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法翻译法与直接教学法的比较和融合

来源 :速读·上旬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wdiy_c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二语教学方法经历了很长的发展过程,在众多的教学方式中,语法翻译法和直接教学法被广泛运用。本文旨在比较两种方法的起源、特点和目标,并尝试根据两种方法的优缺点将二者结合运用以得到更好的教学效果。
  关键词:语法翻译法;直接教学法;比较;结合
  一、比较
  1.起源
  语法翻译法起源于教授拉丁语的实践中。500多年前,拉丁语是西方世界教育、商业、宗教等各领域主要使用的语言,而对其语法规则和修辞手法的分析是当时学校教授拉丁语的主要方式。在当时,语言教学十分关注句法结构、语法规则、文本的翻译和词汇的记忆等。而之后随着拉丁语的地位逐渐被法语、意大利语和英语等取代,这种教学方式也被用于教授和学习更多的语言中,人们也把这种方式称为“语法翻译法”。从19世纪40年代到20世纪40年代,这种方式已成为在欧洲学校教授和学习外语的主要方式,并被传播到世界其他地方进行广泛运用。
  直接教学法起源于19世纪的语言教学革新,这种方法产生和被运用的初衷就是解决语法翻译法在教学中产生的问题。
  在19世纪中后期,随着西欧资本主义的发展,欧洲人之间越来越多的交流需求对外语的口语流利度产生了很高的要求。而语法翻译法在提高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上却作用不大,并且记忆无聊的单词和语法规则等也会使学生产生厌烦。所以与语法翻译法相对立的教学方式在欧洲逐渐发展起来。一些研究者开始关注语言教学和学习的自然原则以使二语学习更像一语学习一样自然。基于自然的语言学习原则,直接教学法就产生了,它代表了传统教学方式的转变。
  2.主要特点
  语法翻译法强调在外语习得中应注重语法学习,强调对学生阅读和写作能力的培养。而与之相反,直接教学法强调培养学生的听说能力。在直接教学法中,目标语言以口头的形式被用于课堂活动中,教师看重学生的模仿并培养学生的语言习惯。
  而在以语法翻译法为主要教学方式的课堂中,教师通常使用学生的母语进行讲解,很少使用目标语言。在这种方式中,二语的习得以第一语言为参照系。学生的母语被用于解释目标语言的语法规则,教师也会通过目标语言与母语的比较来帮助学生学习。而在直接教学法中,教师会用目标语言下达课堂指令,甚至课堂活动也会只用目标语言来完成,而不借用母语的帮助。
  在语法翻译法的课堂中,教师大多采用演绎法的方式来教授语法规则。教师会先呈现和解释语法规则,然后学生需要记忆语法规则并通过做替换等机械性练习来掌握语法规则。而直接教学法并不解释语法规则,教师在具体语境中使用新的语法规则,学生被期待能从教师给的例子中推断出语法规则并且运用语法规则来回应教师的问题,也就是教师用归纳法来讲授语法。
  在语法翻译法中,翻译是教学的主要方式,学生需要做大量句子翻译练习,通常是将一些无关联的句子从目标语言翻译成母语。翻译被运用在教学的许多活动中,比如语法练习、听写、文章写作等等。翻译可以帮助学生理解语法规则和句子的意思。然而在直接教学法中,课堂活动只用目标语言来实现,教师使用目标语言发布和解释指令,也会充分运用手势、表情、图画等直观的方式来帮助学生学习。直接教学法避免了翻译和语法解释,而是将外部世界与目标语言直接联系起来。
  在语法翻译法中,句子是语言教学和学习的基本单位。学生将句子在目标语和母语之间进行翻译,翻译每一个句子是他们理解整篇文章的途径。学生根据单词表记忆一个个分离的单词,尤其需要记住单词的母语意思。而在直接教学法中,单词在句子中被呈现,而句子在有意义的具体环境中进行教学和练习。具体的单词会通过直观的方式进行讲解,比如手势、实物和图片,而抽象的单词也会用目标语进行解釋,与学生的已有概念相联系。这些教学手段的目的是在目标语和具体概念间建立直接联系,而不需要母语的介入,学习者应该在一开始就“用外语思考”。
  在语法翻译法中,教师看重学生答案的准确性,例如单词的拼写和语法的使用等。教师会纠正学生的错误并提供正确的答案,学生也会格外注意语言使用是否正确。但是在直接教学法中,教师看重学生的发音是否正确并鼓励学生尽可能多说。如果学生能表达合适的意思,一些语法错误会被忽略。
  教师和学生的角色在这两种方式中也有不同。在语法翻译法的课堂中,教师很具有权威性,学生按教师所说的去做,学习教师教授的语法规则。而在直接教学法中,学生的角色更积极,教师和学生更像伙伴,他们自然地用目标语交流一些话题。
  3.目标
  语法翻译法的主要目标是发展学生用目标语阅读文学作品的阅读能力。对阅读、写作和翻译能力是训练比口语和听力能力更为重要。在这种方式中,语言教学的目标是使学生能够阅读外语作品并用写作的形式表达观点,并不看重学生的实际表达能力。
  而直接教学法的主要目标是使学生能用目标语言流利地交流,优先强调学生的口语和听力能力,并关注学生的口语发音。在课堂上有大量的口语练习和目标语言的自发使用,而不是翻译和语法规则的分析。
  二、结合
  1.语法翻译法的优点和缺点
  语法翻译法的优点有:
  第一,翻译是解释外语文本意思的最容易的方式,而如果用外语本身来解释则会浪费大量的时间。通过翻译,学习者更容易理解外语单词、句子和整个文本的意思。
  第二,教师和学生更容易用母语进行交流,学习者更容易用母语回应老师的问题。这种方式对教师的英语流利度要求较低,这也可能是这种方式被应用地非常广泛和持久的原因之一。
  第三,这种方式可以帮助学习者对英语语法有系统的了解,并进而促进学生的英语熟练度。同时学生也可以对一些经典英语文学作品更加熟悉。
  语法翻译法也有一些缺点:
  第一,语法翻译法忽视培养学生的听说能力,学生很难再日常的交际中真正使用目标语。学生被要求记忆很多枯燥的语法规则和单词,这会使学生对二语学习感到厌烦。   第二,直接教学法对语法翻译法最主要的批评是语法翻译法只训练学生翻译,而不是真正的理解和使用目标语言。而且过度的翻译也会使课堂非常无聊而使学生丧失兴趣。
  2.直接教学法的优点和缺点
  优点是这种方式比较自然。它用学生学习母语的方式来教授二语,而且它注重培养学生的听力和口语能力,在课堂上老师也会创造有意义的具体语境来帮助学生运用目标语交流。所以这种方式可以有效提高学生的英语流利度并帮助学生用目标语进行思考。
  直接教学法也有一些缺点:
  第一,这种方式过度强调了一语习得和二语习得之间的相似性,忽视了课堂教学中的实际环境。
  第二,这种方式对教师的英语流利度有很高要求,而实际上,并不是所有的教师都能胜任。
  第三,完全用目标语去解释一些概念可能会浪费大量的时间,也可能不利于学生的理解。
  3.结合
  学生的听说读写四项基本技能都应得到发展,所以语法翻译法和直接教学法应互相补充,在课堂教学中共同发挥作用。教师可运用直接教学法训练学生的听说能力,运用语法翻译法来提高学生的读写能力。比如在课堂上,教师可采用直接教学法作为主要教学方式来培养学生的语言习惯,但当学生遇到抽象的单词和句子时,教师可用母语进行解释来帮助学生理解。教师也可以在必要的时候总结语法规则来帮助学生掌握外语,也可适当运用翻译等手段来帮助学生理解和检测学生语言水平。
  总之,语法翻译法和直接教学法都有其各自特点和优缺点,教师应根据教学目标选用合适的方式或进行结合使用,以获得好的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Richards,J.C.,and T.S.Rodgers.2001.Approaches and methods in language teaching.Beijing: Foreign Language Teaching and Reaching Press.
  [2]Stern,H.H.1983.Fundamental Concepts of Language Teaching.Oxford: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3]Littlewood,W.2008.Foreign language teaching methods: from past prescriptions to present principles.Theory and Practice.
  [4]Larsen-Freeman,D.,and M.Anderson.2011.Techniques and principles in language teaching.Oxford: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作者简介
  陈瑞青(1998—),女,汉族,山西省大同市人,本科生,單位:北京师范大学外国语言文学学院英语系。
其他文献
摘 要:追求有效的、理想的课堂教学是当今教学改革的研究热点。“有效教学”的提出是针对许多低效、无效的课堂教学而言的。作为学习母语的课堂,语文学科的意义非同于自然学科,它绝不仅仅在于教给学生某种知识技能,更重要的是通过一篇篇凝聚着作家灵感、激情和思想的文字,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的情感、情趣和情操,影响学生对世界的感受、思考及表达方式,并最终积淀为精神世界中最深层、最基本的东西,那就是价值观和人生观。 
摘 要:在社会全面发展的今天,技工院校学生教育管理模式创新研究十分重要,其能够使得学生的整体体系管理结构层次得到相应的优化。从整体上来看,技工院校学生教育管理还处于较为初级的层次。因此,为了能够使得其相应地管理体系得到初步性的优化。在管理的过程中,同样需要对技工院校学生教育管理的层面得到相应的提升。本文主要针对新形势下技工院校学生教育管理模式创新进行研究,并提出了相应的优化措施。  关键词:新形势
摘 要:随着新课程改革的发展与层层深入,评价发展迅速,教师的评价观念、使用的评价方法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评价在课堂中所起的作用越来越重要,而老师在课堂中对学生所采用的随机的、激励性的评价,是教学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活跃课堂气氛,激发学生参与教学积极性的重要方法。  关键词:小学语文;鼓励性评价;差异;改进  所谓激励性评价就是使被评价者产生向上的欲望和动力,并获得成功的一种评价手段,是新课改倡导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理解感知课文内容和重点词句的意思。  2.精读课文,体会“番茄太阳”给“我”留下的深刻印象,感悟“明明”美好童心对“我”的感染。  3.体会文中三处“番茄太阳”的不同含义。  教学重点  1.感悟盲童明明的心灵,体会盲童明明给“我”带来的快乐和感动。  2.理解文中“番茄太阳”的含义。  教学难点  理解文中三处“番茄太阳”的不同含义。  教学过程与课
期刊
学会与人沟通、互动和协作不仅是时代发展的要求,同时也是培养新时代各类人才所必需的。合作学习作为提升学生的学习成绩,培养学生沟通与协作能力的有效途径,得到了教育界的广泛关注。所以在语文课堂教学中应重视对合作学习的研究与应用,充分发挥它的作用,真正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笔者在多年的小学语文教学中对学生的合作学习有较大收益,这里就什么是合作学习、合作学习包含哪些要素、为什么要进行合作学习进行点滴分享,算是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