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龄化背景下养老服务面临的姚战与对策”学术研讨会征文

来源 :中国人口科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hpf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前中国老龄化正处于加速发展时期,养老服务将面临前所未有的问题与挑战。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要“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构建养老、孝老、敬老政策体系和社会环境,推进医养结合,加快老龄事业和产业发展”。
其他文献
<正> 1932年3月25日,彼得·沃克出生于英国伦敦西北面的哈罗镇。父亲是个杂货商。他16岁时便离开了学校,后来也没有再上大学,可是,却成了一个非常出色的保险业务方面的推销员。1957年,他与爱德华·杜·卡恩一起创办了与保险有关的托拉斯。1963年,他与金融界另一位同事吉姆·斯莱特联合创办了斯莱特—沃克公司。他直到37岁才结婚。
<正> 米歇尔·克罗齐埃(MICHEL CROZIER)是当代法国著名的组织管理社会学家和文学家,1922年11月6日生于法国马恩省的圣默努尔德市,毕业于高等商业学校,获法学博士和国家文学博士学衔。克罗齐埃曾在美国哈佛大学和法国楠泰尔大学执教多年,现为法国国家科学研究中心高级研究员、法国组织管理社会学研究中心和法国巴
文章基于中国县级低保数据,采用空间统计分析方法,对低保人口分布特征及其影响因素进行了分析。研究发现:(1)低保人口规模在“胡焕庸线”两侧呈“西少东多”态势,83.5%的低保人口分布于东南半壁,低保率则呈“西高东低”态势,西北半壁的低保率达10.9%,东南半壁仅为3.9%。(2)全国低保人口规模和低保率总体呈下降趋势。低保人口总量由西向东递减,西部地区的低保人口总量占全国低保人口总数的比重呈上升态势,使低保人口的重心向西北方向移动。(3)低保率存在较强的空间正相关关系,且其空间集聚趋势在弱化,低保率的热点区
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人口与社会经历了一系列重要的变化。受快速人口转变进程的影响,21世纪初,中国人口开始进入快速老龄化、少子化、迁移流动常态化的发展新常态。与此同时,现阶段中国社会保障制度还不够健全与完善,在客观上制约着人口与社会的和谐健康发展。值此新中国成立70周年之际,中国社会科学院人口与劳动经济研究所《中国人口科学》杂志社与长江养老保险股份有限公司将于2019年9月中旬在上海市共同主办“新中国70年:人口变迁与社会保障制度改革”学术研讨会。
<正> 今年1月7日,前法国政府经济和财政部长雅克·德洛尔宣誓就任欧洲共同体执委会主席,他是欧洲共同体执委会的第七位主席,按一般惯例,他将任职四年。德洛尔今年60岁,他1925年7月20日生于法国巴黎一个法兰西银行职员的家庭,他曾获得经济学学士学位和法兰西银行高级研究中心的文凭,长期在法兰西银行任职,并从事工会工作,后来升任法兰西银行的高级管理人员,还参与国家的经济计划部门工作。1969—1972年间,他担任过戴高乐派总理沙邦·戴尔马的社会和文化事务顾问,1973—
在GIS等软件平台的支持下,文章基于人口普查、统计年鉴、中国城市建设年鉴等资料,构建了自1949年新中国成立以来历次人口普查及最新统计年鉴的地市级人口空间数据库,并以此数据库对中国人口时空分布变化进行了空间定量分析,得出以下结论:(1)从人口时空分布的总体格局看,自新中国成立以来,“胡焕庸线”两侧人口占比维持“东多西少”格局未变,1953~2017年东南半壁人口占比仅下降2.65个百分点,但两侧人口的比值呈现阶段性下降趋势。(2)从人口时空分布的关系结构看,全国人口分布总体上存在空间正相关关系,2000年
鉴于传统的同质性生产函数无法完全准确描述中国省份间经济增长路径存在的显著差异,文章通过引入带有伴随变量的有限混合模型,利用30个省份2000~2017年面板数据,从人口视角对中国经济增长路径存在的异质性进行解析,并对全要素生产率和要素贡献度进行了核算。三类别有限混合模型显示,样本期内中国存在3种异质性增长路径,不同路径下,人口自然增长率的下降、城镇化率和劳动年龄人口比重的提高有助于激发劳动力对经济增长的促进作用;而老龄化水平的上升与人力资本水平的下降则会强化经济增长对资本的依赖。虽然3种增长路径下,资本的
文章通过对2016年流动人口动态监测调查数据的分析,探讨已有一孩流动人口的二孩生育意愿,结果显示:(1)该人群二孩生育意愿较弱,在15~49岁的受访者中,仅有22.6%明确表示打算生育二孩,近50%表示无此打算,31%表示“没想好”;明确打算生育二孩和不确定的比例均随着年龄的增长而递减,无此打算的比例则随着年龄的增长稳步上升。(2)不打算生育二孩的主要原因是成本过高。(3)尽管城镇化进程在总体上降低了流动人口的生育意愿,但二孩生育意愿仍与一孩特征密切相关:流动人口具有明显的男孩偏好;一孩年龄较大、不与受访
文章以中国特有的城市治理结构为背景,从城市行政层级角度构建了人口流动影响机理的分析框架,并基于2006-2015年中国35个大中城市统计数据,运用系统GMM方法对中国城市间人口流动的影响机理进行了实证分析。研究结果显示,城市行政层级作为中国城市间发展不平衡的制度性根源,对流动人口产生直接的正向影响。同时,体制转型过程中产生流动人口“用脚投票”的市场机制,表现为城市公共服务水平和商品房价格分别对流动人口产生显著的正向拉力和反向推力,但城市行政层级会削弱“用脚投票”机制作用的力度与强度,因此,中国城市间人口流
加强就业培训、提高劳动者素质,是目前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一项重要内容。文章采用微观问卷调查数据,使用倾向得分匹配法比较了中国城镇居民参与公共就业培训和私人就业培训的经济效应。研究结果显示,消除自选择偏差后公共培训和私人培训总体均有效,公共培训能显著提高个体就业概率,但仅实现了培训的“初级目标”,工资效应不显著的原因在于参与者集中就业于政府提供的临时性公共岗位;私人培训能显著提高个体工资,实现了培训的“终极目标”,但高的个人回报率也表明市场存在严重的供给不足。文章建议政府一方面进一步加大公共培训投资力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