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21世纪是一个基因工程世纪,生物技术得到飞速发展,越来越多利用转基因技术获得的转基因生物进入到了人们的视野中。不可否认,基因技术的应用能给人们生产生活带来福利,并且能产生很可观的经济效益,但是转基因生物安全吗?这个问题已经得到了人们的普遍关注,本文通过分析转基因生物当前的研究现状及对环境问题的影响,希望能帮助我们正视转基因生物这一问题。
关键词:转基因生物;环境影响;思考
0 引言
基因工程是新世纪最前沿的技术,1972年P·伯格成功把两种病毒的DNA连接了起来,获得重组DNA,这标志着现代基因工程的开始。当前转基因技术已经取得了突破性的进展,在微生物方面,重组DNA在细菌中得到成功表达,比如可以清除石油污染的假单孢杆菌,通过各种重组DNA细菌的培育和应用,可以获得很高的经济价值。在基因制药方面,多肽与蛋白质类药物成为了重要研究和开发的对象,而且有很多生物制药成功用于临床治疗,比如人工胰岛素、促红细胞生成素等。在转基因動植物方面,已经培育出了生长快、营养价值高、品种优良的转基因畜禽,大批量具有抗虫、抗病毒、抗除草剂的农作物已经得以规模化发展,比如抗虫水稻、转基因玉米等。生物技术的发展,可以人为对生物的遗传基因进行修改和重组,它既可以解决粮食问题,提高生产效率,同时也可能会带来一系列新的问题,所以起发了人们的广泛关注。
1 关于转基因生物的争论
在转基因生物安全方面的争论主要就以下两种观点:
一是持赞同观点,因为从当前转基因生物的研究来看,已经取得了非常显著的成果,转基因农作物具有抗虫、抗病毒、抗除草剂的特点:(1)可以减少农药的使用,从而减少环境的污染;(2)增加了粮食产量,解决了粮食短缺的问题;(3)降低了农作物的种植成本,增加了粮食种类和营养价值;(4)提高了生产效率,促进农作物的规模化生产。
二是持担忧和反对观点,转基因技术的发展,打破了原有自然界中同物种或近缘物种间才能有的基因交流和重组,人为地把其他物种的基因植入到生物细胞内,并让其得以成功表达,虽然自然界的物种间也有基因交流、重组和突变,但是人为进行的基因重组对生物性状的改变要比自然界快速、剧烈得多。根据转基因生物的特点,其对于环境的威胁可以概括为以下几个方面:(1)转基因生物对其他生物的影响。转基因生物具有抗虫、抗病毒、抗除草剂等特点,除了对目标致毒外,还可能对田园中其他生物致毒,影响到许多有益的动植物;(2)增加了害虫的抗性。根据当前的实际情况发现,目标害虫从第四代开始就已经对转基因作物产生了抗性,如果转基因作物对于害虫和病毒致毒失效,为了经济效益,势必会增加农药的使用量,这会对生态环境产生二次伤害;(3)杂草化。转基因作物可以通过花粉传播的方式将重组后的基因遗传到种植区外,附近的近缘植物和杂草很可能会继承转基因作物的抗虫、抗病毒特点,成为“外来入侵物种”,严重危害到生态安全,或者进化成除不掉的超级杂草;(4)对人体健康产生威胁。转基因作物的规模化种植,会产生新的过敏源,而且转基因生物已经作为食物流向人们的餐桌,至于转基因食品的安全性,现在还没有统一的定论,是否直接威胁到人体的生命和健康,这还需要长时间的临床研究和监控才能慢慢体现出来。
2 转基因技术在国内外的使用情况
转基因技术作为一项全新的应用技术,在国内外已经得到广泛的应用。1998年全世界转基因作物的种植面积已经达到2780公顷,2000年全球转基因作物的种植面积已经达到4420hm2,并且产生了非常可观的经济效益。美国国内种植的大豆有35%、棉花有42%是转基因作物,市场包装在售的含有转基因食物的份额已经达到60%。我国现有的转基因抗虫、抗病毒、品种改良作物和林木已经有22种,转基因大豆、棉花、马铃薯、玉米、花生、菠菜、辣椒、小麦等均已经开始了田间实验,而且转基因棉花已经实现了大规模商品化的生产。
3 我国应对转基因生物的方法
通过了解人们对于转基因生物的观点,以及从生物课本中学到的知识,虽然转基因生物能给人类带来可观的经济效益,但是如果控制不到位,转基因生物将会对环境造成难以估量的破坏,将直接引起生物基因库、生物多样化和生态系统的改变。在面临转基因生物给我们带来威胁的同时,我们应该看到国家在这方面所做出的举措:1996年,农业部颁发了《农业生物基因工程安全管理办法》,将生物产品按照其风险的大小分为4个等级。2000年,国家环保总局联合科学、农业、林业、教育、药监、中科院等单位和部门,组织制定了《中国国家生物安全框架》,对我国生物安全国家政策、法律的制定以及加强生物安全能力建设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2001年,国务院又颁发了《农业转基因生物安全管理条理》,加强了转基因生物安全的监督和控制。另外,我国还组建了生物安全管理机构,在国家环保总局成立了国家生物安全办公室、国家联络点和生物安全信息交换所,科研单位开展了大量生物安全的基础性研究工作,开展了有关管理和技术人员的培训工作。所以,我国在转基因生物风险评估和风险管理方面具有一定的能力。
4 对转基因技术未来发展方向的思考
转基因技术是一把双刃剑,它的应用会给人们带来生活便利和福利的同时,也会对环境和人体健康产生威胁,一旦这项技术掌握不当,不仅会直接影响到经济效益,而且会对环境产生不可估量的影响。所以我们要正视转基因生物的安全性问题,要趋利避害,不能因噎废食,切实了解个别有害的转基因生物,并引以为戒,让转基因技术能造福于人类社会。
参考文献
[1]李尉民,岳宁.转基因生物及其产品的风险与管理[J].生物技术通报,2000,(4):41-44.
[2]王加连.转基因生物与生物安全[J].生态学杂志,2006,25(3):314-317.
(作者单位:内蒙古包头市第九中学高三8班)
关键词:转基因生物;环境影响;思考
0 引言
基因工程是新世纪最前沿的技术,1972年P·伯格成功把两种病毒的DNA连接了起来,获得重组DNA,这标志着现代基因工程的开始。当前转基因技术已经取得了突破性的进展,在微生物方面,重组DNA在细菌中得到成功表达,比如可以清除石油污染的假单孢杆菌,通过各种重组DNA细菌的培育和应用,可以获得很高的经济价值。在基因制药方面,多肽与蛋白质类药物成为了重要研究和开发的对象,而且有很多生物制药成功用于临床治疗,比如人工胰岛素、促红细胞生成素等。在转基因動植物方面,已经培育出了生长快、营养价值高、品种优良的转基因畜禽,大批量具有抗虫、抗病毒、抗除草剂的农作物已经得以规模化发展,比如抗虫水稻、转基因玉米等。生物技术的发展,可以人为对生物的遗传基因进行修改和重组,它既可以解决粮食问题,提高生产效率,同时也可能会带来一系列新的问题,所以起发了人们的广泛关注。
1 关于转基因生物的争论
在转基因生物安全方面的争论主要就以下两种观点:
一是持赞同观点,因为从当前转基因生物的研究来看,已经取得了非常显著的成果,转基因农作物具有抗虫、抗病毒、抗除草剂的特点:(1)可以减少农药的使用,从而减少环境的污染;(2)增加了粮食产量,解决了粮食短缺的问题;(3)降低了农作物的种植成本,增加了粮食种类和营养价值;(4)提高了生产效率,促进农作物的规模化生产。
二是持担忧和反对观点,转基因技术的发展,打破了原有自然界中同物种或近缘物种间才能有的基因交流和重组,人为地把其他物种的基因植入到生物细胞内,并让其得以成功表达,虽然自然界的物种间也有基因交流、重组和突变,但是人为进行的基因重组对生物性状的改变要比自然界快速、剧烈得多。根据转基因生物的特点,其对于环境的威胁可以概括为以下几个方面:(1)转基因生物对其他生物的影响。转基因生物具有抗虫、抗病毒、抗除草剂等特点,除了对目标致毒外,还可能对田园中其他生物致毒,影响到许多有益的动植物;(2)增加了害虫的抗性。根据当前的实际情况发现,目标害虫从第四代开始就已经对转基因作物产生了抗性,如果转基因作物对于害虫和病毒致毒失效,为了经济效益,势必会增加农药的使用量,这会对生态环境产生二次伤害;(3)杂草化。转基因作物可以通过花粉传播的方式将重组后的基因遗传到种植区外,附近的近缘植物和杂草很可能会继承转基因作物的抗虫、抗病毒特点,成为“外来入侵物种”,严重危害到生态安全,或者进化成除不掉的超级杂草;(4)对人体健康产生威胁。转基因作物的规模化种植,会产生新的过敏源,而且转基因生物已经作为食物流向人们的餐桌,至于转基因食品的安全性,现在还没有统一的定论,是否直接威胁到人体的生命和健康,这还需要长时间的临床研究和监控才能慢慢体现出来。
2 转基因技术在国内外的使用情况
转基因技术作为一项全新的应用技术,在国内外已经得到广泛的应用。1998年全世界转基因作物的种植面积已经达到2780公顷,2000年全球转基因作物的种植面积已经达到4420hm2,并且产生了非常可观的经济效益。美国国内种植的大豆有35%、棉花有42%是转基因作物,市场包装在售的含有转基因食物的份额已经达到60%。我国现有的转基因抗虫、抗病毒、品种改良作物和林木已经有22种,转基因大豆、棉花、马铃薯、玉米、花生、菠菜、辣椒、小麦等均已经开始了田间实验,而且转基因棉花已经实现了大规模商品化的生产。
3 我国应对转基因生物的方法
通过了解人们对于转基因生物的观点,以及从生物课本中学到的知识,虽然转基因生物能给人类带来可观的经济效益,但是如果控制不到位,转基因生物将会对环境造成难以估量的破坏,将直接引起生物基因库、生物多样化和生态系统的改变。在面临转基因生物给我们带来威胁的同时,我们应该看到国家在这方面所做出的举措:1996年,农业部颁发了《农业生物基因工程安全管理办法》,将生物产品按照其风险的大小分为4个等级。2000年,国家环保总局联合科学、农业、林业、教育、药监、中科院等单位和部门,组织制定了《中国国家生物安全框架》,对我国生物安全国家政策、法律的制定以及加强生物安全能力建设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2001年,国务院又颁发了《农业转基因生物安全管理条理》,加强了转基因生物安全的监督和控制。另外,我国还组建了生物安全管理机构,在国家环保总局成立了国家生物安全办公室、国家联络点和生物安全信息交换所,科研单位开展了大量生物安全的基础性研究工作,开展了有关管理和技术人员的培训工作。所以,我国在转基因生物风险评估和风险管理方面具有一定的能力。
4 对转基因技术未来发展方向的思考
转基因技术是一把双刃剑,它的应用会给人们带来生活便利和福利的同时,也会对环境和人体健康产生威胁,一旦这项技术掌握不当,不仅会直接影响到经济效益,而且会对环境产生不可估量的影响。所以我们要正视转基因生物的安全性问题,要趋利避害,不能因噎废食,切实了解个别有害的转基因生物,并引以为戒,让转基因技术能造福于人类社会。
参考文献
[1]李尉民,岳宁.转基因生物及其产品的风险与管理[J].生物技术通报,2000,(4):41-44.
[2]王加连.转基因生物与生物安全[J].生态学杂志,2006,25(3):314-317.
(作者单位:内蒙古包头市第九中学高三8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