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地铁车站建筑设计实例研究

来源 :建筑遗产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kr198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文章主要结合工程实践,主要针对地下标准车站的建筑设计、车站规模、建筑布置以及设计时应注意的问题进行了详细分析与研究,旨在合理地进行地下车站建筑,从中有效减少地铁的工程建设费用。
  关键词:地铁车站;平面布局;站台层;风亭设计
  地铁车站作为城市轨道交通枢纽站点、地面客流的集散点,联系着地面与地下的客运功能。地铁建设对中心城市发展意义重大,是加快大都市建设、改善城市交通状况的重要纽带。本文结合广州市轨道交通五号线首期工程员村站实例,主要就地铁车站建筑设计要点进行了论述。
  一、地铁车站设计理念及要求
  (1)地铁车站设计应合理组织客流,避免交叉干扰,保证乘客进站方便,出站迅速,车站的站厅、站台、出入口、楼梯、通道、自动扶梯、售检票机(亭)等各部位的通过能力应相互匹配,同时应满足事故状态下客流紧急疏散的需要。
  (2)车站规模应根据远期设计客流量(如近期值大于远期值时取大值)综合考虑行车组织(列车对数)和车站本身行车管理、设备用房的需要来确定。远期设计客流量为该站远期预测高峰小时客流量(取早、晚高峰小时客流量中的较大值)乘以超高峰系数,超高峰系数则根据车站规模、车站周围环境等因素所决定的客流性质的不同,分别取1.1~1.4。
  (3)换乘车站的设计应包括换乘节点部分,要预留切实可行的换乘接口条件,一次设计,分期实施。换乘设施的通过能力,应满足远期换乘设计客流量的需要。车站应在满足使用功能的前提下,尽量缩小车站规模,以减少投资。
  (4)车站设计应保证乘客使用安全、方便,并具有良好的通风、照明、卫生、防灾等设施,为乘客提供舒适的乘车环境。
  (5)地面车站建筑造型充分体现现代交通建筑简洁、明快的特色,富有时代气息。全线地面车站建筑造型处理好共性与个性的关系,共性要求体现本线车站建筑的统一性,个性则要求突出各车站与所处环境的景观协调性。
  二、设计案例分析
  2.1项目概况
  广州市轨道交通五号线呈东西走向,线路西起芳村滘口,东至广州开发区的黄埔客运港。员村站是五号线首期工程的第16个车站,位于花城大道(规划路)延长线与员村二横路相交的十字路口上,呈东西向“ 一”字型布局。由于该地段两侧为较密集的多层居住建筑(如成龙花园小区),建站地段狭窄,周边建筑密集,拆迁量大,工程实施难度大。后经方案比较后确定,将本站南移约200m在规划花城大道与员村二横路相交的路段设站,在此设站的最大优势是可以利用废弃的铁路员村支线用地,拆迁量小。
  2.2 车站总平面布置
  车站有效中心里程为YAK20+168.8,西端起点里程 YAK20+84.10,东端终点里程为 YAK20+240.10,结构外包总长156.0m,标准段结构外包宽度18.8m。西端因设备布置要求以及与地面交通和风亭等联系需要,在西端局部外挂作为设备用房。东端由于西侧规划路边线与车站主体相距20m左右,而风亭及出入口必须设置在规划路红线以外,结合车站主体围护结构和设备布置以及盾构需要,车站东端也适当加宽,使车站主体与风亭、出入口能有机结合。
  2.3 车站规模
  2.3.1车站客流及客流组织
  (1)预测客流。本设计根据《广州市轨道交通五号线技术要求》提供的员村站2034 年超高峰预测客流控制车站规模,见表1。
  站名 预测客流/(人·h- 1) 上行/(人·h- 1) 下行/(人·h- 1) 超高峰系数
  上车 下车 上车 下车
  员村站 7835 2792 802 2394 1847 1.2
  (2)设计客流。设计客流量:7835×1.2=9402人/h;其中上车设计客流量为:(2792+2 394)×1.2=6223人/h;下车设计客流量为9402-6223=3179人/h。
  (3)分向客流。沿站西端南侧人流约占车站预测客流的26%(2037人,西侧占23%(1802人),车站东端南侧人流占16%(1253人),北侧占35%(2743人),分向客流不均匀。
  (4)客流特点。车站为天河区东面的城区内站,人流主要为出入员村生活区和配套公共设施医院、学校等人群,周边无较大的公共集会及纪念性活动场所,因此,车站突发性客流的可能性不大。
  (5)客流组织。正常情况下:各向客流由4个通道进入站厅层,完成检票后,经两组自动扶梯进入站台层,在站台候车。出站乘客按相反路线出站。紧急情况:在发生紧急情况时,车站内及各出入口的所有楼、扶梯和通道的通过能力,能保证一列满载的列车乘客和在站台内候车的乘客在6min内疏散到安全区域。残疾人通道:进站的残疾人在地面通过设在Ⅰ号出入口的轮椅牵引机下到站厅层,完成售检票后,进入付费区内再乘专用电梯到达站台层候车。
  2.3.2站台宽度计算
  本站采用单柱岛式站台,根据《广州市轨道交通五号线技术要求》(暂行稿)规定,有效站台宽度计算如下:
  站臺宽度=2B1+控制断面楼、扶梯宽,
  A
  B1=———×0.5+b1 +b2
  K× L
  式中B1——岛式站台侧站台计算宽度,m;A——控制期远期超高峰每小时上车设计客流量,人/h;K——列车每小时对数;L——屏蔽门长度,m;0.50——每位乘客所需面积,m2/人;b1——屏蔽门宽度,地下站 b1=0.25m;b2——附加宽度,岛式站台一般车站 b2=0.5m。
  6223
  B1=————×0.5+0.25+0.5=1.75
  30×103.16
  按要求规定当 B1<2.5m时,取2.5m。
  B=2×2.5+3.74+1=9.74m<10m   经计算,车站采取单柱 10m宽站台可满足设计要求。
  2.4 车站建筑布置
  2.4.1 站厅层
  站厅层主要布置有公共区和设备、管理用房区,公共区由付费区和东西两个非付费区组成。东西非付费区由南侧通道连通,方便乘客进出站和过街,公共区内布置了11台自动售票机,与足够数量的检票、验票设备,并在公共区南北两端各设1个售票亭。付费区内布置了3台自动扶梯和1部楼梯、1部残疾人专业电梯,以满足乘客进、出站及紧急疏散的需要。
  2.4.2 站台层
  本层中部为乘客候车及上、下车的岛式站台,两侧为轨行区。有效站台长106m,屏蔽门长103.16m,有效站台以外为设备及风室等用房。右线右侧的西端布置了33kV开关柜室、直流开关柜室等直流变压器室及低压设备室,东端布置了环控机房和跟随式降压变电所。
  2.4.3 出入口、通道
  车站为满足客流需要,共设4个通道4个出入口(其中Ⅱ号出入口为预留)。
  (1)Ⅰ号通道及Ⅰ号出入口布置在车站的西南角,通道净宽6.6m,出入口净宽 6.6m,设2部自动扶梯和1部楼梯,由于本出入口方向人流较少,为方便残疾人与残疾人专用电梯设置,本出入口采用了楼梯结合残疾人专用轮椅牵引机的布置方式。
  (2)Ⅱ号通道布置在车站的东南角,位于某部队大院内,考虑
  到军事用地近期难征地,Ⅱ号出入口为远期预留出入口。
  (3)Ⅲ号通道及Ⅲ号出入口平行于花城大道东延线设置,位于车站东北侧。该出入口主要是广州市第六人民医院和周围居民区的人流,通道净宽6.6m、出入口净宽 6.6m,设2部自动扶梯和1部楼梯。
  (4)Ⅳ号通道及Ⅳ号出入口设置在车站主体的西北侧,出入口沿花城大道布置,主要是穗乐园居民区人流,以方便员村生活区居民出入。通道宽6m,出入口净宽6m,设2部自动扶梯和1部楼梯。
  2.4.4 风亭
  本设计根据车站功能的需要共设2组风亭。
  (1)西端风亭设置在花城大道南侧的绿化空地上,本组风亭由2个活塞风道和1个排风道、1个进风道组成,风亭高度控制在8m左右。
  (2)东端风亭设置在花城大道北侧的生产防护绿地内,本风亭由2个活塞风道和一进一排风道组成。冷却塔结合风亭布置,以减少对城市景观的影响。
  (3)处于景观要求较高的地区其风亭应做成顶部敞口式的低风亭,并考虑风机防雨和排水设施。设在侧面的进排风口应有百叶窗,其净面积应符合通风要求。排风口的底口离地面防淹高度≥1000mm。
  (4)车站冷却塔与风亭结合,采用隐藏式布置方法,设置在防护花坛下面,利用花坛的高差设置侧面进风孔,花坛上面只留出冷却塔的出风口。这种布置方法具有很好的视觉隐蔽性,也可以降低噪音的影响。
  2.5 防灾设计
  防灾设计主要包括建筑防火、防洪、人防设计,建筑防火设计又包括紧急疏散、防火分区以及防烟分区。
  (1)防火分区。地铁车站为地下两层站,地下一层为站厅,地下二层为站台层,站台层和站厅层乘客疏散公区为一个防火分区;一般站厅一端的设备用房有区为一个防火分区,建筑面积小于1500m2,设置部安全疏散楼梯直接出地面。站台层各设备用房用防火墙分隔成多个不大于200m2且经常停留人数少于3人的防火分区,各分区通向站台的门采用甲级防火门。
  (2)防烟分区。地铁车站的每个防烟分区,面积不宜超过750m2,车站公共区内一般设两个防烟分区,面积均不超过750m2,且防烟分区不得跨越防火分区,一般为防火分区的一半。站台层公共区与出入口通道之间、站台层公共区的楼、扶梯口周围亦应设挡烟垂帘。
  (3)安全疏散设计。为确保发生灾害或出现故障时能顺利的疏散旅客,在站厅、站台、出入通道、楼梯、重要值班室及重要设备机房区间隧道等均设置应急照明。地铁出入通道長度不宜超过100m,如超过时应采取措施满足人员疏散的消防要求。
  三、结语
  总之,城市地铁项目建设是解决中国各大城市交通问题的有效途径,在当代城市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通过结合本工程实例分析,重点介绍了广州地铁员村站的建筑设计的过程,提出了建筑设计中应注意的问题,以确保设计的合理性,可为地下车站建筑设计提供参考。
  参考文献:
  [1]建标104-2008,城市快速轨道工程项目建设标准.
  [2]中国城市轨道交通年鉴[M].建设部中国城市出版社,2010(3).
其他文献
摘要: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幕墙节能材料和节能体系的不断完善,通过对建筑幕墙构成材料节能体系的合理选择,采用并加强新技术新材料在玻璃幕墙上的应用,相信节能幕墙产品将会得到越来越广泛的应用。本文所叙述的抗风和抗震设计方法反映了我国玻璃幕墙设计技术标准的要求,可供设计人员参考应用。  关键词:建筑玻璃;幕墙设计  随着建筑师对玻璃幕墙的深入掌握,并加以灵活运用,必将创造出更多协调、美观,并富有中国建
期刊
摘要:本论文主要针对目前民用建筑中室内污染在逐渐加剧的现状,对室内环境的污染的检测以及控制进行了研究与分析,首先对室内的污染物总体的构成进行分析,并在此基础上着重对室内污染物的控制方法与检测方法进行了探讨与研究,给出了室内污染物的具体控制策略和建议,对进一步使室内环境污染物降低及研究加强控制室内环境污染的方面上均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和借鉴。  關键词:民用建筑;污染检测;室内环境  前言:  随着人
期刊
摘要:目前对于项目贷款审查,贷款机构主要审查和评估项目的可行性、借款人及合作方近年的财政状况。但是,基于人的社会性和主客观两方面的辩证统一。本文力求引入shame理论,进而从借款人一定的主观的心理方面试图去探讨项目贷款机构对项目贷款借款人审查的必要性;并提出结论和设想。  关键词:项目;项目贷款审查管理;shame  1.问题的提出  本文所述项目主要指建设工程项目。建设工程项目(construc
期刊
摘要:作为一门将工程、经济、管理三门学科融合在一起的综合学科,工程经济学以工程技术为主要框架,同时运用经济管理学的理论和分析方法作为该学科的基础,其具有理论面广泛、政策性高、实践性强等特点。运用工程经济学的以上特点来对工程项目进行项目可行性、投资、评估、技术制定、施工方案的选定、工程经济活动的预算和决策进行分析和研究,不仅可以使施工企业又快又好地完成项目,还能收获较高的经济效益。  关键词:工程项
期刊
摘要:随着我国建筑设计迅速发展,在设计、生产和管理方面取得了很大进步。但如今竞争日益激烈,建筑市场越来越成熟,开发商对建筑的功能设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近年来,各种新的设计理念、新结构、新材料、新技术层出不穷,建筑造型更加丰富,建筑内部功能更加人性化、合理化。与此同时节能建筑,绿色环保,低碳建筑大力推广。这些都为建筑设计企业带来了新的挑战和机遇。在新的机遇和挑战下,建筑设计企业管理上遇到了一些问题。
期刊
摘要:为实现土地资源的合理利用,必须推进两规耦合,但现实存在的问题使得两规耦合难以落实。为实现两规耦合的目标,本文先总结了当前两规耦合中存在的问题和解决措施,指出当前研究对微观主体层面的影响考虑不足,从而导致具体实施中难以落实。在对城乡土地增减挂钩的基础上,提出了两规耦合的对策。  关键词:城乡土地增减挂钩;两规耦合;土地级差收益  严格保护耕地是我国的基本国策,也是现实发展的客观要求。在当前快速
期刊
摘要:近年来,伴随着经济全球化趋势的日益显著以及市场经济的飞速发展,我国城市化进程步入了一个新的阶段,城市人口不断增多规模不断扩大,直接推动了建筑业的发展。然而建筑企业在发展的同时也加大了能源的消耗量,这是当今全球气候变暖的重要原因之一,因此,如何规划设计绿色建筑以降低能源损耗成为各大建筑企业普遍关注并亟待解决的重要课题。本文将立足于我国建筑企业的发展实际,分析绿色建筑的概念和内涵,进而阐述绿色建
期刊
摘要:近年来,随着现代城市经济的发展和人们日常生活的提升,人对于住宅建筑的要求越来越高,这就要求我们的建筑设计人员不断的更新设计理念,为广大住户提供更优质的建筑设计方案。文章结合笔者的工程实践,阐述了现代住宅建筑设计的基本特点,从而就建筑设计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探讨,并提出了有效的解决措施。  关键词:住宅;建筑设计;特点;问题;措施  随着高科技的发展和住宅消费市场进程的加快,人们的观念与生活方式
期刊
摘要:工程预算是工程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对于控制工程投资,缩短建设时间,提高业主投资效益具有重要作用。本文对施工预算中出现的常见问题及分析对策进行阐述。  关键词:施工预算;问题;对策  预算工作是一项技术性、政策性较强的经济工作,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化和发展,工程建设投资越来越大,国家和社会对工程造价预算人员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在工程建设中不可避免的要遇到市场、人为因素等的风险,使预
期刊
摘要:随着城市建设的不断加快,对居住区的建筑进行设计规划已经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通过设计规划,能够使居住区的空间被充分利用起来,使建筑整体呈现更好的风貌。本文将阐述居住区建筑设计规划的概念,介绍居住区建筑设计规划的具体内容,并为如何做好居住区的建筑设计规划提供建议。  关键词:居住区;建筑;设计规划  居住区的建筑设计规划是建筑专业的一个分支,通过科学的设计规划,出具最为合理的户型,能够使城市的用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