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文化认同视角下我国外语教育政策研究

来源 :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ericchenfe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外语教育政策作为国民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塑造和强化国家文化认同的重要功能。新中国成立后,我国的外语教育政策经历了国家文化认同失语、国家文化认同缺失和国家文化认同逐渐显现三个阶段,应从外语教材、外语课程、外语教师培育和外语人才培养四个方面塑造国家文化认同。
其他文献
在新媒体世界影响下的纪录片,更倾向于娱乐化,但娱乐化也是吸引受众的一个必不可少的因素,想要更好地传播纪录片的理念,第一步可以从内容上下手,第二步可以从传播途径中进行改善,第三步可以从宣传中进行纪录片的理念传播。  内容的创新更迭  个人层面的纪录创新  在纪录片当中,人物纪录片是最受大众认可的,主要将焦点聚集在一个人身上,这个人可以是军人、律师或者医生、明星等,缩小聚焦点,将受众的目光带到这一个人
坚持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是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方略之一。东南亚来华留学人数众多,是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重要力量。东南亚留学生认同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有助于提高中华文化软实力,推动全人类共同价值的传播,加快建设亚洲命运共同体。我国综合国力持续增强,东南亚国家与我国长期友好交往,近代东南亚国家与我国具有相似的历史命运,这些因素为增进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认同奠定了现实基础。推动东南亚留学生认同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需要改进教材体系,拓展教学内容;把握对象特点,分层有序推进;加强社会实践,丰富学习形
基于近年来外语类大学生群体就业现状而言,泛职业化就业的问题已经较为普遍,且先就业、后择业已然成为多数外语类大学生主观认为的理智选择。而这一错误观念的存在,在某种程度上导致了外语类大学生在就业过程中出现泛职业化现象。外语类专业教学需要在大学生泛职业化就业现象的背景下,加强学生职业核心能力的培养,不断解决大学生的泛职业化就业问题,促进学生职业核心能力的全面发展。
近年来,随着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和通讯技术的飞速发展,在教育领域引发了很多变化。其中,学习者的学习方式改变就是最突出的表现,泛在化学习可以为学生提供随时可以获取的智能化学习环境。基于预科生的特殊性,本文采用文献法、问卷调查法和实验对照法,通过设计泛在化学习的方式和内容,通过对比学生的成绩,分析预科学生应用泛在化学习在知识获取方面的优势。结果表明预科学生通过泛在化学习相比于传统课堂学习更能有效获取知识,能够更好地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提升预科生培养院校的教学质量。
文章简析讲究“预测”策略,促进深度阅读教学的要义.或紧扣题眼,在初识预测中激发阅读兴趣;或巧妙关联,在走进预测中促进思想交流;或对比发现,在乐享预测中提升思维品质;或尝
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是教育改革进入深水区后出现的新需求、新矛盾。解决这一问题,可以缩小城乡不平等,缩小城市与城市、学校与学校不均衡,缩小西部欠发达地区与东部发达地区的差距,满足新时代人民群众的需要,办新时代人民群众满意的教育。笔者在分析贵州省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的现实基础、发展现状、存在问题和发展关键等的基础上,提出了贵州省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的思路、路径与建议,为贵州城乡尽快实现义务教育优质均衡提供参考。
建立中小学教师培训学分管理机制,对探索建立中小学教师专业发展评价体系,推动建设学习型社会和中小学校教师终身学习的发展进程具有重要意义。结合各地教师培训工作实际和谋划学分管理遇到的难点问题,基于教师发展规律,建立中小学教师培训(研修)学分管理机制,从中小学教师培训项目、校本研修与自主研修成果认定、学分银行建设等方面,筹划教师培训学分管理成为当务之急。
新课改要求传统教学方式发生深刻的变革,深入推进以核心素养培育为导向的课堂教学模式。教师要实现思想政治课核心素养这个目标,需要通过深度学习的手段来实现,需要突破浅层的知识符号的学习,需要下潜到知识内核的意义系统与逻辑形式,需要把握深度学习视阈下课堂的教学生态与评价维度,从而最大限度地实现思想政治教学的价值。
高职高水平的“双高”建设计划是我国职业教育改革发展中的一项重大战略。电子商务专业隶属于财经商贸学科大类,是一门交叉学科,其专业课程教学涵盖了经济管理类与信息技术类的多门课程。电子商务综合实训是电子商务专业人才培养过程中在实践教学环节必不可少的一门课程,该课程的教学旨在让学生将前期所学到的电子商务理论知识与电子商务相关的专业技能应用到岗位实践中,实现学以致用的根本目的。通过研究发现,四川华新现代职业学院电子商务专业综合实训课程现行的教学模式存在诸多缺陷与不足。文章基于当下高职院校“双高”建设目标的基础提出了
议程设置是大众媒介通过媒体反复播出某类新闻报道,强化该话题在受众心目中的重要程度,将公众的注意力导向某些特定的问题或争端上。虽不能决定人们对某一事件或观点的具体看法,但可以通过提供信息和安排相关议题,来有效地影响人们的想法和产生一定主观意识的判断。本文基于2019年4月在网络发酵的奔驰车漏油事件,以“抖音”和校内大学生为研究对象,探究社交新媒体的议程设置对大学生价值观产生的深远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