X证书办学的合作制度,明确各方权益,保障多元利益;四是制定X证书的学历教育及社会培训质量保证体系。
   四、结语
   1+X证书制度的推行,既是对人才培养与学科专业的检验与重构,又是高职院校改革转型的重大机遇。体育高职院校应在总结体育行业国家职业资格证书推广经验的基础上,结合体育高职院校专业特色,深化校企合作,借助职业培训和职业技能竞赛的推广辐射作用,打响体育行业X证书品牌。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教育部等四部门印发《关于在院校实施“学历证书+若干职业技能等级证书”制度试点方案》[EB/OL].2019-04-16.
   [2]高文杰.1+X证书制度的必然性、系统运行與推进理路[J].职业技术教育,2020(22):40-46.
   [3]孙善学.对1+X证书制度的几点认识[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9(7):31.
  编辑 尹 军
   ①基金项目:广东体育职业技术学院2019年科研课题项目“体育类高职院校1+X证书制度试点实施策略研究——以广东体育职业技术学院为例”(项目编号:2019450004)。
   作者简介:李祯(1982—),女,汉族,广东广州人,硕士,助理研究员,研究方向:体育职业教育、体育人文社会学。
其他文献
[摘 要] 国务院印发的《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指出,从2019年开始,启动“学历证书+若干职业技能等级证书”制度试点,即“1+X”证书制度试点工作。在《方案》的指导下,根据教育部《关于做好首批1+X证书制度试点工作的通知(教职成司函〔2019〕36号)》、教育部等四部门印发的《关于在院校实施“学历证书+若干职业技能等级证书”制度试点方案》文件精神,我院在2019年成功申报成为首批“1
期刊
[摘 要]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我国《幼儿园工作规程》的制定经历了模仿苏联的学前教育政策、探索与建设中国特色的学前教育政策、迈向科学化与规范化的学前教育政策三个阶段的演进历程。研究通过分析各个历史阶段《幼儿园工作规程》政策文本的历史演进,探究政策演变的两个主要影响因素:国家政治经济状况与教育环境,最后以1953年至2019年期间颁布的新规程(2016年3月1日正式实施)为例,从背景、过
期刊
[摘 要] 高职院校职业技能大赛作为促进技术技能人才培养的重要手段,助推了高等职业教育改革和发展。而课程思政是改进和加强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需要,通过对职业技能大赛与课程思政融合路径的研究,既能培养学生的知识技能,更能做好学生思想引领和价值观塑造,确保高校立德树人根本目标的实现。  [关 键 词] 技能大赛;课程思政;融合  [中图分类号] G712 [文献标志码] A
期刊
[摘 要] 特殊时期“停课不停学”,要玩转线上教学,对比较枯燥的高职计算机操作类课程来说是个极大的考验。一是在课前做充分的准备;二是在直播过程中做好课堂管控,激发学生的兴趣,提高学生的参与度;三是注重课后总结。以高职“Linux网络操作系统”为例,介绍线上教学的课前准备、直播授课和课后工作等环节的方法和经验,供同行参考。  [关 键 词] 计算机操作类课程;高职;线上教学  [中图分类号
期刊
[摘 要] 高职院校大学语文长期以来的生存困境在国家一系列政策红利的刺激和课程内在动力的驱动下出现转机。大学语文的外在驱动力来自《国家“十三五”时期文化发展规划纲要》和《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等顶层设计与规划对人文素质教育的高度重视,内在驱动则源自课程本身求存图强的张力。抓住机遇,选好对策,大学语文走出困境便不再是幻想。  [关 键 词] 高職教育;大学语文;脱困;机遇;策略  [中
期刊
[摘 要] 高校志愿者队伍的成立,无论是对高校还是对社会,都有积极作用,是社会中不可忽视的一股正能量。要想把志愿者服务做好,志愿者管理尤为重要。面对当今高校志愿者管理杂乱无章、志愿者流失严重的情况,以柳州城市职业学院经济管理系为例,从分析高校志愿者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出发,针对问题提出一些改进的对策。  [关 键 词] 志愿者;活动;管理  [中图分类号] G717 [文献
期刊
[摘 要] 互联网已成为高职大学生日常生活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同时也是高职大学生发表观点、看法及表达感情的主要阵地。通过问卷调查及分析高职院校网络舆情的现状,找准产生的原因,建议高职院校采取注重意识形态引导、壮大主流思想舆论、加大网络舆情引导工作的管理力度、强化舆情应对、切实做好舆情引导的策略,构建清新、和谐的高职院校网络舆情环境。  [关 键 词] 高职院校;网络舆情;引导策略  [中图
期刊
[摘 要] 继会计课改后,高职考试变化除传统的理论考试外,还增加了专业技能考试。通过分析和总结学生以往原始凭证专题技能考试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将要点归纳法有效地运用到课堂练习中,细分凭证填制点,找准突破点,做到大题细做,从而提高凭证填制的准确率。  [关 键 词] 会计;技能;高职;原始凭证专题  [中图分类号] G712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
期刊
[摘 要] 技能大赛是高职院校展示教学成果的重要平台,它在推进高职院校教学改革、加强校企合作、工学结合方面起到了重要的作用。结合学院参加技能大赛的经验和教学,探讨技能大赛对教学改革的促进作用。  [关 键 词] 技能大赛;教学改革;教赛结合  [中图分类号] G712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20)30-0216-0
期刊
[摘 要] 坚持习近平总书记 “四以”指向,贯彻落实立德树人根本教育任务是高校重要的学习指令。以高职院校学生学习动力、学习投入量等因素为切入点进行调研,对高职院校学生目前的学习状态、学习目的等学情展开分析,针对学情分析的研究结果为开展第二课堂教学改革及其应用研究提供借鉴。  [关 键 词] 高职;内动力;学情  [中图分类号] G715 [文献标志码] A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