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电影叙事的“最后八分钟营救”

来源 :新闻世界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eiyuhang9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源代码》是英国导演邓肯.琼斯继2009年《月球》之后导演的又一部集成科幻、悬念、穿越的佳作。它通过重复与悬念、穿越与回归、形象与拯救等元素之间的分离与整合关系,铸就了“最后八分钟营救”的电影叙事,打破了传统电影“最后一分钟营救”的叙事技巧,营造了八分钟为周长,不断地循环往复,演绎了视角冲击和心理期待,完成《源代码》的叙事策略。
  【关键词】电影叙事 营救 源代码
  
  《源代码》讲美军中尉史蒂文斯在一次执行任务中牺牲,科学家运用人体记忆残留八分钟的原理,“复活”他的记忆,让他穿越时空,借助他人的躯体,寻找火车爆炸的原因,解除危机。肖恩(史蒂文斯借助的躯体)只能在规定的八分钟里寻找真相,在不断穿越时空的过程里,史蒂文斯找到炸弹化除了危机,还化解了与父亲多年的隔阂并寻找到了真爱,借助肖恩身体,活在另一个平衡宇宙。故事听起来有点悬,然影片的核心并不在于告诉观众一件不可思议的事,而在于“解谜和解决问题”,并以哲学的形式告之什么叫珍惜,什么叫爱。而“最后八分钟营救”也成为了影片最具创意的叙事策略,并通过重复与悬念、穿越与回归、时间与拯救等叙事元素完成了“最后八分钟营救”的叙事技巧,给观者一个独特的视角感受。
  一、重复与悬念:影片的推进与演绎
  《源代码》属于片段结构,其叙述不管是动作还是情节都缺乏系统的连贯性,它依赖“重复”拼凑了故事的框架和完整性。这样的叙事结构难免会使故事的吸引力不够甚至令人乏味。但“重复”借助“悬念”的后推力,铸就多个“八分钟叙事”的骨架,由此促进了影片的发展和演绎。
  1、重复即叙事,叙事即重复
  “重复是艺术最有效的工具之一。”①如《劳拉快跑》《滑动门》等,都是对“重复”手法的最好阐释。但是在《源代码》中,“重复”不仅作为一种叙事手段,而是直接代替了叙事,从而构成了“重复即叙事,叙事即重复”的电影叙事手法。影片中“重复”作为叙事,它抛弃了传统单纯化的直线叙述,以波浪形的叙述凸显了影片在故事上的不平衡性和不稳定性,造成了情节的跌宕起伏和紧凑性。在每次讲述(重复)前面故事的同时,影片的发展也向前迈进一步,于是重复越来越长,最后重复完成了对影片的完整叙述。显然《源代码》的“重复”与《劳拉快跑》、《滑动门》等有着本质的区别。从电影语言看,《劳拉快跑》、《滑动门》等可称为“要是如果(what if?)叙事”,在这类电影中,“通常会在影片开始的时候呈现一种处境,而当某一个因素发生变化之后,便显示出原先的处境在不同因果链接下的发展。”②所以劳拉奔跑的“快”与“慢”,并由此得到的不同结局是影片探讨的重点,同样《滑动门》中的海伦“能否搭上列车”主宰了影片的最终走向。但是《源代码》继承了克里斯托弗.诺兰《记忆的碎片》以及《盗梦空间》的不确定性因素,是“谜题电影(puzzle films)”的类型,它没有“如果”,有的只是以“悬念”作为一种后设力量,从而构成影片“在重复中叙事,在叙事中重复”的叙事手法。
  2、悬念即动力,动力即悬念
  《源代码》的“重复”能作为叙事,在于“悬念”具有时空维度的掌控力,因为“悬念不仅是等待,它是把这个等待膨胀,扩大一点范围说,膨胀的还有节奏和时间长度。”③从结构上,《源代码》的叙事是松散的,它缺乏必要的统一性和清晰度。“每八分钟”一次重复彼此间不存在必然性,只在每次重复中促进故事的发展,而“悬念”的设置,使“重复”本身有了继续发展的必要;其次影片不是按因果关系,而是按不同的顺序排列发生的,这样从多方面给“悬念”的制造创造了宽阔的时空视野和自由度,从而构成多个“悬念”并在最后集成最大的“悬念”,可见“悬念”不仅可以控制效果,还可以调节长度。
  重复与悬念是从故事角度塑造“最后八分钟营救”的整体结构,它们奠定影片的结构框架,完成《源代码》作为一个“拯救人类”的故事主题。
  二、穿越与回归:主题的丰富与升华
  穿越与回归作为“最后八分钟营救”的重要组成部分,淡化了重复与悬念带来的冲击与紧张感,以副线的形式再现影片的人情味,缓解了拯救事件的血腥,赋予影片温情的一面,丰富影片内涵的同时升华了影片的主题思想。
  1、情与爱的彰显
  穿越作为一种叙事手段被越来越多地运用于电影,《源代码》正是运用时空交错完成了“每八分钟”一次循环的模式。穿越使影片在虚幻与真实间重建了一层新的人际关系:与父亲由冷漠误会到理解,与古德雯由利用到惺惺相惜,与克里斯汀娜由陌生到相爱……导演透视生命的意义不仅在于拯救人类,也在于拯救自己。史蒂文斯对父亲的忏悔、对生的渴望和对未来的向往直接指向了我们当今社会存在的问题:忽略父母之爱,挥霍生命,漠视他人……这样的人生是否缺乏意义和价值?导演没有表态,但导演排除一切虚假的动作,表现人物自我救赎时,把背景放到温暖的父子之情、美好的爱情、博爱的人间关爱。影片由此进入一个充满情与爱的世界:史蒂文斯穿越前对父亲的忏悔,渲染了亲情的分量;与克里斯汀娜的一见钟情,蒙上了浪漫的色调;古德雯对斯蒂文斯的友情,诠释了人间真情的可贵。正是通过亲情、爱情、友情等力量的不断营造和扩大,影片达到一种平衡,聚焦于“最后八分钟营救”中和的一面。
  2、主题的升华
  情与爱在《源代码》的流动,赋予影片一份温暖的情怀,然而“穿越”不仅是情感的赋予和叙事的动作诱因,还是一种意义深远的阐述,推演电影含旨的多重意义:首先是外在意义,即找出真相,拯救人类,这是影片的框架和基调;其次是内在意义,史蒂文斯牺牲后才懂得父亲的爱,化解了父子间的隔阂,凸显了人性;再者是影片的指示意义,史蒂文斯的身份及战场上的遭遇,延伸了故事主题,揭示战争的残酷,影射美国政府对阿富汗开战的谴责;最后是影片的象征意义,史蒂文斯在拯救他人的同时,也是自我救赎,暗含救赎过程是基于双方的契约,救赎他人也是为了救赎自己。因此,影片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穿越作为影片中人物活动的动态走向,是在寻找客观事件的真相,也是行为主体的回归。
  穿越与回归的设定,增加了影片“最后八分钟营救”的叙事魅力和深刻内涵,《源代码》的情感张力在穿越与回归的带动下,得到充分的表现和阐释,使影片在紧张的人类拯救的同时,回归到行为主体的自我关照,体现出浓厚的人情和意义。
  三、人物与拯救:影片的创新与超越
  穿越与回归以多重内涵塑造人物的侠骨柔情,而史蒂文斯以平凡人的形象承担起了英雄拯救人类的伟大事业,这是对以往英雄的瓦解,是平民对英雄的挑战。此外,虽然进入他人身体这样的故事设置不是什么新鲜创意,但是每八分钟循环一次对史蒂文斯对观众都是一种新鲜的体验。因而不管是从人物形象的塑造还是拯救而言,都是对以往影片的创新和超越。
  1、英雄的消解
  首先从人物来上,当史蒂文斯以拯救者的姿态出现在荧幕时,他已经承担起英雄的形象,而他疑惑表情及在寻找真相过程中的粗暴、鲁莽而且笨拙,却颠覆了传统英雄无所不能的高大形象。而他拯救人类不是为了彰显英雄形象,他是一个被动者,当英雄作为一个被动者的形象被驱使时,他已不是传统意义上的英雄,而是附加的。其次从文本结构上,导演的本意不是塑造英雄,而是还原普通人物的常态,着意表现人物的日常性,因此英雄人物的传奇性、悲壮性、崇高性等完全剔除。事实上在情节的安排中,作为副线的父子之爱,男女爱情,珍贵的友情等才是影片最动人的环节。消解英雄使影片不仅具有生活性还建构了独具特色的普通人形象,导演不仅用悬念和重复诱惑了观众,也用日常性吸引了观众的眼球。
  2、拯救与时间
  从悬念的设置和剧情张力来看,“最后八分钟营救”是对“最后一分钟营救”技巧的模仿,然而延长时间并没有消除故事本身的紧迫度和压迫感,相反它在延长的同时带动了观众寻找真相的好奇心,而在一次次接近真相又一次次被突然打断的失落中更加刺激了观众体会与时间赛跑的紧张感和兴奋感,这是导演的独创。影片中,时间虽是拯救的关键,但影片所含旨的不是拯救本身,而是拯救的过程,是多个“八分钟”里不断探求事实的真相。在这一过程中,探求的不仅是真相还有亲情、爱情、友情等人类美好的情感。正是在这样一个足够时间里,才有机会注入似乎与拯救无关的情感问题的探讨,正是这股情感的注入,赋予了“最后八分钟营救”的现实意义和丰富的内涵,使整个影片不陷入为拯救而拯救,为真相而真相的俗套中。
  人物形象与拯救方式的重新解构和建构营造了“最后八分钟营救”的活力,是对《源代码》叙事技巧及安排的认可。由此成功地使《源代码》去传统化,以陌生化的叙事技巧和人物形象,完成了影片的创新与超越。
  综上,《源代码》的“最后八分钟营救”的叙事策略是在“重复”与“悬念”的叙事基础上,通过“穿越”与“回归”的现代元素丰富升华了影片的主旨思想,以“人物”和“拯救”重新解读观影视角和拍摄技巧。它们的相互贯穿和补充,从表现形式到内在含蕴赋予了《源代码》卓尔不群的价值意义。
  参考文献
  ①[美]霍华德·苏伯 著,李迅 译:《电影的力量》[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8
  ②[美]大卫·波德维尔、克里斯汀·汤普森 著,曾伟祯 译:《电影艺术:形式与风格》[M].北京:世界图书出版公司北京公司,2008
  ③[法]雅克·奥蒙(Jacques Aumont)著,车琳译:《电影导演论》[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8
  (作者:广西大学文学院2010级研究生)
  责编:周蕾
其他文献
刘启新老师谦逊随和,虽年近七旬但精神矍铄,与他交谈能让人感受到一种淡定与安宁。罗曼罗兰说过:“没有伟大的品格就没有伟大的人,甚至没有伟大的艺术家、伟大的行动者。”用在这里来形容刘启新老师,是再妥帖不过的了。  只有真正的好字才能经得起推敲  刘启新老师自幼喜爱书画艺术,习工笔人物,这和成长家庭是分不开的。艺术文化的熏陶,是一种简洁而单纯的关于美的心理沉淀。他告诉我们,不到10岁,他就开始练字画画,
[摘 要]案例从临界生选择策略、辅导策略、管理策略全面地介绍了两位班主任的工作经验,并尝试解决面对高考的压力,如何给临界的孩子最好的帮助这个问题。高三临界生的辅导是个大难题,是高三教学管理的核心问题,该案例给出了一套思路清晰、操作可行的工作方法,提出了系列策略,在高三毕业班工作中有极大的参考价值。  [关键词]临界生确定 临界生辅导 临界生管理  [中图分类号] G635 [文献标识码] A [文
一、以菌治癌    以毒攻毒,古已有之。现在应用得更广了。“防疫针”的疫苗就是用害人的病菌和病毒制成的,不过那些“凶手”已经作了灭活或减毒处理。把这些改造过的“凶手”输入人体,不仅不会致病,还会激起人的抵抗力——“免疫力”来预防疾病。能不能用这种疫苗去治疗当今医学上最大的顽症——癌肿呢?这并非空想,因为人们曾发现癌症病人在一场传染病后竟不治而愈;有一个晚期胃癌病人,在手术时发现已广泛扩散,医生只好
有一友人患皮肤瘙痒病症,先后看遍了当地所有医院的皮肤科,吃遍各种治疗的内服药,搽遍各种治疗的外用药,但历经数年,不倪未见好转,反而日趋严重。发病时,红斑全身密布,奇痒难当,必须不停地用手抓,抓破血水流到那里,那里就痒起来。厉害时要用板刷来刷,直刷得鲜血淋淋,其状惨不忍睹。  我目睹此状,建议他服用龟苓膏(洞庭湖的金钱龟和茯苓,依古法炮制而成。)他按说明服用3碗(每碗300克)后,红斑开始收敛,瘙痒
【编者按】肥西县山南镇地处合肥、六安、舒城三市(县)交汇处,这里的人们向来以勤劳果敢而著称。1978年,该镇小井庄村就开始了“包产到户”,使得这里成为中国农村包产到户发源地。  如今的山南镇紧紧围绕“打造包产到户名镇、乡村旅游新镇、区域商贸重镇、加工制造大镇”的发展定位,按照“做强工业、做优农业、做靓旅游、做活商贸”的发展思路,以深化农村综合改革为动力,狠抓新型工业、现代农业和城镇建设三大重点工作
为了更好地将学生已有生活经验经由课堂教学达到学生的最近发展区,从而将学生对于城市的感性认识转化为城市内部空间结构的理性知识,以及基于本校绝大部分学生均来自于顺义,对于顺义县城相对较为熟悉的这一学情,尝试以北京市顺义区为例,使用google earth进行城市内部空间结构的乡土地理案例教学。  一、技术可行性分析  (1) 网络条件。由于google earth是在线地图,因此,要求使用者的电脑能够
在语文作文教学中,我们要求学生尽量做到语言优美、生动。为此,我们可以在教学中培养学生驾驭语言的能力。在指导学生学习时,教师应激活学生的求异思维,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下面从四个方面来谈谈在作文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一、造句训练是培养学生创新思维,提高写作水平的基础  1、多用新内容  谈到用“夸赞”一词造句,大多数学生造的都是“谁夸赞谁”的句子。诸如:老师夸赞小军是个学习认真的学生。妈妈
那个温暖的冬天,关闭十年之久的高考大门重新敞开,成了我乃至我一家人命运的转折点……   在我国恢复高考制度30周年之际,我情不自禁回想起1977年那个温暖的冬天。  当时,我在广西东部一个人民公社当知青。一天早上,生产队喊工的有线广播播出了恢复高考的消息。知青们欢呼雀跃,奔走相告。在中学当老师的父亲心急如焚,一再传话要我回家复习。好不容易忙完秋收,我向生产队长请假,火速赶回家去。  一到家,父亲把
【摘要】在当下创建文明城市、提升城市竞争软实力的进程中,作为地方主流媒体积极担负舆论宣传的职责,抓住群众和读者的关注点,主动联合相关部门开展“影响滁州文明形象十大陋习”评选活动,得到广大市民的响应,出现了较高的人气,实现媒体与社会的互动,也实现了多方满意的多赢局面。  【关键词】新闻策划 读者关注 社会参与    2010年滁州日报社《皖东晨刊》与市文明办、市行政执法局、市交警支队联合主办“影响滁
【摘 要】微博客的出现与发展推动社会进入“微时代”。微时代信息的传播速度更快、传播的内容更具冲击力和震撼力,其中以微电影为代表更是吸引受众的注意力。由于微电影有可看性、便捷性、互动性、灵活性的优势,微电影与广告间的跨界合作成为广告营销时代的大势所趋,它突破了传统植入广告在形式和内容方面的局限,成为广告营销界的新宠。本文以海尔卡萨帝的微电影广告《谁的爱填满冰箱》为例,分析微电影广告的特色。  【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