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看多了

来源 :作文评点报·中考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enLoveRick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苏格兰旅行,走来走去,磕头碰脑的,好像碰到的总是古堡。古堡有的临海,有的有护城河,有的花木扶疏,有的有美丽的陈列品……反正,一天里面,你总会走进五六栋古堡。
  我对古堡不是太有兴趣,虽然黑羽的乌鸦昂首走在如茵的绿草地上也算赏心悦目,而古老厚重的石材建筑,其设计之高雅、施工之精巧绝伦,都颇令人发思古之幽情,然而古堡在我记忆中,好像只是专供故事中的幽灵出没的。
  但其中有栋古堡却因为有其娓娓情节,令我难忘。
  那天,隔着远远的草原,我们又看到一栋古堡,导游慢条斯理地说起一段因缘:
  “这古堡200多年前就倾圮了,然后就一直荒在那里,这样过了100多年,有个子孙发愿,要把古堡于原地原样重建起来。麻烦的是,找来的那位建筑师太年轻,(其实所有的建筑师都太年轻,有谁老过100岁呢?)没有人见过那栋100多年前就倒了的优美古堡长什么样子。那个时代又没有照相机,只听老祖父说过,他们曾听他们的老祖父说过,那是一栋富丽堂皇的古堡。当时主事的这位建筑师急得不知该如何是好,后来,有一天晚上他做了一个梦,梦中居然有一栋古堡巍然矗立在那里,建筑师觉得这栋古堡是天造地设就该配这片岩岬和草原的。他乍然惊醒,立刻把草图画下来,并且着手照图施工。每天,他把老石材一块一块地重新堆砌上去,咦,这时忽然发生了一件怪事,堡主的子孙不知怎么又找到了原来的古堡设计图。看过之后,大吃一惊,原来建筑师梦见的古堡跟原来的古堡一模一样。”
  导游的话,我平常未必全信,但此刻,我宁愿选择相信。我认为建筑师梦见古堡,未必是古堡有灵,自己跑到大师的梦里来显灵显圣;而是因为大师既然生活在那片土地上,古堡这种“生物”——我称它们为生物并不荒唐——它们真的是天长地久、有情有思地长在那里的呢!而且就算跌倒了也还可以重新爬起来——他也见多了,就算没有1000栋,也会有500栋吧!积年累月,古堡跟周边的环境大概会怎样互生互动、筋勾肉连、气韵相融、眼神交电,必有一定脉络可循。建筑师只不过是“日有所归纳”,故“夜有所梦”,他不过是跟200多年前的另一位建筑师英雄所见略同罢了!
  有人以为人在年少时应多积累实际的生命体验,此话也对,却未必尽然。人生还有同样重要的事,例如看地图,不妨视作实际徒步旅行的前置作业。背《九九表》,比实际去排列土豆要有效率。更何况,有些事是想体验也体验不到的,例如男人永远不能亲自体会怀孕和生产之苦楚,毒品则一次也别去亲身体验才好,否则后果不堪设想。还有死亡,虽人人有机会体验,但体验完了也就没了。这些事,应该都只从阅读经验里去“窃取”就好了。聪明人是能从别人的吉凶里学会趋避之道的。不单是自己个人的人生起落,整个民族的前路其实都要靠“看多了”或“听多了”的老练来应对。“我看多了!”以前是中老年人才有资格说的话,但如今资讯发达,要阅读,比以前方便千倍,这让这一代的年轻人可以毫不惭愧地说:“我看多了!”
  或者,传说中古老的华夏文明,一度也像苏格兰那栋荒圮的古堡,身在春去秋来的荒烟蔓草中,想要重建光荣,恐怕只有靠多读书、多阅世了。相信,总有一天,那美好强大的中华魂魄会因而翩然入我梦来,我们会在古旧的地基和蓝图上,重新垒起拔地而起、足以承继传统的优美云厦。
  (选自《张晓风精选集》)
  【阅读练习】
  1.第一段在全文中起什么作用?
  2. 作者为什么花大量笔墨引述导游的话?
  3. 赏析下面句子中加点的词语。
  (1)古堡这种“生物”——我称它们为生物并不荒唐——它们真的是天长地久、有情有思地长在那里的呢!
  (2)这些事,应该都只从阅读经验里去“窃取”就好了。
  4. 对画线句中“有人”的观点,作者认为“此话也对,却未必尽然”,其理由是什么?
  5. 结合文章的内容和写法,分析以“我看多了”为题的妙处。
其他文献
伊丽莎白一世与慈禧太后,两位都是执政控场能力超强的女子,单身主政国家40余年。这两个女强人的差别在哪儿呢?  伊丽莎白一世统治近半世纪,英格兰成为欧洲最强大的国家之一。英格兰文化也在此期间达到了一个顶峰,涌现出了诸如莎士比亚、弗朗西斯·培根这样的大师与杰作。同时英国建设了航海能力,并开始确立在北美的殖民地,这段时期,在英国历史上被称为“黄金时代”。  而比伊丽莎白一世晚生300年的慈禧,则用了一生
期刊
早晨路过一家书店,匆匆瞥一眼玻璃橱窗推荐的书籍,有一本多肉植物的手绘图书,封面色彩缤纷,很抢眼。记得这家书店里也有多肉植物售卖,小型的玻璃器皿里铺上干净的沙砾,栽上呆萌呆萌的多肉植物,有时辅之以龙猫、小屋子等陶瓷、塑料小模型作为装饰。  不知从什么时候起,人们开始流行种植“多肉”。可别误会,大伙种植的可不是高大仙人掌、霸王花这一类“大型多肉”,当今的流行是那些圆乎乎的小东西,比如姬玉露、虹之玉、白
期刊
我是一个4岁半男孩的妈妈。和绝大多数父母一样,我为孩子读过书,拥有无数心灵沉醉的良夜。回头想,共读对我而言,是一场特殊的人生旅行。   我愿意把这场旅行称作“骑鲸之旅”。怀间膝下的孩子,是我们在生命海滩上邂逅的,通具人性、古灵精怪的小鲸。彼此一见倾心。但“它”有自己无限无垠的好奇,有自己的大海和远方。这段结伴同游的经历,将引导我们共同进入前所未见的幻想王国。我们以这些绘本为剧本,玩了许多游戏,体
期刊
【词条】金缮:即将瓷器碎片由天然大漆黏合,表面再敷以金粉或者金箔,精心修缮。  这只茶盏带着深浅不一的黑灰色釉面,修饰其间的金粉隐约闪现。  “这是宋代的茶盏,有八九百年的历史了。”王姗说。她拿起其中一只,缓缓倾入茶水,在荡漾的茶汤下,茶盏釉面的花纹呈现出不同的光泽。不过,这只精巧的茶盏在刚拿到王姗手上时,却是残缺了一大块釉面,显得灰头土脸的。“有些人理解的金缮就是单纯地用金粉做装饰,在这儿‘啪’
期刊
儿子养猫,猫很安静,连吃饭都是,含一颗猫粮,慢悠悠吃下去,没任何表情,所以我总觉得它病了。“这是优雅好不好?”儿子认为我不懂,“这是美国人培育出的猫种,很容易融入人类社会。”  连宠物都懂得优雅,可我是一个惧怕餐桌礼仪的人。每当餐盘里出现了诱人的食物,我总是忍不住想扑将上去,但环视四周,全是“杰克李”——节制、克制、理智的人。强忍着冲动,改成一笔一画贼忒兮兮地吃,这时候,心中总不免唠叨一句,唉,不
期刊
在印度东北部,有一个名叫“Majuli”的岛,自从1900年以来,由于气候变化影响导致岛上的土地质量变坏,慢慢变成了贫瘠的荒地,因此岛上的野生动物也逐渐消失了……  当时16岁的印度男孩Jadav Payeng看到这样一个奇异景象:洪水卷来无数的蛇,洪水过后,那些蛇全都因太热而死去,因为当时的沙洲并没有树木遮盖。“我坐在岸边不由自主地哭起来。这像是一场大屠杀。我去找政府的森林管理部门,询问能否在沙
期刊
看到演员宋丹丹对性感的说法,耳目一新。她对性感的理解,超越了表情,超越了服装,甚至超越了性别。分享一下:  如果你觉得特“自在”,那就是性感的。还有很重要的一点:简单。“性感”里一定要有简单。玛丽莲·梦露看起来特简单,像个小女孩,就性感。你老算计着什么,计划着什么,再漂亮看起来也不大性感。  我再把宋丹丹老师的话总结一下,性感就是活出了自己的个性,自己舒服,别人也喜欢;自己不累,别人也懂。  (楼
期刊
那年在秦皇岛,收到一位文友微信,便回问他在忙些什么,他回复:“忙着写一本长于我生命的书。”我不知该用怎样的语言来表达敬意,遂发给他一枝红玫瑰。我没有告诉他,彼时彼刻,我正站在“秦皇求仙入海处”。  想那始皇帝,为寻得长生不老之药,派方士携童男童女入海求仙。永生的欲望,攫住了太多人的心。越是高官显位,越想长生不老。但也有例外。古罗马那个叫马可·奥勒留的皇帝就不怕死,他直言不讳地说:“生命只是一瞬,我
期刊
从前,有一个木匠打制了一个巨大的木框,架设在旷野上。人们透过这个木框,可以看到远处的风景。人们觉得,是这个木框突出了远处的山水风光,使人们领略到了大自然的诗情画意。   多年以后,木匠的儿子给这个木框的底部安装了轮子。移动这个木框,人们可以看到不断变化的更多的风景。人们惊叹这个创举,纷纷前来观看风景,并且赞不绝口。   又过了许多年,两代木匠都死了,老木匠的孙子拆毁了这个木框,恢复了自然原貌。没有
期刊
1988年2月25日,她出生于拉脱维亚的一个普通家庭。她出生时,由于医生的疏忽,导致她的左小腿脱臼。为了治疗,出生后的第6周她的左小腿就被打上了石膏。她的童年几乎都是在医院里度过的,邻床住着一位钢琴老师,闲暇时间就教她一些基本的音乐知识,这大大减轻了她的病痛,也让她对音乐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6岁那年,她进入了陶格夫匹尔斯音乐学校,本应开启她的音乐梦想,没想到长期捆绑着石膏的左小腿与右腿已经明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