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郎酒集团早就提出,不要搞大发展,要搞大保护。
郎酒的基因是生态基因,郎酒存在的最大价值是它的生态。
酱香型白酒把生产原料高粱称作“沙”,把生产的第一次投料称为“下沙”。端午制曲、重阳下沙,位于四川省古蔺县二郎镇的郎酒厂严格遵循自然规律,开始了新一轮的酱酒生产。
赤水河畔适宜的环境气候与富集的微生物种群,催生了中国两大酱香型白酒之一——青花郎。听当地人说,离开了二郎镇的生态环境,就生产不出青花郎。
带着这样的好奇走进二郎镇,方知这佳酿一边精进酒品的经济效益,一边坚持生态文明的建设,如同粮食遇到曲药,转化的灵魂,是传承至今的生态基因。
想了解赤水河流域的水污染排放标准,可以到四川与贵州交界处的赤水河二郎滩渡口,这里坐落着郎酒集团投资1.8亿建设的污水处理厂。
国家环保部把郎酒集团的污水排放作为一个赤水河流域的水污染排放控制标准,这就意味着赤水河流域的所有企业,必须按照郎酒集团实施的排放标准去进行管控排污。
郎酒集团的第一标准就是要满足国家环保的最高标准,同时要提升到更高标准来做,这与其生产属性密切相关。赤水河畔的郎酒厂生产酱香型白酒,周期性排水,从第一次到第七次,每一次的水量都不稳定,而且每一次所排放的污染物的浓度指标也不一样,因此很难处理。
高难度意味着高投入。污水处理站站长童灿介绍说:“污水处理厂的设备很多都是进口的,比如泵是丹麦格兰富的,风机是法国海鹏的,这些都是世界上一流的设备厂家。”
在环保管理方面,郎酒集团从2012年开始,引进了30多个与环保专业相关的技术人员和管理人员从事环保工作,即把环保工作让给专业的人员来做。
不仅仅是工业厂区,郎酒集团还把所处的二郎镇的生活污水全部收入污水处理厂进行分类处理。为此郎酒集团投资2000多万建设了12.4公里的截污干管,把生活污水和工业污水全部截留在赤水河岸以上,另外投入了1000多万进行清污分流。
此外根据白酒废水的生产特点,污水处理厂还事先规划有一个15000立方米的事故调节池,能够在污水处理厂出故障状态下囤积15000立方米的污水,相当于3到5天左右的污水量,以等设备恢复后再抽出来进行处理。
古蔺环保局污染防治与总量控制股股长黄远超表示:“污水处理厂总共投资1.8个亿,作为一个民营企业,能够花这么大的资本投入污水处理设施,应该说是少见的。”
污水处理厂在建设之初,郎酒集团就提出从设计到建设,必须要有前瞻性,在10年内就算国家提高排放标准,依然可以达标。
站在今天看郎酒集团的污水处理厂,生活污水达到了《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染物排放标准》的一级A标,工业污水达到了《发酵酒精和白酒工业污染物排放标准》表三的直接排放标准,这两个标准相对这两个行业来说是最高标准了。黄远超表示:“当时我们给它最严格的标准,其中工业污水执行的是表三,表三是中国最严厉的,因为赤水河被称为美酒河,是国家珍稀特有鱼类的保护核心区。”
目前郎酒集團污水处理厂的污水处理效率,特别是工业污水这方面,能够达到99.5%以上。污水处理通过全国联网在线监测,一直以来都没有出现过超标行为。黄远超说:“跟当时全国的白酒行业比,郎酒算得上是污水处理设施的一个标杆企业。”
处理好的污水可以排到赤水河,有一部分污水,郎酒集团也会回用,比如处理好的达标废水能够用来绿化、浇灌、冲洗地面,还有生产工艺上有些地方也是需要用水的,比如用作一些药剂的搅拌。
污水处理厂于2012年投入使用,在这5年期间,技术员一直在不断地摸索,进行技术的改造提质。童灿站长说:“包括我们节约水能、电能方面的改造,还有一些设备的更新换代,比如耗能设备我们把它淘汰了。另外,生活污水的处理容量我们会在2020年左右提升到4000立方米,原来是2000立方米。”
接下来,污水处理厂的重点要求是稳定达标排放。企业最关键的是要稳定,长期稳定达标排放,很多企业并不能够满足。童灿站长表示:“整个生产流程,污水处理厂算得上是最后一个环节,因为产生的废水必须要排到这里进行处理。如果废水不处理的话,对赤水河将会造成很大影响。”
污水处理厂只是郎酒集团环保生产的一个生动案例,更多的案例则渗透在生产工艺的每一个环节当中。
酿酒的原材料是粮食,粮食投入生产,目的是取酒,当酒取完以后就变成废弃物,这个废弃物被称为丢糟。从投粮到丢糟,郎酒集团形成了一个循环经济。
以产品青花郎为例,实际上酿制青花利用的粮食成分主要是淀粉,蛋白质、脂肪、纤维素这些为辅。把大量的淀粉用完以后,粮食当中大量的蛋白质、脂肪这些东西就残存了下来。郎酒厂二郎酿造部副部长聂正东介绍这些废弃物的去留时说:“我们把这些转给承包户去做养殖方面的饲料,因为蛋白质含量高,作为饲料是最好的,养殖的猪、牛等吃了以后长得好,这是它一个独特的优点。”此外,酒糟还可以进一步做醋,做乳酸,有些人甚至想拿去做化妆品。因为好酒香气的残留时间是很长的,不比巴黎的香水差。
在酿造生产当中,最主要的另一种废弃物叫底锅水,过去郎酒集团把它排放掉了,最近几年才把它利用起来。郎酒集团把底锅水做了检测,发现里面的有机酸成分含量比较高。底锅水冷却以后,可以和本地的土壤进行拌合,培养生产所需的窖泥。作为拌合窖泥的液体,底锅水相当于一个营养机。
今年,郎酒集团把每一次蒸馏需要定量的水经过了精确实验测算,使得原来40公分的残水量现在只有20公分,这样少掺入了将近一半的水,最后产生的污水也减少了一半。郎酒集团副总工程师沈毅解释说:“目前我们正在做的一个工作就是清洁生产,所谓清洁我们理解的是两个方面,一是减少污染物的产生,二是尽可能地处理好污染物。” 白酒行业属于地域资源型产业,依赖于地域给它提供的自然资源禀赋。过度的依赖自然资源会带来它的压力,它的微生态也会变,这种情况反过来也会影响酒的品质。沈毅表示:“我们的工序就是尽可能地减少自然资源的利用和索取,尽可能减少自然资源单位的能耗和排放。”郎酒集团设计的厂房,尽可能地分散在二郎镇对应的比较好的区域,相当于在恰当的地方去做一定量的自然资源能承受的的生产。
厂房设计也做了研究,比如生产车间的蒸桶在厂房的中间。因为粮食也好,酒糟也好,蒸煮取酒的时候,所有窖室当中的酒糟、粮食都会运到蒸桶当中进行操作。把蒸桶放在中间,运距是最短的。简单来说就像电梯,设计得好的房子,电梯一定是在房子的中央,人不管到哪个房间都是最方便的。
粮食的收储则放到二郎镇以外的地方。因为车辆多了,转运机器多了,尾气排放就多了,它对地方环境是有一定影响的,减轻交通压力的同时也能起到一定的环保作用。
二郎镇位于山区,郎酒集團因地制宜,把酒库建在了山顶上。过去郎酒集团用汽车一车一车地运酒上去,现在郎酒集团在中间加了一根管道,这根管道是世界上最大落差的输酒管道,相当于阿尔法塔一半的高度。管道带来的效益是直接的,每一吨酒运上去要40块钱的成本,现在通过管道,基本上除了前期投资以外,就是一点电费,相较而言,至少是十倍以上的节约。
包装车间也是同样的原理,放到了二郎镇最下面的红滩,相对二郎镇要远离、独立一点。以一年包装五万吨酒为例,一吨酒乘以两千瓶,这样一个量的包拆,包括瓶子、盖子、盒子、箱子、酒体等等,来来回回都需要车辆的转运。同时郎酒集团把酒库放在包装车间的山上面,利用自然落差让酒液自然地流下去。沈毅说:“我们把山区地方的地形地貌,都尽可能地利用了起来。”
环保工程非一朝一夕之功,要将百年大计坚持下去,一定要将实践上升到理念的高度,贯穿到企业的经营之中。
郎酒集团是股份公司,股份公司的领导和相应的生产主体负责人组成了环境保护委员会。在公司架构和高层参与程度上,体现出对环保工作的重视程度。
环保部门在郎酒集团中占有相当重要的位置,环境保护委员会办公室主任黄河介绍说:“严重污染事故环保部门拥有一票否决权,所以在郎酒集团,没有哪个部门敢不遵守环保部门的要求。”
在郎酒集团,环保部门属于一级管理部门,而且实行的是企业“环保局”管理模式——政府怎么管理企业,在公司内部就怎么管。比如政府对企业管理有污染防治科,有水科、土科、气科,然后有总量科,有法律法规科,还有环境检察支队、环境监测站等机构,郎酒集团这边就设有同样的架构、人员、岗位以及职能。
在环保业务上,郎酒集团还形成了成文的公司章程。在2017版的《四川省古蔺郎酒厂有限公司基本管理制度汇编》中,环保管理制度条目下有环境保护管理制度、清洁生产管理制度。这是企业的一级文件,此外还有二级文件的40多个制度去加以完善和补充。
郎酒集团董事长汪俊林表示:“实际上我们做企业,环保跟经济效益是统一的,不是对立的。如果你想短期内只赚钱的话,你可以不投入环保,你今天赚一笔钱揣在兜里了,你可以跑了。但是长期来看,这个企业是要倒闭的。一个企业一定要把环境保护做到极致。”
对生态环境的遵循背后,是坚持环境保护与生态文明建设政策不动摇。党的十八大在原来生态文明建设的基础上,更直观地提出了“金山银山不如绿水青山,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在经济发展的过程中,生态文明建设和环境保护必须要摆在最前面。十八大以来,特别是十八届五中全会以来,四川省把生态文明建设作为“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重要内容,将“绿色”上升为经济社会发展的基本理念。
这种理念在公司基层,同样感受深刻。环保工作除了最高集团级别的,还有基地级的、部门级的、车间级的,以及班组自查。郎酒集团是从老国有企业改制过来的,至今还留有一个习惯,就是每一个车间、每一个班组喜欢办黑板报,其中环保是永远的主题之一,郎酒人把质量、安全、环保当成三根红线。
郎酒集团早就提出,不要搞大发展,要搞大保护。郎酒的基因是生态基因,郎酒存在的最大价值是它的生态。黄河表示:“我们最值得骄傲的就是我们整体的生态环境,在现在这个基础上,一方面投入到新的黄金10年的发展,另一方面保护好环境是发展的根本基础。”
今后的10年,是郎酒新一轮的黄金10年。之前,2002年到2012年是一个10年,然后2013年到2016年属于中国白酒行业的整体调整期,接着2017年到今后的2027年,又是一个新的10年。
今年,郎酒集团在新一轮的清洁生产的基础上重新出发,用更高的清洁生产理念和标准去指导下一步的产能升级和生产方式升级。比如重点利用清洁生产理念去指导新的产能区的机械化、制度化和职能化的提升。未来新的制曲中心将搬到吴家沟,今年12月份就动工,那儿将全部实现智能化、自动化、信息化。
进一步的环境科学研究正在同步进行。郎酒集团总工程师蒋英丽介绍说:“我们一直在说,酱酒不能离开二郎镇,这是很多代酿酒师反复实验研究的结果。这个结论是肯定的,但是我们都要问为什么。这就需要我们,甚至未来很多人去研究,如果你不把这个为什么解读出来,你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就想去保护它,也许你已经无意识地破坏了环境。”
郎酒的基因是生态基因,郎酒存在的最大价值是它的生态。
酱香型白酒把生产原料高粱称作“沙”,把生产的第一次投料称为“下沙”。端午制曲、重阳下沙,位于四川省古蔺县二郎镇的郎酒厂严格遵循自然规律,开始了新一轮的酱酒生产。

赤水河畔适宜的环境气候与富集的微生物种群,催生了中国两大酱香型白酒之一——青花郎。听当地人说,离开了二郎镇的生态环境,就生产不出青花郎。
带着这样的好奇走进二郎镇,方知这佳酿一边精进酒品的经济效益,一边坚持生态文明的建设,如同粮食遇到曲药,转化的灵魂,是传承至今的生态基因。
赤水河畔的污水处理厂
想了解赤水河流域的水污染排放标准,可以到四川与贵州交界处的赤水河二郎滩渡口,这里坐落着郎酒集团投资1.8亿建设的污水处理厂。
国家环保部把郎酒集团的污水排放作为一个赤水河流域的水污染排放控制标准,这就意味着赤水河流域的所有企业,必须按照郎酒集团实施的排放标准去进行管控排污。
郎酒集团的第一标准就是要满足国家环保的最高标准,同时要提升到更高标准来做,这与其生产属性密切相关。赤水河畔的郎酒厂生产酱香型白酒,周期性排水,从第一次到第七次,每一次的水量都不稳定,而且每一次所排放的污染物的浓度指标也不一样,因此很难处理。
高难度意味着高投入。污水处理站站长童灿介绍说:“污水处理厂的设备很多都是进口的,比如泵是丹麦格兰富的,风机是法国海鹏的,这些都是世界上一流的设备厂家。”
在环保管理方面,郎酒集团从2012年开始,引进了30多个与环保专业相关的技术人员和管理人员从事环保工作,即把环保工作让给专业的人员来做。
不仅仅是工业厂区,郎酒集团还把所处的二郎镇的生活污水全部收入污水处理厂进行分类处理。为此郎酒集团投资2000多万建设了12.4公里的截污干管,把生活污水和工业污水全部截留在赤水河岸以上,另外投入了1000多万进行清污分流。
此外根据白酒废水的生产特点,污水处理厂还事先规划有一个15000立方米的事故调节池,能够在污水处理厂出故障状态下囤积15000立方米的污水,相当于3到5天左右的污水量,以等设备恢复后再抽出来进行处理。
古蔺环保局污染防治与总量控制股股长黄远超表示:“污水处理厂总共投资1.8个亿,作为一个民营企业,能够花这么大的资本投入污水处理设施,应该说是少见的。”
污水处理厂在建设之初,郎酒集团就提出从设计到建设,必须要有前瞻性,在10年内就算国家提高排放标准,依然可以达标。
站在今天看郎酒集团的污水处理厂,生活污水达到了《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染物排放标准》的一级A标,工业污水达到了《发酵酒精和白酒工业污染物排放标准》表三的直接排放标准,这两个标准相对这两个行业来说是最高标准了。黄远超表示:“当时我们给它最严格的标准,其中工业污水执行的是表三,表三是中国最严厉的,因为赤水河被称为美酒河,是国家珍稀特有鱼类的保护核心区。”
目前郎酒集團污水处理厂的污水处理效率,特别是工业污水这方面,能够达到99.5%以上。污水处理通过全国联网在线监测,一直以来都没有出现过超标行为。黄远超说:“跟当时全国的白酒行业比,郎酒算得上是污水处理设施的一个标杆企业。”
处理好的污水可以排到赤水河,有一部分污水,郎酒集团也会回用,比如处理好的达标废水能够用来绿化、浇灌、冲洗地面,还有生产工艺上有些地方也是需要用水的,比如用作一些药剂的搅拌。
污水处理厂于2012年投入使用,在这5年期间,技术员一直在不断地摸索,进行技术的改造提质。童灿站长说:“包括我们节约水能、电能方面的改造,还有一些设备的更新换代,比如耗能设备我们把它淘汰了。另外,生活污水的处理容量我们会在2020年左右提升到4000立方米,原来是2000立方米。”
接下来,污水处理厂的重点要求是稳定达标排放。企业最关键的是要稳定,长期稳定达标排放,很多企业并不能够满足。童灿站长表示:“整个生产流程,污水处理厂算得上是最后一个环节,因为产生的废水必须要排到这里进行处理。如果废水不处理的话,对赤水河将会造成很大影响。”
从投粮到丢糟
污水处理厂只是郎酒集团环保生产的一个生动案例,更多的案例则渗透在生产工艺的每一个环节当中。
酿酒的原材料是粮食,粮食投入生产,目的是取酒,当酒取完以后就变成废弃物,这个废弃物被称为丢糟。从投粮到丢糟,郎酒集团形成了一个循环经济。
以产品青花郎为例,实际上酿制青花利用的粮食成分主要是淀粉,蛋白质、脂肪、纤维素这些为辅。把大量的淀粉用完以后,粮食当中大量的蛋白质、脂肪这些东西就残存了下来。郎酒厂二郎酿造部副部长聂正东介绍这些废弃物的去留时说:“我们把这些转给承包户去做养殖方面的饲料,因为蛋白质含量高,作为饲料是最好的,养殖的猪、牛等吃了以后长得好,这是它一个独特的优点。”此外,酒糟还可以进一步做醋,做乳酸,有些人甚至想拿去做化妆品。因为好酒香气的残留时间是很长的,不比巴黎的香水差。
在酿造生产当中,最主要的另一种废弃物叫底锅水,过去郎酒集团把它排放掉了,最近几年才把它利用起来。郎酒集团把底锅水做了检测,发现里面的有机酸成分含量比较高。底锅水冷却以后,可以和本地的土壤进行拌合,培养生产所需的窖泥。作为拌合窖泥的液体,底锅水相当于一个营养机。
今年,郎酒集团把每一次蒸馏需要定量的水经过了精确实验测算,使得原来40公分的残水量现在只有20公分,这样少掺入了将近一半的水,最后产生的污水也减少了一半。郎酒集团副总工程师沈毅解释说:“目前我们正在做的一个工作就是清洁生产,所谓清洁我们理解的是两个方面,一是减少污染物的产生,二是尽可能地处理好污染物。” 白酒行业属于地域资源型产业,依赖于地域给它提供的自然资源禀赋。过度的依赖自然资源会带来它的压力,它的微生态也会变,这种情况反过来也会影响酒的品质。沈毅表示:“我们的工序就是尽可能地减少自然资源的利用和索取,尽可能减少自然资源单位的能耗和排放。”郎酒集团设计的厂房,尽可能地分散在二郎镇对应的比较好的区域,相当于在恰当的地方去做一定量的自然资源能承受的的生产。
厂房设计也做了研究,比如生产车间的蒸桶在厂房的中间。因为粮食也好,酒糟也好,蒸煮取酒的时候,所有窖室当中的酒糟、粮食都会运到蒸桶当中进行操作。把蒸桶放在中间,运距是最短的。简单来说就像电梯,设计得好的房子,电梯一定是在房子的中央,人不管到哪个房间都是最方便的。
粮食的收储则放到二郎镇以外的地方。因为车辆多了,转运机器多了,尾气排放就多了,它对地方环境是有一定影响的,减轻交通压力的同时也能起到一定的环保作用。
二郎镇位于山区,郎酒集團因地制宜,把酒库建在了山顶上。过去郎酒集团用汽车一车一车地运酒上去,现在郎酒集团在中间加了一根管道,这根管道是世界上最大落差的输酒管道,相当于阿尔法塔一半的高度。管道带来的效益是直接的,每一吨酒运上去要40块钱的成本,现在通过管道,基本上除了前期投资以外,就是一点电费,相较而言,至少是十倍以上的节约。
包装车间也是同样的原理,放到了二郎镇最下面的红滩,相对二郎镇要远离、独立一点。以一年包装五万吨酒为例,一吨酒乘以两千瓶,这样一个量的包拆,包括瓶子、盖子、盒子、箱子、酒体等等,来来回回都需要车辆的转运。同时郎酒集团把酒库放在包装车间的山上面,利用自然落差让酒液自然地流下去。沈毅说:“我们把山区地方的地形地貌,都尽可能地利用了起来。”
环保,郎酒人的红线
环保工程非一朝一夕之功,要将百年大计坚持下去,一定要将实践上升到理念的高度,贯穿到企业的经营之中。
郎酒集团是股份公司,股份公司的领导和相应的生产主体负责人组成了环境保护委员会。在公司架构和高层参与程度上,体现出对环保工作的重视程度。
环保部门在郎酒集团中占有相当重要的位置,环境保护委员会办公室主任黄河介绍说:“严重污染事故环保部门拥有一票否决权,所以在郎酒集团,没有哪个部门敢不遵守环保部门的要求。”
在郎酒集团,环保部门属于一级管理部门,而且实行的是企业“环保局”管理模式——政府怎么管理企业,在公司内部就怎么管。比如政府对企业管理有污染防治科,有水科、土科、气科,然后有总量科,有法律法规科,还有环境检察支队、环境监测站等机构,郎酒集团这边就设有同样的架构、人员、岗位以及职能。
在环保业务上,郎酒集团还形成了成文的公司章程。在2017版的《四川省古蔺郎酒厂有限公司基本管理制度汇编》中,环保管理制度条目下有环境保护管理制度、清洁生产管理制度。这是企业的一级文件,此外还有二级文件的40多个制度去加以完善和补充。
郎酒集团董事长汪俊林表示:“实际上我们做企业,环保跟经济效益是统一的,不是对立的。如果你想短期内只赚钱的话,你可以不投入环保,你今天赚一笔钱揣在兜里了,你可以跑了。但是长期来看,这个企业是要倒闭的。一个企业一定要把环境保护做到极致。”
对生态环境的遵循背后,是坚持环境保护与生态文明建设政策不动摇。党的十八大在原来生态文明建设的基础上,更直观地提出了“金山银山不如绿水青山,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在经济发展的过程中,生态文明建设和环境保护必须要摆在最前面。十八大以来,特别是十八届五中全会以来,四川省把生态文明建设作为“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重要内容,将“绿色”上升为经济社会发展的基本理念。
这种理念在公司基层,同样感受深刻。环保工作除了最高集团级别的,还有基地级的、部门级的、车间级的,以及班组自查。郎酒集团是从老国有企业改制过来的,至今还留有一个习惯,就是每一个车间、每一个班组喜欢办黑板报,其中环保是永远的主题之一,郎酒人把质量、安全、环保当成三根红线。
郎酒集团早就提出,不要搞大发展,要搞大保护。郎酒的基因是生态基因,郎酒存在的最大价值是它的生态。黄河表示:“我们最值得骄傲的就是我们整体的生态环境,在现在这个基础上,一方面投入到新的黄金10年的发展,另一方面保护好环境是发展的根本基础。”
今后的10年,是郎酒新一轮的黄金10年。之前,2002年到2012年是一个10年,然后2013年到2016年属于中国白酒行业的整体调整期,接着2017年到今后的2027年,又是一个新的10年。
今年,郎酒集团在新一轮的清洁生产的基础上重新出发,用更高的清洁生产理念和标准去指导下一步的产能升级和生产方式升级。比如重点利用清洁生产理念去指导新的产能区的机械化、制度化和职能化的提升。未来新的制曲中心将搬到吴家沟,今年12月份就动工,那儿将全部实现智能化、自动化、信息化。
进一步的环境科学研究正在同步进行。郎酒集团总工程师蒋英丽介绍说:“我们一直在说,酱酒不能离开二郎镇,这是很多代酿酒师反复实验研究的结果。这个结论是肯定的,但是我们都要问为什么。这就需要我们,甚至未来很多人去研究,如果你不把这个为什么解读出来,你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就想去保护它,也许你已经无意识地破坏了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