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年、月月、日日的怀念

来源 :中国教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onelyshow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我们很多人在不停地奔跑,跑到最后却忘记了方向,忘记了灵魂,忘记了自己是谁。《怀念母亲》是季羡林先生的一篇散文。作者用平淡如水的文字,写出了对自己的母亲、祖国母亲深深的怀念之情。在这篇文章中,季羡林先生还加入了日记和《寻梦》的片段,让我们感受到季老先生在异国的生活和对故乡的思念。
  一、在字词的品味中初步感知淡淡的哀愁
  食不下咽 寝不安席 泪流不止 终天之恨
  频来入梦 思潮起伏 心潮腾涌 怅望灰天
  在汉语中,词是语言中最小的音义结合的能够独立运用的单位。词语教学可以帮助小学生学习和积累大量词汇,还可以提高学生对词语敏感度的辨识,从而培养语感。
  这些词语散落在文章中,通过读这些词语我们可以体会到这篇文章的情感。“食不下咽、寝不安席”让我们感知悲痛,“泪流不止、终天之恨”我们感知到的是悔恨,“频来入梦、思潮起伏”我们感受到的是思念,“心潮腾涌”我们感受到的是激动……词语可以传递情感,词语在每一个人心里产生了变化。从简简单单的几个词中,我们感受到了一份心情,一种变化。
  二、在形式发现中初探作者的写作密码
  课文以回忆的形式,介绍了作者的两位母亲──一位是亲生母亲,一位是祖国母亲,生动表达了作者对亲生母亲永久的悔恨,对祖国母亲不变的爱意。作者开篇就写道:“我一生有两个母亲,一个是生我的母亲,一个是我的祖国母亲。我对这两个母亲怀着同样崇高的敬意和同样真挚的爱慕。”文章在写作形式上有一个很大的特点,作者除了直接抒情外,还借助日记的形式和散文的语言,描述了在漫长的留学生涯中,对母亲和祖国的怀念。这是文章区别于其他同类文章的特点,是解读这篇文章的密码。
  教师在课堂上可以把这个问题抛给学生:纵观全文,作者是如何用文字来表达这崇高的爱意和真挚的爱慕的呢?这篇文章和往常我们学的有什么不一样吗?经过点拨,学生就会发现这篇文章写法上的特点——直接抒发情感与引用日记、散文共同表达情感。
  三、重组教材内容,聚焦直接抒情部分,感悟矢志不渝的怀念
  文章字字饱含真情,一句一句触痛着我们的心,所以在教学时,我们应该从一段段文字中,拣选出最有深意的词语,走进作者的内心世界。
  我痛哭了几天,食不下咽,寝不安席。……我怀着不全的灵魂,抱终天之恨。一想到母亲,就泪流不止,数十年如一日。
  在这段文字中,我们可以聚焦到“终天之恨”,感受作者的遗憾和悔恨。无论名誉、地位还是金钱,都是身外之物,只有亲情是抹不去的,我们只有体会到了作者的心,才能感悟真正的人生。学生可能不如大人有感触,但随着年龄的增长和阅历的增加,一定会有更深刻的认识。
  讲解第一段后,可以运用这种方法去品读其他三个段落:
  后来我到德国留学……不知道为什么,母亲频来入梦。我的祖国母亲,我是第一次离开她。不知道为什么,我这个母亲也频来入梦。
  一想到生身母亲和祖国母亲,我就心潮腾涌,留在国外的念头连影儿都没有。
  我在国内的时候,只怀念,也只有可能怀念一个母亲。到国外以后,在我的怀念中增添了祖国母亲。这种怀念,在初到哥廷根的时候异常强烈。以后也没有断过。对这两位母亲的怀念,一直伴随我度过了在欧洲的十一年。
  从“频来入梦”感受到了思念之情,从“心潮腾涌”感受到了激动之情,从“异常强烈”感受到了盼望之情。一篇文章聚焦到四段话,从四段话聚焦到四个词语,从四个词语提炼出作者内心复杂的情感,其实这就是长文短教。
  四、聚焦日记部分,破译作者的写作密码
  季羡林先生在这篇文章中,穿插了四则日记。细细品味,我们不难发现,有三则日记都是触景生情的写法。第一则日记是用暗夜、黄昏来表达自己的思念之情。第二则日记是用房东太太等儿子来表达对自己母亲的思念之情。第三则日记是用风、雨来表达对国家的思念。作者看到了这样的景:黄昏、暗夜、别的母亲、风、雨,就想到了母亲,想到了祖国,这就是触景生情,情溶于景,情景交融,把作者的思乡情、念母情表现得淋漓尽致。
  还有一则日记是这样写的:
  我现在还真是想家,想故国,想故国里的朋友。我有时想得简直不能忍耐。
  这段话就没有写景,作者直抒胸臆,到底是什么触发了作者的情呢?国旗、牡丹、月饼、明月、残霞、落叶……学生们进行了激烈讨论。
  一位普通的母亲,一场平常的风雨,这些再平常不过的景象在作者的心中都成为他思念家乡的寄托。当我们细细品读,又会有所发现。从时间上看,四则日记所写的时间分别是1935 年11 月16 日、11 月18 日、11 月20 日、11 月28 日。這些日期太紧密了,表达了作者对祖国母亲的日日思念。任何时间任何地点遇到的任何事情都会触动他敏感的神经,勾起他对母亲、祖国的思念。现在再来看这句话“我对这两个母亲怀着同样崇高的敬意和同样真挚的爱慕。”情感的深度是相同的,内容也是相同的,对母亲的思念就是对祖国的思念,对母亲思念的程度越深,对祖国的思念程度就越深。
  这篇文章季羡林写于1998年,回忆出国时的一些往事。1935年,他出国留学,计划留学两年,结果两年后抗战爆发,他一直滞留海外。正像他在散文《海棠花》中说的那样:“我是一个有故乡和祖国的人。……我离开他们的时间愈远,他们却离我愈近。”这些情感都可以归结为对母亲、对祖国的爱。
  五、季羡林是个怎样的人
  一篇文章讲完了,但思考不能结束,对一个人的了解还需继续。这时,我问学生:“想看看季羡林的样子吗?”学生热情高涨,我出示了一张季羡林先生年轻时的照片,让学生用一个词语形容他,学生们纷纷称赞季先生年轻有才、帅气、意气风发、朝气蓬勃、才华横溢、风度翩翩、神采飞扬。我又问学生:“如果我再出示一张照片,你认为我会出示哪张照片?”于是我又展示了一张季先生晚年时的照片,学生再次用一个词语形容他:白发苍苍、气定神闲、神采奕奕、容光焕发、满面红光。年轻时意气风发,年老后神采奕奕,这就是季羡林。你了解这个人吗?中国著名文学家、语言学家、教育家、翻译家、散文家、精通12国语言……如果想了解这位国宝级的人物,请阅读《季羡林传》。
  一篇文章虽然讲完了,但是思考没有结束,对人性的思考更要继续。我希望学生能够从书本中感悟到情感,并以此滋润自己的生命,我更希望学生能够从作家的身上找到精神支柱,让自己的生命更加庄严,让自己活出光彩与价值!
  (作者单位:北京市朝阳区芳草地国际学校)
  责任编辑:胡玉敏
  huym@zgjszz.cn
其他文献
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文件,要求全面加强新时代大中小学劳动教育,将劳动教育纳入学生必修课程,将劳动素养纳入综合素质评价体系。如何从劳动教育入手,补齐教育短板?新民学校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立德树人,落实区域“一主多元,协同育人”的劳动教育新模式,充分利用自身优势,构建中小学段衔接的劳动教育课程体系,让学校数千名学生真正参与到实践中,体验劳动的喜悦。  一、专设劳动必修课程,构建劳动教育新固态  
【关键词】亚洲乡村教育 文化多样性 可持续发展 东南亚教育部长组织  2019年5月16日,“亚洲乡村教育、文化多样性与可持续发展”学术沙龙在北京师范大学举办。本次沙龙是5月15日在京召开的“亚洲文明对话大会”高校系列活动之一,旨在探讨在全球化、城市化的背景下,亚洲乡村如何通过提升教育质量,尊重、保护与发展文化多样性来实现乡村的振兴与可持续发展。  一、东南亚教育部长组织概况  东南亚教育部长组织
一、小学数学概念教学存在的问题  概念教学在小学数学中占据着较大的比例,在教学中,教师只是注重让学生熟练地背诵概念,许多学生在真正运用的时候却不能举一反三,灵活应用。现在存在主要的问题有以下几种。  1.概念之间的联系时常忽略  在小学阶段,许多概念之间是相互联系的,也就是前后都有关联的,如果让学生明白这种联系,可以达到融会贯通的目的。而我们在平时的教学中,并没有前后联系,从而导致学生不能灵活运用
数学阅读相比于文科阅读,学生容易在数学语言与自然语言转化、阅读推理、概括提升等方面出现障碍。本文结合“椭圆的几种画法”研究课,总结了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阅读能力的方法及策略。培养数学阅读能力,要给学生运用多种媒介体验文本的机会,要给学生完整经历数学阅读全过程的机会,要给学生分享和交流数学成果的机会。  一、培养学生数学阅读能力的现实困境  阅读能力是人类学习的一种基本能力。但是,学生的数学阅读能力是
在中学生中广泛开展古体诗词写作活动,听起来有些难度,但我们确实做  到了。  人教版语文教材有一个选修模块“中国古代诗歌与散文欣赏”,需要集中学习三个单元的古代诗歌,共30多首,篇篇精美,真是一顿饕餮盛宴,让喜爱古体诗词的师生直呼过瘾。但正如再美味的佳肴,一顿尽吃也会倒胃口,这么多的华章丽句集中来袭,也会让学生消受不了,甚至会产生严重的审美疲劳。  在第一轮使用这套教材时,我也想了一些办法,如重新
在中国近现代教育史上,诸多学贯中西的教育家为救亡图存、自强御辱在教育领域进行了筚路蓝缕、披荆斩棘的艰难探索。他们的思想言论和實践作为,无论是在思想史上还是在实践史上,都留下了史诗般浓墨重彩的记录和无可比拟的宝贵财富。晏阳初先生就是其中一位,他将毕生的精力都献给了中国和世界的平民教育事业与乡村建设工作,是享誉全球的平民教育家、乡村改造运动的倡导者和实践家。晏阳初先生作为唯一一位东方人,和爱因斯坦、莱
为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和全国教育大会精神,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指导中小学课程教材系统、全面落实革命传统教育,充分发挥中小学课程教材在革命传统教育中的重要作用,2021年年初,教育部印发了《革命传统进中小学课程教材指南》。  地方课程是义务教育课程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2017年5月,辽宁省教育厅首次颁布了《辽宁省义务教育地方课程指导纲要》(以下简称《纲要》),在大幅度整合一系列专
随着高考改革、新版教材的发行,我们越来越认识到阅读的重要性。在学生学业比较繁重的今天,阅读没有得到学生、教师的足够重视,认为指导学生阅读是语文教师的任务,只是让学生理解文本的内容,而忽略了对学生阅读兴趣的培养及阅读方法的指导。这就导致学生在阅读中对文章的理解不够深入,多视角看待问题、分析问题的能力较弱。为了有效解决这个问题,真正提高学生的阅读兴趣,拓宽学生的阅读视野,淄博市张店区凯瑞小学从2016
近年来,阅读教学新增了一个专项,即信息筛选,其实用价值非常突出,需要精心探究,加大实验力度。比较理想的实验框架是:从小学、初中到高中。铺设一条演练信息筛选专项技能的绿色通道,按照适宜的梯度逐步提高教学要求、丰富涉猎的内容、增大练习的难度,使学生在基础教育阶段能够凭借这项技能支持各科学习,升学和就业以后能够熟练运用这项技能满足社会实践需要。目前。这方面的教学要求已经见诸课程标准,一些练习项目也散见于
生物遗传学的研究历史,如同一个九连环,环环相扣,起伏跌宕,呈现了生命科学的群星闪耀,凝结了人类智慧。为了让科学史教学更生动,陈月艳老师通读了这些科学家的原著、自传等并用于教学,使科学史见人、见思想,焕发出人文的光彩。本节关于DNA结构发现史的教学课例,陈老师有机整合了丰富的教学素材,设置了既具有一定的开放性又邏辑缜密的科学问题,在深刻认识、理解DNA结构的同时,充分体现了科学史教学培养学生的科学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