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水利泵站工程建设过程中,为了保障泵站安全运行,要对水利泵站工程安全运行管理中存在的主要问题进行规范,如何规范化处理这些问题,保障泵站运行稳定和安全是水利行业急需解决的问题。
关键词:水利工程;泵站;运行安全;规范化管理
一、水利工程泵站运行管理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设计方面的缺陷
我国的水利泵站修建较早,部分泵站在建设过程中采用的技术较为落后,加上缺乏必要的资金支持,其建设标准低于国家标准工程,泵站投入使用后,在长期的运行过程中,其机电部件出现严重的老化问题,泵站中电气设备的安全性及稳定性下降,多数设备的绝缘性能及可靠性能不足,不利于整个泵站系统的安全运行。在水利泵站设计过程中,由于设计人员过分考虑泵站建设成本,造成设计不合理的问题较为突出,影响了水利泵站系统的安全性能及稳定性能。
(二)缺乏完善的管理体系
我国的水利工程建设普遍存在重建设、轻管理的现象,在水利泵站管理过程中,部分管理人员的专业水平及综合素质较低,其缺乏必要的管理经验,。首先,泵站管理人员受教育程度不一,技术水平和素质水平都参差不齐。而且受工作条件和薪资等方面的影响,很少有高学历、高技术的人才扎根基层。随着老技术人员的退休,泵站运行管理人才更是严重缺乏,甚至日常设备维护和巡视都无法完成。其次,由于管理人员安全管理认识不到位,在工作中缺乏责任感和积极性,当泵站出现故障时往往手足无措,推卸责任。根本无法及时、有效的排除故障,不仅给人民生活带来一定的影响,同时也给泵站和企业带来不必要的损失。多数泵站未建立完善的管理体系,泵站系统运行的效率低下。我国多数泵站运行缺乏必要的资金投入,无法有效的吸引高素质的管理人才,水利泵站运行管理的水平普遍较低。
(三)操作技术方面存在不足
我國多数泵站运行过程中缺乏科学的理论支持,泵站安全管理缺乏自动化、智能化的管理措施及手段。部分水利泵站的电气设备及信息处理水平与现代化标准间的差距较大,泵站机组整体的运行效果较差。水利泵站运行的技术化及高速化水平较低。多数泵站运行管理中缺乏先进的泵站管理技术,泵站运行缺乏必要的资金支持,部分站点的设备及机组较为落后,影响了系统的稳定性及安全性。
(四)其他因素造成的泵站运行不稳定
我国的泵站大多建设较早,泵站建设主要以传统的钢窗结构为主,在长期的运行过程中,泵站设备经空气、雨水等腐蚀,出现了严重的损坏,泵站系统的灵敏度无法保障。泵站基础设备的损害程度较高,其无法有效的满足现代化的生产目标,随着使用年限的增加,泵站系统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普遍下降,在恶劣的环境下,水利泵站无法正常的运行。
二、水利泵站安全运行与管理措施
(一)健全运行管理制度
健全的泵站运行管理制度是泵站管理的行为标准,构建管理制度时必须结合泵站实际情况,例如泵站设备、人员、技术等方面。同时也要规范泵站操作流程和故障诊断、维修流程、值班制度等相关配套制度。综合泵站各方面因素制定全面、有序的适合泵站发展的管理制度。泵站运行管理规范化,除了健全管理制度外,还需切实落实到工作中,增强管理制度执行力。使管理制度实现真正的构建价值。例如悬挂管理制度,使管理人员熟记相关制度规范。对于管理人员也要做到明岗定责,将责任划分到个人,保证泵站运行安全。同时引进先进的管理模式和管理经验,使泵站运行管理逐步进行信息化时代。加强泵站管理,利用信息化管理系统提高泵站管理水平。
(二)各部门应协调发展,共同做好水利泵站运行与管理工作
在水利泵站安全运行管理中,各部门应协调一致,提高水资源统一调配的效率,管理人员应依据市场需求及当地取水许可实行水资源的分级管理,制定完善的用水计划。管理部门应积极的推广节水措施,合理控制并利用污水,在保证科学化建设的同时,强化水利泵站的管理,提高泵站系统整体的管理水平。管理人员应积极的引进现代先进技术,促进泵站运行的自动化及智能化水平,建立完善的管理制度及规范。水利泵站管理部门应积极的引进新技术,促进泵站管理的正规化发展。工作人员在启动设备前应清除机电设备上的灰尘,检查设备是否可以正常的启动与关闭,工作人员应及时的检查水中建筑物是否出现了位移及裂缝,做好设备的止水及加油措施等,在汛期时做好设备的保养及管理。工作人员应禁止非操作人员进入工作场所,在泵机房中应避免堆放与设备运行无关的杂物,对部分工作人员的违规行为应进行惩处。管理部门应组织设备操作人员进行培训,提高运行人员的安全意识及责任意识,保证泵站机电设备安全运行。
(三)提升管理队伍整体素质
管理人才是泵站运行管理的核心,是保障泵站运行稳定、安全、高效的前提。因此,企业应加强人才队伍建设,培养高技术、高素质人才。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第一,引进高技术人才,企业可以从各个渠道引进高技术人才,从先进的管理制度和结构、薪资待遇等方面吸引高技术人才。第二,组织各种技术培训活动,包括专业知识、专业技能、安全意识等方面的培训,全面提升泵站运行管理队伍综合素质。同时也要进行实际操作,处理泵站中的故障,增加管理人员经验积累。第三,采取以老带新的方式传递经验,培养人才,不仅可以节约人才培养成本,同时也能使新人提高业务能力,加速成长。第四,建立完善的考核制度,提高管理人员的积极性和责任心,提高管理人员之间的监督,激励管理人员不断学习,不断进步。
(四)加强泵站运行巡视工作
除了日常的设备巡检,设备正常启闭,也要定期对设备尤其是电气设备进行深度巡检,排除隐藏故障。例如电气设备是否存在漏电、短路现象,转运部件是否存在锈蚀现象,设备卡阻、电压、保险丝等是否存在隐蔽问题。加强泵站巡视,不仅可以及时发现故障,及时消除异常,同时也能在一定程度上延长泵站使用期限。
三、结束语
综上所述,我国泵站运行管理方面仍存在一些问题,只有不断的进行探索,健全泵站运行管理制度,加大人才培养力度,引进先进的技术和设备实行规范化管理,提升泵站运行管理综合水平,进而实现泵站运行的稳定性和安全性。
参考文献:
[1]丁玎.试论水利工程中泵站建设的安全管理[J].房地产导刊,2014(33).
[2]余建顺.试论大型水利泵站机电设备安装和检修的技术措施[J].智能城市,2016,2(12):254.
(作者单位:江苏省连云港市通榆河北延送水工程管理处)
关键词:水利工程;泵站;运行安全;规范化管理
一、水利工程泵站运行管理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设计方面的缺陷
我国的水利泵站修建较早,部分泵站在建设过程中采用的技术较为落后,加上缺乏必要的资金支持,其建设标准低于国家标准工程,泵站投入使用后,在长期的运行过程中,其机电部件出现严重的老化问题,泵站中电气设备的安全性及稳定性下降,多数设备的绝缘性能及可靠性能不足,不利于整个泵站系统的安全运行。在水利泵站设计过程中,由于设计人员过分考虑泵站建设成本,造成设计不合理的问题较为突出,影响了水利泵站系统的安全性能及稳定性能。
(二)缺乏完善的管理体系
我国的水利工程建设普遍存在重建设、轻管理的现象,在水利泵站管理过程中,部分管理人员的专业水平及综合素质较低,其缺乏必要的管理经验,。首先,泵站管理人员受教育程度不一,技术水平和素质水平都参差不齐。而且受工作条件和薪资等方面的影响,很少有高学历、高技术的人才扎根基层。随着老技术人员的退休,泵站运行管理人才更是严重缺乏,甚至日常设备维护和巡视都无法完成。其次,由于管理人员安全管理认识不到位,在工作中缺乏责任感和积极性,当泵站出现故障时往往手足无措,推卸责任。根本无法及时、有效的排除故障,不仅给人民生活带来一定的影响,同时也给泵站和企业带来不必要的损失。多数泵站未建立完善的管理体系,泵站系统运行的效率低下。我国多数泵站运行缺乏必要的资金投入,无法有效的吸引高素质的管理人才,水利泵站运行管理的水平普遍较低。
(三)操作技术方面存在不足
我國多数泵站运行过程中缺乏科学的理论支持,泵站安全管理缺乏自动化、智能化的管理措施及手段。部分水利泵站的电气设备及信息处理水平与现代化标准间的差距较大,泵站机组整体的运行效果较差。水利泵站运行的技术化及高速化水平较低。多数泵站运行管理中缺乏先进的泵站管理技术,泵站运行缺乏必要的资金支持,部分站点的设备及机组较为落后,影响了系统的稳定性及安全性。
(四)其他因素造成的泵站运行不稳定
我国的泵站大多建设较早,泵站建设主要以传统的钢窗结构为主,在长期的运行过程中,泵站设备经空气、雨水等腐蚀,出现了严重的损坏,泵站系统的灵敏度无法保障。泵站基础设备的损害程度较高,其无法有效的满足现代化的生产目标,随着使用年限的增加,泵站系统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普遍下降,在恶劣的环境下,水利泵站无法正常的运行。
二、水利泵站安全运行与管理措施
(一)健全运行管理制度
健全的泵站运行管理制度是泵站管理的行为标准,构建管理制度时必须结合泵站实际情况,例如泵站设备、人员、技术等方面。同时也要规范泵站操作流程和故障诊断、维修流程、值班制度等相关配套制度。综合泵站各方面因素制定全面、有序的适合泵站发展的管理制度。泵站运行管理规范化,除了健全管理制度外,还需切实落实到工作中,增强管理制度执行力。使管理制度实现真正的构建价值。例如悬挂管理制度,使管理人员熟记相关制度规范。对于管理人员也要做到明岗定责,将责任划分到个人,保证泵站运行安全。同时引进先进的管理模式和管理经验,使泵站运行管理逐步进行信息化时代。加强泵站管理,利用信息化管理系统提高泵站管理水平。
(二)各部门应协调发展,共同做好水利泵站运行与管理工作
在水利泵站安全运行管理中,各部门应协调一致,提高水资源统一调配的效率,管理人员应依据市场需求及当地取水许可实行水资源的分级管理,制定完善的用水计划。管理部门应积极的推广节水措施,合理控制并利用污水,在保证科学化建设的同时,强化水利泵站的管理,提高泵站系统整体的管理水平。管理人员应积极的引进现代先进技术,促进泵站运行的自动化及智能化水平,建立完善的管理制度及规范。水利泵站管理部门应积极的引进新技术,促进泵站管理的正规化发展。工作人员在启动设备前应清除机电设备上的灰尘,检查设备是否可以正常的启动与关闭,工作人员应及时的检查水中建筑物是否出现了位移及裂缝,做好设备的止水及加油措施等,在汛期时做好设备的保养及管理。工作人员应禁止非操作人员进入工作场所,在泵机房中应避免堆放与设备运行无关的杂物,对部分工作人员的违规行为应进行惩处。管理部门应组织设备操作人员进行培训,提高运行人员的安全意识及责任意识,保证泵站机电设备安全运行。
(三)提升管理队伍整体素质
管理人才是泵站运行管理的核心,是保障泵站运行稳定、安全、高效的前提。因此,企业应加强人才队伍建设,培养高技术、高素质人才。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第一,引进高技术人才,企业可以从各个渠道引进高技术人才,从先进的管理制度和结构、薪资待遇等方面吸引高技术人才。第二,组织各种技术培训活动,包括专业知识、专业技能、安全意识等方面的培训,全面提升泵站运行管理队伍综合素质。同时也要进行实际操作,处理泵站中的故障,增加管理人员经验积累。第三,采取以老带新的方式传递经验,培养人才,不仅可以节约人才培养成本,同时也能使新人提高业务能力,加速成长。第四,建立完善的考核制度,提高管理人员的积极性和责任心,提高管理人员之间的监督,激励管理人员不断学习,不断进步。
(四)加强泵站运行巡视工作
除了日常的设备巡检,设备正常启闭,也要定期对设备尤其是电气设备进行深度巡检,排除隐藏故障。例如电气设备是否存在漏电、短路现象,转运部件是否存在锈蚀现象,设备卡阻、电压、保险丝等是否存在隐蔽问题。加强泵站巡视,不仅可以及时发现故障,及时消除异常,同时也能在一定程度上延长泵站使用期限。
三、结束语
综上所述,我国泵站运行管理方面仍存在一些问题,只有不断的进行探索,健全泵站运行管理制度,加大人才培养力度,引进先进的技术和设备实行规范化管理,提升泵站运行管理综合水平,进而实现泵站运行的稳定性和安全性。
参考文献:
[1]丁玎.试论水利工程中泵站建设的安全管理[J].房地产导刊,2014(33).
[2]余建顺.试论大型水利泵站机电设备安装和检修的技术措施[J].智能城市,2016,2(12):254.
(作者单位:江苏省连云港市通榆河北延送水工程管理处)