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风者

来源 :润·文摘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jy27675626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早被闹钟叫醒,上下班路上被各种汽车喇叭催促着,噪音裹挟着浮躁,让人们的内心无法平静了……你会不会有一种强烈的愿望——给耳朵片刻的安静!
   为了寻求来自自然的寂静,一个叫戈登·汉普顿的美国人,走遍全世界记录大自然的美妙声音。现在,这个曾经的小伙子成了六旬老者,也早已是世界知名的环保主义者。而最近,随着《一平方英寸的寂静》这本书的畅销,人们才开始了解他。
   汉普顿从小就喜欢亲近自然,在大学时,他主修植物学,一有时间,就会跑到户外观察研究各种植物。有一次,汉普顿开车从西雅图前往麦迪逊,天黑后他一时兴起,决定在路边的玉米地里过一夜,“我躺在那里,听到了蟋蟀的鸣叫和各种自然的声音。半夜时分,雷声响了起来,暴风雨也紧随其后。不过,我没躲回车里,虽然浑身湿透了,我依旧躺在那里聆听风声、雨声、雷声……突然之间,一个问题击中了我:为什么我已经27岁了,却从没注意到自然界的声音这么美妙呢?”
   他索性辍了学,开始全身心地投入到记录自然声音的工作中,他开着一辆1964年产的大众牌厢式货车,行走各地,记录大自然的声音。
   这样坚持了10年,林白基金会终于关注到了汉普顿以及他工作的意义,提供了第一笔赞助,此后美国艺术基金会也向他伸出了援手。他终于完成了对美国的“声音普查”,有媒体将其称为“美国声音心电图”。
   1992年,汉普顿执导的纪录片《消失的黎明大合唱》获得艾美奖“杰出个人成就奖”,他所做的工作才开始被世人注意。与此同时,声音生态学作为一门新兴学科也开始得到重视。
   遗憾的是寂静的资源正在迅速消失。像碳排放、水源污染一样,噪音污染也是人类生存环境面临的一大威胁。他建立了网站,引导大家如何享受寂静,保护声音生态环境。
   汉普顿把家安在了华盛顿州乔伊斯镇,距离奥林匹克国家公园非常近。这个公园占地3600多平方公里,有300多种野生动物,汉普顿把这里称为“倾听者的天堂”。站在这里,他录下了很多动听的鸟鸣。“地球日”那一天,他在公园里选了一个地点,安放了一小块红色石头,那是北美印第安奎尔尤特部落的一位酋长送给他的礼物。他把这个地点作为“一平方英寸寂静”的焦点,“就这么一平方英寸的一小块地方,如果我们能保护好它,说明地球还有希望!”
   在汉普顿看来,自然的寂静不仅仅是一种声音,更是与自然、与自己交流的途径。“寂静滋养我们的灵魂,让我们明白自己是谁。等我们的心灵变得更乐于接纳事物,耳朵变得更加敏锐后,我们不只会更善于聆听大自然的声音,也更容易倾听彼此的心声。”
   汉普顿很喜欢西雅图一位老酋长的话:“如果在夜晚听不到夜莺优美的叫声或青蛙在池畔的争吵,人生还有什么意义呢?”
  (孤山夜雨摘自《环球人物》)
其他文献
【词条】金缮:即将瓷器碎片由天然大漆黏合,表面再敷以金粉或者金箔,精心修缮。  这只茶盏带着深浅不一的黑灰色釉面,修饰其间的金粉隐约闪现。  “这是宋代的茶盏,有八九百年的历史了。”王姗说。她拿起其中一只,缓缓倾入茶水,在荡漾的茶汤下,茶盏釉面的花纹呈现出不同的光泽。不过,这只精巧的茶盏在刚拿到王姗手上时,却是残缺了一大块釉面,显得灰头土脸的。“有些人理解的金缮就是单纯地用金粉做装饰,在这儿‘啪’
期刊
儿子养猫,猫很安静,连吃饭都是,含一颗猫粮,慢悠悠吃下去,没任何表情,所以我总觉得它病了。“这是优雅好不好?”儿子认为我不懂,“这是美国人培育出的猫种,很容易融入人类社会。”  连宠物都懂得优雅,可我是一个惧怕餐桌礼仪的人。每当餐盘里出现了诱人的食物,我总是忍不住想扑将上去,但环视四周,全是“杰克李”——节制、克制、理智的人。强忍着冲动,改成一笔一画贼忒兮兮地吃,这时候,心中总不免唠叨一句,唉,不
期刊
在印度东北部,有一个名叫“Majuli”的岛,自从1900年以来,由于气候变化影响导致岛上的土地质量变坏,慢慢变成了贫瘠的荒地,因此岛上的野生动物也逐渐消失了……  当时16岁的印度男孩Jadav Payeng看到这样一个奇异景象:洪水卷来无数的蛇,洪水过后,那些蛇全都因太热而死去,因为当时的沙洲并没有树木遮盖。“我坐在岸边不由自主地哭起来。这像是一场大屠杀。我去找政府的森林管理部门,询问能否在沙
期刊
看到演员宋丹丹对性感的说法,耳目一新。她对性感的理解,超越了表情,超越了服装,甚至超越了性别。分享一下:  如果你觉得特“自在”,那就是性感的。还有很重要的一点:简单。“性感”里一定要有简单。玛丽莲·梦露看起来特简单,像个小女孩,就性感。你老算计着什么,计划着什么,再漂亮看起来也不大性感。  我再把宋丹丹老师的话总结一下,性感就是活出了自己的个性,自己舒服,别人也喜欢;自己不累,别人也懂。  (楼
期刊
那年在秦皇岛,收到一位文友微信,便回问他在忙些什么,他回复:“忙着写一本长于我生命的书。”我不知该用怎样的语言来表达敬意,遂发给他一枝红玫瑰。我没有告诉他,彼时彼刻,我正站在“秦皇求仙入海处”。  想那始皇帝,为寻得长生不老之药,派方士携童男童女入海求仙。永生的欲望,攫住了太多人的心。越是高官显位,越想长生不老。但也有例外。古罗马那个叫马可·奥勒留的皇帝就不怕死,他直言不讳地说:“生命只是一瞬,我
期刊
从前,有一个木匠打制了一个巨大的木框,架设在旷野上。人们透过这个木框,可以看到远处的风景。人们觉得,是这个木框突出了远处的山水风光,使人们领略到了大自然的诗情画意。   多年以后,木匠的儿子给这个木框的底部安装了轮子。移动这个木框,人们可以看到不断变化的更多的风景。人们惊叹这个创举,纷纷前来观看风景,并且赞不绝口。   又过了许多年,两代木匠都死了,老木匠的孙子拆毁了这个木框,恢复了自然原貌。没有
期刊
1988年2月25日,她出生于拉脱维亚的一个普通家庭。她出生时,由于医生的疏忽,导致她的左小腿脱臼。为了治疗,出生后的第6周她的左小腿就被打上了石膏。她的童年几乎都是在医院里度过的,邻床住着一位钢琴老师,闲暇时间就教她一些基本的音乐知识,这大大减轻了她的病痛,也让她对音乐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6岁那年,她进入了陶格夫匹尔斯音乐学校,本应开启她的音乐梦想,没想到长期捆绑着石膏的左小腿与右腿已经明
期刊
在苏格兰旅行,走来走去,磕头碰脑的,好像碰到的总是古堡。古堡有的临海,有的有护城河,有的花木扶疏,有的有美丽的陈列品……反正,一天里面,你总会走进五六栋古堡。  我对古堡不是太有兴趣,虽然黑羽的乌鸦昂首走在如茵的绿草地上也算赏心悦目,而古老厚重的石材建筑,其设计之高雅、施工之精巧绝伦,都颇令人发思古之幽情,然而古堡在我记忆中,好像只是专供故事中的幽灵出没的。  但其中有栋古堡却因为有其娓娓情节,令
期刊
森林里有6条路,你选哪一条走呢?   答案如下  第一条路:  你个性沉稳内敛,喜欢美丽的事物,而且乐于活在所爱之中,你很念旧,对于过去的事相当重视。你选择满是花朵的道路,代表你凡事“慢慢来”,喜欢沉浸在虽然短暂却愉悦的时光。不过喜欢安逸的你,最近人生恐怕会有些不一样。在你的前方将出现较为挑战性的道路,不过不用害怕,你会喜欢这个新的改变!过去你不喜欢发表太多自己的意见,不过现在你可以试着说出自己的
期刊
旅游已经是现代人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跟着旅行社走是我们绝大多数人的选择。但是,不知道大家有没有发现,旅游网站的logo好像都是动物呢!  据专家说,商家喜欢用动物做logo的目的在于,通过人们脑海中已有的对动物的某种特性的联想,来提示消费者商家所具有的某种特性。还有一种可靠的说法是,因为赵忠祥老师一款著名的节目——《人与自然》。旅游就是“人与自然”的亲密接触,《人与自然》里出现最多的是什么?人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