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改20年,尚未成功,仍需努力

来源 :新民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sd98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1998年6月15日,全国房改工作会议宣布,从1998年下半年起,停止住房实物分配,实行住房分配货币化,新建住房原则上只售不租。当年7月3日,国务院颁发《关于进一步深化城镇住房制度改革、加快住房建设的通知》,正式宣布停止“实物分房”,明确了城镇住房的市场化、货币化、商品化改革方向。
住房市场化也催生了房地产业,直接影响了中国近20年的经济发展。

  20年来,中国城镇居民居住得更加舒适宽敞,但房价也水涨船高。与此同时,商品化推动房地产业迅速发展,使它成为新的国民经济主导产业。如何让全体人民住有所居,减少国民经济对房地产业的依赖,仍是房改需要努力的方向。

福利分房的终结


  在房改之前,中国实行传统的福利分房,也就是由国家和职工所在单位包下来投资建设好的住房,以实物形式直接分配给职工。
  但这种近似无偿分配的制度,并没有让老百姓住得宽敞舒适——1985年国家对城镇住房进行调查,结果是人均住房面积仅2-4平方米。1982年潘虹主演的电影《人到中年》就如实反映了大学教师们的蜗居状况。
  中房集团公司原董事长孟晓苏指出,当国家与国有单位的福利房持有压力越来越大、连维修费用都付不起的时候,“问题导向”开始倒逼中国进行城镇住房制度改革。比如1988年国家财政收入总额2587亿元,住房上的财政补贴就占了583亿元,并且急剧增加,是1978年的11倍。
  其实早在1980年4月,邓小平同志发表了关于发展住房建设的重要讲话,提出“城镇居民可以购买房子,也可以自己盖,不但新房子可以出售,旧房子也可以出售,可以一次付款,也可以分期付款”。但这一想法在当时的中国寸步难行。80年代初,地方开始允许卖房,但一直停停改改。
  上海财经大学不动产研究所执行所长陈杰教授表示,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是一个契机,国家发现城镇住房制度不改不行了,一方面国家财政背负不起这个负担,另一方面住房市场化内在潜藏的产业链价值、GDP价值非常大,是带动性非常强的经济增长点。所以1998年,内因外因叠加在一起,形成了一个突破性的房改方案。

瑕不掩瑜


  1998年启动的住房改革,总体而言是相当成功的。
  老百姓最大的获得感就是房子越住越大——1998年房改时,全国城镇居民人均住房面积大概是17平方米,2016年达到了36.6平方米, 20年来翻了一倍还多。
  与此同时,住房市场化也催生了房地产业,直接影响了中国近20年的经济发展。朱镕基总理曾说,“房地产业拉动了一百多个产业的发展”。许多相关产业在房地产拉动下增长迅猛,纷纷成为世界第一。譬如中国钢铁产量占世界50%以上,水泥产量占世界产量60%,电解铝产量占世界65%,平板玻璃产量占世界50%,化纤产量占世界70%,建筑陶瓷产量占世界52%,发电量、煤炭产量、工程机械、港口吞吐量等都是世界第一。可以说,房地产与相关产业对中国经济的巨大拉动作用不可低估。
  而且,住房商品化市场化推动了劳动力市场流通。可以说,没有房改,现在中国的劳动力流动不可能自由起来。
  当然,房改也存在一定的问题。
  一方面,房改过度放大了住房的投资属性和拉动经济的功能,民间有关高房价的抱怨和“房地产业绑架经济”的说法不绝于耳,即便2005年起国家开启楼市宏观调控,但房价似乎越调越高。炒房,也成为一部人发家致富的捷径。以“限购、限贷”为特点的房地产调控自2011年实行以来,并没有完全遏制住房价上涨的势头,虽从“一刀切”的“房地产调控”,到实行了“因地制宜、分城施策”,但由于地方政府在增加土地供应上的不足、土地供应结构中住宅用地过少等问题,部分地区房价上涨速度仍然过快。据统计,1998年房改时全国平均商品房价仅为2002元/平方米,2018年4月则达到8585元/平方米,一二线城市的均价早已过万。
  另一方面,房改发展早期,对低收入人群在市场化大潮中可能遇到的住房保障困难估计不足,准备不够。虽然2007年起国家提出要完善保障房制度,但直到今天仍然无法实现“居者有其屋”。

二次房改


  1998年房改提出,要建立和完善以经济适用住房为主的多层次城镇住房供应体系,最低收入家庭租赁廉租房,中低收入家庭购买经济适用住房。这样的“多层次城镇住房供应体系”在20年后的今天仍未实现。
  从2016年开始,中央对于房地产市场的调整更加合理。在当年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提出“房子是用来住的,不是用来炒的”,这一说法在十九大报告中再次被强调。2017是中国住房制度改革的又一重要转折点,启动了租购同权、租售并举、集体土地试建设租赁房等,被业内视为“二次房改”。
  与此同时,“分城施策”的房地产调控也愈来愈成熟。2018年,随着各地抢夺人才的戏码愈演愈烈,一城多策的现象越来越普遍。据不完全统计,目前已有天津、重庆、成都、武汉等超过50个城市发布了大力度的人才吸引政策,优惠购房政策以及相对一线城市较低的房价,成了这些城市吸引优秀人才的重要手段。
  我们希望,在“居者有其屋”的大方向下,房地产业将更好地服务地方經济。
其他文献
1993年5月28日,上海地铁1号线南段通车。2018年3月9日,上海地铁全网日客流量达到1223.1万人次,位居全国第一,世界第二。  25年来,上海地铁从无到有、从线到网,联结着城市人群的生活。25年来,从被外国专家断言“这里的软土层不能造地铁”,到现在线路规模一跃登顶“世界第一”。设计者、建造者、运营者、服务者,如今的上海地铁,正用17条线路串联的版图,向全世界展出一张《上海市民交通生活图鉴
若你喜欢《加勒比海盗》,大概对海盗不会陌生。即便影片已经对海盗生活做了浪漫化处理,我们还是能看出其中的野蛮血腥。维京海盗便是这样一群令人闻风丧胆的欧洲海盗,他们主要生活在中世纪的欧洲沿海和英国岛屿,其足迹遍及欧洲大陆至北极广阔疆域。  如果你对诺曼人的历史感兴趣,那么英国作家莉奥妮·V.希克斯的《诺曼人简史》值得一读,这本书把欧洲历史上耳熟能详的诺曼人代表罗洛、征服者威廉等人置于欧洲中世纪历史的大
汶川地震发生后,举国震惊,无论年龄、职业、能力,四面八方的人们或慷慨解囊,或直入灾区,爱心的力量空前汇聚;许多个人、组织受此感召,开始奉献于公益,并一直坚持下来。公益慈善从之前人们心目中的“只是政府的职责”“有钱人才能做的事”,逐渐成为全民意识的一部分。  十年前的巨灾发生之年,因而被称之为“中国公益元年”。汶川地震,在中国公益领域究竟意味着什么;十年来,公益组织经历了一条怎样的成长之路?发于善心
眼下,正是一年一度的毕业季,也是租房旺季。链家地产发布白皮书显示,2017年全国租房需求大幅增加,核心城市租房比率为30%。2018年全国820万毕业生,正在不断推高这个数字。  然而,中国租房市场的庞大,相较于国外仍是“小巫见大巫”。据美国皮尤研究中心调查,美国、日本核心城市租房比率高达50%,特别在美国,越来越多的人倾向于租房,达到近50年来最高值。  那么,国外一线城市,租房是不是真的比国内
邓小平为深圳特区题词。  蛇口“海上世界”是小平最早的一题字,也是深圳第一个旅游景点。  1984年2月鄧小平为厦门经济特区题词。  “1979年,那是一个春天,有一位老人在中国的南海边画了一个圈。”曾在大江南北广为传唱的歌曲《春天的故事》,里面提到的老人是邓小平,“南海边画了一个圈”指的就是创建“经济特区”。  1979年4月30日,邓小平提出创建经济特区。这是中国在推动改革开放事业发展进程中的
2018年是改革开放40年,上海在其中诸多领域扮演着“排头兵”的角色。记者发现,上海近20年在长宁区的一部分“先行先试”,是从一家国企开始的——这就是成立于1998年的上海新长宁(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新长宁集团”)。从建设数字城区到解决人才住房,从阳光动迁到2018中博会的市政建设,新长宁集团都在其中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可以说,新长宁的20年,是参与上海城市更新的20年,也是见证改革开
1. 今年的七国集团(G7)领导人峰会在“六大门派围攻光明顶”的一片争吵声中结束了,最终以美国总统特朗普表示美国不会支持G7公报而收场。往年让西方大国彼此联络感情的G7峰会,今年不但没让老朋友们叙成旧,反而激化和凸显了他们之间的分歧。峰会之前媒体热议的“G6 1”果真一语成谶,以至于有外媒直接断言:G7已经崩溃,正式走入历史。2. 美国空军嘉手纳基地的一架F-15战机在日本冲绳县海域坠落,近期,直
上世纪90年代,如果有人问起上海最有名的美食街,回答几乎是不假思索的三条路:云南路、乍浦路、黄河路。  云南路上老字号最多:小绍兴白斩鸡、小金陵盐水鸭、鲜得来排骨年糕、大壶春生煎馒头、燕云楼烤鸭、五芳斋粽子、洪长兴涮羊肉、大世界酒酿圆子、长安饺子楼百味饺子、绿杨馄饨店三鲜大馄饨……其中的一大半一直保留到了今天。  也正因为云南路汇聚上海、淮扬、广帮、京帮、杭帮、川帮、清真、西北等各地风味菜点,它早
结核病,一种很多人以为已经“被消灭”的传染性疾病,它真的消失了吗?  2017年,上海市肺科医院结核科,收治住院患者14000余人次,诊治门诊患者约20万人次,其中不少是病情复杂或者危重的病人。所有病人中耐多药结核病人,每年就有500多例。  肺结核是结核病的主要传染源,占结核病90%左右。直到今天,肺结核还是中国传染病发病率排行榜上位列第二的疾病。中国每年新发肺结核近90万人,上海市每年新发肺结
三八节前夕,一家建筑企业为工地上的女工拍摄了一组照片,“惊艳了时光”,女工们脱下工装换时装,可以称得上“分外妖娆”。这次“拍写真”也许是这些劳动妇女照过的最美照片,这些照片也许是她们最想留下的瞬间。对此,我是能够理解的。  不过,这组照片所透露出的“时代气息”,也深有意味。  今天,“写真”是一种特殊的照片样式,它其实不写“实”,也不写“真”,真和实恰好是“写真”要回避的。手机上的美颜照相,就是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