差异化教学的有益探索

来源 :文教资料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inglink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翻转课堂的可汗学院:互联时代的教育革命》一书对教育过程的几个基本问题发问,质疑以往课堂教育模式,强调“每个人在学习过程中的差异”,提出互联网时代需要探索更有效率的教育方式和学习方式。本文认为《翻转课堂》及其实践可以给我国当前教育改革提供若干启示。
  关键词: 翻转课堂 差异化教学 互联网
  改革开放四十年来,各行各业的改革形形色色,不断推陈出新,教育领域亦然。在信息技术日新月异的互联网时代,教育改革的出路到底在何方?本文认为《翻转课堂的可汗学院:互联时代的教育革命》(下文一律简称为《翻转课堂》)一书可以给国人提供若干启示。
  《翻转课堂》的作者,现年42岁的孟加拉裔美国人萨尔曼·可汗是一名“网红”,而且是世界级的。该书详细地披露了作者是如何从一名前金融工作者彻底转变为一名在线教育工作者的心路历程。虽然作者在书中表示其转型完全是机缘巧合,但细读下去,我们会发现伏笔早已埋藏在作者自身的求学过程中。
  作者声称,其在顶级学府麻省理工学院的就读经历让他和他的好友兼室友共同得出了这样一个结论:“大班上课浪费了大量时间。”他甚至还表示,无论班级规模的大小,“老师有时候会成为禁锢学生思维的罪魁祸首”,以至于作者一开始就提出“教育的几个基本问题:人们是怎么学习的?在数字化时代,所谓的标准化课堂教学法(即在学校课堂上听讲,回家后独立完成家庭作业)能否适应当今的需求?为什么学生在考试后就会忘记他们本该牢记的知识?為什么走向社会的成年人感到在学校学习的知识与社会实践严重脱节”[1]?作者写作此书的初衷正是因为他“相信现代教学模式正处于千载难逢的变革之中”。作者认为,其创办的可汗学院的成长是对最有效率的教育方式和学习方式的探索,揭示了当今世界的需求,其要解决的核心问题则是强调“每个人在学习过程中的差异”[2]。
  一、以往课堂:服从式教育模式
  在以往教学模式中,课堂是教学的主要场所。老师在讲台上讲,学生在座位上听。虽然随着时代的发展,满堂灌形式已经不断受到挑战,进而不断发生变化。特别是在大学课堂,新的教学模式、新的教学手段不断被探索和实践。但总体而言,无可否认,这种教学模式仍然是各国教育机构和场所的主流,依然不是没有让人诟病的地方。以中小学教学为例,正如书中所说,世界上大部分国家现行的模式都是按年龄将学生划分成不同班级,使用统一的课表,还需要遵守国家或政府部门规定的教学进度、教学大纲及严格执行的课堂时长。“课表不能变,进度不能变,这就是目前课堂教学的原则”[3]。
  此外,用作者的话说,这种标准化的课堂教育模式违背了人的生理记忆特性,不仅“以非常随机、毫无根据的方式人为地将原本相关联的课程进行了划分”[4],还将原本具有连贯性的学习内容切分成一个个独立的章节,以至于学生只能在分散的碎片式概念中孤立地学习、记忆及最终快速地将其遗忘。至于用来测量和反馈教学效果的标准化考试,作者认为其广为人知,但过度重视,且并未能“达到其真正的目的,即有效地评估学生的潜力”。相反,考试分数只是用来给学生贴上方便识别和管理的标签,区分等级,进而限制了他们未来发展的潜力。诸此种种,在作者看来,学校的这种课堂教学模式本质上就是一种“服从式教育模式”,已不再适应当今社会对教育的需求。
  可能更重要的问题是:老师和学生在这种教学模式中形成的关系问题。作者认为,与教练和学生之间的关系相比,“学生常常将老师视为对手--正是老师丢给他们繁重的课业任务和与现实脱节的公式,让他们没有闲暇时间,让他们感到耻辱”[5]。这一点尤其体现在那些跟不上课堂教学进度的学生向老师求助之时。这是因为当这些所谓的“差生”或“后进生”需要任课老师再讲一遍或多遍知识点的时候,此时老师的态度和方式对这些学生就显得非常关键。换言之,“如果老师不改变对待学生的方式,学生将很难体会到老师是在帮助他们”[6]。
  正是在这里,作者发现,如果能像“按重放键”一样不带感情色彩,因而无须担心对方的评判,自然就不会出现老师方面的不耐烦、失望或傲慢等情绪,需要帮助的这些学生也不会感到有难为情、羞愧或类似的压力,唯有技术才能实现这一点。而且,更关键的是,科技的发展对先前只能在课堂进行的学习模式提出了革命性的挑战:“既然每个人的学习习惯各不相同,我们为什么还要坚持认为课堂才是教学的主要场所呢?我们为什么还要统一每个学生的学习节奏和进度呢?”[7]
  二、虚拟平台:差异化教育模式
  和许多在线教育平台类似,可汗学院打破了传统课堂教育模式。其中,信息技术是工具和凭借。较之于标准化课堂教学模式,现在只要有网络、电脑及像可汗学院这样提供在线课程的教育平台,人们就可以自主掌控学习进度,在哪里学、什么时候学及学什么都能满足特殊化的需求。作者认为,这种破除了统一的学习进度和节奏的学习方式实际上是化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因此“能够从根本上激发学生学习热情与兴趣”。与此同时,互联网学习还可以方便地为需要回过头进行巩固学习和练习的人提供永不消失、可重复利用的复习资源。“形象地说,就是黑板上的内容永远都不会被擦掉,书本永远不会被丢弃或被收回”[8]。
  自然,这种互联网学习还打破了学科界限和地域界限。并且,在更深层次的意义上,这种网状般的“知识地图”上的学习过程还能培养学习者一种非常重要的品格:在行使自主选择的权利之时,学习者不可忽视的个人责任,亦即“学生应对自己的学习负责”这一要求和效果会凸显。
  作者还将互联网教育上升到了与世界进程相关联的高度。他提出,于发展中国家而言,与考试成绩、毕业率这类标准相比,“更为重要的是:一代又一代人是否有足够的能力和生产技能以满足发展的需要”[9]。至此,翻转课堂——学生在家里通过互联网平台自学新知识,到传统“课堂”上做作业,和老师交流沟通——这一被媒体称之为“颠覆传统教学模式”的设想及其实现和推广,便是作者在试图革新和构建新时代教育模式的实践历程中摸索到的具有哲学和政治学意义的心得和成果。于当下中国而言,这倒是一个非常新鲜和有意思的话题。   三、教育改革:“互联网 教育”
  毋庸置疑,学习,特别是终身学习,对于现代社会每个人来说都是十分必要和重要的。我们总是不断地补充新的知识和技能,而在一定时期内集体学习的个体终归要步入自主学习和自我培养的殿堂。当国内还在为互联网技术到底是“理想的教学工具”还是“无用装饰”而感到“困惑甚至担忧”的时候,又或者当我们国人才刚刚进入知识付费时代就已经在反思何为“真正的知识”和教育及如何“谨防让知识付费成为鸡汤学与成功学的竞技场”,“从而引导互联网价值消费往更健康的态势发展”[10]的时候,可汗学院这种免费且优质的“互联网 教育”迄今为止引起的关注和取得的经验已经让人们看到,网络教育模式的灵活性的确可以让原本囿于课堂教学的学生,特别是那些有继续教育需求的成人学习者随时随地学习,并能自主掌控节奏。用书中的一句原话来说,就是“科技再一次让课堂变得更为人性化”。
  按照《翻转课堂》的意思,在互联网技术发达的今天,差异化教学其实已经不是梦想。作者提出,“在教育问题上,我们应多采用新技术,而不是担心新技术会给我们带来负面影响”[11]。毕竟,学校的课堂和旧有的媒体只能向我们展示很小的一部分世界,但互联网却使每一个个体的偏好很真实地表现。我们之所以点开某一个网络链接,往往是因为这个链接意味着它对我们具有或多或少,或好或坏的意义。
  由是观之,正是在这种不断生发、生长的科技的有利觀照之下,“教育必须不断适应需求并得到持续改善”[12]。恰如作者所言,我们应该重新思考可行的教育模式,“重新审视有关教育的最基本假设,还要摒弃之前认为理所当然的观念,关注简单、基础又重要的核心问题:哪些方式是有效的、哪些是无效的,并寻找其中的原因”[13]。在这些方面,《翻转课堂》的作者及其团队做了许多有益的探索,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
  参考文献:
  [1][2][3][4][5][6][7][8][9][11][12][13][美]萨尔曼·可汗,著.刘婧,译.翻转课堂的可汗学院:互联时代的教育革命[M].杭州:浙江人民出版社,2014:序言,21,7,29,153,10,序言,37,序言,20,196,43.
  [10]黄启哲.知识付费进入“全民时代”“买买买”能治好学习焦虑吗[N].文汇报,2018-1-19(1).
其他文献
(商洛学院 经济与管理学院,陕西 商洛 726000)  摘 要: 文化产业管理是一门随着我国文化事业兴起发展的培养既懂文化又会管理的复合型人才的专业。本文基于分析该专业的交叉学科特征,以商洛学院为例,研究了当下文化产业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的不足,提出了从课程设置、师资建设、制度优化和资源共享方面优化文化产业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措施,以期提升培养文化产业管理专业人才的质量与效率。  关键词: 文化产业管理
摘 要: 林格伦所创作的《长袜子皮皮》向读者展现了一个自由、快乐又无拘无束的儿童世界。该作品以游戏精神为主要的儿童艺术审美方式,游戏精神是儿童文学重要的美学特征与审美准则。本文通过这部作品从快乐原则、自主原则和补偿原则三个方面进行分析,以此阐释游戏精神的内涵。  关键词: 儿童的天性 《长袜子皮皮》 游戏精神  林格伦笔下的童话《长袜子皮皮》虽然最初以口头讲述方式形成,主人公皮皮露达·维多利亚·鲁
摘 要: 电影《我不是药神》是2018年国内电影市场涌现出的一部现实主义力作,获得了票房、口碑双丰收。本文从创作原则、审美特征和社会价值等方面对影片进行了全面细致地分析,围绕影片所揭示的生命与现实的关系展开阐述, 并对该题材电影在反映民意诉求,促进社会问题的解决等方面的作用,以及未来中国现实主义题材发展方向提出思考。  关键词: 《我不是药神》 现实主义 审美特征 社会价值  今年暑期档,
摘 要: 以读导写,以读促写,以实现读与写之间的迁移。本文从教学的实践经验出发,将课文作为写作例文,针对学生平时在写作中普遍存在的“写什么”与“怎么写”的问题,探讨阅读教学对写作的促进作用。  关键词: 阅读 作文 以读促写  作文教学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环节,然而尴尬的是,教师花了很多时间指导、批改、讲评,学生的作文水平却不见提高。一提起写作文,学生多数皱紧眉头,苦思冥想,最终无可奈何,敷衍了事。作
(唐山师范学院 教育学院,河北 唐山 063000)  摘 要: 基础教育阶段是公民教育的关键时期,是培养公民素养的最佳时期,具有奠基性作用。当前基础教育阶段公民教育在实践中总体呈现出认识不到位、课程缺乏系统性、方式单一、评价指标模糊、实效性不高等问题。提高对公民教育重要性的认识;完善公民教育课程体系;丰富公民教育途径及手段;加强师资队伍建设等,是提高基础教育阶段公民教育质量的有效策略。  关键词
摘 要: 地方本科院校在向应用型高校转型的过程中,其文科专业实习基地建设与运行中存在一些問题。要确立“校外为主,合作共享”的理念,构建多元化、高规格的实习基地群,探索校—地合作的长效机制及平稳、有序的运行机制。  关键词: 应用型文科 实习基地 建设模式 运行机制  根据国家教育发展规划,许多地方本科院校都在向应用型高校转型,加大了实践教学力度。作为本二的盐城工学院加入了转型的行列,把“加快建成特
摘 要: 克里希那穆提是二十世纪的灵性导师,他的生命教育思想享誉世界。他提出生命教育的目标应在于培养完整的人,成为完整的人必须通过认识自我来探求生命真理。他相信生命真理是无限的,点亮个体的智慧之光可以引领人们找到生命的答案。了解克里希那穆提的思想可以加深我们对生命教育的理解,为今后教育的发展提供新思路。  关键词: 生命教育 智慧 心灵自由  作为国民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生命教育对于提高全民素质的
摘 要: 微信与高校学生会组织开展活动相结合成了各大高校开展学生工作的普遍手段和必然趋势。微信为传统的学生会工作带来便捷和机遇,同样面临掣肘和挑战。本研究以山东工商学院工商管理学院学生会为例,通过分析微信对高校学生会工作带来的影响,探讨在微信语境下做好高校学生会工作的对策。  关键词: 微信 高校学生会工作 影响与对策  在网络信息技术日益发达和普及的今天,大学生成了新媒体的主要用户群和体验者,各
摘 要: 在反映爱情婚姻题材的短篇小说中,向春通过细腻的心理描写和日常生活的细节描写,表达底层生活的艰辛及一些人两性的隔膜与痛苦。这些人中,男性对美的追求没有结果,女性对爱的追求没有回应,两性都想要逃离又无奈回归,成了难以突破的孤独堡垒。  关键词: 向春 逃离 回归 孤独  在甘肃小说八骏中,向春是一位具有明显性别意识的作家,她对于宏大的历史叙事兴趣不浓厚,但对于两性之间的情感纠葛、女性独特的心
摘 要: 《看得见风景的房间》是二十世纪英国小说家E·M·福斯特最主要的代表作之一,作品中露西的女性形象给读者留下了深刻印象。通过采用法国女作家西蒙娜·德·波伏娃的存在主义女性主义理论,对男权社会下的露西敢于冲出束缚,解放被压制的意识,最终超越自身的内在性,追求到属于自己的真爱这一勇举进行解读。  关键词: 他者 内在性 超越 自由选择  存在主义女性主义是女性主义运动第一浪潮中的重要流派,其代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